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中等教育中,由于生源和教学条件的变化,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实际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很多问题,作以下探索
关键词:教法改革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c)-0000-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是将我国有人口化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目标是明确而清晰的,就是要通过加快教育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教育创新质量、水平、层次。
在建设创新型社会过程中,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根据这一精神,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应当逐步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
下面就教学体制改革,谈几点意见,共同探讨:
1 产销对路 按需施教
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体系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保证教学质量。人才“产品”的教学体系有如物质产品的生产体系,要做到产销对路,就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口径,要做到保证“产品”质量,就应根据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按需施教。
要做到按需施教,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程结构及教学环节,修改教学计划,并从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改善教学过程。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所采用的教材根据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因为,教材质量是教材的生命,教材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它的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业务素质,所以编写一本好的教材,是教师的共同心声,因此要把改革和适应,作为新编教材努力的标准。
2 能力培养适应需要
对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目标的知识结构从属于其能力结构,即“应知”的深广度要根据所要求具备的能力来决定。职校培养目的“应知”更应为“应会”服务。由于实践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主干,因此,理论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它的应用于实践,反映科技生产的近期成就和发展趋势,不应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与严密。事实上,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偏高,必然引起基础理论知识水涨船高的连锁反应,导致理论教学内容与时数的膨胀,甚至削弱实践教学。因此,需要提倡知识面广一些,而理论上可以浅一些,应用技术上应该新一点,并注意更新知识,增加新技术、新成果方面的内容。教学应多结合生产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加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写作能力等,这样才能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那么,他们能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这与他们所具备的能力是有一定关系的,与在校所了解到、掌握到的知识有很大关系。
作为中职院校(生产一线的后勤)它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 它将不断地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技术工人 ,同时,它还担负起一部分科研任务,协助现场解决实践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因此更应该注意人才的使用和适应性,注意教材内容上的合理性和应用性。有的专业教材理论部分偏深偏难,不适当的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忽视了应用性和实践性,和现场脱节严重。培养出来的学生到现场工作后,不能马上适应现场实际操作的需要,还需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才能上岗,这样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致造成事倍功半。另外,专业设置面较窄,实用热门专业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毕业学生就业选择机会少,分配难,会直接影响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
3 更新教学理念,模式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改革,其目的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旧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单一的办学体制,单一的培养目标,单一的学制年限,单一的服务面向、教学内容等。通过这一改革,是它更能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办学的综合效益。
根据这一改革要求,对如何从体系、模式上更新教学内容,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又是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需要,更应为次做出自己的努力。
中等职业教育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更有效的培养出适应工业发展的跨世纪的应用人才,必须扎扎实实进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切实将教学方式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将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教学活动法转变,在教学目标上从积累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素质为主转变。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应建立一支理论和技能兼备的复合型师资队伍、转变教育观念、挖掘教师潜能。应利用各种形式,是教师们兴趣盎然的参加教研活动,自觉自愿的投入生产实践中锻炼.
4 教学媒体
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克服旧的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因此,媒体应该也相应地改变以往只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在情景创设、思想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人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等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当然,教学体制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教学理念,模式,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学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然不是教学体制及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 , 更新教学理念,模式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
对于新教学理念,模式,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
面对新教学理念,模式,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决不能自以为是。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能是“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
关键词:教法改革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c)-0000-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是将我国有人口化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目标是明确而清晰的,就是要通过加快教育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教育创新质量、水平、层次。
在建设创新型社会过程中,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根据这一精神,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应当逐步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
下面就教学体制改革,谈几点意见,共同探讨:
1 产销对路 按需施教
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体系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保证教学质量。人才“产品”的教学体系有如物质产品的生产体系,要做到产销对路,就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口径,要做到保证“产品”质量,就应根据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按需施教。
要做到按需施教,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程结构及教学环节,修改教学计划,并从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改善教学过程。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所采用的教材根据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因为,教材质量是教材的生命,教材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它的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业务素质,所以编写一本好的教材,是教师的共同心声,因此要把改革和适应,作为新编教材努力的标准。
2 能力培养适应需要
对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目标的知识结构从属于其能力结构,即“应知”的深广度要根据所要求具备的能力来决定。职校培养目的“应知”更应为“应会”服务。由于实践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主干,因此,理论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它的应用于实践,反映科技生产的近期成就和发展趋势,不应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与严密。事实上,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偏高,必然引起基础理论知识水涨船高的连锁反应,导致理论教学内容与时数的膨胀,甚至削弱实践教学。因此,需要提倡知识面广一些,而理论上可以浅一些,应用技术上应该新一点,并注意更新知识,增加新技术、新成果方面的内容。教学应多结合生产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加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写作能力等,这样才能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那么,他们能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这与他们所具备的能力是有一定关系的,与在校所了解到、掌握到的知识有很大关系。
作为中职院校(生产一线的后勤)它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 它将不断地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技术工人 ,同时,它还担负起一部分科研任务,协助现场解决实践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因此更应该注意人才的使用和适应性,注意教材内容上的合理性和应用性。有的专业教材理论部分偏深偏难,不适当的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忽视了应用性和实践性,和现场脱节严重。培养出来的学生到现场工作后,不能马上适应现场实际操作的需要,还需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才能上岗,这样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致造成事倍功半。另外,专业设置面较窄,实用热门专业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毕业学生就业选择机会少,分配难,会直接影响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
3 更新教学理念,模式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改革,其目的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旧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单一的办学体制,单一的培养目标,单一的学制年限,单一的服务面向、教学内容等。通过这一改革,是它更能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办学的综合效益。
根据这一改革要求,对如何从体系、模式上更新教学内容,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又是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需要,更应为次做出自己的努力。
中等职业教育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更有效的培养出适应工业发展的跨世纪的应用人才,必须扎扎实实进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切实将教学方式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将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教学活动法转变,在教学目标上从积累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素质为主转变。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应建立一支理论和技能兼备的复合型师资队伍、转变教育观念、挖掘教师潜能。应利用各种形式,是教师们兴趣盎然的参加教研活动,自觉自愿的投入生产实践中锻炼.
4 教学媒体
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克服旧的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因此,媒体应该也相应地改变以往只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在情景创设、思想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人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等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当然,教学体制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教学理念,模式,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学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然不是教学体制及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 , 更新教学理念,模式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
对于新教学理念,模式,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
面对新教学理念,模式,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决不能自以为是。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能是“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