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4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议员就授权对叙利亚动武草案初步达成协议,同意美国对叙利亚实施最长90天时限的打击,但禁止美国向叙利亚派出地面部队。
叙利亚,这个正坐在“中东火药桶”上的中东小国,正令全世界为之担忧。
奥巴马的“红线”被踩了?
“叙利亚冲突已经触及美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扩散、盟国的安全和保护美军驻该地区基地等领域,我们尝试在国际法框架下工作,以便竭尽所能使阿萨德下台。” 8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专访时表示。
就在前两天, 8月21日,叙利亚反对派声称,政府军在首都大马士革朱巴尔区与反对派武装作战时,使用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对大马士革郊区姑塔东区进行袭击,造成至少1300人死亡,众多士兵出现遭受化学武器袭击的症状。
叙利亚反对派认为,这场“化武屠杀”是继25年前萨达姆杀害伊拉克库尔德人之后的最大的化学武器惨剧。
早在2012年8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向叙利亚政府发出警告,声称一旦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甚至只是“移动”它们,就是触及美国的“红线”,将予以军事打击。
据法新社披露,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已经开始在调兵遣将,为奥巴马一旦选择对叙利亚动武做好准备。
叙利亚问题仍应坚持政治解决
针对西方国家的指控,叙利亚政府予以了强烈否认。“再愚蠢的国家都不可能选这个时候往枪口上撞。”叙利亚执政党复兴党高级官员伊玛丁·杰贾对媒体说,他认为这个时候没人会主动惹祸上身,是反对派想利用这一机会嫁祸政府军,以阻止政府军在大马士革及其郊区的猛烈攻势。
化学武器,被喻为“穷国家的原子弹”。早在1993年1月13日,国际社会缔结了《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下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在现代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会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和舆论的谴责。
目前,联合国调查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真相小组正在叙利亚,就此前阿勒颇省坎阿萨镇等三起使用化学武器的传闻进行调查。
9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重申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中方对有关国家可能采取单边军事行动表示严重关切。国际社会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避免使叙利亚问题更加复杂化,给中东带来更多灾难。
一方面是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之间再次上演化武“罗生门”事件,另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咄咄逼人想要动武。《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解读化武疑云笼罩之下的叙利亚迷局。
化学武器就是个政治筹码
《中国经济周刊》:有分析称,在叙利亚危机中,化学武器和核武器的作用一样,都是威慑性大于实际功用。但自2011年以来, “化武”问题反复被提起,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吴思科:化学武器就是政治斗争的一个筹码。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冲突双方就“化学武器”打了好几次口水仗。去年7月24日,叙利亚政府承认自己拥有化学武器,就遭到警告。
当时美国五角大楼严厉警告叙利亚称,不能逾越红线,否则后果自负。因为自巴沙尔政权建立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一直反对,现在美国希望进一步通过有限的军事行动,试图改变叙利亚战场形势,并借此在政治上发挥敲山震虎的作用,促使巴沙尔内部分崩离析,迫使巴沙尔下台。
在对于使用化学武器的立场上,很多年前,中国就支持在中东地区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就包括化学武器。这一直是中国坚定的、原则性的立场,因此,对任何方面使用化学性武器,中国都会反对、谴责,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立场。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欲对叙利亚动武,您认为一旦进行军事打击,对谁会最有利?这是否是美国中东新战略的一部分?
吴思科:就像美国从没离开过亚洲一样,其实美国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中东。中东在全世界的独特性,让美国从来就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希望掌控在中东的主导权,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大不如前,美国希望少投入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还希望让自己的盟友听从指挥。可是叙利亚由于国内情况错综复杂,美国支持的反对派始终没有占据上风,加上目前英法由于国内各方声音,不像以前那样听从美国的召唤,这让奥巴马骑虎难下。
各方应尊重联合国调查结果
《中国经济周刊》:虽然叙利亚局势对全球原油供给的影响甚微,但其在中东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很多人害怕叙利亚变成第二个伊拉克?您对此怎么看?
