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走不出的梁庄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axue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鸿。1973年生,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代表作有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和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2020年4月,最新长篇小说《四象》出版。

  梁庄有一条河叫湍水,河水静静流淌,不管春夏秋冬。在靠近村子的河坡之后,不远处有一片墓地,梁鸿的父亲和母亲就安葬在那里。一到春天,墓地附近的合欢树开满粉红色的合欢花,风一吹,落红缤纷。
  30多年前,母亲去世,梁鸿才刚刚进入少年。之后年复一年,父亲带着他们姊妹几人去墓地上坟。有时,他们会去读那些掩藏在荒草中的墓碑,父亲往往会讲墓碑下的人是谁,经历了什么,有怎样的故事,他的家人现在又如何,都到了什么地方。“那些时刻,地下与地上,历史与现在,都连在了一起。”梁鸿回忆说。
  2016年冬,父亲去世的第二个冬天,梁鸿去墓地看父亲。站在寒风中,她看到十几只羊在埋头吃草,从一个坟头到另一个坟头。当她向湍河望去时,发现有一个人坐在河坡最边缘,朝着河的方向,一动不动,凝望远方。那一刻,她仿佛听到父亲在坟墓里的叹息。
  “之后,我又听见很多声音,模糊不清,却又迫切热烈,它们被阻隔在时间和空间之外,只能在幽暗国度内部回荡。我想写出这些声音,我想让他们彼此也能听到。我想让他们陪伴父亲。我想让这片墓地拥有更真实的空间,让人们看到、听到并且传诵下去。”梁鸿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虽然已时隔3年多,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那些声音和画面依然清晰如故,历历在目。
  这就是写小说《四象》的最初冲动。
  历时两年半,经过4稿打磨,《四象》于2019年9月在《花城》发表。这是梁鸿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今年4月刚刚推出单行本。在这部小说中,那些早已死去的、被遗忘的人,以一种荒诞又真实的方式再活了一次。

