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上一轮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这一轮的产业转移则更多是各类专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在中国市场发展成熟后“走进市场”的选择。
近年来,商务部大力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把其作为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在积极利用外资打造各具特色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在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或将迎来新一波热潮。
目前,浙江、安徽和陕西在全省范围内出台了“地方版”国际合作产业园的创建活动。特别是浙江起步早、力度大,早在2015年就启动首批国际合作产业园的创建工作。4年来,浙江共创建了中意宁波生态园等19家国际合作产业园,截至去年底成功引进合作国家项目88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90.8亿美元。国际合作产业园的“浙江经验”值得关注。
如何抓住扩大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各地面临的当务之急。而国际合作产业园是一招“先手棋”,有助于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抢占先机。
春江水暖鸭先知。走在开放经济前沿的浙江,早在2015年就率先开始进行了布局。“如果说上一轮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这一轮的产业转移则更多是各类专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在中国市场发展成熟后‘走进市场’的选择。”根据浙江官方的调研,当前许多国外优质中小企业迫切希望到中国发展,浙江打造对应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就是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个精准服务的平台。
从2014年开始,浙江致力培育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作为开发区的区中园;2015年9月,21家开发区提交了“国际合作产业园”的创建申报,其中10家入选省级创建名单。同年11月,首批国际合作产业园获批创建。2016年,浙江也将“打造国际合作园”列为一类工作目标。
在浙江19 家国际合作产业园中,11家合作伙伴为德国、瑞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5 家为日韩等亚洲国家。其中,欧洲又以德国为重点,3 家开发区与德国开展了合作。
从区域分布来看,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布大体一致。杭州、宁波、嘉兴3 市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合计10家,其中嘉兴市4家。但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并不意味着园区质量的较大差异。温州、衢州、舟山等市的国际合作产业园,不论在引进项目质量,还是合作深度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以中澳(舟山)现代产业园为例,产业园位于舟山金塘岛北部,总投资超过100 亿元,由浙江省政府、新希望集团和嘉实基金三方联合投资,重点打造高端动物蛋白、粮油等加工交易中心,辅以商务、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是国内首个地方政府和澳大利亚实施经贸合作的示范区。
从合作业态来看,浙江国际合作产业园已由单纯的二产向二、三产联动的方向发展。如温州开发区“医乐园”项目、杭州余杭開发区“意大利之窗”项目均为三产主导、二产支持;嘉兴开发区依托入驻十余年的飞利浦中国有限公司建设“飞利浦优质生活家居(中国)创新园”;平湖开发区“日本产业园”结合“樱花小镇”的打造,提升光机电产业集群水平;嘉善开发区“荷兰产业园”在喜力啤酒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以阿姆斯特丹Heineken Experience 为样板,打造喜力在全球范围内第二个啤酒博物馆。
通过多年的努力,浙江国际合作产业园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如平湖开发区“日本产业园”、宁波镇海开发区的“北欧工业园”均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已成为浙江国际合作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国际合作产业园招商中,浙江改变原有“四面出击”的方式,努力通过政府、商协会、相关机构和中介构建立体化合作网络。
如海盐经开区和德国中小企业协会、瑞士亚太咨询公司开展合作;萧山开发区与瑞士大使馆商务促进中心签订合约;长兴经开区与德国卫斯国际咨询机构、德国工商会、德国侨商会进行合作;嘉善经开区与上海荷比卢商会、鹿特丹商会建立合作,并与荷兰国家贸易促进中心合作。
通过立体化合作网络,浙江引进外资项目质量不断提升,不仅引进了蒂森克虏伯、日本电产、荷兰锂能沃克斯等一批重大外资产业项目,还引进了一大批小而精、特而强的隐形冠军项目。一些区位条件较差、外资基础较弱的开发区,也依托产业园实现了外资工作的大突破。比如,衢州经开区依托中韩(衢州)产业合作园,成功引进了韩国晓星、LG等项目。
开发区在发展初期,往往会经历“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招商阶段。浙江一些国际合作产业园同样如此,但如今它们各自的定位都越来越清晰。园区内产业不再是“大杂烩”,而是面向特定国家精准引入本地产业转型迫切需要的产业。
比如,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将德国最具优势的高端机械设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作为招商引资方向,嘉兴市意在通过这些项目的引领,为本地企业营造前沿技术氛围,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集聚;中法(海盐)产业合作园依托中国首个核电站诞生地的产业基础,以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作为重点合作对象,将集聚发展核电产业作为园区定位。
另一方面,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跨国公司选择中国的原因,也不再是园区优惠力度有多大,要素成本有多低,当地产业发展的契合程度是他们最看重的要素之一。
