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后殖民的语境下,翻译价值的多元化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翻译的功能和本质。翻译活动的历史性又使得对翻译价值的讨论历久弥新。本文先从共时的角度来浅析当代学者对翻译价值的论述,接而在后殖民语境里分别探讨翻译对帝国主义的殖民价值和对前殖民地的反殖民价值。
关键词:翻译价值;后殖民译论;权力关系
阐释学派认为理解即是翻译,即人自从有思维和语言时起便在进行翻译活动。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谭载喜,2004:1)。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翻译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翻译参与了历史,其价值也在历史的更迭变换中不断显现。在后现代语境下,尤其在后殖民的语境下,翻译的作用问题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许均,2009:200)。
一、翻译价值观纵览——共时探索
在全球化时代,翻译活动达到了迄今为止翻译史的最高峰,译学界也呈百家争鸣的态势。关于翻译价值,当代学者主要从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语言价值、创造价值和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讨论。
翻译的美学价值关照翻译文学或文学翻译的审美体验和美感再现。翻译的语言价值主要着墨于翻译活动对语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古罗马的希腊文学翻译催生了拉丁文学,古代佛经翻译丰富了汉语词汇,五四时期的西学东渐及其翻译活动大大的推动了白话文运动,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和形成。此种种都可视为翻译的语言价值。翻译的创造价值强调翻译活动本身和翻译过程的创造性,认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是基于原作的一种再生。翻译的历史价值则包括翻译对于人类历史发展所作的实际贡献和翻译的历史局限性(许均,2004)。所谓翻译的历史局限性,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原文的理解和阐释会有不同的结果,且非一个译者所能穷尽。正因如此,文本的生命力和翻译的价值才得以显现。而翻译的社会文化价值可以说是涵盖了翻译价值的本质,主要体现在翻译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的强大推动作用。上述几点美学价值、历史价值、语言价值和创造价值等都可视为翻译的社会文化价值的不同侧面。在新文化运动中,翻译通过创造新词丰富了汉语词汇,是为语言价值。同时,许多新观念和新思想也通过所翻译的新词汇进入国民精神领域,促进了封建礼教的灭亡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为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活动的价值因其作用和实际影响的不同,难以一语盖之。翻译价值的多元化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翻译的功能和本质。翻译活动的历史性又使得对翻译价值的讨论历久弥新。下文将从始自西方的后殖民视角来探讨翻译的价值。
二、后殖民语境里的翻译价值
后殖民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代结束之后,宗主国和殖民地间的文化话语权利关系,以及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国家民族文化以及文化之间的权利斗争(王东风,2003)。在后殖民的语境下,翻译的价值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分别是帝国主义的殖民价值和前殖民地的反殖民价值。
(一)帝国主义的殖民价值
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而言,翻译巩固了其殖民扩张并在后殖民时期维护其文化霸权地位。帝国主义的殖民价值,首先体现在:通过译介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和政治思想,殖民者塑造了西方的霸权文化,并在殖民结束后通过翻译使得不同种族和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得以持续。其次,在对东方或者殖民地的译介中,东方形象根据西方的殖民需要被扭曲、被野蛮化了,由此凸显被殖民地的荒蛮和落后,使殖民侵略活动合法化。
然而,殖民宗主国对于被殖民地的认识局限于被改写过的对东方的翻译,从而导致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缺失,文化生命力因此被弱化了。
(二)前殖民地的反殖民价值
对于殖民地国家而言,翻译使得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渗透到文化精神领域,也促使前殖民地国家在文化断层积极的抵抗殖民、反殖民,并重新寻找和重塑文化身份。因此翻译对前殖民地具有正面价值和反面价值。
首先,翻译的反殖民价值可体现在殖民地在抵抗文化殖民中被激发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在不断的抵抗、斗争、反思、吸纳、转化和创造中,第三世界的文化生命从看似狼藉的废墟里重新崛起。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霸权的殖民或许是第三世界国家文化生命的一次醒神药。例如,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唤醒了千百年来固步自封的中国国民。在饱受外强凌辱践踏之时,是文化反思之始,也是中国觉醒之时。有识之士如梁启超、林纾、严复和鲁迅等等纷纷反思本土传统文化的孱弱之处,并希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其次,翻译对前殖民地的反殖民价值可体现在解构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上。Michael Cronin 认为翻译除了是殖民者控制被殖民者的工具,还是被殖民者抵抗殖民者的强有力的渠道(转引自马会娟,2009)。对作为曾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中国而言,后殖民主义旨在于颠覆和冲击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而翻译无疑是最直接有力的反抗手段和渠道。
上述总总由殖民活动引发或共生的翻译价值,笔者认为,可统称为翻译的后殖民价值。翻译不仅彰显了帝国主义的话语霸权,而且还是抵抗、反抗和解构殖民主义的利器。可见翻译与后殖民交融繁杂的关系,以及翻译在殖民与反殖民进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的价值在不同领域均有不同表述。从后殖民的角度来看,始自西方全球扩张的殖民翻译到后殖民时代的翻译,使得全球化成为了现实。翻译可谓参与构建了当今全球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格局,从而影响了历史的形成和未来走向。后殖民主义也给翻译价值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历时性角度。了解后殖民的翻译价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动态的历史角度来看待翻译,并从后殖民译论中把握后殖民主义所关注的强弱文化的权利关系和斗争。
参考文献:
[1] 许均. 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 王东风. 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J]. 中国翻译,2003,(4).
