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不仅仅是残联的事,不仅仅是残疾人工作者的事,全社会的人都有一份责任,各级干部都有一份职责。而其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的应该是聽障儿童家长。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是一种融合了听觉、言语、语言的,建立在听障儿童听力补偿的基础上的,为了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一种早期干预手段。为了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坚持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
为了让听障儿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我作为一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教师,呼吁所有的家庭不要在发现问题后将所有的希望完全的寄托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上,而应该意识到听障儿童家长自身的重要性。
听障儿童康复原则的重点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要做到这三点,一定是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医学常识,对孩子本身变化及发展的细心观察,才能够早发现问题,寻求专业的医生进行早期诊断,确诊后再到专业的机构进行早期的干预。而这一系列的进行,在听障儿童康复社区服务不够完善的今天,家长的作用尤为重要。严峻的现实,亟需我们把家长作为主要的康复力量引入到听障儿童的康复中来,形成以听障儿童为主体,康复教师为指导,家长为主导的康复模式。所以,在这个原则上,家长就是主导。在现阶段,医疗服务不完善、社区服务不完善,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的问题,就错过了儿童听觉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直接影响了康复效果。进而影响了以后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自立能力,难以走入社会,自力更生。
在关键期阶段,听障儿童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最熟悉的环境是家庭。环境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既包括语言环境,又是性格成长的重要环境。
口语交往的发展,主要来源于生活需要。吃喝拉撒,无一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这个时候,家长在孩子运用了语言以后再满足他的愿望,就体现了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的多年工作中发现,康复效果好的孩子,几乎都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密切配合。每天的听力训练,发音训练,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与孩子的对话交流,家长无时无刻都在进行,不浪费一点点的时间。
现在的康复机构重视了家长的康复作用,增设了家长培训班,将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家长,让他们能主动的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建立了每个在训儿童的康复档案,每天的作业交接程序,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训练情况,回家后有目的的复习训练。大大的提升了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发挥了家长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聋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残疾孩子的态度、言语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经常地起作用。家长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家庭环境为残疾孩子的心理素质打下不同的 “底子”。据研究表明,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儿童在心理上尤其缺乏安全感,性格易孤僻、内向、粗暴等;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或氛围易造孩子人的心理障碍和疾病;专制粗暴、放纵溺爱的管教方式及父母教育目标和方式上步调不一致都会影响聋儿的身心健康。正所谓“问题孩子”大多有“问题家庭”。
可见,父母在帮助听障儿童形成良好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康复”方面地位多么重要。而在我接触的听障儿童家长中,大多数都十分溺爱孩子,有求必应。他们觉得孩子本身的残疾已经很不幸,就希望在其他方面尽可能的满足他。结果,养成了孩子自私、任性、脾气暴躁等性格缺点,稍有不如他意,就大哭大闹,摔打东西,甚至对父母拳打脚踢。而在康复训练初期,孩子还没有达到能与人完全的沟通和交流,说服教育对他来说并不理解。这就更增加了教育难度。在发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首先跟家长沟通,让家长首先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再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应该独立经历和面对很多风雨和挫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有所作为且能独立面对纷杂社会的人。如果家长们永远让孩子躲藏在家长的羽翼下,孩子就不可能象雄鹰一样搏击蓝天。所以家长们应该懂得孩子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应该让它长成什么样子。不能强迫孩子个个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将其打造成千篇一律的盆景。而我们这些听障儿童在未来面对的是比其他人更多的困难,只有让他们更加独立,拥有更加完美的人格才能走得更远。
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是个听障儿童这个事实时,经历了怀疑、彷徨、无助,再到面对现实,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意想不到的痛苦。但是,只有家长坚强起来,才能让孩子有未来。
首先是尽早求医,冷静地听取医务人员的忠告,早选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早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孩子在关键期尽快的发展语言,能够与他人交流,尽早融入主流社会。然后向其他成功的家长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这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就会树立信心,看到成功。另外,要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健全孩子一样培养、教育,不要处处想到他们“不能干什么”,时时提防,怕这怕那,过分地呵护孩子;而是要多想想孩子‘能干些什么’,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探索,去游戏,让他们走出家庭,与其他儿童交往,在交往中发展各种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孩子要有耐心和爱心,观察孩子在听力上的每一点细微变化,当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时要及时给与鼓励,适时的鼓励可以强化孩子已有的进步,提高孩子学习语言的信心和兴趣。只要家长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听力师、康复教师以及社会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下,绝大多数听障儿童都能做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思想,与人沟通,正常交流,融入主流社会,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每一位残疾儿童的家长都是伟大的,他们需要以更大的毅力帮助孩子全面康复,走入社会。他们是儿女的手、脚、眼睛。由于父母的坚强,才会造就一个残疾儿童的康复成功。作为一名听障儿童康复教师,我在多年的工作中,深刻的认识到我的每一个康复成果都与他们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密切相关。是他们发现了孩子的问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求医失败,锲而不舍的多渠道为了孩子寻找康复的出路,对孩子的未来不甘放弃,才来到了我们这样的康复机构。从他们每一个平凡的人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不平凡。让我意识到,是听障儿童家长的不懈努力,才给这些听障儿童的未来带来了一线希望。是听障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忘我牺牲,这些孩子才有了走入社会,与正常人一样,与人沟通,正确表达的机会。是他们选择了我们,对我们抱以信任和托付。
