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秀丽、气候宜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纵贯全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文化产业改革试点城市。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改革试点和“旅游二次创业”,依托大理州得天独厚优势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改革试点的金融支持力度,带动大理州第三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就业,推动文化繁荣,大理中支对大理州金融支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大理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大理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云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面积2.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4万,有13个世居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各族人民勤劳勇敢。早在新石器时代,白族、彝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汉武帝时期,在大理设置了郡县,唐宋时期先后建立的“南诏国”、“大理国”地方政权延续515年,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给大理留下了光照千秋的历史遗产。2003年6月被列为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地区以来,全州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4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6%①。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基础好
大理是历史上的发达地区,“风花雪月”、“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妙香古国”“佛都”等底蕴深厚,极具分量的特色文化,为大理文化的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目前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传承人5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项,省级传承人69名,州级保护名录273项,“白族饶三灵”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项目通过专家评审,2011年1月,文化部批准大理州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二)文化与旅游联系紧密,整合发展
大理文化与经济联动的一个显著特色是以旅游市场作为文化产业活动的平台。以文化作为旅游持续开发与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在文化旅游开发上突破,盘活文化资产,以旅游市场为平台开展文化经营,在旅游开发中突出文化特点,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中的龙头作用日益明显。涌现出“希夷之大理”、“下关沱茶”、“新华村银铜器工艺品”、“大理扎染”、“剑川木雕”等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以文化力驱动旅游经济力,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通过对崇圣寺三塔、鸡足山、大理古城提升改成造,建设大理喜洲文化创意区,打造千年古渔村双廊镇、银都水乡新华村,使古老的大理文化与现代的时尚文化相结合,让民族文化焕发了生机和活力。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5%;旅游总收入138.4亿元,同比增长20.3%。②
(三)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条件好,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省、州政府重视民族文化建设,提出把文华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创新机制,改革机制,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成立“大理州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州长任组长,常务副州长、分管文化的副州长和宣传部长任组长,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并落实办事机构、编制和人员。二是编制、完善了《大理州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三是积极稳妥,进行经营性国有(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改革。将州电子印刷厂、州电影公司等14个国有企业一次性改制为民营企业;州图书馆、州博物馆、州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改革,加强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四是进行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把州新华书店、三塔公园、蝴蝶泉公园、洱海公园等4个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次性改制为企业。五是组建成立大理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六是完成电影行政管理职能转化工作。七是积极推动大理州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将大理州民族歌舞剧院更名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工团(加挂大理州白剧院牌子,同时成立大典文化传播公司),单位性质为实行事业体制的工益性文化单位,承担创作文艺精品、服务人民大众,传承白剧艺术职能。实行财政定补并逐年递增政策,2012年州民族文工团的定补经费由2011年以前193万元增加到440万元,“三下乡”演出、艺术创作等重大项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八是全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大理全民健身中心,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实施了“边疆解五难”、“2131”电影放映工程、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万村书库、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等。
(四)推进影视产业发展
大理州抓住云南省正式挂牌成为全国“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契机,重分利用资源、交通、信息等优势,大力发展影视产业。一是积极引进剧组到大理拍摄,仅2010年,先后引进《又见白娘子》,《女马帮》、《香格里拉》、《爱·不爱》,大型纪录片《大理·一见钟情》、《自然之旅—未未发现的中国》等13部影视剧到大理拍摄。二是完善天龙八部影视城各项功能,将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二期工程建设。
(五)重视公益性事业的基础作用
