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少数民族日月关系神话的类型及文化意蕴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sa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日月神话,而我国少数民族的日月关系神话更是绚烂多彩,在研究日月关系神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日月间的关系是很亲密的,呈现出多种关系,并折射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它对我们考察和探究我国古代产生此类神话的民族的社会形态和精神状态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日月关系神话;类型;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6—01082—02
  
  白天,红日普照万物,送给人间以温暖、光明;夜晚,明月洒下清辉,给人间以静谧和祥和。太阳和月亮这对在天空最引人注目,也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天体在我国古代就受到人们重视。《周易》说:“日月丽乎天”、“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东升西落的太阳、时圆时缺的月亮,使人喜悦,发人深思,二者又缺一不可,有了日月,才有光明,人们尊重与崇拜它们,并由此创造了无数美丽动人的神话。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日月神话,而我国的日月关系神话更是绚烂多彩,蕴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寄托着原始先民的理想和追求。
  
  一、日月关系神话的类型
  
  在现已收集到的日月关系神话中,我们按日月的关系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夫妻型
  1.日为夫、月为妻。主要有瑶族的《日月成婚》、白族的《日月甲马》、畲族的《金水湖和银水湖》、撒拉族的《太阳和月亮》、壮族的《三星的故事》及《太阳、月亮河星星》。
  瑶族的《日月成婚》讲洪水淹灭了人类,日月变成一男一女来到人间,决定使人类再生,但月亮怕遭到众神的耻笑和天神的惩罚,不愿意,后经赛跑、推磨、问七星后终于结婚,但生下一个冬瓜,冬瓜籽变成再生的人类。
  白族的《日月甲马》讲十个太阳娶了月亮,生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孩子——星星,星星过不惯天上的苦日子就逃到地面来,相互婚配,生了孩子,大地上就有了人类。
  这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由日月婚配的产物,将日月看为人类的始祖,有祖先崇拜的因素。
  另外,在壮族的《三星的故事》及《太阳、月亮河星星》、撒拉族的《太阳和月亮》三则神话中不仅认为日月是夫妻,还有它们的孩子——星星。
  壮族的《太阳、月亮河星星》讲太阳和月亮婚后生活很美满,它们有了孩子,但孩子越来越多,太阳爸爸已养不活那么多孩子,很烦躁,就开始吃他的孩子,月亮一气之下带着孩子离开了太阳。《三星的故事》也讲述了太阳爸爸吃孩子星星的故事。
  撒拉族的《太阳和月亮》则是因为太阳晒干了禾苗,月亮忍受不了太阳的暴行带着孩子离开了太阳。
  2.日为妻、月为夫。这类很少。有布朗族的《顾米亚》及普米族的日月神话。
  普米族称太阳为“米迷”,认为是天上最大的自然神,又是一位善良的妇女,平时,她赤身露体,白天出来采集和农耕,夜间在室内休息。由于赤身露体,怕别人看见下身,就从身上发射许多银针,这就是太阳的光芒。普米族称月亮为“塞迷”,认为是仅次于太阳的自然神,是一位男子,他白天不出门,在山洞里制造工具。日月白天劳动,晚上过婚姻生活,但太阳不嫁夫,月亮不娶妻,惟有夜间由男子去走访女子,次日天明男子又匆匆回到自己家里。
  这则神话为我们勾勒出普米族的“走访婚”的全过程。日为妻、月为夫反映了当时的母权制社会形态,他们过着访问式婚姻生活,女子在生产、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在云南宁蒗县永宁、四川盐源县左所界等地的纳西族也认为日月为一对“阿注”,日为女,月为男,两人夜合晨离,该族称这种“走访婚”为“肖波”关系。四川大凉山昭觉县彝族地区也有类似的传说:日月通婚,而日食和月食则是日月交媾的反映。
  总之,神话反映了当时的婚姻状态已由群婚制转向了对偶婚,已基本确定了父母子女的亲属关系,由不知其父到能确认可靠的父子关系。
  (二)兄妹型
  在日月关系神话中,除将日月看成是夫妻外,还有是将日月看作兄妹。这一现象与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有关。原始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常将自然力量加以人格化,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对象化到客观世界中。我们分析一下几个民族的日月神话就很容易看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了。
  傣族神话中认为太阳是哥哥,因为他热情胆大;月亮是妹妹,她温柔娇羞。普米族、佤族都很类似,这种解释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特点,说明当时的人们对于性别的认识已很清晰,对于男女之间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了充分的认识。普米族的《巴米查利·采金光》讲兄妹二人找金光,因为妹妹害怕走夜路,就变作太阳,哥哥胆大就在夜间出来。彝族《开天辟地史》也是日为妹、月为兄。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兄妹关系研究当时的社会形态。原始人不是单纯地用性格来划分日月的。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人们在创作神话时常将对人类活动有重要意义的太阳定为女性,将月亮看成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里,男子是主要的劳动力,是支配者,所以太阳自然就是男性了。
  (三)姐妹型
  在白族的神话中认为姐姐是太阳,妹妹是月亮,月亮妹妹美丽大方,很少掩藏自己,将自己的美展现于大地;而太阳姐姐丑,她怕别人看到自己,就从衣袋里撒绣花针不让人看到。这则故事虽然也反映原始人思维的拟人化,同时表现出当时美丑观已初步形成,除了对于物质资料的需求外,他们也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创造。
  (四)兄弟型
  高山族《太阳和月亮的故事》、苗族古歌《混沌天地》中的《天狗吞月》都讲太阳和月亮是两兄弟。原始人在创造这类神话的时候,同样根据太阳光与月亮光的强弱不同来规定日月的,一般将太阳哥规定为狠毒,专干坏事,之后终于悔悟,而月亮弟则性情温和,忠厚老实。
  
