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一个小小的餐盒,牵动着国务院领导的关注,令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环保部、工信部等各大部委为之费神,让诸多生产企业玩“暗战”,让一些专家进行14年的抗争与游说。
明察暗访地下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厂家,录音、拍照、取证,这些原本是记者惯用的“手段”,却被环保卫士董金狮用得淋漓尽致。10多年来,他走了20多个省市,行程10多万公里,打掉20多家生产发泡餐盒的非法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帮助50多家餐具企业实现了产品转型。
当董金狮得知发改委要解禁发泡塑料餐具时,他开始奔走呼吁政府制定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准入等相关标准的出台,不能让多年的白色污染治理付之东流。
为“白色污染”战斗
1982年,董金狮以出色的成绩考入西北大学化学系。4年后,他又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读研,开始研究环保课题。
在禁白令下达之前,很多人都在为治理白色污染而努力,董金狮便是其中一位坚定的“战斗者”。
上世纪80年代末,中科院环境化学硕士毕业的董金狮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去德国读博继续深造,还是投身祖国的绿色环保事业?
仔细思量后,他最终选择了前往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并参与了关于铁路沿线“白色污染”治理的课题。在课题调研过程中,被满眼“白色污染”刺痛了的董金狮决定向它宣战,由此走上了漫漫环保路。
1990年起,铁道部开始下大力气解决这一白色污染,提出了“三抓”:抓车上,不要乱扔;抓车下,及时捡拾;抓替代,淘汰发泡。董金狮的工作重点就是“抓替代”。
他发动同事们步行于铁路沿线“拾荒”,同时,从降解餐具的研究与制造做起。然而,在研究降解餐盒五六年后,董金狮得出了一个令自己失望的结论:靠降解来解决白色污染是不现实的,降解带来的问题比不降解更多。
因为爱说真话、直言犯上、得罪人太多,在单位呆不下去的董金狮不得不辞去公务员工作。1996年,董金狮从铁道部辞去公职,成立了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环保事业中。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多,使用一次性产品的数量和比率也在迅速增大。在全国范围内,“白色污染”愈演愈烈!
如何治标治本?这是董金狮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循环经济”的概念,回收再利用,无疑是一个最佳途径。
董金狮开始了他的“回收”之路,那时也有人戏称他是拾荒之人。“难听一点的,有人说董金狮是捡破烂捡垃圾的。”董金狮笑着说。
当年,他为取得各方的配合,不断出入环卫局、环保局、餐具生产企业以及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部门之间,四处奔波游说,行程上千公里,为此骑坏了一辆自行车。
一年后,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环保局、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并授权董金狮具体负责该项工作。随即,10个回收站点建立,他又说服5家生产企业拿出30余万元用于专项投资。第一个月就在北京回收了47吨,第二个月达到170吨,第三个月280吨。
就这样,不用政府掏一分钱,就使回收率高达60%以上,每年废弃的1000多吨一次性塑料餐盒得到回收利用,同时还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问题。
但这个回收利用过程并不轻松,开始没有人愿意进行回收,因为发泡塑料餐具具有大量油渍、剩饭剩菜甚至还有烟头等残留物质,而且大量餐盒回收后清洗过程中废水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当时,因为清洗完的发泡塑料餐具废水太脏了,影响了当地老百姓,他们便将我们告到环保局,我们还被罚款了。后来,自己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成本又增加了很多。”董金狮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虽然很艰难,董金狮和一些生产厂家还是坚持了下来。让他们停止“回收”之路的则是6号禁白令。
尽管禁白令中止了董金狮的回收之路,但他与“白色污染”的战斗并未停歇。
打假江湖冤家变朋友
2002年,董金狮成立了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他带领这个组织展开暗访、调查,为了拓展正规企业的市场而四处出击,进行打假。
10多年来,他走了20多个省市,行程10多万公里,打掉20多家生产发泡餐盒的非法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帮助50多家餐具企业实现了产品转型。“全国的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我脑子里都有数,厂家负责人联系方式我都有,那是我们一个一个亲自走访出来的。”
他对厂家的要求就是:“大家都不要用废塑料,谁用我举报谁,这是底线!”在发泡塑料餐具生产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董金狮。而因为打假损害了一些厂家的利益,董金狮还经常受到威胁。车胎被扎,玻璃被砸;有人携带凶器到董金狮办公室大打出手;打假途中被人围攻;家里的门上贴着这样的字条:姓董的小心你女儿……
有一次,他举报广州8家非法生产发泡餐盒的企业,刚离开,就有电话追踪过来进行恐吓:“以后你再敢到广东来,就等着让人给你收尸吧!”要他命或要他全身零件的人太多了,董金狮一般都这样回过去:“你弄死我我是英雄,我死你也得死,你死算什么?”
