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日俄《朴茨茅斯条约》签订的影响

来源 :外国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21211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稿日期] 2021-02-10
  [作者简介] 赵欣(1975-),女,吉林通榆人,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① John W. Steinberg, “Was the Russo-Japanese War World War Zero?” The Russian Review, Vol.67, No.1 (Jan. 2008), pp.1-7.
  ② The Russo-Japanese War, Official Reports,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Japan Times, Vol.1, compiled by M.Kinai,Tokyo: The Shimbashido; London: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Co., Ltd, 1905—1907, Appendix, p.3.
  ③ The Russo-Japanese War, Official Reports, Appendix, p.4.
  ④ General Kuropatkin, “The Treaty at Portsmouth: A Premature and Dangerous Peace,” McChure’s Magazine(1893—1926),Vol.12, No.3( Jan. 1909),p.237.
  ⑤ 山形元帅(日军参谋长)、大山元帅(日军司令官)和小玉将军(日远征军参谋长)等人都主张和平。日本已花掉20亿日元,在伦敦和纽约筹集了145万日元,无路再筹。Tatsuji Takeuchi, War and Diplomacy in Japanese Empir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5, p.149.
  ⑥ Tatsuji Takeuchi, War and Diplomacy in Japanese Empire, p.149.
  ⑦ J. A. White, “Portsmouth 1905: Peace or Truce?”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6, No.4, Special Issue on Peace Research in History,1969, p.361.
  [内容摘要] 1905年8月,基于日本的请求和自身的利益考量,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将处于战争胶着期的日俄两国拉到了本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海滨小城——朴茨茅斯的谈判桌前,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辛谈判,日俄签署了意义深远的《朴茨茅斯条约》。从朴茨茅斯被选为谈判地点、朴茨茅斯民众在和谈中与罗斯福的配合,到谈判亲历者对和平遗产的继承与发掘,这一系列过程既开创了美国地方精英深度参与国际政治热点事件的先河,也打造了国际外交的全新范例。
  [关键词] 1905年;朴茨茅斯;罗斯福;日俄和谈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01(2021)02-0060-10
  1904年2月,日本发动对俄战争,因地缘之故,中、朝两国立即卷入,英、法、美、德、意等国亦第一时间派出战争观察员、战地记者随军观战,使这场战争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空前关注,“日俄战争虽是局部地缘政治冲突的燃爆点,却因多国的介入而有将整个东半球拖入大规模战争的风险,堪称第零次世界大战”。①日军欲求速决,全力投入战争,接连取胜,但俄军屡败屡战,坚拒投降。日本自知不能久战,因此1904年7月拿下旅顺和大连后就高调议和,试图与俄国直接谈判和解。②但俄国以“满洲”不能实行门户开放,限制日本在朝鲜自由行动等条件予以回绝。③战争拖至1905年3月底时,日军已阵亡135 000余人,超出其常备军总量,④战争资源枯竭,而“再拖一年至少需25万人和15亿日元”⑤。“满洲远征军”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在沈阳战役后秘返东京,督促军政部门择机停战。⑥5月27日,日军在对马海战中重创俄波罗的海舰队,形势朝着日本期待的和谈迈进了一大步。⑦俄国虽继续增兵,但国内反战的呼声甚嚣尘上。然而,日俄双方因战争种下的仇恨与文化沟通等障碍很难回到理性的谈判桌前。
  一、美国调停日俄战争与选址朴茨茅斯之缘起
  甲午战后,日本汲取“三国干涉还辽”的教训,积极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1902年与英国结盟,另派出大批少壮派精英入读英美名校,打入西方主流社会,如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哈佛校友金子坚太郎、美国东亚学开创者达特茅斯学院的朝河贯一朝河贯一的部分档案存于达特茅斯学院的劳纳特藏馆,余者存于耶鲁大学档案馆。等皆属此流。1900年俄国全面侵占中国东北后,这些少壮派在西方高调宣扬朝鲜的独立必须有日本的保护,日本的大陆扩张是对俄国侵占“满洲”的反击,是在维护美国一贯倡导的门户开放政策,因为日本、朝鲜乃至列强在“满洲”的条约利益都遭到了俄国威胁。J. A. White, “Portsmouth 1905: Peace or Truce?” p.361.战争伊始,金子坚太郎就现身纽约、华盛顿等地为日本造势。很快《纽约太阳报》《纽约时报》《纽约世界》等主流媒体都呈现出亲日格调。