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奏篇
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足以让大多数人欢呼雀跃一大阵子,无论是社会领导阶层还是普通的中小学生。这也是为什么在某教授在网上呼吁取消国庆十一长假的时候,瞬间就有高达90%的网友强烈反对——这其中当然会有不同的考虑,但你要相信的是,反对者其实绝大多数来自宅人,再也没有比能有七天肆意挥霍的日子更令他们的兴奋的事情了。
“宅”作为一个近些年才出现的网络用语,如今已经越来越渗透到社会人群的心中。一个衣服破旧,胡子拉碴,满脸暗疮的猥琐大叔是宅男的标准形象,当然,在他身后还有成堆的泡面盒垃圾山和可乐罐子。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潮流,宅人的形象从一出现就被挂满了反面和丑恶;但也不会有人否认这已经是一种大众症结,在我们身边亲戚朋友中总会有那么一些让人叹息的孩子或是大孩子。乐观主义者认为这只不过是爱玩的人心智不成熟的表现,而悲观主义者则觉得这是典型迷失方向的一群失败份子,并且有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悲哀。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宅人除了生物学上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三大基本要素水、空气、食物之外,他们还需要第四元素——电脑。但在那个虚拟的世界和他们心灵的世界中究竟有怎样的大悲大喜我们却不得而知。
萧邦21首《夜曲》是世人永远相传的经典。在他最为人所称道的《bE大调夜曲》中,其旋律起伏之大,音韵之饱满,特别是从“黑夜”到“白昼”,在炽热到死寂的极大反差让所有听过的人惶惶不安,如痴如醉,久久不能平静。不同的人生经历注定会有不同的切身感受,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唯一相同的是,“夜”似乎总是人在想象与现实中挣扎的时空,它能酝酿出太多的感慨和思绪。那么在那些极少有人关切的宅人心中,是否也曾经演奏过这样一首深沉哀怨的夜曲呢?
第一章 起源篇
“……在当时网络已经相当发达的年代,在那个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于通宵打电脑挥藿四年的时期,“宅男”的定义很快得到认同并以蔓延之势传播到整个中国大地……”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宅”的出现与网络的普及有莫大的关系,而宅男腐女们最大的精神寄托往往都是电脑,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脑他们该怎样活下去。
一般认为“宅”的起源来自日本的“御宅族”,他们醉心于研究主流文化之外的少数派文化,比如时尚、饮食文化甚至是神秘的忍术。在起初的时候“宅”未必带有贬义,也不完全跟电脑有密切联系。在这些概念进入中国台湾地区之后,特别是日本的一些介绍御宅族的电视剧被搬进台湾(这其中以《电车男》最为出名),有些网民就开始把自己不出门称为“宅”,整天上网的人就是“宅男”……在当时网络已经相当发达的年代,在那个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于通宵打电脑挥霍四年的时期,“宅男”的定义很快得到认同并以蔓延之势传播了整个中国大地。
无论是最初的概念被曲解也好,还是网络再次丰富了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概念也罢,不得不承认的是,“宅”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只存在于网络的自娱自乐之中,甚至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也频繁使用这样一个词汇。自称“很宅”的人往往是一种自嘲,对别人表明了“我不喜欢出门”、“我喜欢一个人在家玩”等相关的概念,而对别人说“宅”,则多数是一种善意的批评,意思是“你真的太自闭了”、“你应该多出去走走”等。
从表面上看,宅的起源再简单不过,无非是一些无所事事的人沉迷虚拟网络所带来的综合症。如果只是少数特例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心理医生去解决问题,但当整个社会大规模都开始这样一种迷失方向,自暴自弃的生活状态时,就犹如突然爆发的瘟疫一般可怕。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思考。马克思曾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句再简单不过的理论实际上对于人类任何形式的社会都是一把标尺。在我们还处于蛮荒建设的新中国时代,人少事多成为了当时的时代旋律。任何行业、任何部门都急需要大批人力物力去开垦建设。那个时代无所谓宅不宅,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只能勉强维持人的生存而已,而那时的财富还不足以富裕到让你待在家里也能吃到饱饭的地步。随着社会一步步的发展,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历了一系列探索之后渐渐走上了正规,而老一辈的亲人朋友也在社会大改革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一切都让80后出生的孩子们开始享受到了百般呵护和万般疼爱。谁都记得很多年前那个中日夏令营中两国孩子令人触目惊心的对比,那些被打上“垮掉的一代”和“豆芽菜”的标签的80后孩子们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或者说是很多都成为了宅男腐女的主力军。“就业压力”、“买房压力”是时代的流行词,也是年轻一代最大的枷锁。从小受到的无忧教育与进入社会后残酷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们选择了逃避,或是以抒发对社会的不满来整日整夜麻痹自己。客观的说,我们的社会确实由于历史或是一系列发展探索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造就了当今的尴尬局面,但这并不能是一个逃避的理由。一个人的生长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挫折和弯路,一个国家也丝毫不例外。一味的把责任推给社会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曾经和你同样智商同样环境的同班同学,有的已经在大公司享受着10万年薪,有的还在通宵达旦的为一把蛋刀而奋斗。(蛋刀:埃辛诺斯战刃,《魔兽世界》的虚拟装备——编者注)
第二章 回忆篇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看起来感情淡漠的宅人们实际上是最喜欢怀旧的人群之一……”
没有人天生喜欢宅在家里,孩子们的天性永远都是好奇和好动。在宅男们小的时候,一定也有对那样金色年华的回忆一个古旧泛黄的胡同,或是一张破损模糊的卡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看起来感情淡漠的宅人们实际上是最喜欢怀旧的人群之一。
放学路上的电视机
如果你的家里不支持你在没做完作业之前就去看动画片的话,那么大多数孩子一定有放学躲在街边的小店看电视的习惯。这些小店一般是小型家电经销商,展示柜上的电视放着各种各样的节目,并总会有那么几个台在播放动画片。放学的孩子们三五成群,经常留在店门口看动画,然后在结束的时候恋恋不舍的回家。意犹未尽的时候还经常同小伙伴们一起谈论动画的内容或是人物,并且经常会为一个问题争执的面红耳赤,比如星矢和冰河谁厉害拉、紫龙为什么老脱衣服等等。如果运气不好碰上脾气暴躁的中年店老板大叔,他们多半会被老板拿着鸡毛掸子赶出去,然后等大叔回去的时候,再偷偷摸摸回来继续看。可以想像的是,这种百折不挠的迷恋精神让也许在日后就能成功诞生出一位高考状元,或是不幸成为一代宅神。
玩具
比起现在孩子的玩具,那时候可以玩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但谁又敢说现在的孩子就一定比那时的孩子快乐呢?
一个发条青蛙的运动轨迹可以让一群小孩子用羡慕的眼光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一张当前流行动画的纸画片是没有VCD之前的替代品,并能清晰在孩子们脑海中播放让他们着迷的情节,最帅的事情莫过于拥有自己的一个变形金刚,而且越大越好,他们会不厌其烦的变来变去并且嘴里一直念念有词 并常常伴随着唾沫星子横飞:而最初某品牌干脆面中送的圆形游戏卡片(当时被称作“旋风卡”)更是让孩子们为了得到卡片而成箱成箱一直吃到营养不良。当时的孩子也许都还记得霹雳虎,机灵虎,乖巧虎,冲天虎,勇壮虎等等这些完全失去控制的各类生物,然后就是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类似的方便面如小浣熊、小管家……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玩具,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是如此之快。现在的孩子再也不会见到那些从前的玩具了,_一个遥控汽车的发动机是发条青蛙们永远也追不上的速度,一张DVD的容量耕可蹦把一个漫画家十年的作品全部带回家……直到最后,一台电脑的乐趣足以把以所在的所有全部终结。
游戏
最初的游戏与电脑无关。几张画片、一盒棋子、一个沙包或是一跟皮筋都可以让一群孩子无所顾忌的快乐一天,那时的游戏无论怎样的形式,其共同的特点就是你必须和你的伙伴们一起玩,而不是你一个人就能体验一切。
也许是当时的孩子们太容易满足,也许是长大的我们总会被许许多多的事情束缚,我们离那样的时代确实已经太久远了。但一定还是会有人怀念那样的日子,那样的蓝天白云和大雁南飞,那样突然进发出的一阵傻笑,而不是现在的沉默冷淡的开机画面。玩着斗兽棋的孩子们想像不到现在的DOOM3有多么精致的画面,就像跳着劲舞团的女生们也体会不到很多年前跳皮筋的女孩子脸上的幸福与快乐。
时代在改变,人也必须接受这样的变化。如果不能适应,那么你也许就会成为人生这个超长RPG的失败者。
考试
有了考试的那一刻,孩子们的自由就被打上了无形的枷锁。你依然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但那条枷锁却是形影相随,难以挣脱。
大多数宅男的考试往往是这样一个模式:开考前一个月决定突击一下,然后乱七八糟的事情如同学过生日,新动漫连载,暴雪不幸又出了新游戏,或者什么事都没有,就是学不到一刻钟就跑了出去等等状况使得原学习计划没有实现,后来到了还有3天的时候,特别是考试动员会或是家长们笑眯眯的拍着他们的脑袋说加油的时候,他们开始急的火急撩人的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最后不得不熬夜苦读加班加点,并常常决定铤而走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作弊。如此的尴尬局面让他们后悔不已,他们都在心里下定决心说下次考试再也不这样了。等考试终于结束之后他们大出了一口气,就像是一场漫长战役的幸存者,他们从压抑中逃脱了出来并立刻好了伤疤忘了痛,把之前的后悔和保证忘记的一干二净,重新走向下一次考试一模一样的循环。当然,也有在战役中不幸牺牲的孩子们,那些赤红的卷子往往让参加家长会后的家长们基本火山爆发,用孩子们流行的比喻就是直接进化成超级赛亚人,一场风风雨雨的政治思想教育时代即将陪伴你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如果那时我好好学习,我一定XXXX。遗憾的是这些话一直伴随着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他们始终没有XXXX过。最后干脆亲人朋友们都很少见过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对未来有怎样的计划和打算。
逃课
没有逃过课的宅男几乎是没有的,当然也不排除大学后才开始接触电脑游戏的后起之秀。高中时让人最深刻的记忆往往不是高考或是运动会,而是某个集体逃课的夜晚,一班人在网吧激情对战3C的难忘时刻。
高中学校的大墙永远是高高竖起,为了防止学生翻墙逃课,在墙上也许还插上了铁栅栏或是玻璃渣。当时这样的造型几乎让所有的学生望而生畏,一致认为这样的防线没有防弹衣基本上很难全身而退。但也许就有那么几个传奇的学长在某个无法忍受的夜晚,奋不顾身。以身冒险,清楚了玻璃渣,拉弯了铁栅栏,为后辈们杀出了一条血路。当然,这些先行者并不是全部都能成功,他们的另一个可能就是进了医院。这样的学长在学校的历史上往往是薪火相传,层出不穷。无论学校怎么加高墙,学生们总有办法翻出去,为了完成逃课而挑战人体的极限,这倒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不谋而合。如果学校继续这样加高下去,相信不久以后一批批田径新星就要冉冉升起。
这并不是值得夸耀的事情,但近乎人情。80后面临的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的压力,然后,在众多大学校园开始不再保证工作分配时,考生们发现,过了一根独木桥还有千千万万根独木桥在等着他们,而且前面那根桥还算是宽的。
宅
可以看出,我们在从小到大的成长中都曾迷恋过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都伴随着时代的前进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我也毫不怀疑电脑也终究会被一种更先进的工具所替代,就像是电池赛车最终代替了发条玩具。问题是,这似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或者说,不在我们此生范围之内。
从大学开始,或者从网络时代越来越普及的那些年开始,电脑渐渐从当时大学生的奢侈品变成了必备品,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电脑以绝对的优越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习惯,就像是很多年前书信来往的笔友也都被QQ大军淹没一样,你求助老师的次数也一定不会比你求助百度的时候多。
宅,开始启程?