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改革启动以来,大理州规划和启动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人民公园、明珠广场、弥渡花灯广场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以传统的三月街、绕三灵等198个民族节会为主要内容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大本曲、洞经音乐、对歌、打歌、跳菜等群众性民族文化演艺活动。白剧艺术精品创作在全国戏剧舞台占有一席之地,《情暖苍山》、《白洁圣妃》、《洱海花》等一系列优秀剧目,获群星奖、山花奖等国家奖项10多个,升级奖20多个。积极推动演艺业走市场化道路,精心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梦幻神话剧《希夷之大理》于2011年7月隆重开演。这些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活动的开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六)加快文化人才引进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人才引进步伐。一是广泛吸引陈凯歌、姜文、杨丽萍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文化经纪人、文化企业家来大理创业和创作;二是《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大理成立创作基地,大理成为文化人才聚集地,形成“台湾村”等独特现象。
二、金融支持旅游文化产业改革试点情况
(一)增加对旅游文化产业信贷投入
大理中支紧密结合实际,联合银监等相关部门,及时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文件的通知》,并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信贷投入。截至2012年3月共投入信贷资金18.60亿元,比2009年末增长34.49%。截至2012年6月末,支持文化产业投入信贷资金12.57亿元。
(二)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创新
为解决贷款难,通过多年的探索,大理州金融机构在开办以旅游门票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质押贷款迈出可喜的一步。大理州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承贷主体与农行大理州分行签订以其下属子公司土地和房产抵押、旅游门票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质押贷款合同,发放质押贷款3.34亿元。此后,大理州农发行、工行、富滇、中行、交通银行也先后以此方式向洱源县地热国的地热水资源开发扩建,宾川鸡足山景区、大理古城电动车、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大理学院发放了7000万元、1.2亿元、350万元、4000万元、1200万元质押贷款。截至2012年3月末,累计发放质押贷款5.76亿元,各笔贷款形态均显示正常,收息率达100%。
(三)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据统计,2009年至2012年,大理州金融机构先后投入大理古城、鸡足山旅游公路、希夷之大理(大型歌舞表演节目)、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银都水乡、大理苍山大索道等景区景点修缮和开发以及旅游交通道路方面的信贷资金累计15.8亿元。初步开发9个大景区,60多处景点,提升了大理旅游档次和容纳能力。
(四)加大以白族特色民居(客栈)的支持力度
围绕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过度升级的重点,辖内农村信用社推出小额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品种,增加了信贷投放力度。5月末,已累计投入信贷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以喜洲喜林苑、双廊太阳宫、粉四客栈以及剑川沙溪老马店为代表,分布在大理古城、双廊、喜洲、剑川沙溪等地的800多家特色庭院式客栈。同时,向“小河淌水”、“南涧跳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广播、电视、音像文化艺术行业投放贷款4350万元,有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全力提升旅游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开设成立流动服务网点,采用定时(比如:街天、节日等)开展业务的方式为金融服务空白地区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实现了大理州辖区内农村地区乡镇一级的金融服务全面覆盖。二是加大ATM机、POS机的布放力度,截止2011年末,大理州农村地区共有特约商户2188户,比2010年末的1176户增加1012户;ATM机183台,比2010年末的149增加34台;POS机具1984台,比2010年末的1378台增加606台,方便了游客购物、住宿、休闲等消费之需。
(六)金融机构旅游文化贷款质量良好
目前,大理州金融机构按五级贷款分,正常和关注类贷款占比达到99.97%以上,现有的旅游文化贷款整体状况良好。
三、金融支持旅游文化产业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一)利用资本市场筹措旅游文化资金还处于空白
目前还缺乏优质旅游文化企业进入股市融资,无发行债券资金用于旅游文化产业项目上,缺乏先进的融资工具用于支持大理旅游文化产的发展(如BOT模式、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方式使用)。
(二)旅游文化企业的培育和项目储备不足
目前,大理州文化产业客户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资产少、自主创作能力低、成长性不明朗等,符合信贷准入条件的客户和项目少之又少,取得信贷突破的“瓶颈”明显。
(三)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
相关部门在研究文化产业规划时,因没有协调金融机构参加,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金融机构的联系,导致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发展无法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估,影响了其信贷资金的风险控制能力。同时,文化企业也缺乏与金融机构的日常沟通联系,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需求的主动性不足,难以获得信贷支持。
(四)大多数旅游文化企业难以提供有效担保
大理州的景区景点大多属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其资产不能用于贷款抵押,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景点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等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有效担保抵押物,致使银行难以介入。此外,加之我州担保公司自有资金不足,担保能力不足,存在担保难以落实现象。如与工行合作的担保机构未取得工总行相应的授信管理,造成相应贷款担保业务无法开展。
四、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大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兼有西部大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的特点,可采取学习借鉴“丽江模式”、“九寨模式”,国家除发行西部开发债券外,还应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增加政府投入,尽快发行旅游产业债券;着力推动旅游龙头企业上市,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大理旅游集团上市;建立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投资基金,进行封闭型经营;利用直接融资,扩大资金来源,鼓励利用企业债券和股票等融资手段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二)建立旅游项目数据库
