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毁坏都是一场美学较量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contr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Thomas Hirschhorn此番于上海明当代美术馆打造的新作品《重塑》的“废墟”场景中。在屋顶上赫然地悬挂着两条以红字书写的醒目横幅。其中一条横幅写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而另一条横幅上的标语则引自Antonio Gramsci(安东尼奥·葛兰西)的一段话,“毁坏是困难的,的确,它和创造一样困难”(“Destruction is difficult.lt is-indeed-as difficuIt as creation”)。确实如此。在历史长河中。这些观点也无限被事实验证:破坏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极有可能是更好的开始。创造新事物与毁坏旧事物,都是思想与身体上的解放行为。艺术家Thomas Hirschhorn也利用了这一观念。在他的《重塑》中。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亲手创造新世界的契机,创造一个自由意识形态下的新世界。
  创造与毁坏。都是一个美学层面的挑战,是一场关于美学的较量。而要雕塑它,就要抵御住创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不稳定性以及紧张感。“重塑”意味着给予新的形式、新的形态、新的形状,或再次雕塑——用不同的方式雕塑。“创造”和“毁坏”如相爱相杀的一对情人,相互交织,相互排斥,错综复杂。


“废墟”与“重塑”一种堪比“災难片”的艺术姿态


  1957年生于瑞士伯恩的Thomas Hirschhorn曾于1978至1983年间,在苏黎世高等艺术学院求学,并于日后迁居巴黎。与他低调的作风截然相反,他的作品中却被赋予了无限的张力与创造力,以及无止境的破坏力。正如他闻名于世的系列作品。废墟”所树立的独树一帜的、一种自带破坏性的艺术存在。这些看似凌乱而意味深长的美学作品,使Thomas曾获多项艺术大奖,如马塞尔·杜尚奖、约瑟夫·博伊斯奖、库尔特·施维特斯奖以及梅雷特·奥本海姆奖等,让他的“废墟”等创造性作品活跃于世界各处。
  Thomas Hirschhom的作品大量展出于美术馆、画廊及艺术展中。这其中包括了1999年及201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第27届圣保罗双年展、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瑞士馆、巴黎东京宫三年展、第9届上海双年展、圣彼得堡的第10届欧洲宣言展、南伦敦画廊展览、奥尔胡斯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及科索沃国家美术馆的展览等。在Thomas的每一个展览中,他都始终坚持着自己对于公共开放性的主张。
  “重塑”是一个艺术主张,要赋予废墟以形式是问题之所在,要赋予灾难以形式是美学的挑战。创造毁坏是困难的,对Thomas来说,这意味着在脑海中移走事物、拆除事物,以此作为一种“想法”,一种艺术逻辑。作为一种艺术姿态,它可以改变一切。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废墟”是一场“从未完成。的艺术巨作,“重塑”则是一件从未完成的作品,一个持续发展与再发展的场域,它邀请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在此场域中在场并证明:我、我们不仅能够毁坏,更能够创造。
  “重塑”(Re-Sculpt),是Thomas Hirschhom带来中国的首次个展,明当代美术馆2000平方米的空间变成了艺术家的临时工作室,艺术家在此通过对“废墟”的美学探索,赋予无事实、无面目的真理以形式,讨论毁坏与创造的错综关联和悖论。在这场美丽的“毁灭”中,这既是一间临时工作室,也是一处临时“庇护所”,它在Thomas的“操控”下,被“重塑”成为一个无等级的抵抗性空间。人人都可以进入这个空间,使用工作坊提供的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的雕塑,在这间工作坊中不断生产着展览的一部分。但是,Thomas也为这场大型的创造行动设定了一个艺术前提“无附加(Nothing added)”——不使用多余的材料或者多余的智力、体力的附加,意味着观者看到、触摸到的所有东西都来自关于灾难和毁坏的想法本身。“重塑”作为一种形式,展现出有些部分——整体的重要部分——被切除了,它所展现的是某些依旧坚挺的东西,让某些东西在毁坏中凸显,并重新昭示。
  “重塑”与“波将金村”美学相关,更确切地说,是“倒转的波将金村”。也就是说,呈现出来的空间并不一定比真实的空间更好,反之,它们的状态也许比现实更糟。正因此,更重要的是废墟都必须是“假的”,必须由纸板、胶带、颜料、泡沫、纸张和木块构成,以“假的”东西营造一场“废墟”。在废墟中建造,在混乱中创造,而并非先毁灭再创造再建造。
其他文献
你可能读过一些有关个税抵扣政策的资讯了。与之同期的重要风向,是有关企业税负的展望。此前大家担忧,社保即将移交税务部门统一收缴,不少企业的负担恐怕会骤增,面临裁员倒闭的危机。而在2018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乐观的预测是增值税和社保费率将有可能下调,我们每天上班的公司会有更大机会健康地活下去。  万一你还没细读个税抵扣内容,我可以再啰嗦两句。个人的“应交税金额”:还首套房贷抵1000元;交房租