尽管董金狮经常树敌,但通过他的不断努力,很多“敌人”变成了朋友,成为了组织一员,并且这些厂家开始正规生产。现在环保餐具联合组织成员之一、天津市静海县环宇塑料制品厂总经理张风儒,便是其中被董金狮打假打出来的朋友。
董金狮去查张风儒时,张已在这一行干了十几年了,在天津静海县也是个牛人。拿到张非法生产的真凭实据后,董先打电话想将其“规劝”。
在电话中,对方称自己的产品是通过国家标准检测的合格产品。董金狮揭露其是拿好产品送检,而自己手上掌握该厂的样品是从市场上随机买到的。并且规劝张,不能再将工业级滑石粉用在食品包装产品上,甚至表示只要不再生产不合格产品,董金狮可以给他提供技术、市场支持。 但张拒绝规劝,害怕如果不使用工业级滑石粉,成本会增加,自己会失去市场。“我带不了这个头。我一改,价格一高,市场没了我就死了,我死了这些工人怎么办?你来养我这些工人?”
董金狮在电话这头听到对方态度这么决绝,不听规劝,气愤地说:“你要这么说那媒体就要曝光你。”
对方回应一句:“你爱怎么着怎么着,我有关系。”
让张没想到的是,很快,董金狮就带着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静海县暗访,并在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里给张风儒曝了光。曝光后,县里、市里都去查他。这下,张风儒知道厉害了,向董金狮低头。
对方不知道该如何发展了,问董金狮怎么收费。董金狮义正辞严地回应道,他打假的目的不是为了收钱,是为了环保。而且之前也说过不会收一分钱。
这让张很质疑:“你不收钱,那你过来干什么?”
“你见了我就知道我是怎么做事情了。你改不好我不赚你钱,你改好了可以加入我们协会,作为会员我们帮助你,大家一起来发展。”
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毫不避讳自己的收入来源:“我是靠卖技术、卖专利、卖知识赚钱,自己创办的凯发环保中心主要功能就是给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与服务,包括QS获证培训、检测服务,这些收入足够我过上很好的生活。但是打假费用都是我个人掏钱。”
后来,在董金狮的帮助下,环宇公司成为静海县第一家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环宇公司也成了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会员,其总经理张风儒也与董金狮成为了至交。
战斗在继续
打假10多年来,经常与董金狮打交道的质监、工商部门早已出现了“打假疲劳”,他们的一个共同观点是:“这个餐盒又没有吃死人,你着什么急呀?吃死人的事儿我们还忙不过来呢。”
但董却始终不放弃,将环保作为己任,乐此不疲。将餐盒扩展到各个与食品相关的领域,食品添加剂、硫磺筷子、食品保鲜膜等。他带领媒体潜入黑色产业链条的“腹地”,每个过程都堪称一部斗智斗勇的“反特片”。
当年,董金狮的老父亲在报纸上看到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仿瓷餐具做出的公告后,下意识地就知道儿子肯定会去参与的,所以早早地就告诫他不能掺和,危险。但董金狮仍然不顾老父亲的劝阻,执意将某大公司的仿瓷餐具曝光。经曝光后,该公司的餐具被超市大批下架,为挽回局面,该公司出资几十万展开危机公关。在钓鱼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董随央视记者闯了进去,将自己的一把名片撒向会场,高喊:“我是董金狮,想知道真相的请与我联系!”这次公关算是白忙活了。
董金狮曾经设想,打假需要一两年时间,但没想到假冒产品太多,看到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他便无法放弃。“这条路对我来说是条不归路,既然选择了,又何必回头!”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并将于今年5月起生效。
在这一纸令下,让董金狮很无奈,但他也并没有放弃。
董金狮开始在发改委、商务部、环保部、卫生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奔走,并在媒体呼吁相关部门在解禁发泡塑料餐具的同时,要制定企业生产准入原则、回收利用等制度。至6月1日,解禁发泡塑料餐具已有一个月,尚无国家标准,很多企业仍明目张胆地使用外购废料进行生产,技术执法难度很大。董金狮表示,他的打假之路将继续,不能让那些毒餐盒危害老百姓安全。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明察暗访地下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厂家,录音、拍照、取证,这些原本是记者惯用的“手段”,却被环保卫士董金狮用得淋漓尽致。10多年来,他走了20多个省市,行程10多万公里,打掉20多家生产发泡餐盒的非法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帮助50多家餐具企业实现了产品转型。
当董金狮得知发改委要解禁发泡塑料餐具时,他开始奔走呼吁政府制定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准入等相关标准的出台,不能让多年的白色污染治理付之东流。
为“白色污染”战斗
1982年,董金狮以出色的成绩考入西北大学化学系。4年后,他又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读研,开始研究环保课题。
在禁白令下达之前,很多人都在为治理白色污染而努力,董金狮便是其中一位坚定的“战斗者”。
上世纪80年代末,中科院环境化学硕士毕业的董金狮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去德国读博继续深造,还是投身祖国的绿色环保事业?
