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脏横纹肌样瘤的CT诊断价值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肾脏横纹肌样瘤(RTK)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RTK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 左肾5例,右肾3例,均靠近肾门;4例体积较大,直径>10 cm,其中2例跨越中线;病灶均呈实性且具有包膜,伴不同程度囊变、坏死;7例肿瘤包膜不完整,其中5例可见瘤体突破局部包膜向周围浸润;6例内部见出血;3例见点状钙化;2例合并包膜下积液.增强后实体部分强化不均匀,4例皮质期明显强化,4例皮质期轻至中度强化,7例实质期均有不同程度进一步强化.3例术前两肺见胸膜下结节灶,5例术后出现肺内、肝脾或腹部转移灶.结论 儿童RTK影像学表现为位于肾门附近的常伴出血坏死的肿块,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突破局部包膜向周围浸润或合并包膜下积液较具特征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锥光束乳腺CT(CBBCT)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女性患者.使用Medcalc 19及SPSS 24软件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BBC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组内相关系数(ICC)及r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BBCT联合检查AUC最大[0.97,95%置信区间(CI)0.94~0.98].CBBCT与术后病理测量范围的一致性稍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2、0.748,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癌肉瘤(CS)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女性生殖系统C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纳入57例患者,观察并评估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大小、边缘、包膜、密度或信号等,分析病灶增强方式、强化程度以及邻近器官受侵情况等.结果 子宫癌肉瘤(UCS)43例,35例Ⅰ型UCS病灶最长径1.80~18.34 cm,平均(7.81±3.82)cm,8例Ⅱ型UCS平均内膜厚度为(17.41±10.30)mm.17例Ⅰ型UCS以实性成分为主,多表现为宫腔内被充填的肿块,边界不清,
目的 比较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和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MRI特征,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OCCC和32例HGSC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月经状况、肿瘤指标、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并发症]及MRI特征(肿瘤形态、发生部位、大小、成分/信号、囊腔数目、囊壁结节/乳头、纤维分隔、增强程度、腹膜种植转移等).结果 2种癌症类型的患者肿瘤平均最大径(12.68 cm±3.57 cm vs 10.85 cm±2.15 cm,P=0.016)、囊壁结节/乳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合并出血的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75例合并出血的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1例,囊肿26例,肾癌18例.所有患者行CT或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比较病灶的影像学征象,包括病灶的发生位置及类型、大小、形态、瘤肾界面、病灶内成分、强化程度及肿瘤内血管等.结果 3类病变在病灶类型、大小、形态、瘤肾界面的边界及形态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后两者出血更易破向肾包膜外且平均直径更
目的 评估正常肾脏3D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3.0T MR扫描仪对3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肾脏3D APT成像,其中18例为双肾同时扫描,16例为单肾分别扫描.利用飞利浦后处理工作站(ISP)融合T2 WI图像和APT图像.由2位观察者分别对肾脏APT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并在融合图像肾门中心层面及上下层面的双侧肾脏皮质和髓质各放置1个感兴趣区(ROI),测量数据分别取平均值.2位观察者分别于T2 WI和APT图像肾门最大截面,选择肾脏最厚处测量肾脏厚度.采用SPSS软件的组内相关系数(I
目的 探讨卵巢癌肉瘤(OCS)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OCS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盆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边缘清或不清.平扫实性成分呈等或稍低密度,囊性成分呈低密度.MRI检查实性成分呈不均匀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部分信号混杂,可见坏死及出血.增强后实性成分轻度至明显强化,其内可见多发迂曲血管影.4例患者肿块与周围脏器分界不清.1例左侧输尿管受累,3例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增厚并结节形成.2例患者盆底少量积液.结论 OCS多表现为盆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增强后
目的 比较CT、MRI及CT联合MRI对骨嗜酸性肉芽肿(EGB)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80例临床疑诊EGB患者资料,均行CT平扫、MRI平扫及CT联合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其对病变征象的显示.计算3种诊断方法对EGB诊断的效能(灵敏度及特异度),并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GB 55例,CT对病变征象:层状骨膜反应(21例)、骨膜反应与骨皮质之间有透亮间隙、骨膜反应范围大于骨质破坏及小钻孔样改变显示较好(18例).MRI对病变征象袖套征(16例)、周围软组织水肿显示较好.CT诊断EG
目的 探讨薄层斜矢状位MRI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2例患者的膝关节MRI(包括薄层斜矢状位序列)图像进行分析,以关节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常规MRI、薄层斜矢状位MRI诊断ACL损伤与关节镜的一致性,并比较常规MRI与薄层斜矢状位MRI诊断ACL损伤的差异.结果 薄层斜矢状位MRI诊断ACL损伤与关节镜的一致性好(Kappa=0.704,P<0.001)且优于常规MRI(Kappa=0.284,P=0.002);薄层斜矢状位MRI诊断ACL断裂(部分断裂+完全断裂)、部分断裂、完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胸骨发育与年龄相关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8例1月~19岁11月因肺部感染、异物吸入、其他原因接受胸部MSCT检查的患者资料.观察胸骨柄、各胸骨体节段和剑突中存在的骨化中心及其数量,评估骨化中心之间的垂直水平融合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428例患者中,胸骨柄有单一骨化中心383例(89.5%),2~4个骨化中心45例(10.5%);胸骨体含有2个节段10例(2.3%),3个节段229例(53.5%),4个节段189例(44.2%).剑突缺乏190例(44.4%)
目的 验证不同粒径的8spheres栓塞微球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PSE患者63例,根据使用微球粒径分为2组,A组(500~700μm)32例,B组(700~900μm)31例.测量2组患者术前、术后脾脏体积,计算出脾脏栓塞体积.收集术前、术后3 d、7 d、1月、3月、6月血小板(PLT)与白细胞(WBC)计数,并观察PLT、WBC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A组平均栓塞率为(40.1±12.2)%;B组平均栓塞率为(50.1±10.9)%.P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