第三章 开端篇
“……当你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你就必须要思考这种变化的最终方向。宅也像是一种病,你任由它发展就一定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真正意义上的宅一般都是从大学才开始,并且大学生一直是宅人军团的铁打主力成员。一个在高中时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尖子生很有可能在大学时宅的昏天暗地,瘦骨嶙岣,一个曾经呼风唤雨的学生干部可能把他的领导事业继续带到了某网游中开始带领兄弟们彻夜厮杀;而那些上学时就渴望无限制畅快游戏的学生们则成长在任何配置优秀的网吧或自己的宿舍中,风雨无阻,几年如一日的辛勤奋斗。
客观的说,大学生的自由时间比中学生实在多太多了,这使他们往往不知道怎么分配。而电脑娱乐作为当今最方便简捷也是最流行最吸引人的娱乐方式,被大学生所喜爱是最正常不过,因为大学生本身就是时代前沿的先锋。其实,把游戏当作消遣并没有错,也不能算宅,而过度依赖于虚拟世界的快感而影响到了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就属于沉迷了。对沉迷的事物无法自拔念念不忘甚至到最后完全无法控制自己,这就走上了一条宅男之路。而且,这似乎是一张单程车票,走出来远比走进去要艰难百倍。
我们不妨来看看开始宅的人在生活上会有哪些变化。
衣
宅人们没打算买太多的衣服,即使是曾经爱美的女孩子在宅上某种东西后也会拖延其审美观的发展,当然是相对于正常爱逛街爱逛小饰品店的普通女孩子而言,对于宅男,不要说是衣服了,他们完全可以把高中带来的还散发着儿童气息的校服穿过4年,他们喜欢深色调的衣服不是因为能穿出男人的内涵,而是一个月不洗也看不出来。最后,如果他们不得不下定决心去买几件衣服,也是速战速决,花几个小时去买一件衣服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其实宅男们对衣服的需求就是“舒服”、“大小合适”,这使他们对“衣”的要求直接回到了旧社会。到后期重度宅男们可能会极度不注重个人 卫生,衣服开始出现洗不掉的斑点和刺激性气味,这常常与他们在游戏中所穿的装备的华丽程度成反比。
食
“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在人的一生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每个普通人在上下课或是上下班接近的吃饭的时间往往都会有一番美妙的幻想,仿佛想像着那些精美的食物就能让自己口水止不住的流下来。
然而对宅男来说,这道工序就简单了许多。他们会在寝室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哪怕是上个月没有吃完的半块饼干;他们会跑遍所有寝室去借一根香烟,甚至到最后可能一敲门都会冒着被暴揍的危险;他们往往不固定吃饭时间,一般不到饿的受不了的时候他们不轻易井口,他们可以一天三顿饭或是三天一顿饭,他们对味道基本没有太大的需求,到了后期甚至都感觉不出这些其他的食物跟泡面有什么区别。只要桌子上有大量的零食和饮料,或者一堆香烟,他们就可以满足的继续宅下去。
这样的生活习惯往往会产生很多不良的结果,而且很多是慢性的侵蚀。也许在目前看来宅人们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很好很健康,但谁又知道十年之后会是怎么样呢?
住
在学校的时候寝室当然是廉价而且舒适的住所,所以众多宅人在毕业的时候会无比怀念那样的环境。除了住宿的舒适以外,毕竟还有室友可以方便的交流,或是一起吃饭和喝酒,或是干脆大家一起宅。有人陪伴的宅往往更容易让人沉迷,因为它平衡了虚拟世界的太虚幻和现实世界的太枯燥。这段时光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的让人怀念,以至于在毕业散伙饭的那天晚上,这些平时看上去只对游戏有感情的孩子们也会得的如此彻底,最后喝得神经完全麻木,在半醉半醒中告别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毕业后大多数宅男会宅在家里,除了父母经常的指责之外,那里是最舒适也是最温暖的地方了;也有人会在外面租房子,他们一般都有工作或是网上兼职养活自己。对他们来说,靠自己的收入买房真的还很遥远,而且一个十几平米的地方对自己来说已经足够。20平米和200平米房子的差距也无非是后者能放下更多的零食和漫画书。至于房间的结构、装饰和其他小饰品他们不会过多的研究,凌乱的饼干盒和东倒西歪的可乐罐子还有鼠标旁边的烟灰缸中的大堆烟头是他们最熟悉的场景,也看起来最舒服。
行
宅男们当然不喜欢外出,否则也不能称之为宅男。从开始宅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在渐渐失去交际的能力,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去人多的场合,越来越不会主动和人搭讪。其实他们当然也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演讲者,一个诙谐幽默可以让女人着迷的男士,问题是他们似乎很难用语言把别人带入自己的思路中。游戏技巧的提升的代价就是讲话技巧的退化,于是他们越来越自闭。
他们开始讨厌朋友和亲人的督促,并且经常想彻底消失一段时间。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越来越少的人会继续和他们联系,他们真的不得不孤独了。这也是宅男会越陷越深的原因——他们放弃了老朋友,而又没有新的朋友来源。这绝对会成为他们日后最后悔的事情之一。
这就是生活
所有人都会感伤,就像所有人都会流泪一样。但宅人们在某次游戏下线后听到新年的钟声时,他们的感伤也许比其他人更真切,眼泪也更心酸。不仅仅只有宅人,所有曾经宅过的,半宅的年轻人都会常常有无数的感慨,这是一个忧伤的年代。比如对于生活,对于爱情,对于浪费过的时间,对于那些不能重新来过的日子。其实一个宅男的宅与不宅也就是一念间的距离,但走出这一步究竟要面对多少现实呢?
“我们在梦境里横冲直撞撒丫子满世界奔走,永远天不怕地不怕、可是突然间梦醒了,我看到了自己想象之外的东西。选就是生活”。
——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
“每个生命都是有其自身价值的,然而许多生命在结束前却尚来实现其价值,他们只是随着历史的车轮社会的脚步,在漫无目的地完成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期间,他们丢掉个性。失去理想,埋葬幸福,丧失自我,甘于平庸,他们只是历史洪流中的匆匆过客,”
——孙睿《草样年华》
“生活实在是最无辜的事物,它明明最公正,却被无数人用作自己做坏事的借口。”
——韩寒《光荣日》
“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我面无表情地靠着冰冷的墙壁。汲取着手中热茶的唯一一点热量,看着嬉笑的人群,依旧微笑,我的悲伤没人发觉。”
——张悦然《葵花走失在1890》
当你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你就必须要思考这种变化的最终方向。宅也像是一种病,你任由它发展就一定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第四章 入侵篇
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猫万能的口袋和玛利兄弟永远都修不好的下水道,一夜之间,犹如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80后的孩子们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各国文化的入侵
有意思的问题是,这些宅男腐女们到底宅上了什么?
