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王守仁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88-02
  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活动的基本形式。当前,我国正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国民的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而现实的道德建设,离不开对历史上道德教育传统的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德治精神的一个积极内涵就是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对培育和提高民众的基本道德素质的重视。因此,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的传统文化承接起来。但如何去挖掘真正有价值的有关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呢?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最近有幸拜读了王晓昕、李友学的《传统文化与道德建设》一书后后,偶然发现王守仁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对我们当前的道德建设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一、强调道德行为的能动性,重视道德意识的教育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极大地强调了道德行为的能动性。“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这实际上是把一切道德归结为个体的自觉行为。而且,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原则,强调了一个主体的道德活动从意念、动机的方萌未萌之际到付诸实践的过程乃至完成,是一个整体统一的过程。而“知行合一”论的重点在于强调“行”,知不离行,强调道德“践履”、“笃行”。人们在吸取社会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仅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2]也就是说,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人们自己的观点、需要和追求。这样通过“行”才能转化为人们个人的品德。因此,在德育实践中,人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所以,我们今天对大众进行道德教育,应该借鉴王守仁的这一思想,必须强调道德实践,不仅让人们懂得道理,还要强调让人们切实去做,因为“知行并进”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王守仁在“知行合一”论中还强调了道德意识的重要性。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不能分离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在他看来,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他通过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的生活经历体会到道德理性和道德意志的力量,认为依靠道德的自觉,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从而帮助人克服私欲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就是要在人们的内心树立起崇高的道德意识,要在人们的内心积聚道德的力量,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去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二、尊重学生个性,量力施教
  王守仁主张道德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他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瘘。”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就像草木开始萌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3]这就要求掌握住儿童好动好学的特征,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认为学生是有独特心灵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性格和特长,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教育应该从每个个体出发,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度而进。在教学上王守仁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月化”。
  王守仁还主张老师给学生讲学时,“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力争少而精,使学生在学习上留有余地,“量其资禀能二百字,只可授以一百字”,使学生“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使学生不会因学习艰苦而厌学,而乐于接受教育。并且,在教学量度方面,又主张“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要逐步加深,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以达到道德教育的有效化。王守仁的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学生的品德发展既有一般规律、年龄特征,又有各自的个性、优点和不足。这要求道德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否则,不但不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他们进行道德修养的积极性,而且还会无视学生特点、压抑学生个性,阻碍学生的进步,从而达不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三、重视学校教育,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王守仁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 “心学”为基础的,他认为,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靠心的认识而存在,事物及其运行规律,以至人类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都是心所固有的,由心派生出来的。王守仁指出:“德有本而学有要。不于其本而泛焉以从事,高之而虚无,卑之而支离,终亦流荡失宗,劳而无得矣。是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虽至于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也。”在他看来,“良知”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也是人们认识和道德的本体。因为心的本体就是“良知”。良知是道德生成的根本及为人的本质所在,良知就是天理。
  王守仁继承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3]他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一生不断兴建书院、举办社学,坚持讲学,把道德教育当成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他指出:“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长于礼乐,或长于政教,或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意思是说,学生的才能各有差异,专长各有不同,但都要以“成德”为前提。他坚持认为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这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工作。
  我国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将道德教育视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首要途径和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在学校教育中,“德”一直居于首位,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而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学校规范体系,是提高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不断积极地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借鉴,合理吸收,并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体系重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道德教育焕发新的生机,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
  诚然,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不可能超越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和阶级地位,这就决定了他的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辨证的观点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加以批判继承,使之更好的为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建设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为中职学生今后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学生迈入工作岗位后专业技能的具体体现。中职学校是中职教育的摇篮,在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考验,这势必也给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  【关键词】中职学生 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 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和繁复,造成该课程的大班教与学十分困难。本文就《电磁场与电磁波》小班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 小班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40-01  1.引言  《电磁场
期刊
【摘要】实验室建设是保证高校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员水平的提高以及实验室科学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 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策略。指出了今后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工作重点,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实验设备 实验教学 教学成果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
期刊
【摘要】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重视考前辅导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操作技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职 外科护理学 学历证书 资格证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以高校数学教育资源和社区数学文化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初步探究社区数学文化发展与高校教育实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可行性、现实意义以及方法策略等,搭建一个相对科学的平台,为目前高师教育实习面临的空虚、乏力等困境提供转型与变革的机遇,为社区数学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同时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开创高师教育实践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机制,为全民素质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关键词】数学
期刊
【摘要】课程体系是在充分整合企校联合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所创建的,专业群特色课程体系是围绕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的基础上所构建而来。以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下的专业群构建为例,分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为集团化下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案例支撑。  【关键词】特色课程体系 专业群 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  【资助项目】山东
期刊
【摘要】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反映那个时代特点和历史的转折,她的人生轨迹生动的说明了旧的制度已经“翻了一个身”,而“新”的制度“刚刚安排”,尚未成功。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 时代特点 历史转折 形象意义  【中图分类号】I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65-02  当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5年在月刊上分章连载,评论界就有两个阵营
期刊
【摘要】教学意境是教育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教学意境的巧妙创设,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从教学意境的特征、教学意境创设的方法两个方面去论述语文教学意境创设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语文 教学意境 特征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是充满情感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他们的情感,促进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引导与训练,以期达到情智共生的目的。通过本案例,作者以开放性的问题引领,顺学而导,激活思维,诱发情感,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产生了对居里夫人深深的敬佩之情。同时,自我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的洗礼与净化。由此可见,开放式的引导,能让学生思维活跃,情感激荡,则能让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51.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88-01  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多元的形式存在的。  学校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培育出一批有独特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并由她们推广开来,才能打造出有特色的名校。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