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备受关注,而德育更是學校加强中学生教育的首要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关键性作用,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学科教育中慢慢渗透德育知识,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做到真正的德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心理健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相结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良好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对中学生的教育中仍然缺乏心理健康的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够了解学生的心理,这就需要学校反思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许多家长过分的宠溺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造成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而家长和学校更多的只是关注孩子的智力教育,过分的关注考试的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许多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缺失,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一)心理承受能力差
近年来,学生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大多数是因为被家长或老师责备,或者考试分数不如意,接受不了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困难和挫折是他们成长中必经的过程,应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不应该轻言放弃。由于青少年的认识经历有限,使他们对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遇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心理防线很容易崩塌。
(二)自私狭隘,虚荣心强
在中国当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固化[1]。一心放在考试的分数上,不能开放包容,攀比家庭条件,学习成绩,使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扭曲,常常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强,斤斤计较,有时还会产生报复心理。
(三)缺乏自控能力,情绪易波动
心理学家一直认为:决定成功的因素中,只有20%是智商,其他的80%来自于其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情商[2]。现代中学生的智商高,能力强,但是情商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弱,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怒,缺乏耐性,冲动,面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发脾气,受不了一点委屈,常常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不能敞开胸怀去接纳别人,从而在面对挫折时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增强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立足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贯彻好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的教育理论,而良好的的道德品质建立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2]。学校在德育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诉求,展开不同的引导教育工作,只有在学生心理状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向上的前提下,才能懂得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高
关注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应当只关注成绩分数,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化素质培养,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学会解决面对人生问题中的困难,培养出他们坚韧不拔的坚毅品格,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走向社会,独立面对生活时拥有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尤为重要。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
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心理辅导水平。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所谓教书,乃传道受业解惑,育人,则是指对学生道德的水平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教师掌握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学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才能更好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规范学生思想行为。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变化波动大,反抗情绪严重,教师不能一味的对学生提要求,严厉管理,强制学生学习。要通过与学生正确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真正的心理想法,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学会尊重,并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加理解老师的管束,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心理上接受他们所面对的生活学习困难,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
三、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密不可分,在中学生的德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后,才能更好的学会尊重学生,从而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
[2]赵广,汪振德.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17-17.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心理健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相结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良好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对中学生的教育中仍然缺乏心理健康的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够了解学生的心理,这就需要学校反思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许多家长过分的宠溺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造成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而家长和学校更多的只是关注孩子的智力教育,过分的关注考试的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许多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缺失,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一)心理承受能力差
近年来,学生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大多数是因为被家长或老师责备,或者考试分数不如意,接受不了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困难和挫折是他们成长中必经的过程,应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不应该轻言放弃。由于青少年的认识经历有限,使他们对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遇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心理防线很容易崩塌。
(二)自私狭隘,虚荣心强
在中国当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固化[1]。一心放在考试的分数上,不能开放包容,攀比家庭条件,学习成绩,使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扭曲,常常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强,斤斤计较,有时还会产生报复心理。
(三)缺乏自控能力,情绪易波动
心理学家一直认为:决定成功的因素中,只有20%是智商,其他的80%来自于其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情商[2]。现代中学生的智商高,能力强,但是情商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弱,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怒,缺乏耐性,冲动,面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发脾气,受不了一点委屈,常常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不能敞开胸怀去接纳别人,从而在面对挫折时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增强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立足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贯彻好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的教育理论,而良好的的道德品质建立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2]。学校在德育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诉求,展开不同的引导教育工作,只有在学生心理状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向上的前提下,才能懂得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高
关注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应当只关注成绩分数,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化素质培养,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学会解决面对人生问题中的困难,培养出他们坚韧不拔的坚毅品格,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走向社会,独立面对生活时拥有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尤为重要。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
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心理辅导水平。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所谓教书,乃传道受业解惑,育人,则是指对学生道德的水平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教师掌握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学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才能更好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规范学生思想行为。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变化波动大,反抗情绪严重,教师不能一味的对学生提要求,严厉管理,强制学生学习。要通过与学生正确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真正的心理想法,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学会尊重,并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加理解老师的管束,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心理上接受他们所面对的生活学习困难,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
三、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密不可分,在中学生的德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后,才能更好的学会尊重学生,从而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
[2]赵广,汪振德.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