文化入侵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80年代初期,就有人呼吁过“抵制外国文化进入,发扬祖先传统”的观点。但这些人最终被打上“愤青”的标签并退下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猫万能的口袋和玛利兄弟永远都修不好的下水道。一夜之间,犹如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80后的孩子们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各国文化的入侵。
红白机
最初从日本引进的红白机,也就是第一代卡带游戏机曾经是每个80后小孩子的梦想。那时《超级玛利》、《魂斗罗》、《勇者斗恶龙)等游戏是他们永远也谈论不玩的话题。相信现在的宅男们大多数都还对这些游戏有很深的感情,毕竟这种前所未有的娱乐方式让他们小时候难以忘怀。时至今日,游戏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大的难以想象的综合性朝阳行业,无论涉及到利与弊也好,社会风气也好,不可否认的是当初的这些皱形和萌芽已经扩大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并还会在历史的车轮上继续前进下去。
日本动漫
这是个很悲哀的事情。伴随着我们长大的是日本的动漫,让我们感动回忆印象最深的也是日本的动漫,至今仍然让很多宅男腐女痴迷不已的依然是日本动漫。
并不是说这些动漫都有多么优秀,或者说有多么的深度。而是在那样刚刚脱离了贫困的岁月,在精神文明极度贫乏的年代中,你很难想象个机器猫手中的时光机器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宽广的天地,而一个樱木花道手中的篮球又意味着什么。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漫画和动画对中国孩子的成长其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尽管我们都知道它们来自日本。我们的孩子在迷恋日本漫画中天马行空的故事和各具特色的人物设定的时候,也许会无意识间了解很多社会的常识,或是开始培养某种情感,比如永不放弃,比如坚持正义。与中国漫画简单明了的是非观不同,日本优秀动漫作品很少明确告诉你什么是“正”什么又是“恶”,任何人物本身都有复杂和多变的一面,社会也是这样。这并不是日本独有的人生观念,但我们的后代却深深受到影响。他们变的开始反叛并有自己的意识,并开始与他们的父辈产生抵触情绪,那些只看过小兵张嘎和大闹天宫的长辈们。事实上中国80后一代之所以与父母产生如此普遍而且深刻的隔阂,这与动漫入侵,思想超越式的灌注有相当 大的关系。他们只知道日本动漫的迷人与精巧,只知道华丽的宫廷和梦想的城堡,却不知道日本的孩子早在70年代就脱离了温饱困绕,而他们的父母才刚刚把他们从农村大山中拉扯出来。
长大以后,宅男腐女们对社会了解的窗口自然宽了很多。动漫也不再是唯一令他们体验幻想魅力的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优秀的日本动漫作品依然像毒药一样侵蚀着他们的业余时间,甚至是思想,尤其是对日本动漫有特殊感情的中国人。事实上日本动漫早已度过了天才作家们的梦想期和执着期,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商业和做作。一部好的作品被无限连载,看不到结局,不断的增添新人物,却如同过场龙套,曾出不穷的番外篇与剧场版,情节却苍白无力……于是就造就了对战过几百次的鸣人、成长过几千回的奇砑,还有上了一万年小学的柯南。
竞技游戏
电脑游戏的出现也许远比动漫更能直接影响到人,也更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从最初的《帝国时代》到《红色警戒》,电脑游戏复杂的对抗性和面画的精致程度让当时还没退出历史舞台的红白机和街机加速了死亡,也让一代又一代孩子开始走向了宅男之路。直到《星际争霸》横空出世,无与伦比的游戏性与平衡性让几乎所有电脑游戏玩家如痴如醉,那时大到一个战术,小到一个兵种似乎都有永远也聊不完的话题,被作业和考卷长期压抑的学生们也找到了除背书和体育之外另一种获得成就感的方式——用你的鼠标去让对手心服口服。
时至今日,从《星际争霸》诞生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星际争霸Ⅱ》也在万众翘首以待的呼声中即将面世。竞技游戏也早已成最初的“玩物丧志”发展成国家所承认的第99项体育项目一切都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当年躲着老师和家长在网吧打星际和Cs的孩子们今天大多数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其中或者改为沉迷网游,或者继续从事了电子竞技相关的事业,或者看起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白领,但业余时拿起鼠标来依然能娴熟的双线操作。唯一没有的,大概就是完完全全宅在竞技游戏中的人,这与网游是本质的不同。道理再简单不过竞技游戏要面对的是直接和残酷的胜败,如果你一直失败或是基本只能胜负各半,你也许不会无谓的耗费太多时间去,因为这不能使你得到太多的成就感;而当你一直胜利甚奎所向披靡时,你其实离职业化的道路已经不太遥远了——Moon在成为月神之前首先就是宅神,suho曾透露他在疯狂打BN的时候甚至经常用等待游戏的几秒来睡觉。竞技游戏的成就感就建立的正面对抗之中,而网络游戏的成就感是出现在逃避现实以后。
网游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网络成瘾已经让太多的孩子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让太多的家庭蒙上了心酸的眼泪,也让太多的专家教授准备以救世主的姿态拯救这个世界。
网络成瘾是一个特殊时代所产生的现代问题,它的形成和蔓延有关于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现状,是社会问题的综合性的反映之一。它既不凭空产生也不凭空消失。宅男沉迷网络确实是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出了问题,但这已经不能简简单单的归纳于谁的过错。对于这些外界的诱惑,动漫也好,游戏也好,小说也好,它们只能是一种单纯的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对错之说,出问题的是使用它们的人。过度到近乎病态的依赖最终让工具和人都变得畸形和不堪。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沉迷在那个一关机就消失掉的虚拟世界?
第五章 进行时
相反的,正是因为知道家人朋友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应该担负起的责任才让他们在逃避生活的同时又如此强烈的羞愧感和自卑感,他们的煎熬永远不会表现在脸上,但谁也不知道其实他们离崩溃是如此之近
大多数游戏爱好者都有或多或少疯狂游戏的经历,这并不可怕,也不能全部归结于宅男之中。但真正重度成宅的人却以令人无法想象的方式进行着他们的生活,并让所有人触目惊心。
网瘾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并不是宅的全部,但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有宅男腐女或多或少都有程度不同的网瘾。
网瘾这个概念实际上并不陌生,在起初被人们意识到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会是什么大事,一句“爱远是孩子们的天性”足以解释任何问题。但随着网络的发展深入,特别是近些年媒体对一些无日无夜的连续上网、为了满足上网要求而退学,犯罪,甚至是对自己亲人下毒手的影响超级恶劣的事件的追踪报道,社会人才惊醒得知,“网瘾”同“毒瘾”一样也是可怕的洪水猛兽,会讨天真善良的孩子失去理智甚至泯灭人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8月28日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们关于检告《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提到,大约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有将近400万网瘾少年。
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官方的网瘾报告。这次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
无论这样的统计是否科学,也先不管国家对于“网瘾”究竟是如何界定,如此庞大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真实表明了我们在网络应用上遇到了相当大的问题。如果算上已成年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成宅,这个数字只少不多。
家长们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提供给了孩子一切的优质的生活条件,他们就是对外界丝毫不感兴趣,而是一味沉浸在那个虚拟飘渺的世界里?
诚然,现在的物质生活相对以前已经是天翻地覆的改变,而家长对于自己的独生子女更是无所不至的关爱。但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物质上的要求之外,他们更需要交际、肯定和成就感。这些环节出了问题,就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影响到性格的形成。而这三样东西恰恰是网络所最能带给孩子们的东西。漫长的12年中小学生涯中,学习成绩至今仍然是绝大多数地方评价孩子的最大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而学习成绩的内容,也无非是“记忆力”和“计算力”的比拼,是建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近似条件反射练习之中。试想,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有多少孩子能真正有自由交往和交流的时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满足这样单调乏味的成长生活呢?一旦学习落伍,随之而来的一切都是噩梦,家长老师无休无止的指责、优等同学鄙夷的眼光、亲戚朋友失望的叹气……现实世界只剩下自己孤独的影子。这对于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发展阶段的孩子而言是致命的,也是难以弥补的伤害。他们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并惊奇的发现网络游戏能带给他们渴望的一切。事实上,沉迷网络的孩子并不是不渴望交流和被人认可,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是人际交流和成就感的追求才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如痴如醉。网络中的天才与现实中的天才往往只隔着一张纸。
也有些家长认为玩游戏只是小孩子的不懂事,他们丝毫不担心在孩子长大以后还会迷着这些东西,结果事实证明他们错得离谱。从高中解放出来的孩子们,在大学往往都成为了网络力量的主力军。而这些吃喝不愁,学习不急的大学生们往往都是宅男中的典范,并很有可能把生活习惯带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或者说,他们根本很难找到固定的好工作。 如果说学生是因为学业压力大转而寻求网络上的安慰的话,那么比起毕业或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所面临的就业,住房,结婚等压力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从小在呵护中长大的孩子在走入社会的一瞬间发现这里完全不像课本分析的那样简单明了,他们越来越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每一天似乎都要应付无数未知的事情,他们身心疲惫。于是他们关上了那扇门,也关掉了自己和社会的联系。对于他们来说,宅不是想要的生活方式,但却是最安全的生活方式。他们不用太高的代价就可以体验现实中所无法体会到的成就感,他们会因此满足并完成继续宅下去的循环。而他们的激情也会在这样混混沌沌的日子中消散殆尽,甚至到最后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20岁,还要宅多久?
20岁,还有多久可以宅?
抑郁
宅是一种病吗?