Winston B. Thorson, “American Public Opinion and the Portsmouth Peace Conference,”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53, No.3 (Apr. 1948), p.444.實际上,美国之所以偏袒日本,除了因日本大造舆论声势外,更缘于其自身在亚洲的利益。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殖民地——夏威夷和菲律宾的人口在不断增长,巴拿马运河亟待建造,远东贸易比重逐年上升,而美国在太平洋却无有力的支持者。基于此,美国寄望于日本。战前,罗斯福就向法、德发出警告,“我以一种最礼貌、最谨慎的方式通知法国和德国,如果他们联合抗日,试图重走1894年的老路,我将立即站在日本一方给予其最大的必要支持”Tyler Dennett, “Roosevelt to Cecil Spring-Rice, July 24, 1905,” Roosevelt and Russo-Japan War,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Page & Company, 1925, p.2.。美国犹太银行家雅各·希夫(Jacob H.Schiff)还向日本提供了2亿美元借款,几乎承担了战争的一半费用。Mina Muraoka, Jews and the Russo-Japanese War, The Tri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Jewish POWs, Japan, and Jacob H. Schiff, Ph. D. Dissertation, Brandeis University,2014, pp.2-3.可见,美国政治家与商业精英早就搅在一起深度参与了日俄战争。   8月29日,小村电告东京俄国无让步迹象,只能中止谈判继续战争。然而,前线战场的高级将领与国内右翼政要一致反战。儿玉源太郎从前线频发电报敦促和平,海军部长山本五十六亦在内阁会议上力挺儿玉。Tatsuji Takeuchi, War and Diplomacy in Japanese Empire, p.154.桂太郎内阁别无选择,只能令小村接受俄国不赔款、让出一半库页岛的条件。1905年8月29日下午4点,钟声回荡,口哨声四起,和平协约终在朴茨茅斯海军船坞达成。C.A.Hazlett, An Historical Calendar of Portsmouth, Portsmouth: Randall Press, 1907, p.47.
  综上,条约最后能够达成,美国从上而下的首脑与平民的合作调节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谈判几近破裂的边缘,罗斯福从外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国际力量向日俄政要施压,迫使日本免掉赔款,说服沙皇放弃一半库页岛,扫清了阻碍条约成功的根本障碍。而朴茨茅斯各界人士则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为日俄代表弥合文化鸿沟,同时制造舆论压力,促使维特两次收起沙皇禁令,抓住了日俄签约的最后时机。
  三、美国干预日俄和谈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905年8月9日开始持续到9月5日的日俄和谈,是持续时间最长、参与媒体最多、国际关注度最高的世纪大事。来自世界各地约500余家媒体的连续跟踪报道使美国政要及朴茨茅斯各界与日俄双方代表同时置于世界舆论的旋涡之中,三者在和谈期间的一举一动都被无限放大,从而产生了多重效应,在促成《朴茨茅斯条约》之后,深刻影响了东北亚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一、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剧变,远东国际关系被重新洗牌。日本在朴茨茅斯和谈时的坚持与苛刻令有识之士窥见了其巨大的野心。《波士顿先驱报》(Boston Herald)的一条社论指出,“这个新日本正在成为‘主导亚洲的强国’,德国、法国甚至英国‘有朝一日可能会与之发生冲突’,但‘美国政治家有责任与之保持最友好的关系’”Boston Herald, Aug.9,1905.。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在远东的主要目标只是商业和工业利益。现实中,所谓的“美国贸易将受益于日本在亚洲的成功,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Thomas F.Millard, The New Far East,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6, p.285.。日本通过对俄战争及《朴茨茅斯条约》而成功晋级欧美强国之列,以条约的形式巩固了其对朝鲜的占领,攫取了南满铁路及旅大租借地等实惠战果后迅速崛起,进而开始了对新领地的全方位垄断。英国虽早在1905年8月12日就更新了英日同盟,承认日本在朝特权,并将印度纳入盟约,还刻意等到朴茨茅斯和谈结束后的9月27日才公布。Tatsuji Takeuchi, War and Diplomacy in Japanese Empire, p.129.处处为盟友考虑的英国同美国一样遭到了日本的排斥。英美在对华贷款、商品输出等方面接连被日本打压。而美国全力推行的诺克斯“满洲”铁路国际化却被英国拒绝,英日同盟无异于助纣为虐,促使日本在南满对所有列强关门。基于此,美国民众在日俄战争中对日本形成的敬意迅速消失,怀疑与抱怨取而代之。美国担心日本可能会宣布“亚洲的门罗主义”,阻止欧洲在亚洲增加或树立威信。Chester Holcombe, “Some Results of the Eastern War,”Atlantic Monthly, Vol.XCVI (July 1905),pp.24-30.美国对日本如同英国对德国一样紧张,因为“太平洋沿岸的夏威夷与菲律宾亦处在日本袭击的危险之中”Britannicus, “American Policy in the Far East,” 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 Jul 1, 1910, p.192.。列强的谴责和抗议换来的却是日俄由对抗走向联合,中国东北逐漸转化成事实上的“日俄两省”,他们对列强实施了联合封锁。然而,日俄两国践踏中朝主权的行为激发了中国和朝鲜民众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精神,收回路权、兴办民族铁路等运动在中国东北盛行起来,民族矛盾日趋尖锐。