仔细思量后,他最终选择了前往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并参与了关于铁路沿线“白色污染”治理的课题。在课题调研过程中,被满眼“白色污染”刺痛了的董金狮决定向它宣战,由此走上了漫漫环保路。
1990年起,铁道部开始下大力气解决这一白色污染,提出了“三抓”:抓车上,不要乱扔;抓车下,及时捡拾;抓替代,淘汰发泡。董金狮的工作重点就是“抓替代”。
他发动同事们步行于铁路沿线“拾荒”,同时,从降解餐具的研究与制造做起。然而,在研究降解餐盒五六年后,董金狮得出了一个令自己失望的结论:靠降解来解决白色污染是不现实的,降解带来的问题比不降解更多。
因为爱说真话、直言犯上、得罪人太多,在单位呆不下去的董金狮不得不辞去公务员工作。1996年,董金狮从铁道部辞去公职,成立了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环保事业中。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多,使用一次性产品的数量和比率也在迅速增大。在全国范围内,“白色污染”愈演愈烈!
如何治标治本?这是董金狮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循环经济”的概念,回收再利用,无疑是一个最佳途径。
董金狮开始了他的“回收”之路,那时也有人戏称他是拾荒之人。“难听一点的,有人说董金狮是捡破烂捡垃圾的。”董金狮笑着说。
当年,他为取得各方的配合,不断出入环卫局、环保局、餐具生产企业以及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部门之间,四处奔波游说,行程上千公里,为此骑坏了一辆自行车。
一年后,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环保局、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并授权董金狮具体负责该项工作。随即,10个回收站点建立,他又说服5家生产企业拿出30余万元用于专项投资。第一个月就在北京回收了47吨,第二个月达到170吨,第三个月280吨。
就这样,不用政府掏一分钱,就使回收率高达60%以上,每年废弃的1000多吨一次性塑料餐盒得到回收利用,同时还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问题。
但这个回收利用过程并不轻松,开始没有人愿意进行回收,因为发泡塑料餐具具有大量油渍、剩饭剩菜甚至还有烟头等残留物质,而且大量餐盒回收后清洗过程中废水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当时,因为清洗完的发泡塑料餐具废水太脏了,影响了当地老百姓,他们便将我们告到环保局,我们还被罚款了。后来,自己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成本又增加了很多。”董金狮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虽然很艰难,董金狮和一些生产厂家还是坚持了下来。让他们停止“回收”之路的则是6号禁白令。
尽管禁白令中止了董金狮的回收之路,但他与“白色污染”的战斗并未停歇。
打假江湖冤家变朋友
2002年,董金狮成立了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他带领这个组织展开暗访、调查,为了拓展正规企业的市场而四处出击,进行打假。
10多年来,他走了20多个省市,行程10多万公里,打掉20多家生产发泡餐盒的非法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帮助50多家餐具企业实现了产品转型。“全国的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我脑子里都有数,厂家负责人联系方式我都有,那是我们一个一个亲自走访出来的。”
他对厂家的要求就是:“大家都不要用废塑料,谁用我举报谁,这是底线!”在发泡塑料餐具生产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董金狮。而因为打假损害了一些厂家的利益,董金狮还经常受到威胁。车胎被扎,玻璃被砸;有人携带凶器到董金狮办公室大打出手;打假途中被人围攻;家里的门上贴着这样的字条:姓董的小心你女儿……
有一次,他举报广州8家非法生产发泡餐盒的企业,刚离开,就有电话追踪过来进行恐吓:“以后你再敢到广东来,就等着让人给你收尸吧!”要他命或要他全身零件的人太多了,董金狮一般都这样回过去:“你弄死我我是英雄,我死你也得死,你死算什么?”