抑郁症是最常见也是最通俗的心理类疾症,如同感冒一样也经常在出现在人们生活之中,特别是,宅男和腐女的生活之中。
宅男们往往有这样明显的特征他们不想工作和学习,不愿出门:饮食不规律并往往不会注意个人卫生;夜里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情绪低落,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怕见人,尤其是亲人和朋友,很少跟他们主动联络:喜欢海阔天空的幻想特别是有关事业和爱情,但不敢对地铁中遇到的心仪的女孩哪怕说一句话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似乎总抱着悲观厌世的态度。他们喜欢颓废的姿态。
这其实是抑郁症最真实的表现,他们确实是病了。
科学上对抑郁的解释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悲伤自尊心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相关的症状。通俗的说法就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看出,抑郁的最主要特征是“心境低落”,可以引发的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运动能力低下”、“思维迟钝”,甚至“更严重的精神类病症”。
这不就是广大宅男最真实的写照吗?
为什么会抑郁?
天天玩游戏的人,为什么会不快乐?
事实上,当你每次胆颤心惊的逃一次课打游戏时,游戏带给你的快乐是难以忘怀的,因为那时的游戏是你单调枯燥生活的最好调剂:而等你真正有了大把时间可以无所顾忌的游戏时,你会发现原来的快乐已经大打折扣,当虚拟世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游戏不过是逃离现实社会的避风港而已。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它概括出了人的一生在社会中成长发展的普遍需求规律。各需要一般是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实现的。如果某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滞不前,产生其他消极影响。
由此我们能看到,广大宅男们仅仅只能实现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已,且不说多数人的这两种基本需要也是依赖于家庭才能实现。对于社会交往,受人尊重,以至于最高级的自我价值实现,宅男们似乎都有心无力,他们陷入了一个挣扎的泥潭,比谁都渴望结束这种生活,而又找不到方向和可行的措施。对于正常的社会交往无法顺利进行,他们沉迷在虚拟的交往为代替,对于社会中无法取得成就和被人赏识,他们渴望在虚拟世界中出人头地:对于实现自己的抱负与人生价值,他们则是完全转移到了虚拟世界之中,尤其是经过千辛万苦才获得的装备和头衔让他们可以无怨无悔的为它奋斗。可以看出,在虚拟世界也存在这样一个需求理论,也确实可以给人带来暂时的但是真实的满足感,但问题是,人不可能在虚拟中生活一辈子。在你某次不得不出门或是不得不见人的时候,悲观会在一瞬间以排山倒海之势入侵,并足以让你继续颓废下去。
他们需要什么?
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童年。
在中国,家长们很少给孩子灌输“社会是需要竞争的”、“想得到就要付出努力”的忧患生存概念,而是一味的无条件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从小吃穿不愁的家庭生活,让孩子们以为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快乐。一旦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无条件得到,如果得不到的话就会大声抗议甚至无理取闹——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我们的家长先妥协。所以,进入社会时,他们也保留了这个习惯,他们喜欢在网上发表各种各样的抗议和无休无止的埋怨,他们对于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的思考最多的是“为什么”,而不是“凭什么”。与小时候不同的是,社会不会向任何人妥协。于是他们品尝失败,开始把目光转向可以一次次重新开始的虚拟世界。
再看学校。
老师手把手教会了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却没有告诉学生这些东西除了用在考卷还能用在哪里;更没告诉学生以后老师不在了他们应该怎样自己学习。于是那些在象牙塔中无所不能,文凭满兜的天之骄子在毕业后求职到处碰壁,挫败不已。现在的企业单位和公司机构早已经不把文凭当做唯一凭证,而是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而我们的教育显然没有与此接上轨。他们依然把理论课放在第一位,依然拿出三年前就能买到答案的卷子进行期末考试。
所以,这不是一个计划中进行的人生。孩子们在不该受到束缚的时候受到了太多的束缚,我们应该还给他们一个更精彩和丰富的童年,而不至于他们见到新奇的新事物连魂魄都被勾走;在该受到束缚的时候却放手给他们太多胡闹的时间,一个大学生可以毫无顾忌的通宵四年而彻底走上宅男之路,谁来告诉他这四年是人生中再也不会回来的决定性时期?
对于已经重度成宅的人,曾经的快乐和如今的颓废让他们碾转不安,形成巨大反差。他们开始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直到最后,无奈的接受了现在的自己,并像只老狗一样开始自己抑郁的生活。别人的话语,激励的文字,亲人的温暖,他们能懂,但只能笑笑。他们有时也会激励起强烈的奋斗决心来改变自己,但在三两天之后便宣布破产并开始继续沉沦下去。其实这些抑郁严重的宅人中,多数都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得到社会尊重的愿望也许比正常人还要强烈。他们不是不懂事,相反的,正是因为知道家人朋友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应该担负起的责任才让他们在逃避生活的同时又有如此强烈的羞愧感和自卑感,他们的煎熬永远不会表现在脸上,但谁也不知道其实他们离崩溃是如此之近。
承认自己的病症往往是成功治疗的第一步。在这个经济和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时代,人类的心理似乎都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心境障碍的蔓延速度令人吃惊,以致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是处在一个“抑郁的时代”。但不管怎样,适应社会是人根本的生存法则,抑郁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来自于对社会的不适应和不接受,他们担心在这样已经显得陌生的世界上走错方向。实际上,没有人可以规定哪条路是正确的哪条路又是错误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走的弯路越多,越能熟悉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走出去未必能立刻成功,但原地沉溺一直会越来越彻底的失败。宅人们不需要搀扶,他们只需要明白自己必须走出这第一步。
第六章 脱宅篇
脱宅本来就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所以你不应该把脱宅的希望寄托在某次下的很大很大的决心,只要你每天能下一个小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断的完成它时,你的精神状态就好比太空中加速的宇宙飞船一样终究会达到临界速度,并最终脱离束缚。
大多数宅人在浪费了大把青春后往往会有很深的罪恶感,这使得他们想脱离这种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一些人在自己和朋友的努力下渐渐开始了工作,一步步离开了对虚拟世界的依赖,而另一些人则依然被羁绊在那个飘渺的世界中,想诀别而又无法戒掉。
虽然我们相信,基于对人际交往和结婚的渴望,绝大多数宅人最终会慢慢融入到他们曾经无比惧怕的社会之中,开始重新适应这个复杂庞大的大染缸。但是那些已经挥霍过的岁月却不会回来。宅人们把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间都献给了那个虚拟中的世界,并且一般颗粒无收。这使得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往往会加倍后悔。与学生时后悔哪门功课没有考好不一样,人生永远没有补考的机会。
对于想要解除这样生活状态的宅人来说,想要一下子离开熟悉无比的虚拟世界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脱宅本来就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所以你不应该把脱宅的希望寄托在某次下的很大很大的决心,只要你每天能定一个小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断的完成它时,你的精神状态就好比太空中加速的宇宙飞船一样终究会达到临界速度,并最终脱离束缚。
脱宅之一
试着自己学会做饭,而不是从超市成箱的搬回泡面。做饭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能增加你多少营养,而是让你除了动键盘鼠标之外有更多其他动手的机会。一旦你脑海中有了这样的意识,你会发现去做其他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的难。
脱宅之二
早点睡觉。你脸上的暗疮、黑眼圈、斑点都跟熬夜有直接的关系,包括你的视力和脊髓。你也许现在还感觉不到异常,但相信岁月的力量一定会让将来的你加倍偿还。医学上12点~3点是人的深睡眠时期,如果这段时间你还没有睡觉,那么对大脑和神经的负荷都是非常之大。
脱宅之三
参加朋友的聚会。无论是同学会,生日会还是野外郊游,有条件的话你都应该积极参加。不用担心别人的眼光,即使你不去,他们也不会认为你会好到哪里。就算你实在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那么去当一次群众演员也比宅在家里好,要知道群众演员演出多了也会被大家所熟悉的,并且以后总会有适合你发挥的剧本和场地。
脱宅之四
拿出一面镜子。无论你是男是女,是漂亮或普通。你都应该时常关注下自己的仪表,即使你经常不会出门。外在特征会反映给别人很多东西,就好比一张天然的名片。当你开始注视着镜子里的自己时,就意味着你打算把自己介绍给这个社会。
这段音乐终于在激昂中走向平静,我们都还有同样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末来篇
“……我们不可能是完美的人,但至少应该向着那样的方向前进。我们应该懂得,幸福与你的出生和遭遇都无关,而只牵系于你自己的努力,我们都应该对生活保持绝对的敬畏……”
打开门窗,阳光始终能把房间照亮。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在15岁的时候突然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症,医学上叫“脊髓小脑病变性症”。这是一种在至今依然无法救治的癌症,患病者会渐渐失去行动能力和说话能力,直到失去除思想以外的一切知觉。面对这样一个残忍的病魔,15岁的女孩开始了自己艰辛和不屈的斗争。为了鼓励自己和家人,她从知道自己患病的那一天开始写日记,直到她十年后去世,整整十年,他以无比痛苦的躯体和病魔抗争了十年,一个普通人最美好,最宝贵的十年。也用自己艰难拿起的笔,记录了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宝贵。她在25岁的时候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她早已经不能行动和说话,她把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坚持到了最后一分钟。在她去世后,她的日记被整理出版,一时间感动了无数的日本人,并创下了高达110万的销售记录。她就是池内亚也,她的日记就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公升眼泪》,而她的故事也多次被搬上屏幕。直到现在,亚也的日记依然在骄阳普照的世界上传播,她在日记里的坚强也给无数人带去了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跌倒又有什么关系,还可以再站起来。跌倒了还可以顺便仰头望望天,今天的天空也渗透着无际的海蓝色,朝我微笑”
“人不该活在过去,只要做现在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了。”
“我想制造出一台时光机,回到过去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痛,我还可以去好好谈一场恋爱,也不必要去依靠谁自由地生存下去。我已经不说什么想回到从前之类地话了,认清现在的自己。好好活下去。虽然有时会被无情的眼神伤害,可我也知道同样也有温暖的眼神,所以我坚决不会离开。”
“将手贴近胸口,听见扑通扑通的心跳,好开心,因为我还活着。”
——摘自《一公升眼泪》
也许以上的故事看起来和本文没有关系,但我想说的是,比起那些真正遭受不幸的人,宅男们还在埋怨什么?难道还不知道当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和一个健全的大脑时就已经比很多人幸福千百倍了吗?真正的强者不会给自己找任何理由,理由再出色也只是理由,而不能化成药方。只要还能走。就一定能走向未来的道路,只要还有思想,未来之路就永远无比宽广。社会确实不能给每个人绝对的公平,但可以给出同样一片蓝天,况且世界上总有人比你更不幸。当已经不能说话和走路的亚也依然以微笑迎接明天的蓝天时:当已经拿不紧笔的她依然要写完10年来对生活的热爱时,我们到底还有什么理由颓废下去呢?