期刊
“时间管理”一直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快速”是常态,此时的“高效”则更为关键。如何更有价值、更有效率地分配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引导我们重拾对生活的主动权成为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在《子彈笔记》中,作者赖德·卡罗尔分享了自己如何创造子弹笔记,以及自己和全球众多使用者如何利用子弹笔记让人生变得更理想的方法。其实,一支笔和一个本就足够记录下你的生活轨迹。  过去,我一直认为多动
期刊
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少年是未来的希望。然而时过境迁,即便当下通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依然看到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仍有很多地方的儿童、青少年饱受贫穷、疾病困扰或失去应有的关爱。幸运的是从十多年前开始,满怀社会责任的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尽己所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能量与关怀。这些年间,越来越多的车企投身儿童公益领域。为孩子们点燃一根根火柴,创造一片片蓝天。  自2015年开始,我刊连
期刊
但是爱不就是这样,我们不需要变成相似的模样,却可以用不同的面貌共存。  采访付辛博和颖儿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大概要很俗套地引用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的那段话。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期刊
对于“废墟”。你有着怎样的理解?  对于“重塑”,你又有着怎样的期待和创造欲望?  “废墟”使人感到凌乱、恐慌、黑暗与绝望。而“重塑”则像是废墟中的一道光。赋予了人们秩序、安全感、光明与希望。  这種亲临其境的危机感与参与其中的“救世主”感受。正是来自瑞士的艺术家Thomas Hirschhom(托马斯·赫赛豪恩)想要传递展现给众人的。他的“废墟”作品活跃于世界各地。人们形象地称他为“废墟大师”。
期刊
35歲之前可不可以拥有一枚朗格腕表?这似乎已然成了个伪命题。因为问题是今时今刻发生或提出的,而论据是过往历史积淀或既有观念导出的——在消费社会,当下的论点永远比经典的论据更强悍。  2018年12月8日,日历上的“大雪”刚过,沪上果真就飘舞起绵密的飞雪。这日子当口,由沪上钟表爱好者自发创立的首届“上海国际玩表节”,在南京西路上海历史博物馆顶层开锣—这幢新古典主义特色建筑原是民国时上海跑马场,延宕至
期刊
回看2018年,凭借与世界各国的压迫性贸易谈判,退出了若干群以及不近人情的移民政策,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争得了各大媒体的头条。2019年,他还继续唱白脸吗?  2019年开年,美国政坛面临很多不确定情况“退群”隐患未散,政府“关门”僵局未解,美股震荡令人焦虑,“通俄门”调查仍在戳着特朗普的脊梁骨,特朗普从叙撤军却又突访伊拉克。  2019年初,特朗普或再宣布从阿富汗撤军。就此,中国新闻网采访中国海洋
期刊
贡布里希说:“没有所谓的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艺术家创作出艺术作品,由此衍生出整个艺术界。”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的苏格拉底开始,对于艺术本体的讨论一直是艺术理论家关注的焦点。随着艺术形式与题材的不断发展,科技、公益与艺术结合,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的艺术品一直在不断冲击、扩张“艺术”的概念。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权力榜和第二届中国设计权力榜(下称“权力榜”)颁奖典礼成功
期刊
全新一代凯迪拉克CT6独有的美式新豪华风范  作为凯迪拉克倾力打造的新豪华科技旗舰,全新一代凯迪拉克CT6凭借更智能、更高效、更细膩的全新动力系统,再次突破了人们对行政级豪华轿车的想象。  全新2.0T可变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基于“单缸最优理念”研发,集合高度智能电气化技术。不仅拥有高效率、低排放、低油耗等优势,适时切换“四缸高性能模式”“四缸经济模式”“两缸超经济模式”三种工作模式,实现了动力输出与
期刊
正如“废墟”艺术家Thomas Hirschhorn在作品《重塑》中所贯穿的概念,“展现出有些部分——整体的重要部分——被切除了”,如果没有任何东西被附加。又有一些东西被切除,事物即便不会完全崩塌,也必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毁灭破坏。而这种使事物在面目全非的结构背后呈现出全新的姿态,让其内部的“隐藏空间”显而易见,正是这场“破坏”喜于见证的。  将事物先行破坏。再对其内部结构实施着“细细把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