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的首篇《永远的尹雪艳》中用旗袍塑造了美丽苍白、精绝艳艳的尹雪艳,不仅符合人物的形象,还侧面隐喻了尹雪艳的性格和命运,也通过不变的旗袍展示了台北的异乡人对旧上海的浮华梦。
关键词:旗袍;尹雪艳;人物塑造
白先勇塑造的尹雪艳是一个多面立体复杂的女性形象。她曾是旧上海百乐门的红舞女,后来到了台北,成了尹公馆的女主人,尹雪艳一直是上流社会风光的交际花。她不仅是世俗胭脂装扮下魅人心惑的“妖孽”,还是不染轻尘素淡飘逸的“女观音”。小说文本对其服饰丰富细致的搭配描写,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也暗喻着人物的宿命归途,成功塑造了飘零者“尹雪艳”的孤独感和身份缺失感。
一、符合人物形象的“旗袍”
服装款式指服装的式样,通常指形状因素,是造型要素中的一种,好的服装款式能给人带来一整天的好心情。小说中多次对尹雪艳的服饰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服装的穿搭、饰品细节的点缀都能够自成体系的呼应故事发展。
“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她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径那么浅浅地笑着,连眼角也不肯皱一下。”①而尹雪艳从上海的百乐门到台北的尹公馆,总是一袭雪白的旗袍。为什么尹雪艳只穿旗袍?在20世纪的中国,特别是上海这座时髦之都,接受西方的流行讯息最多,形成了颇有特点的“海派服装”。当时的女装款式除了旗袍,还有以西装外套为主的时装。为了服务小说尹雪艳的形象,白先勇用当时最流行的服饰“旗袍”来打造尹雪艳“尤物”的形象,表现她丰富的形象内涵。
二、“美丽苍白”的旗袍色彩隐喻
美是尹雪艳的外在特征,苍白是尹雪艳的精神特质。尹雪艳其名,有一个“雪”字,也有一个“艳”字。雪是白色的,但雪却不是那么纯洁无瑕,它极易融化、消逝、被玷污,艳丽的血红与极素雅的白形成强烈的对比。
尹雪艳是“有一身雪白的肌肤,细挑的身材,容长的脸蛋儿配着一副俏丽甜净的眉眼子”的美人儿。文中有多次用以白色为主调的旗袍来映衬她的形象。尹雪艳经常浑身素白,“从来不爱擦脂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①即使在盛宴华筵的贵人名媛都穿着紫貂、围着火狸,唯有尹雪艳披着她那件翻领束腰的银狐大氅,在人堆里的她像个“冰雪化成的精灵,冷艳逼人”。
此外,吴经理在“尹公馆”办六十大寿时,红色也有出现。为了应景,尹雪艳着实费心打扮了一番,但那一襲白色的旗袍依旧不变,“短袖的织锦旗袍,襟上一排香妃色的大盘扣;脚上也是月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鞋尖却点着两瓣肉色的海棠叶儿。为着讨喜气,尹雪艳破例地在右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香,而耳朵上却吊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②即使是在寿宴,尹雪艳的旗袍主色依旧是白色,只在配饰上施以点缀。我们可以发现,在尹雪艳形象的塑造上,白先勇主要选取了白色,即使有其他配色出现在服饰上,但也是与白色相近的月白、银色、淡粉、肉色、妃色。血红色的郁金香几乎是尹雪艳用过的最浓重的色彩了,也是隐喻尹雪艳是隐藏人间的妖孽。同时,白色在汉族文化中也象征阴险狡诈,例如“白脸奸臣”、“唱白脸”等。如果我们再将白色放到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考虑,国民党政权在台湾的“白色恐怖”统治,给白色以反动、恐怖与不可逃脱的魔障的隐喻,也就不难理解了。总之,色彩的搭配使得尹雪艳既有“雪”之白又有“艳”之红,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描写、形象塑造等方面起着或明或暗的作用。
三、不变的旗袍:旧上海的浮华梦
白先勇写了一个永远年轻、永远不老、永远迷人的尹雪艳。在百乐门她是最有名的交际花,在尹公馆的她依旧风采不变。变化了的只是她身边的人和事儿,她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冷眼看着人世的过客。
百乐门的尹雪艳在舞池里“微仰着头,轻摆着腰,一径是那么不慌不忙地起舞着;即使跳着快狐步,尹雪艳从来也没有失过分寸,仍旧显得那么从容,那么轻盈,像一球随风飘荡的柳絮,脚下没有扎根似的。尹雪艳有自己的旋律。尹雪艳有自己的拍子。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到她的均衡。”在台北,尹雪艳的尹公馆是老朋友来谈谈老话,追忆往昔,回想当年盛世浮华的上海梦的住处。“好像尹雪艳便是上海百乐门时代永恒的象征,京沪繁华的佐证一般。”尹雪艳是在台北的异乡人,但与周围异乡人的穷途末路之感有所不同的是她始终以“轻慢与不屑,毫不掩饰高贵外表下一颗骄傲的心”①尹雪艳自己无时无刻都在营造复制着上海的激情,她始终穿着旗袍,保持着上海霞飞路的排场。
与其说移民至台北的异乡人,都深深眷恋着旧上海的浮华梦,追寻着特权、享乐、而尹雪艳“周身都透着上海大千世荣华的麝香”,恰恰满足了这些男人女人们的欲望。白先勇通过以旗袍这一意象来刻画对尹雪艳的日常生活和命运,用流利的语言、多重的隐喻将特殊的历史事件通过一个迷一般的美丽女子来表现,不得不说是一次成功的创作。
参考文献
[1]白先勇.台北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崔良乐.从《台北人》中的“上海”意象看白先勇的心理郁结[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02-106.
