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搞好农田水利是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快富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目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关键词 原州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建设
中图分类号 TV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208-01
1 农田水利现状
1.1 水源工程
原州区现有中小型水库共计34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11座;总设计库容2.88亿m3,因多年运行淤积,有效库容1.04亿m3。
清水河流域有水库27座,包括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3座中型水库,16座小(一)型水库和8座小(二)型水库;葫芦河流域有小(一)型水库2座和小(二)型水库2座;茹河流域有2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
水库水源工程截止目前,除险加固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3座中型水库,张易、二营、杨达沟、黑洞沟、康沟、上店子6座小(一)型水库。
1.2 灌区现状
1.2.1 水库灌区
原州区境内现有水库灌区15处,灌区15座水库总的流域面积为948.1 km2,年均来水量为5921.2万m3,总库容为1.27亿m3,目前已淤积0.57亿m3,现有效库容为0.7亿m3。设计灌溉面积10.05万亩,现效灌溉面积5.57万亩,库灌区已建设干渠总长128 km,已砌护106 km,完好率26.1%;支渠151 km,已砌护93 km,完好率36.5%。水库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道衬砌少而且标准低,冻胀破坏严重。灌区现有干支渠279 km,已砌护199 km,衬砌完好率不足50%;衬砌后的渠道也都因冻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缺少必要的量水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加之运行时间长,老化损失严重,工程带病运行,渠道供水极不安全。同时,畦灌面积大,土地不够平整,渠道及田间渗漏严重,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无效蒸发;造成灌区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6-0.48,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不足1.0 kg,处于较低水平。
1.2.2 扬黄灌区
杨黄灌区涉及原州区三营、头营、彭堡三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为5.5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05万亩(包括寺口子及冬至河库灌区)。
1.2.3 井灌区
井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流域,目前项目区有机井538眼,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61万亩,实灌面积5.92万亩。现有渠道77.47 km,已砌护57.4 km,配套低压管道27.16 km,其余均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灌溉水利用率为50%-60%,水资源浪费严重。
1.2.4 小型扬水灌区
主要包括沟道扬水和骨干坝扬水灌区。小扬水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和茹河沿岸,目前共有小型扬水站8处,设计灌溉面积0.145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为0.07万亩。骨干坝65座,设计灌溉面积2.05万亩,由于后期配套工程无资金来源,现实际灌溉面积为0.07万亩。
1.2.5 高效节水补灌区
主要分布在原州区东部干旱片区,共建成生产窖36030眼,设计灌溉面积7.206万亩,由于干旱少雨,现有效灌溉面积为2.37万亩。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2)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致使工程自筹(折资投劳)部分跟不上,农田水利建设进展缓慢,原有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损毁严重。
3)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4)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投资较大而效益较低,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困难。原州区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程年久失修,库、塘坝淤积量大,渠系及建筑物损坏严重,加之干旱,库灌区供水水源无法保证,效益不高,多数灌区工程效益收不抵支,加固维修费用高,农民不敢承包、租赁,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同时,水利工程一般投资较大,相应的拍卖、承包或租赁费用也高,群众难以接受。另外,部分库、塘坝及建筑物防洪标准低,群众担心负不起防汛责任而放弃承包或租赁机会。
5)小型水利工程承包租赁后,经营管理者普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急功近利的投机经营行为。由于工程承包租赁年限一般较短(3~5年),经营者对短期内所获利益的期望较高,争抢用户,垄断水源,甚至不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运作和管护,造成工程设施损坏,运行年限降低;井灌区部分改制后,机井经营管理者为追求更高利润,加大了地下水开采力度,造成局地或整个井灌区地下水位大副下降;有的民营工程管理者为尽快收回投资,随意提高水价,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社会效益。
3 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村工作和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情系广大农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田水利是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快富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目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1)要保证和提高现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原州区已建成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中,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原衬砌渠道老化失修、干支渠道部分以土渠输水,斗渠以下全部为土渠输水,渠道淤积、缺乏末级农渠,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造成输水不畅,斗渠以下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0.38左右,亩均灌溉用水量高达360 m3,水分生产率仅为1.0 kg/m3。因此,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节水配套改造,恢复、改善和提高其功能,是保证工程处于完好状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必不可少的工作。
2)要保证粮食安全,就必须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州区未来粮食需求总量还需不断增加,质量也需不断提高。从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出发,必须继续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3)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中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对水利灌排条件,特别是优质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对灌水保证程度、服务质量,如供水量、水质、供水时间、空气湿度、养分供应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原州区原有水利设施的标准和功能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主动调整思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改造原有工程,建设节水高效工程。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但要有一定规模,还要有较高的质量,要不断创新、发展,跟上新时代农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形势。
参考文献
[1]韩志娟.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原州区小型农田水利规划[J].
