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杯完胜,仍有近忧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h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之初先后在家门口结束的世乒赛和苏迪曼杯,中国队都以绝对优势拿下所有的金牌。
  然而两者相比,手捧苏迪曼杯的中国羽毛球队,无论面对内部竞争环境还是外部市场环境,都无法让他们笑得起来。
  5月第一周和第二周,第48届世乒赛和第9届苏迪曼杯在中国两大城市上海、北京先后举行。在中国人眼中它们天生就是一对兄弟大赛成绩不相上下,都是民间最普及的运动;连“婆家”都统一在乒羽运动管理中心。
  然而这两个亲如兄弟的项目的纷纷在家门口完美画上句号之时,刚刚在苏迪曼杯完胜、三杯在手的中国羽毛球队却难笑得起来了。
  
  苏迪曼杯和世乒赛,同样成绩际遇迥然
  
  4月29号,记者前往上海采访世乒赛,一出虹桥机场,高速路两旁满是宣传旗帜夹道相迎,直到30分钟车程以外的万体馆。5月7日,记者返回北京,三天后苏迪曼杯即将开战,整个城市却几乎看不到任何宣传画和旗帜,即使在比赛场地首都体育馆周围的道路也是如此。
  世乒赛在上海举行时,中央电视台两辆转播车千里奔波直接开到万体馆,包括最先进的一辆10讯道转播车,并投入260多人力;中央台、上海东方台都在现场搭建了演播室。10天后在北京举行苏迪曼杯,首体距离中央电视台只有五六公里,离北京电视台更近,两台却都没有在现场搭建演播室,那辆10讯道转播车也是在苏迪曼杯后期才投入使用。
  世乒赛开赛前两天,门票就基本售罄,出人意料的是,场外的黄牛党听口音竟然不少来自北京。反观苏迪曼杯小组赛期间,上座率却是大家想象中的低。
  在上海,记者每次打车,司机都知道万体馆在打世乒赛。在北京,记者多次往返于中央台和首体之间,竟没碰到一个知道正在进行苏迪曼杯赛的的哥。
  两个比赛同样是缺少悬念,但是世乒赛的组织工作几乎没有遭到批评;而苏迪曼杯竟然出现了忘记给参赛队安排返回酒店车辆的笑话,最后解决办法是让选手及相关人员打车回去再拿票来报销。
  世乒赛的主赞助商是大名鼎鼎的某国际汽车品牌;而苏迪曼杯在开赛前两天才得到一家国内运动鞋制造商的“援手”还是看在多年老朋友的面子上。
  万体馆的二楼,世乒赛期间就是一次乒乓球器材、服装和其他相关产品的展销会,数十家摊位前都人头攒动;可苏杯比赛期间首体的二楼,每天只看见几个工作人员守在门口,冷清得让人看不出里面正在进行一次世界级的羽毛球顶级赛事。
  恰逢五一黄金周,乒乓球手王励勤就是上海人,这些也许是世乒赛占有的优势;但北京也宣称苏杯是为奥运会锻炼组织能力的大赛之一。从两个比赛参加闭幕式的国家领导级别看,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情况,但是,两者的差距,从软件到硬件贮备却实实在在地显露出来了。
  实际上,这几年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羽毛球在市场开发和项目推广方面都没有什么起色甚至出现了倒退。不少羽毛球宿将都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打羽毛球,“这项目能挣着钱吗”?!确实,和开上了保时捷的马琳、年入百万的王楠等人相比,羽毛球队员就显得囊中羞涩。上世纪90年代,国际羽联还能找到赞助来举办世界杯和年终总决赛,现在赞助商都已杳无音讯;而曾经达到六星级大赛标准的韩国、日本、丹麦、香港公开赛近年来先后降级甚至消失,现在一年中只有中国羽毛球公开赛能达到六星级标准;国内羽毛球联赛只搞了一届,也因无人喝彩而偃旗息鼓。
  人们很难相信,在中国大城市中参与人数众多、经常租不到场地的羽毛球,到了体育竞赛市场上竟如此日渐萧条。
  