吴思科:这正是目前大家所担心的。目前形势已经箭在弦上,加上中东地区政治派系林立,还有“基地”组织的身影浮现,叙利亚在中东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地位。
虽然叙利亚“化武”问题扑朔迷离,孰是孰非迄今尚无定论。我曾经在叙利亚生活过4年,对该地区印象很好,那里在战乱之前处于小康社会,历史遗迹很多,人民非常友好。
但是目前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数据,目前逃往国外的叙利亚难民已超过200万,仅儿童难民数量已超过百万,叙利亚境内还有600万人流离失所。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数字,而是一个个被迫流离失所甚至失去亲人的叙利亚人民的苦难。有谁能背得起加剧叙人道危机的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政府一再声明应采用政治手段谈判解决叙利亚问题,您认为目前让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的可能性有多大?
吴思科:去年12月份我在巴林参加会议,与会的中东各国都认为应该由联合国出面进行斡旋调解,现在美国的做法是企图让一个国家凌驾在国际组织之上,是非常霸道的表现。 但是这次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的盟国如意大利、德国并不积极,因此中国明确主张反对用军事的方式,应该用政治的方式,去解决叙利亚的争端。战争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让矛盾冲突更加剧烈,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应该用政治手段解决。
《中国经济周刊》:那您认为要妥善解决争端最大困难是什么?
吴思科:中东地区的形势错综复杂,我在开罗访问的时候,阿盟秘书长阿拉比认为现在的难点是叙利亚政府认为自己手中还有强大的军队,能够征服他的反对者。而反对派认为只要自己坚持一天,国外就有人会支持,双方都不愿放弃军事手段来保卫自己,这是一个死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国际社会的努力。
目前联合国已经开始对叙利亚化武事件展开调查,在联合国调查结果公布前就诉诸武力有悖于《联合国宪章》宗旨,有关各方应期待并尊重联合国的调查结果。
对叙利亚动武需三思
吴思科
8月21日的化学武器疑云使叙利亚危机持续升温。在联合国调查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真相小组26日开始调查工作之前,美国已就对叙动武高调制造舆论。美国的一些盟友也千方百计促美对叙动武,目前已是箭在弦上。对此笔者认为,美对叙动武仍需三思。
首先,在联合国调查小组调查结果出炉之前对叙动武在道义和法理上都站不住脚,美或任何一方自称有证据都难以得到国际公信,毕竟有当年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先例,当初是信誓旦旦,过后却是子虚乌有。
其次,美宣称只会对叙进行有限打击,不以改变叙政权为目标。果真如此,叙当局会为生存和尊严拼死反抗,导致叙局势进一步恶化,从而引发更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第三,如果美携手盟友对叙发动全面军事打击,要打垮巴沙尔政权,那么在“后巴沙尔”时代的叙利亚美将面临更艰难的选择,需要认定叙反对派是否做好了接掌叙政权的准备。在叙反对派中不乏宗教极端主义者,美未必愿意背起这个沉重的包袱。
归根到底,解决叙利亚问题不能绕开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联合国成员围绕叙利亚问题已经发生了分歧,这更需要协商,求同存异,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行事,而不是试图绕开联合国另搞一套解决。使叙危机各方更加偏离政治解决这个唯一正确轨道,加剧地区的紧张和动荡不安。
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当务之急是尽快举行叙利亚问题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为此,各方应谨慎处理叙利亚化武问题,避免干扰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大方向。国际社会应凝聚共识,携手推进叙危机政治解决进程。
叙利亚问题错综复杂,与地区各种矛盾又盘根错节,政治解决叙危机步履维艰,但不应也不能放弃。让叙利亚走向和平的政治斡旋还要继续。
当今世界,如果国际社会拿出勇气消除分歧,联手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有效干预,不仅将帮助叙利亚人民脱离苦难,避免地区局势的长期动荡,也可能为今后制止类似的武装冲突找到一条新路,拓宽新时期各国维护和平的合作空间。
叙利亚,这个正坐在“中东火药桶”上的中东小国,正令全世界为之担忧。
奥巴马的“红线”被踩了?