死者不会缺席任何一场悲喜剧


  《四象》里的世界,是活着与死去、地上与地下相互连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韩孝先是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后来,他患上精神分裂症,回到梁庄,在河坡上放羊。有一天,他不小心被埋在坟园里,4天4夜后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之后,韓孝先的命运发生转折,他能通灵,看得见、听得见3个来自地下的亡灵——“运动”中被处决的留洋武官韩立阁、韩立阁的堂哥也是基督教长老韩立挺、上世纪80年代被车撞死的13岁女孩韩灵子。韩孝先能说中过去,预测未来,被封为“上仙”。四人结伴同行,从梁庄到城市,再回到梁庄,一路上见证着大小人物的命运和人生百态。
  3个来自墓地的声音,梁鸿最先想到的是韩灵子。原型是她少年时代的同学,有年夏天喝凉水,突然间就死掉了,之后埋在梁鸿母亲的墓旁边。“每次去给母亲上坟,都会想起她。她的墓地已经是一片平地,好像被家人、被世间遗忘了,从来没有人给她扫过墓。”梁鸿说。在《四象》里,韩灵子是被车撞死的,她喜欢大自然,笃信万物生而有灵。
  第二个声音是韩立阁。在梁鸿的第一部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里,这个人物就出现过。当时,父亲回顾梁庄历史,说梁庄有三大姓:梁家、韩家和王家,韩家是嘉庆年间形成的,家族中多读书人,能耐大,土改期间,地主、富农均出自韩家。在《四象》中,韩立阁少时熟读四经,懂五行八卦,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到云南搞县政自治,壮志未酬,运动到来时遭斩首,母亲与妻子也被凌辱而死。他来到地上是为了复仇:“我要摧枯拉朽,我要建立一个新世界。”
  韩立挺是韩立阁的堂兄弟,他保守退隐,胆小软弱,主张以基督教的博爱去融化人心。3个地下之人经历了漫长的幽闭,终于等来了让他们“重生”之人——韩孝先。他青春向上,是第一个从梁庄走出的大学生,在公司被老板抢走设计专利和女友,最终精神分裂。
  《四象》被梁鸿认为是自己写作以来“最有冲动、最压抑的一次写作”,她常常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有的愤怒、有的天真、有的癫狂、有的软弱……而她要做的是,“再一次赋予他们属于自己的声音,赋予他们语言,赋予他们新的存在。因为,死者不会缺席任何一场悲喜剧”。
  最终,敏锐的孝先、进取的立阁、慈爱的立挺和天真烂漫的灵子,四人携带着各自的记忆、痛苦和渴望,经历了一场荒诞离奇之旅:孝先被县长安排到位于城郊的湍菊书院里,帮人看坟起名、盖房娶亲,也为一些富贵之妇算卦,助其夫君一臂之力。名声大震之后,省里来人把他带到“国医馆”,让他坐进玻璃房里当“活招牌”,一日看5人,专攻肿瘤、肠胃和抑郁。不久,“上面”出事,韩孝先一行4人被送回乡下,成了“花婶”——一个农村妇女赚钱的工具,她把孝先关在屋里,看相收费。之后被村长抢走,变成村里致富的产业——孝先被关在木栅栏里“展览”,人们蜂拥而至买门票围观……
  “表面看来,这个故事有一点点魔幻性质,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写作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它与现实世界有一种变形的、但又密切的关联。”梁鸿说,写《四象》是为了写当代,想写出当代人的一种精神状况——个体是什么状态、社会是什么状态、时代是什么状态,“它们交杂在一起,互相‘成就’,互相影响”。
  在《四象》里,梁鸿借韩孝先之口勾画出当时社会的形态:游轮里妻子消失,丈夫淡然下船;保姆纵火,将一本书放在沙发上,点燃;资金链断了的老板喝安眠药自杀;反腐官员患抑郁症,从高楼跳下;苹果积压一屋的农民,站在苹果堆上吊……“相比过去,明明社会更发达,科技更先进,人们的内心为何依然惶恐不安?当人们的内心、精神需要安抚时,韩孝先出现了,尽管他说着胡言乱语,人们还是将他奉为神明。”
仲夏的午后,有几个孩子在梁庄的坑塘里洗澡。
梁莊的老屋,炊烟袅袅,充满烟火气。
2018年,梁鸿到北京顺义河南村拜访从梁庄出来打工的表姐夫青哥。7年前,她因写《出梁庄记》在河南村采访过青哥,青哥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杨树。如今,出租屋的墙上有一朵鲜艳的玫瑰花。“不论生活如何艰辛,总还是有希望、有鲜花。”梁鸿说。

  小说的最后,韩孝先又回到梁庄,回到河坡之上。他已看不到地下的3人,只能听到一个女孩脆生生的笑声,“那些复杂的、混浊的东西,都在慢慢地遁去,只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世界”。