尽管董金狮经常树敌,但通过他的不断努力,很多“敌人”变成了朋友,成为了组织一员,并且这些厂家开始正规生产。现在环保餐具联合组织成员之一、天津市静海县环宇塑料制品厂总经理张风儒,便是其中被董金狮打假打出来的朋友。
董金狮去查张风儒时,张已在这一行干了十几年了,在天津静海县也是个牛人。拿到张非法生产的真凭实据后,董先打电话想将其“规劝”。
在电话中,对方称自己的产品是通过国家标准检测的合格产品。董金狮揭露其是拿好产品送检,而自己手上掌握该厂的样品是从市场上随机买到的。并且规劝张,不能再将工业级滑石粉用在食品包装产品上,甚至表示只要不再生产不合格产品,董金狮可以给他提供技术、市场支持。 但张拒绝规劝,害怕如果不使用工业级滑石粉,成本会增加,自己会失去市场。“我带不了这个头。我一改,价格一高,市场没了我就死了,我死了这些工人怎么办?你来养我这些工人?”
董金狮在电话这头听到对方态度这么决绝,不听规劝,气愤地说:“你要这么说那媒体就要曝光你。”
对方回应一句:“你爱怎么着怎么着,我有关系。”
让张没想到的是,很快,董金狮就带着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静海县暗访,并在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里给张风儒曝了光。曝光后,县里、市里都去查他。这下,张风儒知道厉害了,向董金狮低头。
对方不知道该如何发展了,问董金狮怎么收费。董金狮义正辞严地回应道,他打假的目的不是为了收钱,是为了环保。而且之前也说过不会收一分钱。
这让张很质疑:“你不收钱,那你过来干什么?”
“你见了我就知道我是怎么做事情了。你改不好我不赚你钱,你改好了可以加入我们协会,作为会员我们帮助你,大家一起来发展。”
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毫不避讳自己的收入来源:“我是靠卖技术、卖专利、卖知识赚钱,自己创办的凯发环保中心主要功能就是给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与服务,包括QS获证培训、检测服务,这些收入足够我过上很好的生活。但是打假费用都是我个人掏钱。”
后来,在董金狮的帮助下,环宇公司成为静海县第一家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环宇公司也成了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会员,其总经理张风儒也与董金狮成为了至交。
战斗在继续
打假10多年来,经常与董金狮打交道的质监、工商部门早已出现了“打假疲劳”,他们的一个共同观点是:“这个餐盒又没有吃死人,你着什么急呀?吃死人的事儿我们还忙不过来呢。”
但董却始终不放弃,将环保作为己任,乐此不疲。将餐盒扩展到各个与食品相关的领域,食品添加剂、硫磺筷子、食品保鲜膜等。他带领媒体潜入黑色产业链条的“腹地”,每个过程都堪称一部斗智斗勇的“反特片”。
当年,董金狮的老父亲在报纸上看到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仿瓷餐具做出的公告后,下意识地就知道儿子肯定会去参与的,所以早早地就告诫他不能掺和,危险。但董金狮仍然不顾老父亲的劝阻,执意将某大公司的仿瓷餐具曝光。经曝光后,该公司的餐具被超市大批下架,为挽回局面,该公司出资几十万展开危机公关。在钓鱼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董随央视记者闯了进去,将自己的一把名片撒向会场,高喊:“我是董金狮,想知道真相的请与我联系!”这次公关算是白忙活了。
董金狮曾经设想,打假需要一两年时间,但没想到假冒产品太多,看到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他便无法放弃。“这条路对我来说是条不归路,既然选择了,又何必回头!”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并将于今年5月起生效。
在这一纸令下,让董金狮很无奈,但他也并没有放弃。
董金狮开始在发改委、商务部、环保部、卫生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奔走,并在媒体呼吁相关部门在解禁发泡塑料餐具的同时,要制定企业生产准入原则、回收利用等制度。至6月1日,解禁发泡塑料餐具已有一个月,尚无国家标准,很多企业仍明目张胆地使用外购废料进行生产,技术执法难度很大。董金狮表示,他的打假之路将继续,不能让那些毒餐盒危害老百姓安全。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