关键词:翻译价值;后殖民译论;权力关系
阐释学派认为理解即是翻译,即人自从有思维和语言时起便在进行翻译活动。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谭载喜,2004:1)。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翻译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翻译参与了历史,其价值也在历史的更迭变换中不断显现。在后现代语境下,尤其在后殖民的语境下,翻译的作用问题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许均,2009:200)。
一、翻译价值观纵览——共时探索
在全球化时代,翻译活动达到了迄今为止翻译史的最高峰,译学界也呈百家争鸣的态势。关于翻译价值,当代学者主要从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语言价值、创造价值和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讨论。
翻译的美学价值关照翻译文学或文学翻译的审美体验和美感再现。翻译的语言价值主要着墨于翻译活动对语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古罗马的希腊文学翻译催生了拉丁文学,古代佛经翻译丰富了汉语词汇,五四时期的西学东渐及其翻译活动大大的推动了白话文运动,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和形成。此种种都可视为翻译的语言价值。翻译的创造价值强调翻译活动本身和翻译过程的创造性,认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是基于原作的一种再生。翻译的历史价值则包括翻译对于人类历史发展所作的实际贡献和翻译的历史局限性(许均,2004)。所谓翻译的历史局限性,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原文的理解和阐释会有不同的结果,且非一个译者所能穷尽。正因如此,文本的生命力和翻译的价值才得以显现。而翻译的社会文化价值可以说是涵盖了翻译价值的本质,主要体现在翻译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的强大推动作用。上述几点美学价值、历史价值、语言价值和创造价值等都可视为翻译的社会文化价值的不同侧面。在新文化运动中,翻译通过创造新词丰富了汉语词汇,是为语言价值。同时,许多新观念和新思想也通过所翻译的新词汇进入国民精神领域,促进了封建礼教的灭亡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为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活动的价值因其作用和实际影响的不同,难以一语盖之。翻译价值的多元化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翻译的功能和本质。翻译活动的历史性又使得对翻译价值的讨论历久弥新。下文将从始自西方的后殖民视角来探讨翻译的价值。
二、后殖民语境里的翻译价值
后殖民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代结束之后,宗主国和殖民地间的文化话语权利关系,以及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国家民族文化以及文化之间的权利斗争(王东风,2003)。在后殖民的语境下,翻译的价值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分别是帝国主义的殖民价值和前殖民地的反殖民价值。
(一)帝国主义的殖民价值
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而言,翻译巩固了其殖民扩张并在后殖民时期维护其文化霸权地位。帝国主义的殖民价值,首先体现在:通过译介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和政治思想,殖民者塑造了西方的霸权文化,并在殖民结束后通过翻译使得不同种族和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得以持续。其次,在对东方或者殖民地的译介中,东方形象根据西方的殖民需要被扭曲、被野蛮化了,由此凸显被殖民地的荒蛮和落后,使殖民侵略活动合法化。
然而,殖民宗主国对于被殖民地的认识局限于被改写过的对东方的翻译,从而导致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缺失,文化生命力因此被弱化了。
(二)前殖民地的反殖民价值
对于殖民地国家而言,翻译使得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渗透到文化精神领域,也促使前殖民地国家在文化断层积极的抵抗殖民、反殖民,并重新寻找和重塑文化身份。因此翻译对前殖民地具有正面价值和反面价值。
首先,翻译的反殖民价值可体现在殖民地在抵抗文化殖民中被激发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在不断的抵抗、斗争、反思、吸纳、转化和创造中,第三世界的文化生命从看似狼藉的废墟里重新崛起。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霸权的殖民或许是第三世界国家文化生命的一次醒神药。例如,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唤醒了千百年来固步自封的中国国民。在饱受外强凌辱践踏之时,是文化反思之始,也是中国觉醒之时。有识之士如梁启超、林纾、严复和鲁迅等等纷纷反思本土传统文化的孱弱之处,并希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其次,翻译对前殖民地的反殖民价值可体现在解构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上。Michael Cronin 认为翻译除了是殖民者控制被殖民者的工具,还是被殖民者抵抗殖民者的强有力的渠道(转引自马会娟,2009)。对作为曾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中国而言,后殖民主义旨在于颠覆和冲击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而翻译无疑是最直接有力的反抗手段和渠道。
上述总总由殖民活动引发或共生的翻译价值,笔者认为,可统称为翻译的后殖民价值。翻译不仅彰显了帝国主义的话语霸权,而且还是抵抗、反抗和解构殖民主义的利器。可见翻译与后殖民交融繁杂的关系,以及翻译在殖民与反殖民进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的价值在不同领域均有不同表述。从后殖民的角度来看,始自西方全球扩张的殖民翻译到后殖民时代的翻译,使得全球化成为了现实。翻译可谓参与构建了当今全球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格局,从而影响了历史的形成和未来走向。后殖民主义也给翻译价值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历时性角度。了解后殖民的翻译价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动态的历史角度来看待翻译,并从后殖民译论中把握后殖民主义所关注的强弱文化的权利关系和斗争。
参考文献:
[1] 许均. 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 王东风. 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J]. 中国翻译,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