我们不可能是完美的人,但至少应该向着那样的方向前进。我们应该懂得,幸福与你的出生和遭遇都无关,而只牵系于你自己的努力,我们都应该对生活保持绝对的敬畏。
愿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生活的美。
宅男们,请打开自己的窗户。
终章篇
有感而发,却描不出生活的轮廓,也许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超然的存在,它始终以嘲讽的姿态注视着我们。
宅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我认为,它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为生活赋予我们的是责任,而不是种种原因的逃避。
我想大多数人都记得国庆节是因为它的超长的假期,而不是纪念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日子,就像有些人可能还没注意到明年就是我们建国60周年的纪念日。在那个似乎已经成为历史范畴内的60年前,各行各业的工人和军人还未来得及欢庆就从喜悦中走了出来,勇敢地接受了历史赋予的建设新中国的重任。现在整整过去了59年,我们享受的每一天生活都是前辈们热血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所最终换成。现在轮到我们,无论能力大小,岗位高低,我们也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真正接过这种责任的传承,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并不是小学课本的一句空话,也不是哗众取宠的一个教条。一个民族的强音总需要这样一些有理想的人去奏响,并且,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足以让大多数人欢呼雀跃一大阵子,无论是社会领导阶层还是普通的中小学生。这也是为什么在某教授在网上呼吁取消国庆十一长假的时候,瞬间就有高达90%的网友强烈反对——这其中当然会有不同的考虑,但你要相信的是,反对者其实绝大多数来自宅人,再也没有比能有七天肆意挥霍的日子更令他们的兴奋的事情了。
“宅”作为一个近些年才出现的网络用语,如今已经越来越渗透到社会人群的心中。一个衣服破旧,胡子拉碴,满脸暗疮的猥琐大叔是宅男的标准形象,当然,在他身后还有成堆的泡面盒垃圾山和可乐罐子。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潮流,宅人的形象从一出现就被挂满了反面和丑恶;但也不会有人否认这已经是一种大众症结,在我们身边亲戚朋友中总会有那么一些让人叹息的孩子或是大孩子。乐观主义者认为这只不过是爱玩的人心智不成熟的表现,而悲观主义者则觉得这是典型迷失方向的一群失败份子,并且有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悲哀。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宅人除了生物学上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三大基本要素水、空气、食物之外,他们还需要第四元素——电脑。但在那个虚拟的世界和他们心灵的世界中究竟有怎样的大悲大喜我们却不得而知。
萧邦21首《夜曲》是世人永远相传的经典。在他最为人所称道的《bE大调夜曲》中,其旋律起伏之大,音韵之饱满,特别是从“黑夜”到“白昼”,在炽热到死寂的极大反差让所有听过的人惶惶不安,如痴如醉,久久不能平静。不同的人生经历注定会有不同的切身感受,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唯一相同的是,“夜”似乎总是人在想象与现实中挣扎的时空,它能酝酿出太多的感慨和思绪。那么在那些极少有人关切的宅人心中,是否也曾经演奏过这样一首深沉哀怨的夜曲呢?
第一章 起源篇
“……在当时网络已经相当发达的年代,在那个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于通宵打电脑挥藿四年的时期,“宅男”的定义很快得到认同并以蔓延之势传播到整个中国大地……”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宅”的出现与网络的普及有莫大的关系,而宅男腐女们最大的精神寄托往往都是电脑,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脑他们该怎样活下去。
一般认为“宅”的起源来自日本的“御宅族”,他们醉心于研究主流文化之外的少数派文化,比如时尚、饮食文化甚至是神秘的忍术。在起初的时候“宅”未必带有贬义,也不完全跟电脑有密切联系。在这些概念进入中国台湾地区之后,特别是日本的一些介绍御宅族的电视剧被搬进台湾(这其中以《电车男》最为出名),有些网民就开始把自己不出门称为“宅”,整天上网的人就是“宅男”……在当时网络已经相当发达的年代,在那个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于通宵打电脑挥霍四年的时期,“宅男”的定义很快得到认同并以蔓延之势传播了整个中国大地。
无论是最初的概念被曲解也好,还是网络再次丰富了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概念也罢,不得不承认的是,“宅”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只存在于网络的自娱自乐之中,甚至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也频繁使用这样一个词汇。自称“很宅”的人往往是一种自嘲,对别人表明了“我不喜欢出门”、“我喜欢一个人在家玩”等相关的概念,而对别人说“宅”,则多数是一种善意的批评,意思是“你真的太自闭了”、“你应该多出去走走”等。
从表面上看,宅的起源再简单不过,无非是一些无所事事的人沉迷虚拟网络所带来的综合症。如果只是少数特例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心理医生去解决问题,但当整个社会大规模都开始这样一种迷失方向,自暴自弃的生活状态时,就犹如突然爆发的瘟疫一般可怕。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思考。马克思曾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句再简单不过的理论实际上对于人类任何形式的社会都是一把标尺。在我们还处于蛮荒建设的新中国时代,人少事多成为了当时的时代旋律。任何行业、任何部门都急需要大批人力物力去开垦建设。那个时代无所谓宅不宅,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只能勉强维持人的生存而已,而那时的财富还不足以富裕到让你待在家里也能吃到饱饭的地步。随着社会一步步的发展,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历了一系列探索之后渐渐走上了正规,而老一辈的亲人朋友也在社会大改革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一切都让80后出生的孩子们开始享受到了百般呵护和万般疼爱。谁都记得很多年前那个中日夏令营中两国孩子令人触目惊心的对比,那些被打上“垮掉的一代”和“豆芽菜”的标签的80后孩子们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或者说是很多都成为了宅男腐女的主力军。“就业压力”、“买房压力”是时代的流行词,也是年轻一代最大的枷锁。从小受到的无忧教育与进入社会后残酷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们选择了逃避,或是以抒发对社会的不满来整日整夜麻痹自己。客观的说,我们的社会确实由于历史或是一系列发展探索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造就了当今的尴尬局面,但这并不能是一个逃避的理由。一个人的生长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挫折和弯路,一个国家也丝毫不例外。一味的把责任推给社会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曾经和你同样智商同样环境的同班同学,有的已经在大公司享受着10万年薪,有的还在通宵达旦的为一把蛋刀而奋斗。(蛋刀:埃辛诺斯战刃,《魔兽世界》的虚拟装备——编者注)
第二章 回忆篇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看起来感情淡漠的宅人们实际上是最喜欢怀旧的人群之一……”
没有人天生喜欢宅在家里,孩子们的天性永远都是好奇和好动。在宅男们小的时候,一定也有对那样金色年华的回忆一个古旧泛黄的胡同,或是一张破损模糊的卡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看起来感情淡漠的宅人们实际上是最喜欢怀旧的人群之一。
放学路上的电视机
如果你的家里不支持你在没做完作业之前就去看动画片的话,那么大多数孩子一定有放学躲在街边的小店看电视的习惯。这些小店一般是小型家电经销商,展示柜上的电视放着各种各样的节目,并总会有那么几个台在播放动画片。放学的孩子们三五成群,经常留在店门口看动画,然后在结束的时候恋恋不舍的回家。意犹未尽的时候还经常同小伙伴们一起谈论动画的内容或是人物,并且经常会为一个问题争执的面红耳赤,比如星矢和冰河谁厉害拉、紫龙为什么老脱衣服等等。如果运气不好碰上脾气暴躁的中年店老板大叔,他们多半会被老板拿着鸡毛掸子赶出去,然后等大叔回去的时候,再偷偷摸摸回来继续看。可以想像的是,这种百折不挠的迷恋精神让也许在日后就能成功诞生出一位高考状元,或是不幸成为一代宅神。
玩具
比起现在孩子的玩具,那时候可以玩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但谁又敢说现在的孩子就一定比那时的孩子快乐呢?