“叙利亚冲突已经触及美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扩散、盟国的安全和保护美军驻该地区基地等领域,我们尝试在国际法框架下工作,以便竭尽所能使阿萨德下台。” 8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专访时表示。
就在前两天, 8月21日,叙利亚反对派声称,政府军在首都大马士革朱巴尔区与反对派武装作战时,使用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对大马士革郊区姑塔东区进行袭击,造成至少1300人死亡,众多士兵出现遭受化学武器袭击的症状。
叙利亚反对派认为,这场“化武屠杀”是继25年前萨达姆杀害伊拉克库尔德人之后的最大的化学武器惨剧。
早在2012年8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向叙利亚政府发出警告,声称一旦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甚至只是“移动”它们,就是触及美国的“红线”,将予以军事打击。
据法新社披露,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已经开始在调兵遣将,为奥巴马一旦选择对叙利亚动武做好准备。
叙利亚问题仍应坚持政治解决
针对西方国家的指控,叙利亚政府予以了强烈否认。“再愚蠢的国家都不可能选这个时候往枪口上撞。”叙利亚执政党复兴党高级官员伊玛丁·杰贾对媒体说,他认为这个时候没人会主动惹祸上身,是反对派想利用这一机会嫁祸政府军,以阻止政府军在大马士革及其郊区的猛烈攻势。
化学武器,被喻为“穷国家的原子弹”。早在1993年1月13日,国际社会缔结了《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下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在现代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会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和舆论的谴责。
目前,联合国调查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真相小组正在叙利亚,就此前阿勒颇省坎阿萨镇等三起使用化学武器的传闻进行调查。
9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重申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中方对有关国家可能采取单边军事行动表示严重关切。国际社会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避免使叙利亚问题更加复杂化,给中东带来更多灾难。
一方面是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之间再次上演化武“罗生门”事件,另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咄咄逼人想要动武。《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解读化武疑云笼罩之下的叙利亚迷局。
化学武器就是个政治筹码
《中国经济周刊》:有分析称,在叙利亚危机中,化学武器和核武器的作用一样,都是威慑性大于实际功用。但自2011年以来, “化武”问题反复被提起,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吴思科:化学武器就是政治斗争的一个筹码。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冲突双方就“化学武器”打了好几次口水仗。去年7月24日,叙利亚政府承认自己拥有化学武器,就遭到警告。
当时美国五角大楼严厉警告叙利亚称,不能逾越红线,否则后果自负。因为自巴沙尔政权建立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一直反对,现在美国希望进一步通过有限的军事行动,试图改变叙利亚战场形势,并借此在政治上发挥敲山震虎的作用,促使巴沙尔内部分崩离析,迫使巴沙尔下台。
在对于使用化学武器的立场上,很多年前,中国就支持在中东地区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就包括化学武器。这一直是中国坚定的、原则性的立场,因此,对任何方面使用化学性武器,中国都会反对、谴责,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立场。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欲对叙利亚动武,您认为一旦进行军事打击,对谁会最有利?这是否是美国中东新战略的一部分?
吴思科:就像美国从没离开过亚洲一样,其实美国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中东。中东在全世界的独特性,让美国从来就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希望掌控在中东的主导权,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大不如前,美国希望少投入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还希望让自己的盟友听从指挥。可是叙利亚由于国内情况错综复杂,美国支持的反对派始终没有占据上风,加上目前英法由于国内各方声音,不像以前那样听从美国的召唤,这让奥巴马骑虎难下。
各方应尊重联合国调查结果
《中国经济周刊》:虽然叙利亚局势对全球原油供给的影响甚微,但其在中东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很多人害怕叙利亚变成第二个伊拉克?您对此怎么看?