文学塑造一个梁庄


  《四象》里的墓地、河坡和长满杂草的庭院,依然是梁鸿笔下人们熟悉的那个梁庄。梁庄本不是她故乡的名字,是她写作时用的化名。后来,当《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出了名后,村子里的人也自称此地为梁庄了。
  “文学足够强大时,会甚于现实,直至替代现实。”梁鸿说,10年来,她用文学塑造出了一个梁庄,不管是非虚构作品还是小说。
  梁鸿记得是2008年的暑假,7月3日,她带着儿子离开北京,回到了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禳县的梁庄。从那一刻起,她踏上了探索梁庄之路。在父亲的陪伴下,她和村里人吃饭聊天,听留守的人讲述自己和梁庄的故事;她还到西安、南阳、广州、青岛、北京等地,行走大半个中国,在老乡们的打工场地,在城中村、出租屋里听他们说起自己的奋斗、哀痛和欢喜。
  如今再回忆起来,梁鸿觉得那一次次的走访并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里面承载着太多失败的故事”。
  在梁庄,她在村头遇到了清立——一个带着一把刀的中年男子,当年他拿着砍刀,将村支书夫妇砍成重伤,后经鉴定他患有狂躁型精神病,这才免于入狱;韩家巧玉抛弃丈夫明,和梁家万青一块儿跑到深圳生活,后来明中风在床,巧玉和万青又回梁庄照顾明,直到他去世。
  在西安,有一个拉三轮车的年轻人叫民中。经梁鸿多番央求,他终于答应一起吃顿饭,但只喝了一杯酒,便匆匆赶去参加一场斗殴。“他愤恨他要成为这样的形象。”她仍然记得民中跑出去解救自己兄弟之前看向自己的冷冷眼神:“再见我,说不定就在监狱里了。”
  在青岛,梁鸿的童年伙伴小柱倒下了。他连夜被送回南阳,一个月后,已经是癌症晚期,“咳嗽一下,血喷得老高。”去世时他才28岁。小柱短暂的打工生涯实则是一段受伤史,从煤厂、铁厂、刨光厂到家具厂,整整12年,他一直在困顿的工作环境中辗转。
  最终,梁鸿花了5年的时间,写了两本书《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两者共同构成当代中国背景下的小小梁庄,也构成疾速变化裹挟之下的广袤农村。“当时,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乡愁记录者。”梁鸿说,“他们的自述很重要,我们的文学史和社会史一直在遮蔽这种声音。其实,他们的情感和痛苦超出你的把握”。
  “书写的不只是梁鸿的家乡,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在这个时代的沦陷模样。”有人评价说,梁鸿关于梁庄的书写,击中了每个人心中的痛,这种痛是一种隐痛。
  梁鸿自己也被击中。写完梁庄,她一度陷入到复杂的情绪中去——虚无、失落、内疚,她跑回梁庄,在湍水边大哭了一场。“好像既得名又得利,变成了所谓的‘著名作家’,但是我真的为梁庄人做了什么?我一直在从梁庄索取。”后来,沿着湍水走了十来天,每天和河边的人们交谈,才慢慢释然。
  梁庄的故事告一段落后,梁鸿依然每年都回梁庄。每次回去,她都会去吴镇的哥哥家。在哥哥家无事待着的时候,她常常会搬个凳子,看街市上人来人往。有时也去赶集,慢慢走过一个个商铺,一个个小摊儿,和别人挤着,心里总是充满奇异的感觉。有一天她问自己:“我为什么不写这些人呢?”她把这个想法和《上海文学》的编辑、作家金宇澄说了,对方鼓励她动笔,名为“云下吴镇”的一组文章就这么陆续发表了。后来,这些故事集结成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
  梁鸿总共写了12个人,流浪汉、自杀的妇女、无知少年、低保贫困户……更多的是镇上的知识群体:明亮、杨凤喜、蓝伟们,他们读了师范甚至本科,后来无一例外都想在官场出头,但最终都失败了。
  “漫长的人生像一个不断搏斗的过程,人是在节节败退的,而不是节节胜利。”梁鸿说。有时,她甚至觉得写的就是自己。当年师范毕业后,梁鸿成为镇中心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后来因为指出校长的失误而被调到更偏僻的学校。只不过,她不甘忍受命运安排,最终考出乡村,一路读到博士,成功进入都市,在大学教书。
  吴镇,这个连接梁庄和城市的中心小镇,最终成了梁鸿文学飞翔之地——她由此从非虚构进入到虚构的领地。2015年,父亲去世之后,她又将父亲作为小说《梁光正的光》的主角,讲述一个不合时宜的农村父亲,如西西弗般屡战屡败、永不言弃的奋斗史和爱情史。
  《梁光正的光》和《四象》的故事,被认为是梁庄在虚构世界的延续和拓展。“但其实梁庄在里面没有赋予太多意义,只是人物生活的环境而已。”梁鸿说,之所以选梁庄,是因为熟悉,“那是自己生长的地方,在熟悉的土地上飞翔更自由”。