  二、日月关系神话文化意蕴
  
  在现已查到的日月关系神话中,日月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上四种,那么,日月关系神话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日月关系神话的宗教内涵
  宗教在原始社会里首先表现为对自然物的崇拜。事实上,我国许多民族如白族、阿昌族、壮族等都有拜日拜月的习俗。我国日月关系神话何以如此丰富恐怕就与原始人对天体崇拜的出发点和目的有关了。各民族日月关系神话产生的现实和思想的基础都是原始的,但由此而出现于其中的对日月的荒诞解释和虚幻控制却又以人们对自然开始有所认识、生产技术有一定发展为前提。人们已掌握了对自然微弱的主动权,遂以进取者的姿态力求进一步认识和控制日月这二个与自然生存密切相关的天体。另一方面,低下的生产力形成了消极的经济基础,认识的幼稚又导致随意性联想的形成。人们对日月有所依赖而不能自主,于是促成了人性中软弱的一面——敬畏心理和祈求行动的出现。我国少数民族的日月关系神话出现使自然崇拜的文化现象神圣化、合理化。正因为日、月在原始人心中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因此,在神话中人们就将它们看作是夫妻、兄妹、姐妹等平等关系,而不存在长幼、主次之分。
  (二)日月关系神话反映着原始人的阴阳观念与生殖崇拜
  原始人的想象是很奇妙的,他们以独特的形态所表现的日月关系神话,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生活的知识经验中分解出有关的表象,再和有关日月特征的表象综合在一起,从而完成了对日月的神话创造。原始人已有了对比联想,他们在实践中对比了天和地、白天与黑夜、男和女、生和死、山和水、阴和阳。太阳昼出夜伏,光耀万丈,具有阳刚之气;月亮夜出昼伏,柔和静谧,具有阴柔之美。因此阳便是日,阴便是月,二者是对立统一。纳西族《创世纪》中认为有真和实,从而产生了太阳,它又演化为善神依格寓格;有假和虚从而有了月亮,又演化为恶神依古丁那。古代人的心目中已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认为宇宙由阴阳二气组成即“清”与“浊”,万事万物都由阴阳结合而生。由于阴阳观念的产生,便引出了人类最关切也是最本质的问题——生殖信仰。
  史前人类为了生存下来,既要进行物质生产,以解决衣食之源;又要进行自身生产,保证人口繁衍,原始人把生育后代社为民族公社的头等大事之一。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说:“氏族的全部力量,全部生活能力,决定于它的成员数目。”原始人的日月婚媾神话正反映了原始人对生殖的信仰和崇拜。原始人认为两性的结合可促庄稼的成长。因此某些民族还曾有让男女二人在田边交媾以促进庄稼生长的习俗。《易·系辞》中写道“天地■,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在道家看来,两性及两性间的交合意义重大,奥妙之极,阴阳相交而万物繁荣,一却出现了调和升平的景象。由此可见,日月交合为夫妻代表着原始先民对丰收、富足、子息繁衍的良好愿望。因此,日月关系神话(夫妻、兄妹)反映着原始人的生殖信仰。
  原始人的阴阳观念在姐妹、兄弟关系中也得到反映。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一类神话,我们便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无论是姐妹还是兄弟关系,他们中必然有一个泼辣、勇敢、热情大方,另外一个娇羞、胆小、冷静。原始人在这里不是用性别却划分阴阳,而是通过性格的展示来谐调阴阳的矛盾。泼辣、勇敢、热情带有阳刚之气,而娇羞、胆下、冷静具有阴柔之美,一阴一阳,轮回巡社天界,这一切是和谐的。
  (三)日月关系神话是原始社会形态的折射和反映
  日月关系神话折射出的众多的文化内涵。马克思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社会形象本身。”[1]日月关系神话应是产生在人类由血缘婚向对偶婚的转换时期,如瑶族的《日月成婚》。而普米族、彝族、纳西族的日月关系神话则打上了访问式的婚姻生活和母权制的印迹。从壮族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三星的故事》两则神话中,我们可看到壮族的氏族外婚与“不坐家”制的婚姻状态。即的反映。两个氏族的男女在确定婚姻关系以后,生活和生产分属于不同的家庭,根据母系计算血统,孩子的父亲晚上来,清晨走,孩子集合于生母的周围。原始人观察到太阳和月亮不同时出现的现象,就与自身联系起来,认为日月这对夫妻白天也是不在一起的,星星则由月亮妈妈带领。壮族的“不坐家”制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同时,壮族的这两则神话还反映出了人口与物质资料的矛盾,可能出现过父食子的现象。在日月关系神话,还反映了当时出现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因此伴随有射日、寻日、夫妻(布依族)或兄妹(普米族)、姐妹(哈尼族)变日月的关系,反映了原始人对自然灾害的既害怕又有掌握和战胜它的良好愿望。
  综上所述,日月关系神话蕴藏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但我们深知除以上所讨论过的宗教内涵、阴阳观、生殖崇拜及社会状况的反映外,还有许多文化内涵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3
  
