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
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意见》同时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等等。
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注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的锤炼,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
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華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选自《人民日报》)
角度一: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以贯之的教育方针。
2015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角度二:“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劳动是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没有劳动,一切都无从谈起。因为劳动,我们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的历史,也因为劳动,我们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学生运用示例:
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时代的洪流中展现劳动者的风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精心治理水患;万里长城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汗水;都江堰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亩良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试验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中国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八十几岁的高龄,仍然坚持试验研究;“铁人”王进喜,在祖国的石油发展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力争上游,甘于奉献,他砸冰取水,跳进泥浆充当人体搅拌机,住简陋的工棚,为新中国的发展奋勇拼搏,体现了铁人精神。
2020春节期间,一场新冠病毒疫情袭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发扬奋斗、拼搏的精神,终于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许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驰援武汉,用生命守护病人。为了节省医用物资,穿着尿不湿工作;许多志愿者主动报名到卡点值守,夜里冷嗖嗖的,但为了有效防控,志愿者坚持着;社区人员义务为小区的居民买菜、买米。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阴霾散去,形势向好。如果没有拼搏,怎能驱赶病毒?没有奋斗,如何战胜肺炎?没有奉献,如何迎来美好的生活?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紧锣密鼓复工复产。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除了努力学习之外,也要适当参与劳动,增强劳动能力,使学习知识和学习劳动技能两不误。
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劳动创造出来的。
——安徽省太和中学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
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意见》同时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等等。
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注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的锤炼,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
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華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选自《人民日报》)
角度一: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以贯之的教育方针。
2015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角度二:“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劳动是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没有劳动,一切都无从谈起。因为劳动,我们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的历史,也因为劳动,我们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学生运用示例:
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时代的洪流中展现劳动者的风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精心治理水患;万里长城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汗水;都江堰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亩良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试验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中国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八十几岁的高龄,仍然坚持试验研究;“铁人”王进喜,在祖国的石油发展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力争上游,甘于奉献,他砸冰取水,跳进泥浆充当人体搅拌机,住简陋的工棚,为新中国的发展奋勇拼搏,体现了铁人精神。
2020春节期间,一场新冠病毒疫情袭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发扬奋斗、拼搏的精神,终于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许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驰援武汉,用生命守护病人。为了节省医用物资,穿着尿不湿工作;许多志愿者主动报名到卡点值守,夜里冷嗖嗖的,但为了有效防控,志愿者坚持着;社区人员义务为小区的居民买菜、买米。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阴霾散去,形势向好。如果没有拼搏,怎能驱赶病毒?没有奋斗,如何战胜肺炎?没有奉献,如何迎来美好的生活?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紧锣密鼓复工复产。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除了努力学习之外,也要适当参与劳动,增强劳动能力,使学习知识和学习劳动技能两不误。
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劳动创造出来的。
——安徽省太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