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36-01
古诗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不仅能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传统人文素养,受到美学的熏陶,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古诗的教学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年龄学段,选择科学的方法,从以下“四重”入手进行。
一、重吟诵,增强积淀
我们都知道,古诗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阅读的机会,让生在读中领悟诗的内容意境、提高语言素养的同时,还能在大量的阅读中感知并感受到韵律之美和诗画之美,得到情感和美的熏陶,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诗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我们在吟诵中,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读出诗的平仄韵律。而在音调的和谐中自然而然就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之美,在吟诵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之中应把“读”作为一个指导思想,将读贯穿于古诗教学之中,让生从读中获得韵律之美的体验。
其次,我们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通过反复朗读,明白诗中的画面,春色满园、三峡之险、田园静谧、山中美景、大漠荒凉……一幅幅的画意与诗情有机结合,情景交融。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们在学生明白诗的内容后,让生在反复吟诵的同时,脑中想象大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的壮丽画面,真正的体会到“诗中有画”“如诗如画”的美。
二、重自主,培养悟性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有趣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自觉主动学习,自悟自得。我们教师在教学古诗时,绝不能用教师的讲或是分析代替学生的悟,更不能将诗的意思直接抄给学生。我们可以用一系列的背景故事、相应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自悟,让生在自悟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受到相应的情感熏陶。
在教学《长征》时,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句句的讲解诗句的意思,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等。我们只要讲清长征的背景,让生明白长征的艰难;用乌蒙山的图片展示,让生感受到它的气势磅礴;金沙战役的讲解和播放铁索桥战斗的视频让生明白其中的“暖”和“寒”。让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了解和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明白诗的内容;让生尽情吟诵,在诵中感悟红军的乐观精神。
三、重字词,细致品味
古诗词作为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它的语言是通过锤炼而成的精华,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能深刻反映其思想内容。所以我们在诗词的教学中,不要以为学生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见解,只是这种见解是肤浅的、空洞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的关键字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去反复、深入、细致品味关键的字词。
比如在《夜宿山寺》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高”字来展开。
这个山寺给你什么感觉?(高)
从哪里感受到高?(从“手可摘星辰”感觉到山寺很高,在楼上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感觉到山寺很高,在楼上都不敢大声说话,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导学生读出高的感觉和不敢惊动神仙的感觉)
小朋友们在找一找,这四句词中,哪句是直接写了寺的高?(危楼高百尺)
“危楼”是危险的楼吗?(不是,是高楼)
这一古诗教学中,就抓住一个“高”字,将整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让生自读自悟,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既理解了诗意,又体会了诗歌的意境。
四、重持久,悟真善美
在教育中,对于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不要有一步登天的想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重持久,分阶段地逐步进行,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特别是在低段时,我们只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感受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而对于字词的理解、意思的表达,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逐步领会,所以我们没必要强加解释,硬要塞给学生,造成华而不实的课堂。正如我自己的体会,在小的时候,我背诵的唐诗宋词,有的明白,有的不全明白,有的直接不明白。后来,在人生的旅途和经历中,才逐渐体会“圣贤皆寂寞”“高处不胜寒”“人生如梦”等名句的真正含义。所以在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分阶段进行,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感受到“真”的存在,“善”的品质,“美”的魅力。
总之,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通过对诗词的反复诵读、抓关键字词、自主理解,自己感悟,让学生沉浸于古诗词的魅力之中,明白作者表达的内容及情感。所以,我們老师应让学生在古诗的学习中诗情飞扬,还学生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带他们去发现诗的美,欣赏诗的美,享受诗的美。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36-01
古诗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不仅能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传统人文素养,受到美学的熏陶,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古诗的教学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年龄学段,选择科学的方法,从以下“四重”入手进行。
一、重吟诵,增强积淀
我们都知道,古诗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阅读的机会,让生在读中领悟诗的内容意境、提高语言素养的同时,还能在大量的阅读中感知并感受到韵律之美和诗画之美,得到情感和美的熏陶,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诗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我们在吟诵中,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读出诗的平仄韵律。而在音调的和谐中自然而然就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之美,在吟诵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之中应把“读”作为一个指导思想,将读贯穿于古诗教学之中,让生从读中获得韵律之美的体验。
其次,我们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通过反复朗读,明白诗中的画面,春色满园、三峡之险、田园静谧、山中美景、大漠荒凉……一幅幅的画意与诗情有机结合,情景交融。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们在学生明白诗的内容后,让生在反复吟诵的同时,脑中想象大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的壮丽画面,真正的体会到“诗中有画”“如诗如画”的美。
二、重自主,培养悟性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有趣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自觉主动学习,自悟自得。我们教师在教学古诗时,绝不能用教师的讲或是分析代替学生的悟,更不能将诗的意思直接抄给学生。我们可以用一系列的背景故事、相应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自悟,让生在自悟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受到相应的情感熏陶。
在教学《长征》时,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句句的讲解诗句的意思,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等。我们只要讲清长征的背景,让生明白长征的艰难;用乌蒙山的图片展示,让生感受到它的气势磅礴;金沙战役的讲解和播放铁索桥战斗的视频让生明白其中的“暖”和“寒”。让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了解和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明白诗的内容;让生尽情吟诵,在诵中感悟红军的乐观精神。
三、重字词,细致品味
古诗词作为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它的语言是通过锤炼而成的精华,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能深刻反映其思想内容。所以我们在诗词的教学中,不要以为学生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见解,只是这种见解是肤浅的、空洞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的关键字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去反复、深入、细致品味关键的字词。
比如在《夜宿山寺》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高”字来展开。
这个山寺给你什么感觉?(高)
从哪里感受到高?(从“手可摘星辰”感觉到山寺很高,在楼上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感觉到山寺很高,在楼上都不敢大声说话,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导学生读出高的感觉和不敢惊动神仙的感觉)
小朋友们在找一找,这四句词中,哪句是直接写了寺的高?(危楼高百尺)
“危楼”是危险的楼吗?(不是,是高楼)
这一古诗教学中,就抓住一个“高”字,将整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让生自读自悟,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既理解了诗意,又体会了诗歌的意境。
四、重持久,悟真善美
在教育中,对于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不要有一步登天的想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重持久,分阶段地逐步进行,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特别是在低段时,我们只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感受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而对于字词的理解、意思的表达,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逐步领会,所以我们没必要强加解释,硬要塞给学生,造成华而不实的课堂。正如我自己的体会,在小的时候,我背诵的唐诗宋词,有的明白,有的不全明白,有的直接不明白。后来,在人生的旅途和经历中,才逐渐体会“圣贤皆寂寞”“高处不胜寒”“人生如梦”等名句的真正含义。所以在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分阶段进行,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感受到“真”的存在,“善”的品质,“美”的魅力。
总之,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通过对诗词的反复诵读、抓关键字词、自主理解,自己感悟,让学生沉浸于古诗词的魅力之中,明白作者表达的内容及情感。所以,我們老师应让学生在古诗的学习中诗情飞扬,还学生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带他们去发现诗的美,欣赏诗的美,享受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