只要我们坦然面对,努力奋斗,听障儿童康复机构与家长、社会联合起来,一起为他们的未来付出心血,铸就光明。他们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帮助更多的听障儿童回归社会、快乐生活。■
为了让听障儿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我作为一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教师,呼吁所有的家庭不要在发现问题后将所有的希望完全的寄托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上,而应该意识到听障儿童家长自身的重要性。
听障儿童康复原则的重点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要做到这三点,一定是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医学常识,对孩子本身变化及发展的细心观察,才能够早发现问题,寻求专业的医生进行早期诊断,确诊后再到专业的机构进行早期的干预。而这一系列的进行,在听障儿童康复社区服务不够完善的今天,家长的作用尤为重要。严峻的现实,亟需我们把家长作为主要的康复力量引入到听障儿童的康复中来,形成以听障儿童为主体,康复教师为指导,家长为主导的康复模式。所以,在这个原则上,家长就是主导。在现阶段,医疗服务不完善、社区服务不完善,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的问题,就错过了儿童听觉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直接影响了康复效果。进而影响了以后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自立能力,难以走入社会,自力更生。
在关键期阶段,听障儿童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最熟悉的环境是家庭。环境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既包括语言环境,又是性格成长的重要环境。
口语交往的发展,主要来源于生活需要。吃喝拉撒,无一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这个时候,家长在孩子运用了语言以后再满足他的愿望,就体现了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的多年工作中发现,康复效果好的孩子,几乎都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密切配合。每天的听力训练,发音训练,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与孩子的对话交流,家长无时无刻都在进行,不浪费一点点的时间。
现在的康复机构重视了家长的康复作用,增设了家长培训班,将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家长,让他们能主动的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建立了每个在训儿童的康复档案,每天的作业交接程序,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训练情况,回家后有目的的复习训练。大大的提升了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发挥了家长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聋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残疾孩子的态度、言语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经常地起作用。家长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家庭环境为残疾孩子的心理素质打下不同的 “底子”。据研究表明,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儿童在心理上尤其缺乏安全感,性格易孤僻、内向、粗暴等;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或氛围易造孩子人的心理障碍和疾病;专制粗暴、放纵溺爱的管教方式及父母教育目标和方式上步调不一致都会影响聋儿的身心健康。正所谓“问题孩子”大多有“问题家庭”。
可见,父母在帮助听障儿童形成良好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康复”方面地位多么重要。而在我接触的听障儿童家长中,大多数都十分溺爱孩子,有求必应。他们觉得孩子本身的残疾已经很不幸,就希望在其他方面尽可能的满足他。结果,养成了孩子自私、任性、脾气暴躁等性格缺点,稍有不如他意,就大哭大闹,摔打东西,甚至对父母拳打脚踢。而在康复训练初期,孩子还没有达到能与人完全的沟通和交流,说服教育对他来说并不理解。这就更增加了教育难度。在发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首先跟家长沟通,让家长首先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再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应该独立经历和面对很多风雨和挫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有所作为且能独立面对纷杂社会的人。如果家长们永远让孩子躲藏在家长的羽翼下,孩子就不可能象雄鹰一样搏击蓝天。所以家长们应该懂得孩子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应该让它长成什么样子。不能强迫孩子个个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将其打造成千篇一律的盆景。而我们这些听障儿童在未来面对的是比其他人更多的困难,只有让他们更加独立,拥有更加完美的人格才能走得更远。
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是个听障儿童这个事实时,经历了怀疑、彷徨、无助,再到面对现实,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意想不到的痛苦。但是,只有家长坚强起来,才能让孩子有未来。
首先是尽早求医,冷静地听取医务人员的忠告,早选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早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孩子在关键期尽快的发展语言,能够与他人交流,尽早融入主流社会。然后向其他成功的家长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这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就会树立信心,看到成功。另外,要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健全孩子一样培养、教育,不要处处想到他们“不能干什么”,时时提防,怕这怕那,过分地呵护孩子;而是要多想想孩子‘能干些什么’,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探索,去游戏,让他们走出家庭,与其他儿童交往,在交往中发展各种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孩子要有耐心和爱心,观察孩子在听力上的每一点细微变化,当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时要及时给与鼓励,适时的鼓励可以强化孩子已有的进步,提高孩子学习语言的信心和兴趣。只要家长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听力师、康复教师以及社会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下,绝大多数听障儿童都能做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思想,与人沟通,正常交流,融入主流社会,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每一位残疾儿童的家长都是伟大的,他们需要以更大的毅力帮助孩子全面康复,走入社会。他们是儿女的手、脚、眼睛。由于父母的坚强,才会造就一个残疾儿童的康复成功。作为一名听障儿童康复教师,我在多年的工作中,深刻的认识到我的每一个康复成果都与他们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密切相关。是他们发现了孩子的问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求医失败,锲而不舍的多渠道为了孩子寻找康复的出路,对孩子的未来不甘放弃,才来到了我们这样的康复机构。从他们每一个平凡的人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不平凡。让我意识到,是听障儿童家长的不懈努力,才给这些听障儿童的未来带来了一线希望。是听障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忘我牺牲,这些孩子才有了走入社会,与正常人一样,与人沟通,正确表达的机会。是他们选择了我们,对我们抱以信任和托付。
只要我们坦然面对,努力奋斗,听障儿童康复机构与家长、社会联合起来,一起为他们的未来付出心血,铸就光明。他们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帮助更多的听障儿童回归社会、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