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既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以学定教,充分体现了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构建优质课堂。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学案一体化;探索与实践
在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着重技术的传授,教法的研究,而忽略知识的拓展。笔者对来自不同小学的初一学生作了“小学体育课中课外知识扩展”随堂调查,结果是,很少有教师会讲授体育的人和事,项目的起源和运动生理知识。在实践课中扩充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提高学习气氛和学习效率。用3至5分钟扩展知识,对实践课的教与学影响甚微。生理知识应安排在学期初的课中渗透,其它课外知识可与项目学习时扩展。知识扩展主要有下面四方面。
一、 爱国主义教育
很多与体育有关的人和事,能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具有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如运动员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奏响的场景,都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信念,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精神。一时间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容国团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实现了中国体育运动在世界比赛中“零”的突破,其格言“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成为很多人拼搏的座右铭。
二、运动项目的起源
人类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搏斗中演绎出跑、跳、投等运动项目,在第一届古奥运会就有了赛跑、铁饼、标枪等项目,获奖者奖品是橄榄枝编成的花环,在比赛期间不得进行战争,即使战事正在进行,也必须“神圣休战”,直至今天,橄榄枝还是和平的象征。
1. 著名马拉松战役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个弱小国家英勇奋战,击败入侵者的历史事件。公元前490年,雅典军队在马拉松平原打败强大的入侵者——波斯军队,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送到雅典,派了一名战士,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他传达了胜利的消息后便死了。为纪念这位战士,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举行了从马拉松镇跑到雅典的比赛(全程42公里195米),这项赛事被称为马拉松赛。马拉松不是在标准田径场比赛,而是在马路上进行,所以它没有世界纪录,只有世界最好成绩(或最快成绩)。
2. 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明创造了很多具有锻炼身体的游戏,这些游戏越来越受欢迎,并广泛推广,渐渐演变成今天的体育项目,铅球、乒乓球、篮球是其中例子。世界上有了炮兵后,士兵们在日常工作中利用与炮弹形状、重量相同的石头,做投掷游戏和比赛,当时炮弹是圆形的,重量是16磅,后来把石头改成了金属的,逐渐变成现在的铅球,并将这个重量折合成为7.26千克。乒乓球的英文“table-tennis”, table是桌子, tennis是网球。意即“桌子上的网球”,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由於受到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在餐桌上打来打去,这就演变成今天的乒乓球。还有篮球,英文“basket-ball”,basket是篮子 , ball是 球。意思“ 篮子里的球”。当时在室内的两端各挂了一个有底的篮子,让学生拿足球往篮上扔,投中越多的赢,投中后拿球下来太麻烦了,篮子也由有底变成无底。
很多项目是由其它项目演变而成,从名称可以了解其起源的历史或运动本质。
三、力学知识渗透
技术教学中运用运动力学知识讲解,要按学生的现有物理知识水平,作深入浅出的解释,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否则物极必反,学生因听不懂反而失去学习兴趣。小学生没有物理学基础,不适合讲授运动力学,可以用日常的现象分析,如后滚翻,后倒时身体打开是不能完成动作,必需抱成一团才能滚动,身体要象皮球一样越圆越易滚动。