一个发条青蛙的运动轨迹可以让一群小孩子用羡慕的眼光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一张当前流行动画的纸画片是没有VCD之前的替代品,并能清晰在孩子们脑海中播放让他们着迷的情节,最帅的事情莫过于拥有自己的一个变形金刚,而且越大越好,他们会不厌其烦的变来变去并且嘴里一直念念有词 并常常伴随着唾沫星子横飞:而最初某品牌干脆面中送的圆形游戏卡片(当时被称作“旋风卡”)更是让孩子们为了得到卡片而成箱成箱一直吃到营养不良。当时的孩子也许都还记得霹雳虎,机灵虎,乖巧虎,冲天虎,勇壮虎等等这些完全失去控制的各类生物,然后就是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类似的方便面如小浣熊、小管家……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玩具,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是如此之快。现在的孩子再也不会见到那些从前的玩具了,_一个遥控汽车的发动机是发条青蛙们永远也追不上的速度,一张DVD的容量耕可蹦把一个漫画家十年的作品全部带回家……直到最后,一台电脑的乐趣足以把以所在的所有全部终结。
游戏
最初的游戏与电脑无关。几张画片、一盒棋子、一个沙包或是一跟皮筋都可以让一群孩子无所顾忌的快乐一天,那时的游戏无论怎样的形式,其共同的特点就是你必须和你的伙伴们一起玩,而不是你一个人就能体验一切。
也许是当时的孩子们太容易满足,也许是长大的我们总会被许许多多的事情束缚,我们离那样的时代确实已经太久远了。但一定还是会有人怀念那样的日子,那样的蓝天白云和大雁南飞,那样突然进发出的一阵傻笑,而不是现在的沉默冷淡的开机画面。玩着斗兽棋的孩子们想像不到现在的DOOM3有多么精致的画面,就像跳着劲舞团的女生们也体会不到很多年前跳皮筋的女孩子脸上的幸福与快乐。
时代在改变,人也必须接受这样的变化。如果不能适应,那么你也许就会成为人生这个超长RPG的失败者。
考试
有了考试的那一刻,孩子们的自由就被打上了无形的枷锁。你依然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但那条枷锁却是形影相随,难以挣脱。
大多数宅男的考试往往是这样一个模式:开考前一个月决定突击一下,然后乱七八糟的事情如同学过生日,新动漫连载,暴雪不幸又出了新游戏,或者什么事都没有,就是学不到一刻钟就跑了出去等等状况使得原学习计划没有实现,后来到了还有3天的时候,特别是考试动员会或是家长们笑眯眯的拍着他们的脑袋说加油的时候,他们开始急的火急撩人的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最后不得不熬夜苦读加班加点,并常常决定铤而走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作弊。如此的尴尬局面让他们后悔不已,他们都在心里下定决心说下次考试再也不这样了。等考试终于结束之后他们大出了一口气,就像是一场漫长战役的幸存者,他们从压抑中逃脱了出来并立刻好了伤疤忘了痛,把之前的后悔和保证忘记的一干二净,重新走向下一次考试一模一样的循环。当然,也有在战役中不幸牺牲的孩子们,那些赤红的卷子往往让参加家长会后的家长们基本火山爆发,用孩子们流行的比喻就是直接进化成超级赛亚人,一场风风雨雨的政治思想教育时代即将陪伴你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如果那时我好好学习,我一定XXXX。遗憾的是这些话一直伴随着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他们始终没有XXXX过。最后干脆亲人朋友们都很少见过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对未来有怎样的计划和打算。
逃课
没有逃过课的宅男几乎是没有的,当然也不排除大学后才开始接触电脑游戏的后起之秀。高中时让人最深刻的记忆往往不是高考或是运动会,而是某个集体逃课的夜晚,一班人在网吧激情对战3C的难忘时刻。
高中学校的大墙永远是高高竖起,为了防止学生翻墙逃课,在墙上也许还插上了铁栅栏或是玻璃渣。当时这样的造型几乎让所有的学生望而生畏,一致认为这样的防线没有防弹衣基本上很难全身而退。但也许就有那么几个传奇的学长在某个无法忍受的夜晚,奋不顾身。以身冒险,清楚了玻璃渣,拉弯了铁栅栏,为后辈们杀出了一条血路。当然,这些先行者并不是全部都能成功,他们的另一个可能就是进了医院。这样的学长在学校的历史上往往是薪火相传,层出不穷。无论学校怎么加高墙,学生们总有办法翻出去,为了完成逃课而挑战人体的极限,这倒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不谋而合。如果学校继续这样加高下去,相信不久以后一批批田径新星就要冉冉升起。
这并不是值得夸耀的事情,但近乎人情。80后面临的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的压力,然后,在众多大学校园开始不再保证工作分配时,考生们发现,过了一根独木桥还有千千万万根独木桥在等着他们,而且前面那根桥还算是宽的。
宅
可以看出,我们在从小到大的成长中都曾迷恋过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都伴随着时代的前进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我也毫不怀疑电脑也终究会被一种更先进的工具所替代,就像是电池赛车最终代替了发条玩具。问题是,这似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或者说,不在我们此生范围之内。
从大学开始,或者从网络时代越来越普及的那些年开始,电脑渐渐从当时大学生的奢侈品变成了必备品,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电脑以绝对的优越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习惯,就像是很多年前书信来往的笔友也都被QQ大军淹没一样,你求助老师的次数也一定不会比你求助百度的时候多。
宅,开始启程?
第三章 开端篇
“……当你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你就必须要思考这种变化的最终方向。宅也像是一种病,你任由它发展就一定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真正意义上的宅一般都是从大学才开始,并且大学生一直是宅人军团的铁打主力成员。一个在高中时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尖子生很有可能在大学时宅的昏天暗地,瘦骨嶙岣,一个曾经呼风唤雨的学生干部可能把他的领导事业继续带到了某网游中开始带领兄弟们彻夜厮杀;而那些上学时就渴望无限制畅快游戏的学生们则成长在任何配置优秀的网吧或自己的宿舍中,风雨无阻,几年如一日的辛勤奋斗。
客观的说,大学生的自由时间比中学生实在多太多了,这使他们往往不知道怎么分配。而电脑娱乐作为当今最方便简捷也是最流行最吸引人的娱乐方式,被大学生所喜爱是最正常不过,因为大学生本身就是时代前沿的先锋。其实,把游戏当作消遣并没有错,也不能算宅,而过度依赖于虚拟世界的快感而影响到了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就属于沉迷了。对沉迷的事物无法自拔念念不忘甚至到最后完全无法控制自己,这就走上了一条宅男之路。而且,这似乎是一张单程车票,走出来远比走进去要艰难百倍。
我们不妨来看看开始宅的人在生活上会有哪些变化。
衣
宅人们没打算买太多的衣服,即使是曾经爱美的女孩子在宅上某种东西后也会拖延其审美观的发展,当然是相对于正常爱逛街爱逛小饰品店的普通女孩子而言,对于宅男,不要说是衣服了,他们完全可以把高中带来的还散发着儿童气息的校服穿过4年,他们喜欢深色调的衣服不是因为能穿出男人的内涵,而是一个月不洗也看不出来。最后,如果他们不得不下定决心去买几件衣服,也是速战速决,花几个小时去买一件衣服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其实宅男们对衣服的需求就是“舒服”、“大小合适”,这使他们对“衣”的要求直接回到了旧社会。到后期重度宅男们可能会极度不注重个人 卫生,衣服开始出现洗不掉的斑点和刺激性气味,这常常与他们在游戏中所穿的装备的华丽程度成反比。
食
“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在人的一生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每个普通人在上下课或是上下班接近的吃饭的时间往往都会有一番美妙的幻想,仿佛想像着那些精美的食物就能让自己口水止不住的流下来。
然而对宅男来说,这道工序就简单了许多。他们会在寝室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哪怕是上个月没有吃完的半块饼干;他们会跑遍所有寝室去借一根香烟,甚至到最后可能一敲门都会冒着被暴揍的危险;他们往往不固定吃饭时间,一般不到饿的受不了的时候他们不轻易井口,他们可以一天三顿饭或是三天一顿饭,他们对味道基本没有太大的需求,到了后期甚至都感觉不出这些其他的食物跟泡面有什么区别。只要桌子上有大量的零食和饮料,或者一堆香烟,他们就可以满足的继续宅下去。
这样的生活习惯往往会产生很多不良的结果,而且很多是慢性的侵蚀。也许在目前看来宅人们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很好很健康,但谁又知道十年之后会是怎么样呢?
住
在学校的时候寝室当然是廉价而且舒适的住所,所以众多宅人在毕业的时候会无比怀念那样的环境。除了住宿的舒适以外,毕竟还有室友可以方便的交流,或是一起吃饭和喝酒,或是干脆大家一起宅。有人陪伴的宅往往更容易让人沉迷,因为它平衡了虚拟世界的太虚幻和现实世界的太枯燥。这段时光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的让人怀念,以至于在毕业散伙饭的那天晚上,这些平时看上去只对游戏有感情的孩子们也会得的如此彻底,最后喝得神经完全麻木,在半醉半醒中告别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毕业后大多数宅男会宅在家里,除了父母经常的指责之外,那里是最舒适也是最温暖的地方了;也有人会在外面租房子,他们一般都有工作或是网上兼职养活自己。对他们来说,靠自己的收入买房真的还很遥远,而且一个十几平米的地方对自己来说已经足够。20平米和200平米房子的差距也无非是后者能放下更多的零食和漫画书。至于房间的结构、装饰和其他小饰品他们不会过多的研究,凌乱的饼干盒和东倒西歪的可乐罐子还有鼠标旁边的烟灰缸中的大堆烟头是他们最熟悉的场景,也看起来最舒服。
行
宅男们当然不喜欢外出,否则也不能称之为宅男。从开始宅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在渐渐失去交际的能力,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去人多的场合,越来越不会主动和人搭讪。其实他们当然也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演讲者,一个诙谐幽默可以让女人着迷的男士,问题是他们似乎很难用语言把别人带入自己的思路中。游戏技巧的提升的代价就是讲话技巧的退化,于是他们越来越自闭。
他们开始讨厌朋友和亲人的督促,并且经常想彻底消失一段时间。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越来越少的人会继续和他们联系,他们真的不得不孤独了。这也是宅男会越陷越深的原因——他们放弃了老朋友,而又没有新的朋友来源。这绝对会成为他们日后最后悔的事情之一。
这就是生活
所有人都会感伤,就像所有人都会流泪一样。但宅人们在某次游戏下线后听到新年的钟声时,他们的感伤也许比其他人更真切,眼泪也更心酸。不仅仅只有宅人,所有曾经宅过的,半宅的年轻人都会常常有无数的感慨,这是一个忧伤的年代。比如对于生活,对于爱情,对于浪费过的时间,对于那些不能重新来过的日子。其实一个宅男的宅与不宅也就是一念间的距离,但走出这一步究竟要面对多少现实呢?
