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说两晋时期,武陵指现在的湖南常德,沅水流域的中上游地区,但我宁愿相信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里指的是钱塘江下游的武陵杭州。仿佛只有这里才配得上桑田美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里湖裹山中,山屏湖外,云山秀水。苏堤和白堤将湖区分割开来,日暮时分,阳光的余晖照在西湖南面的山上,因此这座山也被称作夕照山,夕照山有一座峰叫雷峰,峰顶有一座塔,说到这里,大抵都能猜到她的名字了,不错,正是雷峰塔。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czxc/czxc201406/czxc20140619-1-l.jpg)
说到这座塔,我仿佛有千言万语,因为我相信世间一切美好的传说。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景色别致。倒塌前的雷峰塔建于五代十国,按宋朝政权来算,大约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是当时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钱弘俶因自己的妃子黄妃得子而建,也以此祈求国泰民安。因此雷峰塔起初便叫做黄妃塔,因建于雷峰,后人又称为雷峰塔。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czxc/czxc201406/czxc20140619-2-l.jpg)
据明张岱《西湖梦寻》介绍,雷峰塔兴建之初,以十三级为标准,拟高千尺。不料因为财力不济,改为七级,竣工时实为五级。通体为楼阁式结构,外石内心,外围有木构楼廊,内壁嵌着刻有《华严经》的石条。当时双套筒砖砌塔身,八面木构檐廊,形制新创,实属前所未有。张岱在《雷峰塔》诗中也曾生动的描写道:闻子状雷峰,老僧挂偏裘,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时有熏风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南宋庆元年间曾将经受战火的雷峰塔重修,修葺过的塔身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塔身横空,与落日相映生辉,雷峰夕照景观便由此而来。元朝时一场大火之后,旧塔只留下了塔心。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围困在杭州城,败兵困兽,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无限苍凉,风貌凝重。
清朝前期,《白蛇传》的故事已然流传开来,此时的雷峰塔虽然砌砖裸露,塔身残缺,似乎也掩盖不住它与周遭山水景致的相映成辉。雍正年间的《西湖志》曾这样赞美雷峰夕照: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清朝许承祖也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
而清末民初,人心恐慌,世事动荡,相传雷峰塔砖可以辟邪,因而塔身塔基屡屡遭到盗挖,终于在1924年,屹立将近一千年、饱受摧残的雷峰塔轰然坍塌。当时恰逢孙传芳进城,杭州城的百姓人心惶惶,雷峰塔倒塌,刹那间烟雾缭绕,仿佛被禁锢的灵魂重得天日一般。鲁迅对雷峰塔的倒掉是拍手称快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虽说是中学时读的,就眼下想来,有些语句还是记忆犹新,大师行文含蓄,幽默诙谐,口吻中含着嘲笑,讽刺与揭露,畅快淋漓地鞭挞了那些封建礼教的卫道者。
新塔的重建工程在2000年正式奠基,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在雷峰塔原址上重建,塔身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新塔各层屋面均覆盖铜瓦,每个转角处设铜斗拱。塔身的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外挑平座,平座设栏杆,绕塔而成檐廊,站在第五层的外观平台之上,极目远眺,西湖汪庄,湖心三岛,气象万千。五层八面,风姿优美,依山临湖,古韵古香,远远相望,蔚然大观。
不得不说雷峰新塔加注了很强的现代工艺,不论是透明的直梯还是不锈钢的扶梯,都似乎在昭示着那个厄运时代的终结和新世纪的改革姿态。在新塔的暗层上刻有《雷峰塔重建记》,记录概括了雷峰塔的前世今生,其中有几句是这么说的:“十方欢喜无涯,千古夕照有主。每当落日熔金,余霞散绮,乃见孤峰染紫,塔影横空……聚凝西子无边风光,铺叙钱塘自古繁华……鉴古观今,期无惨于先辈;凭高望远,当更上乎层楼。”可见,不论是新塔还是旧塔,所传递的理念终究还是一样的。就像学者余秋雨所说: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的怆然象征。
说雷峰塔不提白娘子,仿佛是一种残缺,看客惜光,尚且容我简单絮叨几句。有人说白娘子是西湖所接纳的一个可爱的生命。雷峰塔的声名远扬,在某种意义上,何尝不是源于压着白娘子。故事情节虽说是虚构所成,但历代慷慨地把西湖、断桥、雷峰塔都奉献给这故事,使此地有了白娘子的印记,而西湖不但毫无亏损,反而更因此平添了许多瑰丽明媚的色彩。白娘子是妖也是仙,虽是至善至美的化身,但她有着平凡人最普通的理想以及很多平凡人不具备的忠贞执着与坚韧,所以我们何不妨就把她看做一个平凡的人,一个知恩图报又温柔多情的女人。
那天偶然看到赵雅芝老师微博,年近花甲,依旧风姿绰约,顾盼传神,明眸皓齿。屏息蹙眉毫不减当年风范。人前人后,有先生相伴左右,膝下三子皆以成人,家庭和睦,事业顺心。做人至此,做女人至此,夫复何求呢?