中学生因为有了物理学基础,可以用力学知识解释运动原理。在弯道跑技术学习时很多教师让学生跑圆圈体会身体内倾,弯道跑为什么身体要内倾呢?这是一个物理知识,物体在圆周运动就会产生离心力,如我们发射的人造卫星,离心力等于地心吸引力,卫星绕地球运转,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大,离心力大于地心吸引力时,卫星就会沿圆的切线飞向外太空。弯道跑也是一种“圆周运动”,为了克服直线运动的惯性,必须改变身体姿势,使身体向圆心倾斜,以产生向心力,使人体能沿着弯道跑,弯道跑同时产生一个离心力,这两个力平衡,才让我们在弯道快速跑也不会因离心力而“飞”向外道。随着速度的快慢,身体内倾度也有不同,速度快内倾大些,慢跑产生的离心力很小,人体几乎无感觉,所以不用内倾身体。
相同压力作用在物体上,接触面积不同而产生的压强不同,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少。用钉鞋跑步是因为钉鞋鞋底与地面接触面积少,缓冲力也少,压强增大反作用力就大。教师建议学生在比赛和考试穿钉鞋跑步和跳跃就是这个原因。
四、生理知识渗透
因运动引起不良生理反应每节课都有可能出现,运动生理知识安排在开学的第一节学习,把运动中常出现的生理反应让学生了解,学生掌握了知识,运动生理现象出现时不会惊慌也懂得如何面对,这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中长跑教学时很多教师都会向学生讲授极点现象和处理方法,其他一些知识也许忽略了。
1. 肌肉酸痛。人们在力量训练或一个不太适应的运动练习后,产生明显的肌肉酸痛和不适。为何肌肉会酸痛 ,主要是乳酸堆积,人在无氧运动时产生大量乳酸,当积聚到一定浓度,肌肉出现疲劳,一般第二天出现肌肉酸痛,血液循环会慢慢将代谢产物排除,几天后酸痛消失。有些同学把肌肉酸痛误作拉伤,这可通过下列方法可以区别。肌肉酸痛通过牵拉能得到缓解,如果是运动损伤,牵拉反而使疼痛加重。通过拉伸、拍打、按摩可缓解肌肉酸痛。
2. 胃痉挛。在800米或下午第一节课练习时,学生常出现“肚痛”,用手按“患处”可减轻痛楚,其实是胃痉挛。人运动时间长或太饱时运动,都会引起胃痉挛,而最好的处理方法立刻停止运动,安静休息。减少胃痉挛出现,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量不宜过大,忌过饱,运动时间不能太长,而且练习前教会学生认识胃痉挛现象和处理方法。
教学中讲项目起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个个世界冠军的故事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时他们神情凝重;运动生理现象的出现及处理方法时,频频点头或若有所思;在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运动原理时又报以热烈的掌声。从他们聚精会神的眼中读懂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所以,体育教师除了教授规范优美的动作技术和身体锻炼方法外,还要传授丰富的课外知识。
(广州市番禺区桥城中学)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学案一体化;探索与实践
在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着重技术的传授,教法的研究,而忽略知识的拓展。笔者对来自不同小学的初一学生作了“小学体育课中课外知识扩展”随堂调查,结果是,很少有教师会讲授体育的人和事,项目的起源和运动生理知识。在实践课中扩充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提高学习气氛和学习效率。用3至5分钟扩展知识,对实践课的教与学影响甚微。生理知识应安排在学期初的课中渗透,其它课外知识可与项目学习时扩展。知识扩展主要有下面四方面。
一、 爱国主义教育
很多与体育有关的人和事,能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具有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如运动员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奏响的场景,都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信念,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精神。一时间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容国团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实现了中国体育运动在世界比赛中“零”的突破,其格言“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成为很多人拼搏的座右铭。
二、运动项目的起源
人类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搏斗中演绎出跑、跳、投等运动项目,在第一届古奥运会就有了赛跑、铁饼、标枪等项目,获奖者奖品是橄榄枝编成的花环,在比赛期间不得进行战争,即使战事正在进行,也必须“神圣休战”,直至今天,橄榄枝还是和平的象征。