吴思科:这正是目前大家所担心的。目前形势已经箭在弦上,加上中东地区政治派系林立,还有“基地”组织的身影浮现,叙利亚在中东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地位。
虽然叙利亚“化武”问题扑朔迷离,孰是孰非迄今尚无定论。我曾经在叙利亚生活过4年,对该地区印象很好,那里在战乱之前处于小康社会,历史遗迹很多,人民非常友好。
但是目前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数据,目前逃往国外的叙利亚难民已超过200万,仅儿童难民数量已超过百万,叙利亚境内还有600万人流离失所。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数字,而是一个个被迫流离失所甚至失去亲人的叙利亚人民的苦难。有谁能背得起加剧叙人道危机的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政府一再声明应采用政治手段谈判解决叙利亚问题,您认为目前让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的可能性有多大?
吴思科:去年12月份我在巴林参加会议,与会的中东各国都认为应该由联合国出面进行斡旋调解,现在美国的做法是企图让一个国家凌驾在国际组织之上,是非常霸道的表现。 但是这次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的盟国如意大利、德国并不积极,因此中国明确主张反对用军事的方式,应该用政治的方式,去解决叙利亚的争端。战争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让矛盾冲突更加剧烈,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应该用政治手段解决。
《中国经济周刊》:那您认为要妥善解决争端最大困难是什么?
吴思科:中东地区的形势错综复杂,我在开罗访问的时候,阿盟秘书长阿拉比认为现在的难点是叙利亚政府认为自己手中还有强大的军队,能够征服他的反对者。而反对派认为只要自己坚持一天,国外就有人会支持,双方都不愿放弃军事手段来保卫自己,这是一个死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国际社会的努力。
目前联合国已经开始对叙利亚化武事件展开调查,在联合国调查结果公布前就诉诸武力有悖于《联合国宪章》宗旨,有关各方应期待并尊重联合国的调查结果。
对叙利亚动武需三思
吴思科
8月21日的化学武器疑云使叙利亚危机持续升温。在联合国调查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真相小组26日开始调查工作之前,美国已就对叙动武高调制造舆论。美国的一些盟友也千方百计促美对叙动武,目前已是箭在弦上。对此笔者认为,美对叙动武仍需三思。
首先,在联合国调查小组调查结果出炉之前对叙动武在道义和法理上都站不住脚,美或任何一方自称有证据都难以得到国际公信,毕竟有当年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先例,当初是信誓旦旦,过后却是子虚乌有。
其次,美宣称只会对叙进行有限打击,不以改变叙政权为目标。果真如此,叙当局会为生存和尊严拼死反抗,导致叙局势进一步恶化,从而引发更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第三,如果美携手盟友对叙发动全面军事打击,要打垮巴沙尔政权,那么在“后巴沙尔”时代的叙利亚美将面临更艰难的选择,需要认定叙反对派是否做好了接掌叙政权的准备。在叙反对派中不乏宗教极端主义者,美未必愿意背起这个沉重的包袱。
归根到底,解决叙利亚问题不能绕开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联合国成员围绕叙利亚问题已经发生了分歧,这更需要协商,求同存异,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行事,而不是试图绕开联合国另搞一套解决。使叙危机各方更加偏离政治解决这个唯一正确轨道,加剧地区的紧张和动荡不安。
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当务之急是尽快举行叙利亚问题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为此,各方应谨慎处理叙利亚化武问题,避免干扰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大方向。国际社会应凝聚共识,携手推进叙危机政治解决进程。
叙利亚问题错综复杂,与地区各种矛盾又盘根错节,政治解决叙危机步履维艰,但不应也不能放弃。让叙利亚走向和平的政治斡旋还要继续。
当今世界,如果国际社会拿出勇气消除分歧,联手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有效干预,不仅将帮助叙利亚人民脱离苦难,避免地区局势的长期动荡,也可能为今后制止类似的武装冲突找到一条新路,拓宽新时期各国维护和平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