颓败与生机并存


  让梁鸿没有预料到的是,梁庄有一天会从她的书中出走,登上国际舞台。
  今年年初,贾樟柯导演的最新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柏林电影节上连放三场,场场爆满。在这部忧郁而怀旧的片子里,贾平凹、余华、梁鸿等不同时代的作家作为“历史见证人”,讲述农村历史和记忆。   梁鸿的那一章节是在去年5月拍摄的。当时,她和儿子一起回到梁庄。在贾樟柯的镜头里,她坐在一个裁缝铺里,好几次掩面而泣。这一次,她不再是旁观者,不再讲述他人的故事,而是自己的故事:瘫痪而早逝的母亲;木讷、不善于表达却坚决支持她读书的父亲;失去母亲以后,和父亲一起支撑起家庭、未曾真正享受青春的姐姐……
  “梁庄不单单是你从前所描述的那个梁庄,那个由许多个梁庄人的故事所构成的梁庄。它是你的家,你的家庭在那里经历了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与你早已是血与肉的关系。”梁鸿说。如今,回梁庄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不管那里变化多大,美好还是颓败,她的心灵都能获得宁静。每次回去,她都会到湍河边走一走,那是她最美好记忆所在——少时,她和小伙伴常常踏着这条河去上学;中学时,她会逃課到河边发一天呆。
  她熟悉村里的一草一木,知晓每个院落里的故事。路边的土屋已经荒芜,那是三个兄弟的家,老三从偷东西到偷女人,后来入了狱,两位哥哥不知所踪;邻居二婶子随子女搬进了城里,现在却后悔把村里的房子卖了人,“没了根”。老屋前的坑塘已经干涸,被人填了土,种了菜,绿意盎然;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尽管很多都无人居住。
梁鸿的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和小说《神圣家族》《四象》。
去年5月,梁鸿和儿子一起回到梁庄,参与贾樟柯(左)导演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拍摄。