建议大理州政府建立旅游文化项目数据库,将有前景、有特色、有收益的旅游文化项目纳入数据库中,对项目的规划、评估、论证等情况做到详尽介绍并及时更新,通过政府网对外公布,邀请金融机构和对项目感兴趣的外资企业全程介入。并对金融机构的评价考核体系中将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细化,构建正向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为旅游文化产业改革试点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1.银行要进一步明确承贷主体,理顺借贷关系,优化信贷投向。大理作为全国文化产业改革试点城市,存在借贷主体不清的情况,金融部门在提供信贷支持过程中,要做到行政管理和经营实体分离,明确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公司、企业等经营实体为借贷主体。
2.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贷款授权制度,健全信贷奖励制度。各金融部门应当从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实际出发,在贷款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简化信贷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建立旅游文化产业低风险项目快速审批的“绿色通道”,对AA级(含)以上或能够提供担保的中小旅游企业可适当增加授信额度。
3.大力发展银行卡产业,完善用卡环境。大力推动银行卡业务发展,进一步规范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建设,努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积极落实对旅行社、大型景区售票等旅游业商户实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延期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旅游行业商户受理银行卡。
4.积极探索符合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评估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为依据,参照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为基础,探索符合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评估体系,努力降低金融资产的风险。并根据国家项目审核及银行贷款承诺审查的不同特点,对旅游文化企业贷款进行管理。
5.降低抵押担保收费标准,优化贷款担保机制。有关部门要简化抵押担保评估登记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引进专业担保公司,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有资质、实力雄厚的,内部管理规范的专业担保公司进驻,全面提升贷款担保水平。
6.加大对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的支持。对大理来说,就是针对天然大理石画工艺品、核桃工艺品、大理扎染、新华村银铜工艺品、剑川木雕、下关沱茶、蝴蝶工艺品等七大文化旅游商品产业,设计新的金融产品,满足发展急需。
注释
①大理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②数据来源:大理州旅游局提供。
参考文献
[1]大理州文产办:《大理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2]大理州委:《中共大理州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界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意见》.
[3]赵建军:《大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m]/大理学院学报第5期2009年1月.
课题组长:杨 武
副组长:何春光 龙文琪
课题组主要成员:杨永忠 马镇坤(执笔) 赵雄峰 刘香梅
李 洁 杨继贵
一、大理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大理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云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面积2.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4万,有13个世居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各族人民勤劳勇敢。早在新石器时代,白族、彝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汉武帝时期,在大理设置了郡县,唐宋时期先后建立的“南诏国”、“大理国”地方政权延续515年,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给大理留下了光照千秋的历史遗产。2003年6月被列为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地区以来,全州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4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6%①。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基础好
大理是历史上的发达地区,“风花雪月”、“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妙香古国”“佛都”等底蕴深厚,极具分量的特色文化,为大理文化的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目前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传承人5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项,省级传承人69名,州级保护名录273项,“白族饶三灵”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项目通过专家评审,2011年1月,文化部批准大理州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二)文化与旅游联系紧密,整合发展
大理文化与经济联动的一个显著特色是以旅游市场作为文化产业活动的平台。以文化作为旅游持续开发与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在文化旅游开发上突破,盘活文化资产,以旅游市场为平台开展文化经营,在旅游开发中突出文化特点,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中的龙头作用日益明显。涌现出“希夷之大理”、“下关沱茶”、“新华村银铜器工艺品”、“大理扎染”、“剑川木雕”等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以文化力驱动旅游经济力,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通过对崇圣寺三塔、鸡足山、大理古城提升改成造,建设大理喜洲文化创意区,打造千年古渔村双廊镇、银都水乡新华村,使古老的大理文化与现代的时尚文化相结合,让民族文化焕发了生机和活力。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5%;旅游总收入138.4亿元,同比增长20.3%。②
