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不仅是一种人们钟爱的娱乐休闲方式,亦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但近期接连发生大巴坠崖、景区踩踏、设备故障等不幸旅游事故使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也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6月1日晚“东方之星”游轮在长江遭遇龙卷风而导致沉船的事件发生后,人们在深感悲痛之余,也对旅游安全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谢朝武:
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营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旅游过程的突发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各地应该按照《旅游法》的要求,尽快建立目的地风险提示制度,既要加强常规旅游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能力,又要强化对偶发性的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的监测预警能力,比如可能导致重大旅游伤亡的台风、龙卷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以及旺季时段大规模人流聚集可能导致的踩踏挤压风险等。及时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是了解风险信息、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也是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基础信息条件。
二是提升旅游过程的突发风险分析判断能力。面对突然而至的旅游安全风险因素,专职安全人员、主要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等都应该具备相应的风险分析和判断能力。尤其是专职安全人员和主要管理人员,应该能针对具体的风险形势做出专业而清醒的判断,及时调控旅游活动的进程和方向,避免冒险而行,避免风险隐患爆发为突发事件。尤为重要的是,要建立旅游风险分级的技术指标和响应机制,依靠科学指标进行风险水平的客观分析和技术判断,并严格按照风险分级进行响应处置,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旅游活动的安全运行。
三是提升旅游过程的安全耦合能力。风险事件造成的伤害后果既取决于风险本身的大小,也取决于受灾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东方之星”翻沉事件中,大风大雨的江面环境、突发的龙卷强风、夜晚的航行条件和老年游客群体等一系列因素的耦合,大大增加了这个常规旅游行程的风险程度,也降低了受灾游客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是导致大规模伤亡的原因之一。在实践中,旅游安全生产应该弱化风险耦合、强化安全耦合,要通过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装备、强化安全培训、优化安全机制等正向因素来提升旅游安全耦合能力,从而提升旅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能力和运营能力,保障旅游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
四是提升旅游过程的紧急救援能力和保险保障能力。迅速有效的救援响应可以增加遇险游客的获救概率,降低伤亡规模。其中,专业的救援队伍、完备的救援装备、科学的救援机制和使命感的救援意愿,是打造旅游紧急救援能力的必备条件,也是完成旅游紧急救援行为的基础要素。各地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形势和条件基础建设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紧急救援系统。同时,旅游经营者尤其是旅行社、住宿企业、旅游交通企业和高风险旅游项目经营者等应该积极响应旅游法的要求,实施责任保险制度,通过责任保险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通过保险机制转移赔偿风险,从而能够做出迅速及时的处理,确保后续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正义网评论员刘勋:
旅游交通与一般交通有着很大差别。首先,旅游交通所到之处通常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多数优美的自然风光集中于山区、丘陵、江河地带,各种地质性或气候性因素复杂多变。其次,多数旅游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旅游交通运行时间过长,乘坐交通工具的人群比较密集。一旦出现旅游交通意外,往往出现群死群伤的恶劣后果,对旅游市场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涉及旅游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旅游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都缺乏对旅游交通安全的特别规定,特别是在《旅游法》中关于旅游安全的章节,基本都在强调旅游目的地的安全责任,没有对旅游交通安全作出特别规定,而相关的道路、河道交通法律法规仅有原则性规定,没有涉及旅游交通的特别条款。由此可见,旅游交通安全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涉及交通安全和旅游安全两个方面,如此重要却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应当从立法的角度对旅游交通安全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规定,特别是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对旅游交通工具进行管理监督,对旅游途中的地理环境、天气因素、路线安排进行综合研判,分析交通的风险,提前进行预警,并根据风险等级设定停止运行的标准,例如遭遇暴风雨天气必须停车、停航避险,并制定严格的处罚标准。另外,旅游交通工具的保养要严于一般运营车辆,旅游交通工具驾驶人员要从技术水平、健康状况、守法意识等多层面进行考核录用,还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从事旅游运营的行为,为旅游交通安全编织结实的防护网,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导游周彩:
出门旅行最好不要贪图便宜。一些特价的旅行和服务往往是通过压缩成本来实现的,旅游交通工具和设备设施等有可能存在疲劳运行、保养不善和超接待能力接待的情况,安全风险隐患较高。一些新开发的线路、新投入运营的游乐项目,由于管理和运营经验不足,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建议出行时尽量选择成熟的线路和项目。
建议游客在旅行前做好风险转嫁,通过购买旅游意外险,减少自身的损失。旅游意外险是专门针对旅行人士推出的提供旅行期间意外伤害保障的保险产品,具有费率低、保障全、保额高的特点。只要是年龄7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者正常生活的人士,都可投保。保费一般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根据投保选择,该险种可涵盖意外伤害和突发急性病保险责任、意外和突发急性病医疗保险责任、意外和突发急性病住院补贴保险责任、丧葬处理保险责任、医疗补助保险责任等。一旦游客在旅行途中发生意外情况,就可以凭各种发票和诊断证明,回来找保险公司进行索赔。这样,既减少了游客和旅行社之间的矛盾,又保障了游客出行的安全。
游客王明:
出行前要尽量做好风险防范,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识、携带必备安全自救物品等。去景区时,要尽量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要遵守公共管理规定。在密闭的室内空间,要先找到应急出口及消防通道的位置。乘坐交通工具期间要系好安全带,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特殊的游玩项目,如蹦极、攀岩、漂流等,要检查安全防护措施有无问题。