作者简介:
王璐(1995年8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省陇南市),学历研究生,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职称,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旗袍;尹雪艳;人物塑造
白先勇塑造的尹雪艳是一个多面立体复杂的女性形象。她曾是旧上海百乐门的红舞女,后来到了台北,成了尹公馆的女主人,尹雪艳一直是上流社会风光的交际花。她不仅是世俗胭脂装扮下魅人心惑的“妖孽”,还是不染轻尘素淡飘逸的“女观音”。小说文本对其服饰丰富细致的搭配描写,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也暗喻着人物的宿命归途,成功塑造了飘零者“尹雪艳”的孤独感和身份缺失感。
一、符合人物形象的“旗袍”
服装款式指服装的式样,通常指形状因素,是造型要素中的一种,好的服装款式能给人带来一整天的好心情。小说中多次对尹雪艳的服饰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服装的穿搭、饰品细节的点缀都能够自成体系的呼应故事发展。
“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她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径那么浅浅地笑着,连眼角也不肯皱一下。”①而尹雪艳从上海的百乐门到台北的尹公馆,总是一袭雪白的旗袍。为什么尹雪艳只穿旗袍?在20世纪的中国,特别是上海这座时髦之都,接受西方的流行讯息最多,形成了颇有特点的“海派服装”。当时的女装款式除了旗袍,还有以西装外套为主的时装。为了服务小说尹雪艳的形象,白先勇用当时最流行的服饰“旗袍”来打造尹雪艳“尤物”的形象,表现她丰富的形象内涵。
二、“美丽苍白”的旗袍色彩隐喻
美是尹雪艳的外在特征,苍白是尹雪艳的精神特质。尹雪艳其名,有一个“雪”字,也有一个“艳”字。雪是白色的,但雪却不是那么纯洁无瑕,它极易融化、消逝、被玷污,艳丽的血红与极素雅的白形成强烈的对比。
尹雪艳是“有一身雪白的肌肤,细挑的身材,容长的脸蛋儿配着一副俏丽甜净的眉眼子”的美人儿。文中有多次用以白色为主调的旗袍来映衬她的形象。尹雪艳经常浑身素白,“从来不爱擦脂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①即使在盛宴华筵的贵人名媛都穿着紫貂、围着火狸,唯有尹雪艳披着她那件翻领束腰的银狐大氅,在人堆里的她像个“冰雪化成的精灵,冷艳逼人”。
此外,吴经理在“尹公馆”办六十大寿时,红色也有出现。为了应景,尹雪艳着实费心打扮了一番,但那一襲白色的旗袍依旧不变,“短袖的织锦旗袍,襟上一排香妃色的大盘扣;脚上也是月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鞋尖却点着两瓣肉色的海棠叶儿。为着讨喜气,尹雪艳破例地在右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香,而耳朵上却吊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②即使是在寿宴,尹雪艳的旗袍主色依旧是白色,只在配饰上施以点缀。我们可以发现,在尹雪艳形象的塑造上,白先勇主要选取了白色,即使有其他配色出现在服饰上,但也是与白色相近的月白、银色、淡粉、肉色、妃色。血红色的郁金香几乎是尹雪艳用过的最浓重的色彩了,也是隐喻尹雪艳是隐藏人间的妖孽。同时,白色在汉族文化中也象征阴险狡诈,例如“白脸奸臣”、“唱白脸”等。如果我们再将白色放到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考虑,国民党政权在台湾的“白色恐怖”统治,给白色以反动、恐怖与不可逃脱的魔障的隐喻,也就不难理解了。总之,色彩的搭配使得尹雪艳既有“雪”之白又有“艳”之红,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描写、形象塑造等方面起着或明或暗的作用。
三、不变的旗袍:旧上海的浮华梦
白先勇写了一个永远年轻、永远不老、永远迷人的尹雪艳。在百乐门她是最有名的交际花,在尹公馆的她依旧风采不变。变化了的只是她身边的人和事儿,她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冷眼看着人世的过客。
百乐门的尹雪艳在舞池里“微仰着头,轻摆着腰,一径是那么不慌不忙地起舞着;即使跳着快狐步,尹雪艳从来也没有失过分寸,仍旧显得那么从容,那么轻盈,像一球随风飘荡的柳絮,脚下没有扎根似的。尹雪艳有自己的旋律。尹雪艳有自己的拍子。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到她的均衡。”在台北,尹雪艳的尹公馆是老朋友来谈谈老话,追忆往昔,回想当年盛世浮华的上海梦的住处。“好像尹雪艳便是上海百乐门时代永恒的象征,京沪繁华的佐证一般。”尹雪艳是在台北的异乡人,但与周围异乡人的穷途末路之感有所不同的是她始终以“轻慢与不屑,毫不掩饰高贵外表下一颗骄傲的心”①尹雪艳自己无时无刻都在营造复制着上海的激情,她始终穿着旗袍,保持着上海霞飞路的排场。
与其说移民至台北的异乡人,都深深眷恋着旧上海的浮华梦,追寻着特权、享乐、而尹雪艳“周身都透着上海大千世荣华的麝香”,恰恰满足了这些男人女人们的欲望。白先勇通过以旗袍这一意象来刻画对尹雪艳的日常生活和命运,用流利的语言、多重的隐喻将特殊的历史事件通过一个迷一般的美丽女子来表现,不得不说是一次成功的创作。
参考文献
[1]白先勇.台北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崔良乐.从《台北人》中的“上海”意象看白先勇的心理郁结[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02-106.
作者简介:
王璐(1995年8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省陇南市),学历研究生,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职称,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