关键词 原州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建设
中图分类号 TV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208-01
1 农田水利现状
1.1 水源工程
原州区现有中小型水库共计34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11座;总设计库容2.88亿m3,因多年运行淤积,有效库容1.04亿m3。
清水河流域有水库27座,包括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3座中型水库,16座小(一)型水库和8座小(二)型水库;葫芦河流域有小(一)型水库2座和小(二)型水库2座;茹河流域有2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
水库水源工程截止目前,除险加固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3座中型水库,张易、二营、杨达沟、黑洞沟、康沟、上店子6座小(一)型水库。
1.2 灌区现状
1.2.1 水库灌区
原州区境内现有水库灌区15处,灌区15座水库总的流域面积为948.1 km2,年均来水量为5921.2万m3,总库容为1.27亿m3,目前已淤积0.57亿m3,现有效库容为0.7亿m3。设计灌溉面积10.05万亩,现效灌溉面积5.57万亩,库灌区已建设干渠总长128 km,已砌护106 km,完好率26.1%;支渠151 km,已砌护93 km,完好率36.5%。水库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道衬砌少而且标准低,冻胀破坏严重。灌区现有干支渠279 km,已砌护199 km,衬砌完好率不足50%;衬砌后的渠道也都因冻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缺少必要的量水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加之运行时间长,老化损失严重,工程带病运行,渠道供水极不安全。同时,畦灌面积大,土地不够平整,渠道及田间渗漏严重,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无效蒸发;造成灌区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6-0.48,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不足1.0 kg,处于较低水平。
1.2.2 扬黄灌区
杨黄灌区涉及原州区三营、头营、彭堡三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为5.5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05万亩(包括寺口子及冬至河库灌区)。
1.2.3 井灌区
井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流域,目前项目区有机井538眼,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61万亩,实灌面积5.92万亩。现有渠道77.47 km,已砌护57.4 km,配套低压管道27.16 km,其余均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灌溉水利用率为50%-60%,水资源浪费严重。
1.2.4 小型扬水灌区
主要包括沟道扬水和骨干坝扬水灌区。小扬水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和茹河沿岸,目前共有小型扬水站8处,设计灌溉面积0.145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为0.07万亩。骨干坝65座,设计灌溉面积2.05万亩,由于后期配套工程无资金来源,现实际灌溉面积为0.07万亩。
1.2.5 高效节水补灌区
主要分布在原州区东部干旱片区,共建成生产窖36030眼,设计灌溉面积7.206万亩,由于干旱少雨,现有效灌溉面积为2.37万亩。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2)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致使工程自筹(折资投劳)部分跟不上,农田水利建设进展缓慢,原有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损毁严重。
3)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4)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投资较大而效益较低,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困难。原州区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程年久失修,库、塘坝淤积量大,渠系及建筑物损坏严重,加之干旱,库灌区供水水源无法保证,效益不高,多数灌区工程效益收不抵支,加固维修费用高,农民不敢承包、租赁,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同时,水利工程一般投资较大,相应的拍卖、承包或租赁费用也高,群众难以接受。另外,部分库、塘坝及建筑物防洪标准低,群众担心负不起防汛责任而放弃承包或租赁机会。
5)小型水利工程承包租赁后,经营管理者普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急功近利的投机经营行为。由于工程承包租赁年限一般较短(3~5年),经营者对短期内所获利益的期望较高,争抢用户,垄断水源,甚至不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运作和管护,造成工程设施损坏,运行年限降低;井灌区部分改制后,机井经营管理者为追求更高利润,加大了地下水开采力度,造成局地或整个井灌区地下水位大副下降;有的民营工程管理者为尽快收回投资,随意提高水价,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社会效益。
3 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村工作和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情系广大农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田水利是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快富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目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1)要保证和提高现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原州区已建成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中,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原衬砌渠道老化失修、干支渠道部分以土渠输水,斗渠以下全部为土渠输水,渠道淤积、缺乏末级农渠,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造成输水不畅,斗渠以下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0.38左右,亩均灌溉用水量高达360 m3,水分生产率仅为1.0 kg/m3。因此,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节水配套改造,恢复、改善和提高其功能,是保证工程处于完好状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必不可少的工作。
2)要保证粮食安全,就必须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州区未来粮食需求总量还需不断增加,质量也需不断提高。从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出发,必须继续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3)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中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对水利灌排条件,特别是优质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对灌水保证程度、服务质量,如供水量、水质、供水时间、空气湿度、养分供应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原州区原有水利设施的标准和功能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主动调整思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改造原有工程,建设节水高效工程。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但要有一定规模,还要有较高的质量,要不断创新、发展,跟上新时代农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形势。
参考文献
[1]韩志娟.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原州区小型农田水利规划[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