  三杯在手,中国羽队并非高枕无忧
  
  在中国羽毛球队重返世界舞台的二十多年历史中,从来没有拥有现在这样的辉煌。
  18年前,在北京举行的羽毛球单项世锦赛上,中国曾经包揽五项冠军,但那时我们还有对手,混双也有些超水平发挥,还不象现在这样一骑绝尘。
  李永波掌印这十多年,建立了一个“王国”,把中国羽毛球从低谷中带了出来:1995年首夺苏迪曼杯,1996年首夺奥运金牌,1998年夺回尤伯杯,2000年奥运金牌中五取其四,2004年夺回阔别12年汤姆斯杯,直到今年一盘不失、几乎兵不血刃再夺苏迪曼杯。战果辉煌,史无前例。
  但是,和乒乓球不同的是,目前有四个国家和中国羽毛球并称为五大强国,印尼、韩国这次在中国队面前看上去不堪一击,并不代表将来他们会一直如此。
  大多数运动队都以一届奥运会的四年为一个周期,新老交替也都以奥运会为标志进行。早在悉尼奥运会后,中国队七名世界冠军先后离队,完成了新老交替。四年中,林丹、蔡、付海峰、高、杨维等人日趋成熟,尤其是经过雅典奥运会,他们更加强大。可以说,目前中国男队是在巅峰前期,中国女队则在巅峰后期。
  而苏杯上被中国队横扫的韩国、印尼队以及丹麦队则不同,他们参加2004年奥运会的阵容和四年前相比变化不大,三支队伍都明显老化。韩国的金东文、罗景民奥运会后宣布退役又被临时召回,印尼的陈甲亮、西吉特拿世锦赛冠军是八年前,现在两人都年届30,丹麦的双打主力埃里克森已经36岁,其他人也多在30岁上下。这样的年龄结构,自然无法和正值当打之年的中国选手竞争。
  韩国队在半决赛完败中国队,但他们派出年轻阵容的做法却是非常明智:即使派上那些老将也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还不如给年轻选手一次锻炼的机会。在双方的排阵中,韩国队有三场阵容比中国队年轻,都是女子项目,而他们的女队历来是中国的主要对手就在三年前,韩国队还拿走了亚运会女双金牌。
  作为中、韩年轻选手的一个比较,不妨看看今年初中国队二线队员出战的韩国公开赛,竟然只有一项打进四强。可以说,如果中国队派出一支和对手同年龄的女队,这次苏杯对阵就没有足够胜算。苏杯过后,朴成奂、李哉镇、全在娟、徐润熙等韩国新一代选手将全面挑起大梁,不谈实力,至少在大赛经验上已经他们领先中国青年队。
  印尼和韩国不同,他们强在男队,就在一年多以前,他们还是汤姆斯杯五连冠的霸主。印尼这些年的问题在于内耗,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造成了团队内部派系分裂、人事斗争,陶菲克经过多少年的抗争才换来自己教练在国家队的一席之地,陈甲亮、西吉特则像橡皮泥一样被拆散、组合,再拆散再组合;外部则是人才流失严重,谢全新、迈纳基、林培雷、苏西洛等教练、运动员远走异国他乡。印尼这几年完全是自己在浪费天才,一旦他们理顺了自己,谁说不会像十多年前那样崛起。
  中国队三杯在手,创造了纪录,人们享受着这样的美好感觉。不过人们期待,将来真正的羽毛球巅峰对决能重现江湖。
其他文献
“我的孩子们是我最大的支持者,但是他们也说我到了该回家的时候。”    在美国,阿姆斯特朗这个名字很流行,其中不乏明星人物。有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有颇有名气的爵士乐歌手,还有一个被更多关注的人,那就是6次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兰斯·阿姆斯特朗。  在阿姆斯特朗还没获得六连冠时,人们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到底谁是环法自行车赛历史上最伟大的车手。在阿姆斯特朗之前,先后有4人获得过五次环法赛冠军,他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