1. 著名马拉松战役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个弱小国家英勇奋战,击败入侵者的历史事件。公元前490年,雅典军队在马拉松平原打败强大的入侵者——波斯军队,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送到雅典,派了一名战士,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他传达了胜利的消息后便死了。为纪念这位战士,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举行了从马拉松镇跑到雅典的比赛(全程42公里195米),这项赛事被称为马拉松赛。马拉松不是在标准田径场比赛,而是在马路上进行,所以它没有世界纪录,只有世界最好成绩(或最快成绩)。
2. 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明创造了很多具有锻炼身体的游戏,这些游戏越来越受欢迎,并广泛推广,渐渐演变成今天的体育项目,铅球、乒乓球、篮球是其中例子。世界上有了炮兵后,士兵们在日常工作中利用与炮弹形状、重量相同的石头,做投掷游戏和比赛,当时炮弹是圆形的,重量是16磅,后来把石头改成了金属的,逐渐变成现在的铅球,并将这个重量折合成为7.26千克。乒乓球的英文“table-tennis”, table是桌子, tennis是网球。意即“桌子上的网球”,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由於受到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在餐桌上打来打去,这就演变成今天的乒乓球。还有篮球,英文“basket-ball”,basket是篮子 , ball是 球。意思“ 篮子里的球”。当时在室内的两端各挂了一个有底的篮子,让学生拿足球往篮上扔,投中越多的赢,投中后拿球下来太麻烦了,篮子也由有底变成无底。
很多项目是由其它项目演变而成,从名称可以了解其起源的历史或运动本质。
三、力学知识渗透
技术教学中运用运动力学知识讲解,要按学生的现有物理知识水平,作深入浅出的解释,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否则物极必反,学生因听不懂反而失去学习兴趣。小学生没有物理学基础,不适合讲授运动力学,可以用日常的现象分析,如后滚翻,后倒时身体打开是不能完成动作,必需抱成一团才能滚动,身体要象皮球一样越圆越易滚动。
中学生因为有了物理学基础,可以用力学知识解释运动原理。在弯道跑技术学习时很多教师让学生跑圆圈体会身体内倾,弯道跑为什么身体要内倾呢?这是一个物理知识,物体在圆周运动就会产生离心力,如我们发射的人造卫星,离心力等于地心吸引力,卫星绕地球运转,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大,离心力大于地心吸引力时,卫星就会沿圆的切线飞向外太空。弯道跑也是一种“圆周运动”,为了克服直线运动的惯性,必须改变身体姿势,使身体向圆心倾斜,以产生向心力,使人体能沿着弯道跑,弯道跑同时产生一个离心力,这两个力平衡,才让我们在弯道快速跑也不会因离心力而“飞”向外道。随着速度的快慢,身体内倾度也有不同,速度快内倾大些,慢跑产生的离心力很小,人体几乎无感觉,所以不用内倾身体。
相同压力作用在物体上,接触面积不同而产生的压强不同,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少。用钉鞋跑步是因为钉鞋鞋底与地面接触面积少,缓冲力也少,压强增大反作用力就大。教师建议学生在比赛和考试穿钉鞋跑步和跳跃就是这个原因。
四、生理知识渗透
因运动引起不良生理反应每节课都有可能出现,运动生理知识安排在开学的第一节学习,把运动中常出现的生理反应让学生了解,学生掌握了知识,运动生理现象出现时不会惊慌也懂得如何面对,这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中长跑教学时很多教师都会向学生讲授极点现象和处理方法,其他一些知识也许忽略了。
1. 肌肉酸痛。人们在力量训练或一个不太适应的运动练习后,产生明显的肌肉酸痛和不适。为何肌肉会酸痛 ,主要是乳酸堆积,人在无氧运动时产生大量乳酸,当积聚到一定浓度,肌肉出现疲劳,一般第二天出现肌肉酸痛,血液循环会慢慢将代谢产物排除,几天后酸痛消失。有些同学把肌肉酸痛误作拉伤,这可通过下列方法可以区别。肌肉酸痛通过牵拉能得到缓解,如果是运动损伤,牵拉反而使疼痛加重。通过拉伸、拍打、按摩可缓解肌肉酸痛。
2. 胃痉挛。在800米或下午第一节课练习时,学生常出现“肚痛”,用手按“患处”可减轻痛楚,其实是胃痉挛。人运动时间长或太饱时运动,都会引起胃痉挛,而最好的处理方法立刻停止运动,安静休息。减少胃痉挛出现,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量不宜过大,忌过饱,运动时间不能太长,而且练习前教会学生认识胃痉挛现象和处理方法。
教学中讲项目起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个个世界冠军的故事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时他们神情凝重;运动生理现象的出现及处理方法时,频频点头或若有所思;在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运动原理时又报以热烈的掌声。从他们聚精会神的眼中读懂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所以,体育教师除了教授规范优美的动作技术和身体锻炼方法外,还要传授丰富的课外知识。
(广州市番禺区桥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