尽管如此,降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成本,仍是园区外资招商成功的重要条件。很多外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中国建设厂房,它们倾向于轻资产,更愿意向当地直接租赁标准厂房而非购买。
为此,中德(长兴)产业合作园投资2亿元打造了一批高标准厂房,由德国FTA和浙大设计研究院联合规划设计。一期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40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于已经交付使用,二期6.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也进入收尾阶段,为外资入驻提供了优质物业。截至目前,中德(长兴)产业合作园共引AIM、万珂士等进外资项目21个,2018年以来累计实到外资1.3亿美元。
在尝到“甜头”之后,浙江又开始进行更大手笔的布局。今年初,浙江省商务厅出台《关于加快国际合作产业园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产业园对浙江扩大开放的引领作用。
《意见》提出,经过3-5年的建设发展,浙江力争建设20-30家开放程度高、产业结构层次高、研发创新功能强、国际交流渠道畅、综合服务效率好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力争每个国家级开发区都有标杆性国际合作产业园。其中,要争取建设10家左右纳入两国合作框架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国际合作产业园。
从浙江的实践经验来看,园区要在国际合作和产业集聚上取得突破,首先要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网络。积极利用双边或多边国际经贸合作契机,主动参与国家层面的经贸活动,推动两国国家元首签订有关备忘录。省级政府层面,要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定期对园区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并在政策层面提供支持。特别是打造契合国际规则、高水平的国际营商环境,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
园区层面,要积极研究部署在国外建立招商网络、派驻招商人员、聘用商务代表等方式,开展境外联络、咨询、服务,深耕当地产业合作机会。鉴于国外机构和商会对企业的巨大影响力,要建立与国外机构、商会的紧密联系,可以共同管理园区运行公司、共同建立孵化器协助对方国别进入中国市场、安排双边的推介活动等,为招商引资、产业合作创造机会。
要注重园区规划与国际接轨。深度研究对接合作国家生产、生活特色,按照“一园一风格”的要求,推进园区内主干道、工业管廊等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通过规划合作吸收对方国别的发展建设理念,落实“国际理念、国际标准、国际技术”,提升规划建设的国际化层次。
除了硬件方面要高标准、国际化,软件方面更为重要,特别是建立健全国际化综合服务体系。要着力引进与重点国家和区域关系密切的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以及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机构,完善股权投资、科技信贷、创业板上市推进体系等机制建设,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近年来,商务部大力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把其作为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在积极利用外资打造各具特色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在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或将迎来新一波热潮。
目前,浙江、安徽和陕西在全省范围内出台了“地方版”国际合作产业园的创建活动。特别是浙江起步早、力度大,早在2015年就启动首批国际合作产业园的创建工作。4年来,浙江共创建了中意宁波生态园等19家国际合作产业园,截至去年底成功引进合作国家项目88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90.8亿美元。国际合作产业园的“浙江经验”值得关注。
国际合作的新名片
如何抓住扩大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各地面临的当务之急。而国际合作产业园是一招“先手棋”,有助于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抢占先机。
春江水暖鸭先知。走在开放经济前沿的浙江,早在2015年就率先开始进行了布局。“如果说上一轮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这一轮的产业转移则更多是各类专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在中国市场发展成熟后‘走进市场’的选择。”根据浙江官方的调研,当前许多国外优质中小企业迫切希望到中国发展,浙江打造对应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就是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个精准服务的平台。
从2014年开始,浙江致力培育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作为开发区的区中园;2015年9月,21家开发区提交了“国际合作产业园”的创建申报,其中10家入选省级创建名单。同年11月,首批国际合作产业园获批创建。2016年,浙江也将“打造国际合作园”列为一类工作目标。
在浙江19 家国际合作产业园中,11家合作伙伴为德国、瑞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5 家为日韩等亚洲国家。其中,欧洲又以德国为重点,3 家开发区与德国开展了合作。
从区域分布来看,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布大体一致。杭州、宁波、嘉兴3 市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合计10家,其中嘉兴市4家。但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并不意味着园区质量的较大差异。温州、衢州、舟山等市的国际合作产业园,不论在引进项目质量,还是合作深度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以中澳(舟山)现代产业园为例,产业园位于舟山金塘岛北部,总投资超过100 亿元,由浙江省政府、新希望集团和嘉实基金三方联合投资,重点打造高端动物蛋白、粮油等加工交易中心,辅以商务、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是国内首个地方政府和澳大利亚实施经贸合作的示范区。
