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国家发展战略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由学历教育转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校企合作培养;由独立办学转向集团化、集约化办学;由大国办大教育转向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参与办强教育。
[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服务能力
[作者简介]朱光东(1959-),男,天津人,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冶金技术;赵海军(1960-),女,天津人,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天津3004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25-02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全面恢复、探索与调整、确立高职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和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几个阶段。尤其是经过最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民生改善的需求相适应。面对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战略上,由规模快速发展向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在办学模式上,由单一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多层次职业培训并举,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转变;在资源配置上,由院校独立分散办学向职教集团、职教园区、集约化共享优质资源转变;在办学体制上,由大国办大教育向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合力办强教育转变。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人才资源需求相衔接,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和可靠接班人。
一、稳定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战略上,必须实现由规模快速扩张向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要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和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要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展开,分层次、分几段、渐进式推进。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宗旨,进一步调整培养目标;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三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为基点,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四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五是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全面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六是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强“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七是以岗位标准、企业需求为依据,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八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九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2.要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切实把握规模发展节奏,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科学设定办学规模,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准确把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内涵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学历教育与多层次职业培训并举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合作就业、校企共同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在办学模式上,实现由单一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并举,校企广泛、深度合作共同培育技能型人转变。创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快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律、法规的制定,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法制化进程。通过立法、政策支持、税收减免等有效手段,从体制机制上,确立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中的“双主体”地位,使学校与企业成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共同主体。依据构建利益均衡机制的分析,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最直的受益者,作为利益主体之一的行业、企业,适当合理分担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自觉履行人才培养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因此,以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具体责任和相关义务,是各级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应切实履行的政府职责。
2.加强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按照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运作原则,将高职院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结合;将学历教育证书与职业任职资格证书“双证”融合;将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相衔接;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渗透。积极推进并完善“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实现教育、培训、就业互通衔接、有机结合,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转型以及产业升级和劳动力素质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3.拓展校企双方的合作领域,构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校要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监控、教材建设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专任教师培训、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广泛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技能型人才资源,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企业也要依托高等职业院校的丰富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员工岗位培训、员工素质提升、新产品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以及学习型企业的创建等,真正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互惠共赢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使用的新模式与运行机制。
4.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主动承担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过程中对企业在职员工的技术水平与岗位技能培训;主动承担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对亿万农民工的就业及转岗培训;主动承担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和就业培训;主动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三、大力发展职教集团与职教园区,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职教集团与职教园区,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职教集团与职教园区建设,有利于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互动;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与联动发展;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是职业教育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内涵发展、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力度。要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打破区域、行业、学校类型界限与壁垒,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合并、共建、划转”等方式,对职业教育进行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按照“政府统筹、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现代化办学”的原则组建职教集团或职教园区。在规划与建设上,由政府统筹,部门参与,区域联合,校企互动,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在资源整合与资金运作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主导成立专门的投资建设开发公司,统一负责土地整理置换、征地拆迁、建设开发等一体化运作,盘活资产经营好社会资本,实施“交钥匙”工程。在资源配置与使用上,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集约化经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管理模式上,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成立职教集团或职教园区管委会,由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就业准入与职业资格认证相互融通的新机制,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在人才培养上,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高标准、高起步、打造品牌,凸显特色,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职业素质。
2.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大力发展职教集团和职教园区,将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有机联合。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用工与就业、教学与生产、科研相互结合融为一体。实现园区内外、校际之间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基础设施共用。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的培训基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服务中心、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平台、社会服务的窗口与社区继续教育的载体,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强化政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也应遵循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
1.要坚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强化政府职责,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围绕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区域支柱产业,依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推进办学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2.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要积极探索由当地政府、国有大型企业以及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各举办方以股东的形式参与学校的办学决策,共享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教育资源利用以及优先录用毕业生等方面的各种利益。促进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的深度合作,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多元化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
3.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立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保障体系。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办学主管部门配套,行业、企业支持,职业院校建立发展基金,社会捐资助学等多渠道筹措方式。鼓励企业及个人投资职业教育,同时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职业教育资助和捐赠,并按规定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努力探索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要落实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的目标,提高市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
党的十七大和国家“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目标。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原则的深刻把握。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助推作用。因此,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教育主办方、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深化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高职业教育的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10-28.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2-1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 2011-03-16.