  二、为美国树立了和平与正义的大国形象,使之成为国际仲裁的重要角色。罗斯福对日俄和谈的全力调停,使欧洲预见了美国对远东苦心孤诣的积极政策,也见证了美国在处理国际纷争时的持重与力度。美国被贴上了一个不以牺牲任何亚洲国家利益为代价进行领土扩张的正义者的标签,决绝地保护弱国免于分裂,坚持平等准入远东市场的规则,在国际纷争中扮演了和平缔造者的角色。Britannicus, “American Policy in the Far East,” p.192.特别是罗斯福本人,因此次调和而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自拿破仑以来皇帝最好的牧羊人”Edmund Morris, Theodore Rex, p.414。1908年,罗斯福又率先免除并返还了中国的庚子赔款。显然,这是一个既精明又具有骑士精神的政策,带动了英、德、俄等国接续减免对华赔款,无形中树立了美国国际道义担当者的领导形象。1910年5月5日,奥斯罗国家剧院为罗斯福举行庆典,罗斯福当场发表了以国际和平为主题的演讲,并提议出台仲裁条约,建立仲裁法庭,成立和平联盟。Eugene P.Trani and Donald E.Davis, Roosevelt and the U.S.Role, Steven Ericson and Allen Hockley, The Treaty of Portsmouth and its Legacies, Hanvor: Dartmouth College Press, 2008, p.62.这些都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国际联盟组织的出台及其相关契约的策划提供了蓝本。后来,美国否决了带有严重的殖民利益转让的《凡尔赛和约》,并拒绝加入国联和防守联盟,促成了1928年至1929年中俄冲突的解决,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地位。以至于后来在美国拒绝加入国联后,仍被国联纳为常任理事国之一。而这一切,无不建立在罗斯福成功斡旋日俄战争的基础之上。   三、为多边外交树立了典范,留下了丰厚的美式外交遗产。《朴茨茅斯条约》的历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轨外交的成功案例,不仅为总体上的外交协商提供了基本原则,还奠定了现代外交协商的通用模式,即协约方以面对面谈判互动的形式达成协约。更重要的是,多轨外交从此植根于这一理念:成功的谈判需要谈判双方以外的一群人的全面參与,以便协助建立信任纽带,弥合文化差距,而文化差距往往是达成协议不可逾越的障碍。http:∥www.imtd.org/index.php/about/84-about/13 1-what-is-multi-track-diplomacy 这一理念无疑是朴茨茅斯人创下的,“我们的城市赢得了不朽的声誉,而这种声誉是由最卑微的公民共同得来的”Portsmouth Herald, Sep.6, 1905.。朴茨茅斯的后人铭记着这段珍贵的外交历史,不断发掘与之相关的文旅资源。如每年8月29日下午4时的条约达成时间,朴茨茅斯的钟声都会敲响半个小时,致以美国内战结束时的礼遇。朴茨茅斯还以立纪念碑C.A.Hazlett, An Historical Calendar of Portsmouth, p.47.,建“条约之路”,将船厂、宾馆等外交场所改为博物馆等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模式来打造城市的外交文化。历史学会、和平条约周年委员会、和平条约论坛、新罕布什州日美学会等一大批学术社团相继成立,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群体定期或不定期地布展、参会,朴茨茅斯还与日本日南市(小村寿太郎的诞生地)结成了姐妹城市……这些以外交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源于日俄和谈。美国建立的以东道主为第三方协调者,以政府首脑为外围调停者的多元外交模式,接连在其后的国际冲突调和中被复制和模仿。
  四、强化了和平理念,催生了世界和平学。大量媒体记者和专业人士的介入,使世界各地就日俄谈判展开了对和平的可能性及其意义的深入探讨,促使和平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并被列为国际政治学的分支。朴次茅斯会议后,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日俄和谈的专业书籍达110部之多。http:∥www.portsmouthpeacetreaty.com/biblio5.cfm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的日籍讲师朝河贯一借此成为和平学的领军人物。他的和平思想亦源于日俄和谈。朝河在达特茅斯学院院长威廉·塔克(William Tucker)的资助下,以民间代表的身份全程参会,对日俄和谈影响甚巨。博士毕业于耶鲁的朝河早在求学时就将其现实政治理念灌输给了校友斯托克斯(Stokes)和伍尔西(Woolsey),而这两人正是小村聘请的顾问。他们主张日本在东北亚“延续美国的门户开放”、放弃赔偿金、割让领土等提议皆是朝河的理念。朝河早前在《耶鲁评论》上的两篇关于战争影响的长文,出版的《日俄冲突:起因与问题》(1904),正是斯托克斯和伍尔西在“耶鲁研讨会”上阐释其类似观点和理论的源本。1909年,朝河出版了《日本的祸端》一书,对日本的膨胀发出警告,呼吁其维护中国的权益,并对日美对立的前景深感担忧。这两部著作奠定了和平学的基础,同时也开启了美国的亚洲学研究。Sheila Culbert.ed., Forever New, The Speeches of James Wright,President of Dartmouth College, 1998—2009, Hanover: Dartmouth College Press, 2012, p.12.在朴茨茅斯会议期间形成的强烈的和平理念使朝河贯一与另一位参会记者奥劳克林对日本二战期间的军事暴行进行了猛烈抨击。1941年,朝河游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起草了一封致日本帝国政府的信,敦促其在太平洋地区撤军。但这封信直到零式战斗机起飞去轰炸珍珠港时才收到。二战结束前,曾任美国国务卿、《陆军与海军》杂志长期出版人的奥劳克林力排众议,谴责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这些(和平理念)都是他们在温特沃斯酒店时所留下的挥之不去的痕迹”http:∥www.portsmouthpeacetreaty.org/wentworth3.cfm。