从合作业态来看,浙江国际合作产业园已由单纯的二产向二、三产联动的方向发展。如温州开发区“医乐园”项目、杭州余杭開发区“意大利之窗”项目均为三产主导、二产支持;嘉兴开发区依托入驻十余年的飞利浦中国有限公司建设“飞利浦优质生活家居(中国)创新园”;平湖开发区“日本产业园”结合“樱花小镇”的打造,提升光机电产业集群水平;嘉善开发区“荷兰产业园”在喜力啤酒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以阿姆斯特丹Heineken Experience 为样板,打造喜力在全球范围内第二个啤酒博物馆。
通过多年的努力,浙江国际合作产业园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如平湖开发区“日本产业园”、宁波镇海开发区的“北欧工业园”均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已成为浙江国际合作的一张重要名片。
精准招商“升级版”
在国际合作产业园招商中,浙江改变原有“四面出击”的方式,努力通过政府、商协会、相关机构和中介构建立体化合作网络。
如海盐经开区和德国中小企业协会、瑞士亚太咨询公司开展合作;萧山开发区与瑞士大使馆商务促进中心签订合约;长兴经开区与德国卫斯国际咨询机构、德国工商会、德国侨商会进行合作;嘉善经开区与上海荷比卢商会、鹿特丹商会建立合作,并与荷兰国家贸易促进中心合作。
通过立体化合作网络,浙江引进外资项目质量不断提升,不仅引进了蒂森克虏伯、日本电产、荷兰锂能沃克斯等一批重大外资产业项目,还引进了一大批小而精、特而强的隐形冠军项目。一些区位条件较差、外资基础较弱的开发区,也依托产业园实现了外资工作的大突破。比如,衢州经开区依托中韩(衢州)产业合作园,成功引进了韩国晓星、LG等项目。
开发区在发展初期,往往会经历“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招商阶段。浙江一些国际合作产业园同样如此,但如今它们各自的定位都越来越清晰。园区内产业不再是“大杂烩”,而是面向特定国家精准引入本地产业转型迫切需要的产业。
比如,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将德国最具优势的高端机械设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作为招商引资方向,嘉兴市意在通过这些项目的引领,为本地企业营造前沿技术氛围,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集聚;中法(海盐)产业合作园依托中国首个核电站诞生地的产业基础,以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作为重点合作对象,将集聚发展核电产业作为园区定位。
另一方面,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跨国公司选择中国的原因,也不再是园区优惠力度有多大,要素成本有多低,当地产业发展的契合程度是他们最看重的要素之一。
尽管如此,降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成本,仍是园区外资招商成功的重要条件。很多外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中国建设厂房,它们倾向于轻资产,更愿意向当地直接租赁标准厂房而非购买。
为此,中德(长兴)产业合作园投资2亿元打造了一批高标准厂房,由德国FTA和浙大设计研究院联合规划设计。一期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40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于已经交付使用,二期6.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也进入收尾阶段,为外资入驻提供了优质物业。截至目前,中德(长兴)产业合作园共引AIM、万珂士等进外资项目21个,2018年以来累计实到外资1.3亿美元。
等高对接的国际气质
在尝到“甜头”之后,浙江又开始进行更大手笔的布局。今年初,浙江省商务厅出台《关于加快国际合作产业园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产业园对浙江扩大开放的引领作用。
《意见》提出,经过3-5年的建设发展,浙江力争建设20-30家开放程度高、产业结构层次高、研发创新功能强、国际交流渠道畅、综合服务效率好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力争每个国家级开发区都有标杆性国际合作产业园。其中,要争取建设10家左右纳入两国合作框架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国际合作产业园。
从浙江的实践经验来看,园区要在国际合作和产业集聚上取得突破,首先要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网络。积极利用双边或多边国际经贸合作契机,主动参与国家层面的经贸活动,推动两国国家元首签订有关备忘录。省级政府层面,要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定期对园区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并在政策层面提供支持。特别是打造契合国际规则、高水平的国际营商环境,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
园区层面,要积极研究部署在国外建立招商网络、派驻招商人员、聘用商务代表等方式,开展境外联络、咨询、服务,深耕当地产业合作机会。鉴于国外机构和商会对企业的巨大影响力,要建立与国外机构、商会的紧密联系,可以共同管理园区运行公司、共同建立孵化器协助对方国别进入中国市场、安排双边的推介活动等,为招商引资、产业合作创造机会。
要注重园区规划与国际接轨。深度研究对接合作国家生产、生活特色,按照“一园一风格”的要求,推进园区内主干道、工业管廊等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通过规划合作吸收对方国别的发展建设理念,落实“国际理念、国际标准、国际技术”,提升规划建设的国际化层次。
除了硬件方面要高标准、国际化,软件方面更为重要,特别是建立健全国际化综合服务体系。要着力引进与重点国家和区域关系密切的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以及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机构,完善股权投资、科技信贷、创业板上市推进体系等机制建设,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