天予多情,也必愿长相守。看如今的赵老师,我似乎也更坚定自己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人生信条了。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czxc/czxc201406/czxc20140619-1-l.jpg)
说到这座塔,我仿佛有千言万语,因为我相信世间一切美好的传说。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景色别致。倒塌前的雷峰塔建于五代十国,按宋朝政权来算,大约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是当时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钱弘俶因自己的妃子黄妃得子而建,也以此祈求国泰民安。因此雷峰塔起初便叫做黄妃塔,因建于雷峰,后人又称为雷峰塔。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czxc/czxc201406/czxc20140619-2-l.jpg)
据明张岱《西湖梦寻》介绍,雷峰塔兴建之初,以十三级为标准,拟高千尺。不料因为财力不济,改为七级,竣工时实为五级。通体为楼阁式结构,外石内心,外围有木构楼廊,内壁嵌着刻有《华严经》的石条。当时双套筒砖砌塔身,八面木构檐廊,形制新创,实属前所未有。张岱在《雷峰塔》诗中也曾生动的描写道:闻子状雷峰,老僧挂偏裘,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时有熏风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南宋庆元年间曾将经受战火的雷峰塔重修,修葺过的塔身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塔身横空,与落日相映生辉,雷峰夕照景观便由此而来。元朝时一场大火之后,旧塔只留下了塔心。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围困在杭州城,败兵困兽,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无限苍凉,风貌凝重。
清朝前期,《白蛇传》的故事已然流传开来,此时的雷峰塔虽然砌砖裸露,塔身残缺,似乎也掩盖不住它与周遭山水景致的相映成辉。雍正年间的《西湖志》曾这样赞美雷峰夕照: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清朝许承祖也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
而清末民初,人心恐慌,世事动荡,相传雷峰塔砖可以辟邪,因而塔身塔基屡屡遭到盗挖,终于在1924年,屹立将近一千年、饱受摧残的雷峰塔轰然坍塌。当时恰逢孙传芳进城,杭州城的百姓人心惶惶,雷峰塔倒塌,刹那间烟雾缭绕,仿佛被禁锢的灵魂重得天日一般。鲁迅对雷峰塔的倒掉是拍手称快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虽说是中学时读的,就眼下想来,有些语句还是记忆犹新,大师行文含蓄,幽默诙谐,口吻中含着嘲笑,讽刺与揭露,畅快淋漓地鞭挞了那些封建礼教的卫道者。
新塔的重建工程在2000年正式奠基,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在雷峰塔原址上重建,塔身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新塔各层屋面均覆盖铜瓦,每个转角处设铜斗拱。塔身的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外挑平座,平座设栏杆,绕塔而成檐廊,站在第五层的外观平台之上,极目远眺,西湖汪庄,湖心三岛,气象万千。五层八面,风姿优美,依山临湖,古韵古香,远远相望,蔚然大观。
不得不说雷峰新塔加注了很强的现代工艺,不论是透明的直梯还是不锈钢的扶梯,都似乎在昭示着那个厄运时代的终结和新世纪的改革姿态。在新塔的暗层上刻有《雷峰塔重建记》,记录概括了雷峰塔的前世今生,其中有几句是这么说的:“十方欢喜无涯,千古夕照有主。每当落日熔金,余霞散绮,乃见孤峰染紫,塔影横空……聚凝西子无边风光,铺叙钱塘自古繁华……鉴古观今,期无惨于先辈;凭高望远,当更上乎层楼。”可见,不论是新塔还是旧塔,所传递的理念终究还是一样的。就像学者余秋雨所说: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的怆然象征。
说雷峰塔不提白娘子,仿佛是一种残缺,看客惜光,尚且容我简单絮叨几句。有人说白娘子是西湖所接纳的一个可爱的生命。雷峰塔的声名远扬,在某种意义上,何尝不是源于压着白娘子。故事情节虽说是虚构所成,但历代慷慨地把西湖、断桥、雷峰塔都奉献给这故事,使此地有了白娘子的印记,而西湖不但毫无亏损,反而更因此平添了许多瑰丽明媚的色彩。白娘子是妖也是仙,虽是至善至美的化身,但她有着平凡人最普通的理想以及很多平凡人不具备的忠贞执着与坚韧,所以我们何不妨就把她看做一个平凡的人,一个知恩图报又温柔多情的女人。
那天偶然看到赵雅芝老师微博,年近花甲,依旧风姿绰约,顾盼传神,明眸皓齿。屏息蹙眉毫不减当年风范。人前人后,有先生相伴左右,膝下三子皆以成人,家庭和睦,事业顺心。做人至此,做女人至此,夫复何求呢?
天予多情,也必愿长相守。看如今的赵老师,我似乎也更坚定自己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人生信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