  (责任编辑:冯 雅)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 2021-03-26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世纪英国贵族和乡绅在乡村转型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编号:16CSS023)。  [作者简介] 任有权(1985-),男,黑龙江克山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副教授。  ① David B. Grigg,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South Lincolnshire, Cambridge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云南已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回顾全
期刊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云南的百年沧桑巨变,是中国共产党苦难和辉煌历史的生动缩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伟大实践,系统展示取得的光辉成就,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望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极不平凡,是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历史命运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一百年,是中国为全人类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社会谋大同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英勇牺牲、奋发图强、顽强拼搏,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收稿日期] 2020-01-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王者镜鉴与加洛林王权建构关系研究”(编号:20YJC770046)。  [作者简介] 钟姗姗(1988-),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晓华(1963-),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教授。  ① 雅克·勒高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收稿日期] 2021-05-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地区冲突新形势下约旦部落、族群与政党政治研究”(编号:20BSS027)。  [作者简介] 李茜(1982-),女,宁夏中卫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舆情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副教授。  ① 包刚升:《21世纪的族群政治:议题、理论与制度》,《世界民族》2017年第5期。  ② 王建娥:《族际政治:20世纪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全党深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喜迎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回顾总结、传承弘扬百年来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对于深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作为一个创建于民族危难之际,历经时代变迁、战争洗礼仍傲然挺立、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的百年大党,在谋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中锻造出了诸多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笔者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历史经验”谈五点认识和体会.rn始
期刊
[收稿日期] 2021-02-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狄奥尼索斯崇拜研究”(编号:18FSS006)。  [作者简介] 魏凤莲(1969-),女,河南郾县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冠依(199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① Laurie Maguire, Helen of Troy: From Homer to H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