(三)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条件好,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省、州政府重视民族文化建设,提出把文华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创新机制,改革机制,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成立“大理州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州长任组长,常务副州长、分管文化的副州长和宣传部长任组长,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并落实办事机构、编制和人员。二是编制、完善了《大理州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三是积极稳妥,进行经营性国有(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改革。将州电子印刷厂、州电影公司等14个国有企业一次性改制为民营企业;州图书馆、州博物馆、州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改革,加强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四是进行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把州新华书店、三塔公园、蝴蝶泉公园、洱海公园等4个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次性改制为企业。五是组建成立大理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六是完成电影行政管理职能转化工作。七是积极推动大理州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将大理州民族歌舞剧院更名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工团(加挂大理州白剧院牌子,同时成立大典文化传播公司),单位性质为实行事业体制的工益性文化单位,承担创作文艺精品、服务人民大众,传承白剧艺术职能。实行财政定补并逐年递增政策,2012年州民族文工团的定补经费由2011年以前193万元增加到440万元,“三下乡”演出、艺术创作等重大项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八是全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大理全民健身中心,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实施了“边疆解五难”、“2131”电影放映工程、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万村书库、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等。
(四)推进影视产业发展
大理州抓住云南省正式挂牌成为全国“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契机,重分利用资源、交通、信息等优势,大力发展影视产业。一是积极引进剧组到大理拍摄,仅2010年,先后引进《又见白娘子》,《女马帮》、《香格里拉》、《爱·不爱》,大型纪录片《大理·一见钟情》、《自然之旅—未未发现的中国》等13部影视剧到大理拍摄。二是完善天龙八部影视城各项功能,将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二期工程建设。
(五)重视公益性事业的基础作用
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改革启动以来,大理州规划和启动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人民公园、明珠广场、弥渡花灯广场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以传统的三月街、绕三灵等198个民族节会为主要内容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大本曲、洞经音乐、对歌、打歌、跳菜等群众性民族文化演艺活动。白剧艺术精品创作在全国戏剧舞台占有一席之地,《情暖苍山》、《白洁圣妃》、《洱海花》等一系列优秀剧目,获群星奖、山花奖等国家奖项10多个,升级奖20多个。积极推动演艺业走市场化道路,精心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梦幻神话剧《希夷之大理》于2011年7月隆重开演。这些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活动的开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六)加快文化人才引进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人才引进步伐。一是广泛吸引陈凯歌、姜文、杨丽萍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文化经纪人、文化企业家来大理创业和创作;二是《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大理成立创作基地,大理成为文化人才聚集地,形成“台湾村”等独特现象。
二、金融支持旅游文化产业改革试点情况
(一)增加对旅游文化产业信贷投入
大理中支紧密结合实际,联合银监等相关部门,及时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文件的通知》,并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信贷投入。截至2012年3月共投入信贷资金18.60亿元,比2009年末增长34.49%。截至2012年6月末,支持文化产业投入信贷资金12.57亿元。
(二)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创新
为解决贷款难,通过多年的探索,大理州金融机构在开办以旅游门票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质押贷款迈出可喜的一步。大理州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承贷主体与农行大理州分行签订以其下属子公司土地和房产抵押、旅游门票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质押贷款合同,发放质押贷款3.34亿元。此后,大理州农发行、工行、富滇、中行、交通银行也先后以此方式向洱源县地热国的地热水资源开发扩建,宾川鸡足山景区、大理古城电动车、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大理学院发放了7000万元、1.2亿元、350万元、4000万元、1200万元质押贷款。截至2012年3月末,累计发放质押贷款5.76亿元,各笔贷款形态均显示正常,收息率达100%。
(三)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据统计,2009年至2012年,大理州金融机构先后投入大理古城、鸡足山旅游公路、希夷之大理(大型歌舞表演节目)、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银都水乡、大理苍山大索道等景区景点修缮和开发以及旅游交通道路方面的信贷资金累计15.8亿元。初步开发9个大景区,60多处景点,提升了大理旅游档次和容纳能力。
(四)加大以白族特色民居(客栈)的支持力度
围绕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过度升级的重点,辖内农村信用社推出小额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品种,增加了信贷投放力度。5月末,已累计投入信贷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以喜洲喜林苑、双廊太阳宫、粉四客栈以及剑川沙溪老马店为代表,分布在大理古城、双廊、喜洲、剑川沙溪等地的800多家特色庭院式客栈。同时,向“小河淌水”、“南涧跳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广播、电视、音像文化艺术行业投放贷款4350万元,有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全力提升旅游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开设成立流动服务网点,采用定时(比如:街天、节日等)开展业务的方式为金融服务空白地区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实现了大理州辖区内农村地区乡镇一级的金融服务全面覆盖。二是加大ATM机、POS机的布放力度,截止2011年末,大理州农村地区共有特约商户2188户,比2010年末的1176户增加1012户;ATM机183台,比2010年末的149增加34台;POS机具1984台,比2010年末的1378台增加606台,方便了游客购物、住宿、休闲等消费之需。
