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抑”先“扬”凸显哀伤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伤仲永》这一课时,就本文“先扬后抑”的写法,我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颇有收获。
  师:同学们,写作上“先抑后扬”的结局通常是喜剧,而“先扬后抑”的结局往往是悲剧。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般要求立意积极向上,提倡构思“先抑后扬”;不过,作为一代政治家、文学家的王安石,他在《伤仲永》这篇随笔中,却反其道而行之,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构思法,让方仲永由一个天生的神童,逐渐在人们的欣赏、赞扬和利用下“泯然众人矣”。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王安石这样构思的妙处。
  生1:文题中的“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也留给读者一个悬念,能够引起阅读兴趣。因此本文的构思自然要顺藤摸瓜,由神童写起,一直写到神童不神了,以便解开悬念……
  生2:既然要突出一个“伤”字,那么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方仲永不神后令人伤感的故事,而要不惜笔墨地去详写童年的方仲永如何神奇?
  师:好!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解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了王安石这样构思的目的了。
  随即,我和学生们把课文中详写童年方仲永的部分划了出来,齐读之后,又从语音语调语义上指导学生反复品读:“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通过品读,让学生想象小仲永的神童形象,想象乡邻们和他的父母对他刮目相看的样子,感受这些句子中所包含的赞美之情。
  师:同学们,五岁的仲永的确才能非凡,刚才大家在品读的时候,都读出了对他的赞扬。现在再请大家划出略写仲永少年以后的情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请思考,这些句子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通过比较阅读,前文对神童仲永的赞扬(先“扬”)与后文对长大之后的仲永的遗憾(后“抑”)就显而易见了。
  师:“先扬后抑”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为了教育世人,加深印象,王安石采用此法,出人意料地进行逆向构思。在详细追忆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的表现后,继而略写随着时间的推移,方仲永渐渐变得平庸无奇的情况。先扬后抑——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脚点是“抑”。一般来说,“扬”是基础,目的是为了突出后面的“抑”。《伤仲永》详写“扬”,看起来,这与文题中的“伤”不相符,但这并非偏题或跑题,因为对神童仲永“扬”得越高,而对后来“泯然众人”的方仲永就“伤”得越深(也就是“抑”得越低)。因此,写好了”扬“,作者对于“抑”的内容,只需寥寥数语,略写几笔即可。本文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作者王安石对“不使学”的仲永之父持批评态度,对不让“受之天”的神童“受之人”的错误做法持否定、批判的态度,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使人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的关系。显然,本文虽是“先扬后抑”,但其教育意义非常积极,其“抑”非同于那些构思消极的悲剧。
  欲“抑”先“扬”,凸显哀伤。伤仲永,其实是在伤其父,伤其邻,更是伤其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倘若方仲永的家境很好,不因“世隶耕”而读不起书,他的父亲也不至于“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而“不使学”。
  师:“先扬后抑”发人深思。同学们,我们风华正茂!我们的时代很美好!我们勤奋学习,我们“伤仲永”,我们应该多用功!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四中)
其他文献
测水油豆腐在湖南省双峰县,是一种家喻户晓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感召下,我作为测水的一个本地人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NBA球员们在休赛期的故事越来越频繁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你一定会注意到,这个夏天的野球局特别多,那些大牌球星们经常会在同一块球场切磋技艺,这背后有什么
苏州市城乡一体化自启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然而城乡一体化的资金压力巨大,融资仍然存在困难。本文简述了苏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和目前已有的一些较为新颖的融资手段
在当今“负利率”的时代背景下,投资者已经不再将储蓄生息视为积累财富的唯一方式,理财险逐渐代替银行储蓄成为保险投资的不二选择,发展态势渐趋繁荣的理财险是否能够真正为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