“我们在梦境里横冲直撞撒丫子满世界奔走,永远天不怕地不怕、可是突然间梦醒了,我看到了自己想象之外的东西。选就是生活”。
——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
“每个生命都是有其自身价值的,然而许多生命在结束前却尚来实现其价值,他们只是随着历史的车轮社会的脚步,在漫无目的地完成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期间,他们丢掉个性。失去理想,埋葬幸福,丧失自我,甘于平庸,他们只是历史洪流中的匆匆过客,”
——孙睿《草样年华》
“生活实在是最无辜的事物,它明明最公正,却被无数人用作自己做坏事的借口。”
——韩寒《光荣日》
“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我面无表情地靠着冰冷的墙壁。汲取着手中热茶的唯一一点热量,看着嬉笑的人群,依旧微笑,我的悲伤没人发觉。”
——张悦然《葵花走失在1890》
当你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你就必须要思考这种变化的最终方向。宅也像是一种病,你任由它发展就一定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第四章 入侵篇
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猫万能的口袋和玛利兄弟永远都修不好的下水道,一夜之间,犹如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80后的孩子们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各国文化的入侵
有意思的问题是,这些宅男腐女们到底宅上了什么?
文化入侵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80年代初期,就有人呼吁过“抵制外国文化进入,发扬祖先传统”的观点。但这些人最终被打上“愤青”的标签并退下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猫万能的口袋和玛利兄弟永远都修不好的下水道。一夜之间,犹如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80后的孩子们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各国文化的入侵。
红白机
最初从日本引进的红白机,也就是第一代卡带游戏机曾经是每个80后小孩子的梦想。那时《超级玛利》、《魂斗罗》、《勇者斗恶龙)等游戏是他们永远也谈论不玩的话题。相信现在的宅男们大多数都还对这些游戏有很深的感情,毕竟这种前所未有的娱乐方式让他们小时候难以忘怀。时至今日,游戏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大的难以想象的综合性朝阳行业,无论涉及到利与弊也好,社会风气也好,不可否认的是当初的这些皱形和萌芽已经扩大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并还会在历史的车轮上继续前进下去。
日本动漫
这是个很悲哀的事情。伴随着我们长大的是日本的动漫,让我们感动回忆印象最深的也是日本的动漫,至今仍然让很多宅男腐女痴迷不已的依然是日本动漫。
并不是说这些动漫都有多么优秀,或者说有多么的深度。而是在那样刚刚脱离了贫困的岁月,在精神文明极度贫乏的年代中,你很难想象个机器猫手中的时光机器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宽广的天地,而一个樱木花道手中的篮球又意味着什么。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漫画和动画对中国孩子的成长其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尽管我们都知道它们来自日本。我们的孩子在迷恋日本漫画中天马行空的故事和各具特色的人物设定的时候,也许会无意识间了解很多社会的常识,或是开始培养某种情感,比如永不放弃,比如坚持正义。与中国漫画简单明了的是非观不同,日本优秀动漫作品很少明确告诉你什么是“正”什么又是“恶”,任何人物本身都有复杂和多变的一面,社会也是这样。这并不是日本独有的人生观念,但我们的后代却深深受到影响。他们变的开始反叛并有自己的意识,并开始与他们的父辈产生抵触情绪,那些只看过小兵张嘎和大闹天宫的长辈们。事实上中国80后一代之所以与父母产生如此普遍而且深刻的隔阂,这与动漫入侵,思想超越式的灌注有相当 大的关系。他们只知道日本动漫的迷人与精巧,只知道华丽的宫廷和梦想的城堡,却不知道日本的孩子早在70年代就脱离了温饱困绕,而他们的父母才刚刚把他们从农村大山中拉扯出来。
长大以后,宅男腐女们对社会了解的窗口自然宽了很多。动漫也不再是唯一令他们体验幻想魅力的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优秀的日本动漫作品依然像毒药一样侵蚀着他们的业余时间,甚至是思想,尤其是对日本动漫有特殊感情的中国人。事实上日本动漫早已度过了天才作家们的梦想期和执着期,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商业和做作。一部好的作品被无限连载,看不到结局,不断的增添新人物,却如同过场龙套,曾出不穷的番外篇与剧场版,情节却苍白无力……于是就造就了对战过几百次的鸣人、成长过几千回的奇砑,还有上了一万年小学的柯南。
竞技游戏
电脑游戏的出现也许远比动漫更能直接影响到人,也更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从最初的《帝国时代》到《红色警戒》,电脑游戏复杂的对抗性和面画的精致程度让当时还没退出历史舞台的红白机和街机加速了死亡,也让一代又一代孩子开始走向了宅男之路。直到《星际争霸》横空出世,无与伦比的游戏性与平衡性让几乎所有电脑游戏玩家如痴如醉,那时大到一个战术,小到一个兵种似乎都有永远也聊不完的话题,被作业和考卷长期压抑的学生们也找到了除背书和体育之外另一种获得成就感的方式——用你的鼠标去让对手心服口服。
时至今日,从《星际争霸》诞生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星际争霸Ⅱ》也在万众翘首以待的呼声中即将面世。竞技游戏也早已成最初的“玩物丧志”发展成国家所承认的第99项体育项目一切都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当年躲着老师和家长在网吧打星际和Cs的孩子们今天大多数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其中或者改为沉迷网游,或者继续从事了电子竞技相关的事业,或者看起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白领,但业余时拿起鼠标来依然能娴熟的双线操作。唯一没有的,大概就是完完全全宅在竞技游戏中的人,这与网游是本质的不同。道理再简单不过竞技游戏要面对的是直接和残酷的胜败,如果你一直失败或是基本只能胜负各半,你也许不会无谓的耗费太多时间去,因为这不能使你得到太多的成就感;而当你一直胜利甚奎所向披靡时,你其实离职业化的道路已经不太遥远了——Moon在成为月神之前首先就是宅神,suho曾透露他在疯狂打BN的时候甚至经常用等待游戏的几秒来睡觉。竞技游戏的成就感就建立的正面对抗之中,而网络游戏的成就感是出现在逃避现实以后。
网游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网络成瘾已经让太多的孩子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让太多的家庭蒙上了心酸的眼泪,也让太多的专家教授准备以救世主的姿态拯救这个世界。
网络成瘾是一个特殊时代所产生的现代问题,它的形成和蔓延有关于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现状,是社会问题的综合性的反映之一。它既不凭空产生也不凭空消失。宅男沉迷网络确实是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出了问题,但这已经不能简简单单的归纳于谁的过错。对于这些外界的诱惑,动漫也好,游戏也好,小说也好,它们只能是一种单纯的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对错之说,出问题的是使用它们的人。过度到近乎病态的依赖最终让工具和人都变得畸形和不堪。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沉迷在那个一关机就消失掉的虚拟世界?
第五章 进行时
相反的,正是因为知道家人朋友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应该担负起的责任才让他们在逃避生活的同时又如此强烈的羞愧感和自卑感,他们的煎熬永远不会表现在脸上,但谁也不知道其实他们离崩溃是如此之近
大多数游戏爱好者都有或多或少疯狂游戏的经历,这并不可怕,也不能全部归结于宅男之中。但真正重度成宅的人却以令人无法想象的方式进行着他们的生活,并让所有人触目惊心。
网瘾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并不是宅的全部,但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有宅男腐女或多或少都有程度不同的网瘾。
网瘾这个概念实际上并不陌生,在起初被人们意识到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会是什么大事,一句“爱远是孩子们的天性”足以解释任何问题。但随着网络的发展深入,特别是近些年媒体对一些无日无夜的连续上网、为了满足上网要求而退学,犯罪,甚至是对自己亲人下毒手的影响超级恶劣的事件的追踪报道,社会人才惊醒得知,“网瘾”同“毒瘾”一样也是可怕的洪水猛兽,会讨天真善良的孩子失去理智甚至泯灭人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8月28日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们关于检告《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提到,大约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有将近400万网瘾少年。
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官方的网瘾报告。这次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
无论这样的统计是否科学,也先不管国家对于“网瘾”究竟是如何界定,如此庞大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真实表明了我们在网络应用上遇到了相当大的问题。如果算上已成年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成宅,这个数字只少不多。
家长们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提供给了孩子一切的优质的生活条件,他们就是对外界丝毫不感兴趣,而是一味沉浸在那个虚拟飘渺的世界里?