[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服务能力
[作者简介]朱光东(1959-),男,天津人,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冶金技术;赵海军(1960-),女,天津人,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天津3004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25-02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全面恢复、探索与调整、确立高职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和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几个阶段。尤其是经过最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民生改善的需求相适应。面对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战略上,由规模快速发展向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在办学模式上,由单一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多层次职业培训并举,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转变;在资源配置上,由院校独立分散办学向职教集团、职教园区、集约化共享优质资源转变;在办学体制上,由大国办大教育向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合力办强教育转变。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人才资源需求相衔接,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和可靠接班人。
一、稳定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战略上,必须实现由规模快速扩张向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要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和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要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展开,分层次、分几段、渐进式推进。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宗旨,进一步调整培养目标;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三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为基点,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四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五是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全面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六是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强“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七是以岗位标准、企业需求为依据,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八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九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2.要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切实把握规模发展节奏,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科学设定办学规模,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准确把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内涵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学历教育与多层次职业培训并举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合作就业、校企共同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在办学模式上,实现由单一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并举,校企广泛、深度合作共同培育技能型人转变。创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快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律、法规的制定,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法制化进程。通过立法、政策支持、税收减免等有效手段,从体制机制上,确立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中的“双主体”地位,使学校与企业成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共同主体。依据构建利益均衡机制的分析,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最直的受益者,作为利益主体之一的行业、企业,适当合理分担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自觉履行人才培养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因此,以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具体责任和相关义务,是各级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应切实履行的政府职责。
2.加强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按照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运作原则,将高职院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结合;将学历教育证书与职业任职资格证书“双证”融合;将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相衔接;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渗透。积极推进并完善“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实现教育、培训、就业互通衔接、有机结合,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转型以及产业升级和劳动力素质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3.拓展校企双方的合作领域,构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校要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监控、教材建设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专任教师培训、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广泛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技能型人才资源,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企业也要依托高等职业院校的丰富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员工岗位培训、员工素质提升、新产品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以及学习型企业的创建等,真正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互惠共赢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使用的新模式与运行机制。
4.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主动承担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过程中对企业在职员工的技术水平与岗位技能培训;主动承担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对亿万农民工的就业及转岗培训;主动承担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和就业培训;主动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三、大力发展职教集团与职教园区,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职教集团与职教园区,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职教集团与职教园区建设,有利于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互动;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与联动发展;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是职业教育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内涵发展、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力度。要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打破区域、行业、学校类型界限与壁垒,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合并、共建、划转”等方式,对职业教育进行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按照“政府统筹、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现代化办学”的原则组建职教集团或职教园区。在规划与建设上,由政府统筹,部门参与,区域联合,校企互动,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在资源整合与资金运作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主导成立专门的投资建设开发公司,统一负责土地整理置换、征地拆迁、建设开发等一体化运作,盘活资产经营好社会资本,实施“交钥匙”工程。在资源配置与使用上,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集约化经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管理模式上,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成立职教集团或职教园区管委会,由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就业准入与职业资格认证相互融通的新机制,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在人才培养上,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高标准、高起步、打造品牌,凸显特色,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职业素质。
2.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大力发展职教集团和职教园区,将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有机联合。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用工与就业、教学与生产、科研相互结合融为一体。实现园区内外、校际之间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基础设施共用。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的培训基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服务中心、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平台、社会服务的窗口与社区继续教育的载体,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强化政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也应遵循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
1.要坚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强化政府职责,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围绕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区域支柱产业,依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推进办学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2.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要积极探索由当地政府、国有大型企业以及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各举办方以股东的形式参与学校的办学决策,共享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教育资源利用以及优先录用毕业生等方面的各种利益。促进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的深度合作,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多元化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
3.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立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保障体系。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办学主管部门配套,行业、企业支持,职业院校建立发展基金,社会捐资助学等多渠道筹措方式。鼓励企业及个人投资职业教育,同时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职业教育资助和捐赠,并按规定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努力探索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要落实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的目标,提高市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
党的十七大和国家“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目标。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原则的深刻把握。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助推作用。因此,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教育主办方、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深化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高职业教育的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10-28.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2-1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 20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