除此之外,景区和旅行社导游应该要注重对游客进行景区内特定项目的逃生方法和逃生技能的训练,增强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在遭遇突发的安全事故后,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救助。(责任编辑/吴曦 设计/赵清)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谢朝武:
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营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旅游过程的突发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各地应该按照《旅游法》的要求,尽快建立目的地风险提示制度,既要加强常规旅游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能力,又要强化对偶发性的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的监测预警能力,比如可能导致重大旅游伤亡的台风、龙卷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以及旺季时段大规模人流聚集可能导致的踩踏挤压风险等。及时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是了解风险信息、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也是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基础信息条件。
二是提升旅游过程的突发风险分析判断能力。面对突然而至的旅游安全风险因素,专职安全人员、主要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等都应该具备相应的风险分析和判断能力。尤其是专职安全人员和主要管理人员,应该能针对具体的风险形势做出专业而清醒的判断,及时调控旅游活动的进程和方向,避免冒险而行,避免风险隐患爆发为突发事件。尤为重要的是,要建立旅游风险分级的技术指标和响应机制,依靠科学指标进行风险水平的客观分析和技术判断,并严格按照风险分级进行响应处置,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旅游活动的安全运行。
三是提升旅游过程的安全耦合能力。风险事件造成的伤害后果既取决于风险本身的大小,也取决于受灾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东方之星”翻沉事件中,大风大雨的江面环境、突发的龙卷强风、夜晚的航行条件和老年游客群体等一系列因素的耦合,大大增加了这个常规旅游行程的风险程度,也降低了受灾游客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是导致大规模伤亡的原因之一。在实践中,旅游安全生产应该弱化风险耦合、强化安全耦合,要通过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装备、强化安全培训、优化安全机制等正向因素来提升旅游安全耦合能力,从而提升旅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能力和运营能力,保障旅游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
四是提升旅游过程的紧急救援能力和保险保障能力。迅速有效的救援响应可以增加遇险游客的获救概率,降低伤亡规模。其中,专业的救援队伍、完备的救援装备、科学的救援机制和使命感的救援意愿,是打造旅游紧急救援能力的必备条件,也是完成旅游紧急救援行为的基础要素。各地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形势和条件基础建设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紧急救援系统。同时,旅游经营者尤其是旅行社、住宿企业、旅游交通企业和高风险旅游项目经营者等应该积极响应旅游法的要求,实施责任保险制度,通过责任保险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通过保险机制转移赔偿风险,从而能够做出迅速及时的处理,确保后续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正义网评论员刘勋:
旅游交通与一般交通有着很大差别。首先,旅游交通所到之处通常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多数优美的自然风光集中于山区、丘陵、江河地带,各种地质性或气候性因素复杂多变。其次,多数旅游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旅游交通运行时间过长,乘坐交通工具的人群比较密集。一旦出现旅游交通意外,往往出现群死群伤的恶劣后果,对旅游市场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涉及旅游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旅游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都缺乏对旅游交通安全的特别规定,特别是在《旅游法》中关于旅游安全的章节,基本都在强调旅游目的地的安全责任,没有对旅游交通安全作出特别规定,而相关的道路、河道交通法律法规仅有原则性规定,没有涉及旅游交通的特别条款。由此可见,旅游交通安全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涉及交通安全和旅游安全两个方面,如此重要却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应当从立法的角度对旅游交通安全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规定,特别是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对旅游交通工具进行管理监督,对旅游途中的地理环境、天气因素、路线安排进行综合研判,分析交通的风险,提前进行预警,并根据风险等级设定停止运行的标准,例如遭遇暴风雨天气必须停车、停航避险,并制定严格的处罚标准。另外,旅游交通工具的保养要严于一般运营车辆,旅游交通工具驾驶人员要从技术水平、健康状况、守法意识等多层面进行考核录用,还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从事旅游运营的行为,为旅游交通安全编织结实的防护网,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导游周彩:
出门旅行最好不要贪图便宜。一些特价的旅行和服务往往是通过压缩成本来实现的,旅游交通工具和设备设施等有可能存在疲劳运行、保养不善和超接待能力接待的情况,安全风险隐患较高。一些新开发的线路、新投入运营的游乐项目,由于管理和运营经验不足,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建议出行时尽量选择成熟的线路和项目。
建议游客在旅行前做好风险转嫁,通过购买旅游意外险,减少自身的损失。旅游意外险是专门针对旅行人士推出的提供旅行期间意外伤害保障的保险产品,具有费率低、保障全、保额高的特点。只要是年龄7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者正常生活的人士,都可投保。保费一般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根据投保选择,该险种可涵盖意外伤害和突发急性病保险责任、意外和突发急性病医疗保险责任、意外和突发急性病住院补贴保险责任、丧葬处理保险责任、医疗补助保险责任等。一旦游客在旅行途中发生意外情况,就可以凭各种发票和诊断证明,回来找保险公司进行索赔。这样,既减少了游客和旅行社之间的矛盾,又保障了游客出行的安全。
游客王明:
出行前要尽量做好风险防范,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识、携带必备安全自救物品等。去景区时,要尽量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要遵守公共管理规定。在密闭的室内空间,要先找到应急出口及消防通道的位置。乘坐交通工具期间要系好安全带,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特殊的游玩项目,如蹦极、攀岩、漂流等,要检查安全防护措施有无问题。
除此之外,景区和旅行社导游应该要注重对游客进行景区内特定项目的逃生方法和逃生技能的训练,增强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在遭遇突发的安全事故后,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救助。(责任编辑/吴曦 设计/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