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定位于教学型大学,实行有别于重点高校的办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文对新建本科学校如何办好工科专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工科专业 应用型人才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11-02
新建本科学校由于本科教学历史短、教学资源和办学实力相对不强,一般都定位于教学型大学。从近几年的数据统计,教学型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数量众多的教学型大学作为提高我国全民教育水平、科技和文化素质的重要力量,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的主力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军。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新建教学型大学的教育改革,应定位于有别于重点高校的办学模式,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新建教学型本科院校,尤其是以工科专业作为依托和基础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实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1.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工科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类的专业学科,主要以应用技术为主。代表性的学科有土建类、水利类、电工类、电子信息类、化工制药类等。归纳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可表述为: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实际发展情况,按照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们不能再沿袭传统的基础学科的课程体系,而需要构建应用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以下原则:
2.1 优化知识结构,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培养、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促进学生品格、知识、能力等素质协调发展;
2.2 加强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3 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项目和学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加强执业能力教育,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和就业能力;
2.5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构建工科专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素质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增设执业能力课程,并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和比例,以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3.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重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目前主要指——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教学活动、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的三结合。以实现转变办学思想,用服务的理念来发展学校,获得发展资金,提升办学实力,提高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其途径主要包括与企业建立研究机构,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采用多种形式,使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快实用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移,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1 产学对接,实践育人。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其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是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通过校企结合,一是学生可以通过工程师带队指导,参与到项目设计和制作当中去,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学校创新合作方式,实现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与就业基地“三合一”,与大型专业相关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由学校延伸到企业。
3.2 研学互动,促进创新。科研实验是科技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人才创新品质的必然要求。对于工科专业来说,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实现研学互动,对培养师生创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应将实验室建设纳入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极大的推动科研与本科教学工作,为培养教师的扎实理论、研发能力提供坚实的平台,为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强、紧跟行业科技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平台。
同时,把素质拓展学分和科技创新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专业教育与科研兴趣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群体互助相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4.应用型的师资队伍
保持一支充足、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是新建本科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培育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4.1 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的教师指的是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和工程系列职称或执业资格证书,这类教师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的教师在教学工作的空余时间积极参与工程实践,这些实践经验和工程实例都融入到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丰富、更新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的选题源于教师的工程实践,学生深入现场进行设计,缩短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4.2 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新建本科教学型大学,从统计结果来看,尽管科研成果比例不高,但并不能因此忽略甚至否定教学型大学科研工作的必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影响。
学校通过各种政策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使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得以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将科研实践的最新成果和大量第一手资料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有些科研项目由师生共同承担课题,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接受锻练,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5.结束语
市场经济大潮给新建教学型本科院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它们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建教学型本科院校应了解自身特点,努力把握机会,积极投身到区域经济建设中,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兴校、强校之路。
参考文献
[1] 阮湘元.教学型大学培养创新式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学教育,2007,(11)
[2] 柳和生、张善平,盛世明.经济欠发达交界区域教学型大学办学特色的多维观照[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3] 王嘉彦.教学型大学科研强校之路探析[J].中国科技产业,2006,(10)
[4] 史芸.我国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职能的定位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2)
[5] 项兆伦.教学型大学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J].九江学院学报,2006,(01)
[6] 李健刚.职业技术化与区域化:普通教学型大学的改革方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9)
[7] 王泱.关于工科专业改革实践教学的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06,(04)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工科专业 应用型人才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11-02
新建本科学校由于本科教学历史短、教学资源和办学实力相对不强,一般都定位于教学型大学。从近几年的数据统计,教学型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数量众多的教学型大学作为提高我国全民教育水平、科技和文化素质的重要力量,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的主力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军。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新建教学型大学的教育改革,应定位于有别于重点高校的办学模式,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新建教学型本科院校,尤其是以工科专业作为依托和基础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实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1.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工科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类的专业学科,主要以应用技术为主。代表性的学科有土建类、水利类、电工类、电子信息类、化工制药类等。归纳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可表述为: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实际发展情况,按照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们不能再沿袭传统的基础学科的课程体系,而需要构建应用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以下原则:
2.1 优化知识结构,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培养、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促进学生品格、知识、能力等素质协调发展;
2.2 加强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3 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项目和学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加强执业能力教育,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和就业能力;
2.5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构建工科专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素质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增设执业能力课程,并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和比例,以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3.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重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目前主要指——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教学活动、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的三结合。以实现转变办学思想,用服务的理念来发展学校,获得发展资金,提升办学实力,提高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其途径主要包括与企业建立研究机构,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采用多种形式,使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快实用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移,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1 产学对接,实践育人。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其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是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通过校企结合,一是学生可以通过工程师带队指导,参与到项目设计和制作当中去,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学校创新合作方式,实现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与就业基地“三合一”,与大型专业相关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由学校延伸到企业。
3.2 研学互动,促进创新。科研实验是科技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人才创新品质的必然要求。对于工科专业来说,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实现研学互动,对培养师生创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应将实验室建设纳入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极大的推动科研与本科教学工作,为培养教师的扎实理论、研发能力提供坚实的平台,为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强、紧跟行业科技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平台。
同时,把素质拓展学分和科技创新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专业教育与科研兴趣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群体互助相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4.应用型的师资队伍
保持一支充足、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是新建本科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培育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4.1 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的教师指的是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和工程系列职称或执业资格证书,这类教师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的教师在教学工作的空余时间积极参与工程实践,这些实践经验和工程实例都融入到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丰富、更新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的选题源于教师的工程实践,学生深入现场进行设计,缩短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4.2 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新建本科教学型大学,从统计结果来看,尽管科研成果比例不高,但并不能因此忽略甚至否定教学型大学科研工作的必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影响。
学校通过各种政策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使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得以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将科研实践的最新成果和大量第一手资料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有些科研项目由师生共同承担课题,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接受锻练,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5.结束语
市场经济大潮给新建教学型本科院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它们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建教学型本科院校应了解自身特点,努力把握机会,积极投身到区域经济建设中,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兴校、强校之路。
参考文献
[1] 阮湘元.教学型大学培养创新式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学教育,2007,(11)
[2] 柳和生、张善平,盛世明.经济欠发达交界区域教学型大学办学特色的多维观照[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3] 王嘉彦.教学型大学科研强校之路探析[J].中国科技产业,2006,(10)
[4] 史芸.我国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职能的定位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2)
[5] 项兆伦.教学型大学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J].九江学院学报,2006,(01)
[6] 李健刚.职业技术化与区域化:普通教学型大学的改革方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9)
[7] 王泱.关于工科专业改革实践教学的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