  “这是一个普通村庄的自然演变,颓败和生机就这样并存着。”梁鸿说,一方面是经济的新生、环境的新生——即便是一种野蛮的生长,一方面是旧的情感和文化的颓败。自《中国在梁庄》出版至今,整整过去了10年。10年间,梁庄和梁庄人都发生着变化,有人去世,有人出生,有人离开,有人回来。“我想要再写一部续集,续写那些曾经在我书中出现的人物的故事。如果可以,每隔10年写一次。”
  “为什么要不断地回到梁庄并书写梁庄?”
  “因为我需要梁庄,它就像一个泉眼一样。其实回到梁庄并非是要书写梁庄,而是希望在梁庄那个地方,找到一种自由生长的可能。”梁鸿说。
  她正在写的一部非虚构作品,也与梁庄有关,主题是“我们那边的一个姑娘”。故事最初是从朋友那里听来的,后来她又去采访姑娘和相关人,慢慢理出“一个姑娘的一生”:一个女孩出门打工,挣了一大笔钱,开了公司,结果被丈夫家侵占,她不得不和丈夫打官司。“一个农村的女性,在奋斗的过程中,她与社会、与男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她为何遭到非议?为何被污名化?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梁鸿说。
  疫情到来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梁鸿突然间对自己写的东西产生怀疑,“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灾难面前,那个女孩子的故事好像也没有那么具有启发性,所有的人生都好像变得无足轻重”。面对生命的不断逝去,她特别沮丧,每天看新闻哭得一塌糊涂,无法动笔。
  直到有一天傍晚,她看着窗外的薄雪渐渐消融,一下子想通了:“大地不是突然变白的,而是一片片雪花落下,最后改变了大地的色彩和形状。灾难也不只是意外,它是由一件件微小的事情积累最后变成大事件。一个写作者的任务也许不是写大的灾难,而是灾难形成前那一片片雪花、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形状。这或者也是写作的意义。”
  她会继续写梁庄的姑娘,写梁庄的小伙,写梁庄的叔伯、婶子、奶奶、小孩……他们的命运共同汇成梁庄那条河。
其他文献
在一次协作编写会议期间,我有机会接触了许多兄弟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大家凑在一起,便无拘无束地扯谈起来,从工作谈到学习,从学习言及生活,又从生活说到思想。其中自有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出版战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后,出现了很多新气象,给编辑同志带来的许多欢乐,也不约而同地倾诉了“关系书稿”带给编辑们的苦恼。  这里所谓的“关系书稿”,一般都来自上级领导。今天,局长批来某
刘雪枫。音乐评论家、古典音乐推广者。1961年生于大连,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爱乐》等音乐杂志主编,出版随笔《德国音乐地图》《音符上的奥地利》《给孩子的音乐》等,推出音频节目《刘雪枫精讲古典音乐100首》等。左图:刘雪枫收藏的贝多芬作品全集。 中图:刘雪枫“音乐房”里的唱片墙。 右图:刘雪枫的《给孩子的音乐》。  18年前,刘雪枫成为一名背包客,开启了他的古典音乐之旅。此后一年一度
2020年3月16日,张文宏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本刊专访。(孙红瀑 / 摄)  “张文宏忙得脚不沾地,你采访他,得‘挤’他的时间。”去上海之前,《环球人物》记者就频频收到预警,重音都在“挤”字上。到了上海,记者跟着他从日到夜,颠簸、紧凑、繁累,身心全都高速运转,是典型的战疫状态。  当天上午,张文宏在收治输入性病例的定点医院了解病人情况;下午3点,他在华山医院和记者匆匆打了照面,就开始跟疫
《开国大典》修复版海报(左图)和剧照。  拍摄于1989年的《开国大典》经过精心修复,近期又得以在大银幕上和观众见面。  《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40周年之际,由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献礼之作,长影厂的著名导演李前宽和肖桂云夫妇执导,古月、孙飞虎主演。电影当年创造了1.7亿元的票房纪录,在金鸡、百花等电影节上斩获众多奖项。多年来,它在电视屏幕上也是一播再播,很多场面早已成为不可替
一段在全世界迅速传播的视频显示,8月23日下午,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29岁的非洲裔男子雅各布·布莱克试图走进停在路边的SUV汽车,他身后跟着的白人警察抓住他的衣服,朝他开了7枪。布莱克腰部以下瘫痪。此事引发当地严重骚乱。网友热议  1 自由美利坚,枪声每一天。  2 他没听警察话去车里拿东西,警察无法判断他是否去拿枪,就把他突突了。都是枪支泛滥的受害者。  3 连开7枪也太过了,真是下死手。
捐赠物资的管理发放有没有猫儿腻?工作人员是不是履职尽责?红会的账目经不经得住推敲?不把这些问号拉直,红会的公信力将再次受到冲击。  在举国上下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湖北省红十字会绝不曾想到,自己会在不起眼的角落,变成战场上一个显眼的目标,在舆论的征讨中几乎败下阵来。  在本应阖家欢乐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一时间,整个国家开足马力,社会各界全
菅义伟  9月8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新总裁(党主席)选举拉开序幕。现任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自民党政调会长岸田文雄正式参选。  此时,72岁的菅义伟已得到党内5个派系和大约30名无派系国会议员支持,也就是得到了近80%国会议员的背书,领先优势明显。岸田文雄和石破茂得到各自派系支持。在最新民调中,菅义伟作为“最合适的继任首相人选”支持率也大幅度领先。日媒普遍预测,他在9月14日的
《逃亡之路》(Ways of Escape),格雷厄姆·格林(GrahamGreene)著,西蒙和舒斯特(Simon and schu-ster)出版社出版,320页,9.95美元。  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继《这也算是生活》(A Sort ofLife)之后,最近又出版了一本自传体小说续集《逃亡之路》。《这也算是生活》描写格林童年的生活。他成长在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中,他从颇有教养的父母那儿
徐峥  暌违大银幕3年,徐峥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时候,一下子交出了3部作品。一部是时空交疊的恋爱轻喜剧《超时空同居》,一部是讲述药店老板代购故事的黑色幽默电影《我不是药神》。唯有《幕后玩家》是一部悬疑片,没有任何喜剧元素,其中充斥着救赎和成长,观众看到最后泪点满满。  4月15日,徐峥出席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由他担任主演兼监制的《幕后玩家》被选定为开幕电影。那天的徐峥,黑西装、白衬衣、小
2020年2月22日,一个盛大的狂欢节在巴西圣保罗市举行。热辣的巴西女郎与激情的小伙子,在五彩缤纷的彩车上下尽情起舞。其中有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花车让人眼前一亮:一群漂亮的女演员身着金色华服,手里高举“万事顺心成大业”等字样的中国春联;男演员勾着脸谱,身着中国戏曲服饰、模仿金猴翻滚出场。狂热的桑巴舞融入含蓄的中国元素,浓郁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看着火红的春联,让人有种春节还没过完的感觉,巴西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