  (责任编辑/石银)
其他文献
绿色节能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提倡,这即对建筑节能效果的现场检测技术有更高的要求。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检测方法。二十多年前,即有学者尝试将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应用于建筑节能检测,但至今其应用多处于定性分析阶段,而在对建筑节能做定量分析方面,研究文献尚不充分。为此,本文通过梳理红外辐射理论及常用的节能检测方法,并将二者结合尝试采用红外热
编辑同志: 我学新闻也有一半多时间了,但很“低产”,不是说见报少,而是写稿少,总感到把本单位一些好人好事报道后,就再也想不出还要写些啥,平时看到有的通讯员好像总有写不
上海、广东的新闻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改革的重点在宏观方面,也就是新闻体制和新闻生产运行机制的改革;当然,国家新闻事业的总体制应由国家统一考虑,而新闻媒介的体制,内部结构
Soil water excess,as well as deficit,leads to vegetation stress,i.e.,photosynthesis decline,stomata closure,growth reduction,decrease in respiration and biomass
筑坝蓄水将可能导致流域或区域温室气体源汇关系发生改变。尽管该观点已达成广泛的学术共识,但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是一个复杂过程,多维度和多变量导致温室气体的释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论文首先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水库温室气体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分析发现,借助模型评估水库温室气体通量逐渐成为研究者研究水库温室气体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当前原位监测数据有限,尚不能涵盖所有情况下的水库温室气体变化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是一种特色鲜明的职教师资培养的方式,为更好地借鉴这一模式,总结了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主要做法和特点,并根据宁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建议。
语言类型学通过大量的跨语言调查,考察某一语言现象在人类语言中的共性和个性,并尝试通过建立一套有层次的规则系统,对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做出解释。意外范畴是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的一个独立范畴,指对说话人或者听话人而言是新的、意料之外的信息,不同语言表达该范畴的方式不尽相同。本文基于类型学视野,研究汉语意外范畴的表达方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策略。本文在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根据前人对汉语意外范畴表达方式的分
本文首先对银行部门参与碳市场活动的现状进行了梳理,讨论了银行部门在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市场和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并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项目风险等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如何使报纸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服务市场,这是整个报业面临的新课题。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用思想大解放,才能启动报纸大开放,才能满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