(六)金融机构旅游文化贷款质量良好
目前,大理州金融机构按五级贷款分,正常和关注类贷款占比达到99.97%以上,现有的旅游文化贷款整体状况良好。
三、金融支持旅游文化产业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一)利用资本市场筹措旅游文化资金还处于空白
目前还缺乏优质旅游文化企业进入股市融资,无发行债券资金用于旅游文化产业项目上,缺乏先进的融资工具用于支持大理旅游文化产的发展(如BOT模式、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方式使用)。
(二)旅游文化企业的培育和项目储备不足
目前,大理州文化产业客户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资产少、自主创作能力低、成长性不明朗等,符合信贷准入条件的客户和项目少之又少,取得信贷突破的“瓶颈”明显。
(三)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
相关部门在研究文化产业规划时,因没有协调金融机构参加,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金融机构的联系,导致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发展无法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估,影响了其信贷资金的风险控制能力。同时,文化企业也缺乏与金融机构的日常沟通联系,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需求的主动性不足,难以获得信贷支持。
(四)大多数旅游文化企业难以提供有效担保
大理州的景区景点大多属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其资产不能用于贷款抵押,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景点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等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有效担保抵押物,致使银行难以介入。此外,加之我州担保公司自有资金不足,担保能力不足,存在担保难以落实现象。如与工行合作的担保机构未取得工总行相应的授信管理,造成相应贷款担保业务无法开展。
四、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大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兼有西部大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的特点,可采取学习借鉴“丽江模式”、“九寨模式”,国家除发行西部开发债券外,还应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增加政府投入,尽快发行旅游产业债券;着力推动旅游龙头企业上市,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大理旅游集团上市;建立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投资基金,进行封闭型经营;利用直接融资,扩大资金来源,鼓励利用企业债券和股票等融资手段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二)建立旅游项目数据库
建议大理州政府建立旅游文化项目数据库,将有前景、有特色、有收益的旅游文化项目纳入数据库中,对项目的规划、评估、论证等情况做到详尽介绍并及时更新,通过政府网对外公布,邀请金融机构和对项目感兴趣的外资企业全程介入。并对金融机构的评价考核体系中将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细化,构建正向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为旅游文化产业改革试点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1.银行要进一步明确承贷主体,理顺借贷关系,优化信贷投向。大理作为全国文化产业改革试点城市,存在借贷主体不清的情况,金融部门在提供信贷支持过程中,要做到行政管理和经营实体分离,明确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公司、企业等经营实体为借贷主体。
2.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贷款授权制度,健全信贷奖励制度。各金融部门应当从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实际出发,在贷款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简化信贷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建立旅游文化产业低风险项目快速审批的“绿色通道”,对AA级(含)以上或能够提供担保的中小旅游企业可适当增加授信额度。
3.大力发展银行卡产业,完善用卡环境。大力推动银行卡业务发展,进一步规范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建设,努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积极落实对旅行社、大型景区售票等旅游业商户实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延期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旅游行业商户受理银行卡。
4.积极探索符合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评估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为依据,参照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为基础,探索符合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评估体系,努力降低金融资产的风险。并根据国家项目审核及银行贷款承诺审查的不同特点,对旅游文化企业贷款进行管理。
5.降低抵押担保收费标准,优化贷款担保机制。有关部门要简化抵押担保评估登记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引进专业担保公司,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有资质、实力雄厚的,内部管理规范的专业担保公司进驻,全面提升贷款担保水平。
6.加大对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的支持。对大理来说,就是针对天然大理石画工艺品、核桃工艺品、大理扎染、新华村银铜工艺品、剑川木雕、下关沱茶、蝴蝶工艺品等七大文化旅游商品产业,设计新的金融产品,满足发展急需。
注释
①大理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②数据来源:大理州旅游局提供。
参考文献
[1]大理州文产办:《大理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2]大理州委:《中共大理州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界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意见》.
[3]赵建军:《大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m]/大理学院学报第5期2009年1月.
课题组长:杨 武
副组长:何春光 龙文琪
课题组主要成员:杨永忠 马镇坤(执笔) 赵雄峰 刘香梅
李 洁 杨继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