诚然,现在的物质生活相对以前已经是天翻地覆的改变,而家长对于自己的独生子女更是无所不至的关爱。但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物质上的要求之外,他们更需要交际、肯定和成就感。这些环节出了问题,就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影响到性格的形成。而这三样东西恰恰是网络所最能带给孩子们的东西。漫长的12年中小学生涯中,学习成绩至今仍然是绝大多数地方评价孩子的最大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而学习成绩的内容,也无非是“记忆力”和“计算力”的比拼,是建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近似条件反射练习之中。试想,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有多少孩子能真正有自由交往和交流的时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满足这样单调乏味的成长生活呢?一旦学习落伍,随之而来的一切都是噩梦,家长老师无休无止的指责、优等同学鄙夷的眼光、亲戚朋友失望的叹气……现实世界只剩下自己孤独的影子。这对于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发展阶段的孩子而言是致命的,也是难以弥补的伤害。他们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并惊奇的发现网络游戏能带给他们渴望的一切。事实上,沉迷网络的孩子并不是不渴望交流和被人认可,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是人际交流和成就感的追求才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如痴如醉。网络中的天才与现实中的天才往往只隔着一张纸。
也有些家长认为玩游戏只是小孩子的不懂事,他们丝毫不担心在孩子长大以后还会迷着这些东西,结果事实证明他们错得离谱。从高中解放出来的孩子们,在大学往往都成为了网络力量的主力军。而这些吃喝不愁,学习不急的大学生们往往都是宅男中的典范,并很有可能把生活习惯带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或者说,他们根本很难找到固定的好工作。 如果说学生是因为学业压力大转而寻求网络上的安慰的话,那么比起毕业或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所面临的就业,住房,结婚等压力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从小在呵护中长大的孩子在走入社会的一瞬间发现这里完全不像课本分析的那样简单明了,他们越来越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每一天似乎都要应付无数未知的事情,他们身心疲惫。于是他们关上了那扇门,也关掉了自己和社会的联系。对于他们来说,宅不是想要的生活方式,但却是最安全的生活方式。他们不用太高的代价就可以体验现实中所无法体会到的成就感,他们会因此满足并完成继续宅下去的循环。而他们的激情也会在这样混混沌沌的日子中消散殆尽,甚至到最后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20岁,还要宅多久?
20岁,还有多久可以宅?
抑郁
宅是一种病吗?
抑郁症是最常见也是最通俗的心理类疾症,如同感冒一样也经常在出现在人们生活之中,特别是,宅男和腐女的生活之中。
宅男们往往有这样明显的特征他们不想工作和学习,不愿出门:饮食不规律并往往不会注意个人卫生;夜里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情绪低落,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怕见人,尤其是亲人和朋友,很少跟他们主动联络:喜欢海阔天空的幻想特别是有关事业和爱情,但不敢对地铁中遇到的心仪的女孩哪怕说一句话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似乎总抱着悲观厌世的态度。他们喜欢颓废的姿态。
这其实是抑郁症最真实的表现,他们确实是病了。
科学上对抑郁的解释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悲伤自尊心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相关的症状。通俗的说法就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看出,抑郁的最主要特征是“心境低落”,可以引发的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运动能力低下”、“思维迟钝”,甚至“更严重的精神类病症”。
这不就是广大宅男最真实的写照吗?
为什么会抑郁?
天天玩游戏的人,为什么会不快乐?
事实上,当你每次胆颤心惊的逃一次课打游戏时,游戏带给你的快乐是难以忘怀的,因为那时的游戏是你单调枯燥生活的最好调剂:而等你真正有了大把时间可以无所顾忌的游戏时,你会发现原来的快乐已经大打折扣,当虚拟世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游戏不过是逃离现实社会的避风港而已。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它概括出了人的一生在社会中成长发展的普遍需求规律。各需要一般是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实现的。如果某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滞不前,产生其他消极影响。
由此我们能看到,广大宅男们仅仅只能实现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已,且不说多数人的这两种基本需要也是依赖于家庭才能实现。对于社会交往,受人尊重,以至于最高级的自我价值实现,宅男们似乎都有心无力,他们陷入了一个挣扎的泥潭,比谁都渴望结束这种生活,而又找不到方向和可行的措施。对于正常的社会交往无法顺利进行,他们沉迷在虚拟的交往为代替,对于社会中无法取得成就和被人赏识,他们渴望在虚拟世界中出人头地:对于实现自己的抱负与人生价值,他们则是完全转移到了虚拟世界之中,尤其是经过千辛万苦才获得的装备和头衔让他们可以无怨无悔的为它奋斗。可以看出,在虚拟世界也存在这样一个需求理论,也确实可以给人带来暂时的但是真实的满足感,但问题是,人不可能在虚拟中生活一辈子。在你某次不得不出门或是不得不见人的时候,悲观会在一瞬间以排山倒海之势入侵,并足以让你继续颓废下去。
他们需要什么?
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童年。
在中国,家长们很少给孩子灌输“社会是需要竞争的”、“想得到就要付出努力”的忧患生存概念,而是一味的无条件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从小吃穿不愁的家庭生活,让孩子们以为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快乐。一旦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无条件得到,如果得不到的话就会大声抗议甚至无理取闹——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我们的家长先妥协。所以,进入社会时,他们也保留了这个习惯,他们喜欢在网上发表各种各样的抗议和无休无止的埋怨,他们对于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的思考最多的是“为什么”,而不是“凭什么”。与小时候不同的是,社会不会向任何人妥协。于是他们品尝失败,开始把目光转向可以一次次重新开始的虚拟世界。
再看学校。
老师手把手教会了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却没有告诉学生这些东西除了用在考卷还能用在哪里;更没告诉学生以后老师不在了他们应该怎样自己学习。于是那些在象牙塔中无所不能,文凭满兜的天之骄子在毕业后求职到处碰壁,挫败不已。现在的企业单位和公司机构早已经不把文凭当做唯一凭证,而是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而我们的教育显然没有与此接上轨。他们依然把理论课放在第一位,依然拿出三年前就能买到答案的卷子进行期末考试。
所以,这不是一个计划中进行的人生。孩子们在不该受到束缚的时候受到了太多的束缚,我们应该还给他们一个更精彩和丰富的童年,而不至于他们见到新奇的新事物连魂魄都被勾走;在该受到束缚的时候却放手给他们太多胡闹的时间,一个大学生可以毫无顾忌的通宵四年而彻底走上宅男之路,谁来告诉他这四年是人生中再也不会回来的决定性时期?
对于已经重度成宅的人,曾经的快乐和如今的颓废让他们碾转不安,形成巨大反差。他们开始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直到最后,无奈的接受了现在的自己,并像只老狗一样开始自己抑郁的生活。别人的话语,激励的文字,亲人的温暖,他们能懂,但只能笑笑。他们有时也会激励起强烈的奋斗决心来改变自己,但在三两天之后便宣布破产并开始继续沉沦下去。其实这些抑郁严重的宅人中,多数都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得到社会尊重的愿望也许比正常人还要强烈。他们不是不懂事,相反的,正是因为知道家人朋友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应该担负起的责任才让他们在逃避生活的同时又有如此强烈的羞愧感和自卑感,他们的煎熬永远不会表现在脸上,但谁也不知道其实他们离崩溃是如此之近。
承认自己的病症往往是成功治疗的第一步。在这个经济和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时代,人类的心理似乎都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心境障碍的蔓延速度令人吃惊,以致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是处在一个“抑郁的时代”。但不管怎样,适应社会是人根本的生存法则,抑郁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来自于对社会的不适应和不接受,他们担心在这样已经显得陌生的世界上走错方向。实际上,没有人可以规定哪条路是正确的哪条路又是错误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走的弯路越多,越能熟悉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走出去未必能立刻成功,但原地沉溺一直会越来越彻底的失败。宅人们不需要搀扶,他们只需要明白自己必须走出这第一步。
第六章 脱宅篇
脱宅本来就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所以你不应该把脱宅的希望寄托在某次下的很大很大的决心,只要你每天能下一个小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断的完成它时,你的精神状态就好比太空中加速的宇宙飞船一样终究会达到临界速度,并最终脱离束缚。
大多数宅人在浪费了大把青春后往往会有很深的罪恶感,这使得他们想脱离这种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一些人在自己和朋友的努力下渐渐开始了工作,一步步离开了对虚拟世界的依赖,而另一些人则依然被羁绊在那个飘渺的世界中,想诀别而又无法戒掉。
虽然我们相信,基于对人际交往和结婚的渴望,绝大多数宅人最终会慢慢融入到他们曾经无比惧怕的社会之中,开始重新适应这个复杂庞大的大染缸。但是那些已经挥霍过的岁月却不会回来。宅人们把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间都献给了那个虚拟中的世界,并且一般颗粒无收。这使得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往往会加倍后悔。与学生时后悔哪门功课没有考好不一样,人生永远没有补考的机会。
对于想要解除这样生活状态的宅人来说,想要一下子离开熟悉无比的虚拟世界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脱宅本来就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所以你不应该把脱宅的希望寄托在某次下的很大很大的决心,只要你每天能定一个小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断的完成它时,你的精神状态就好比太空中加速的宇宙飞船一样终究会达到临界速度,并最终脱离束缚。
脱宅之一
试着自己学会做饭,而不是从超市成箱的搬回泡面。做饭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能增加你多少营养,而是让你除了动键盘鼠标之外有更多其他动手的机会。一旦你脑海中有了这样的意识,你会发现去做其他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的难。
脱宅之二
早点睡觉。你脸上的暗疮、黑眼圈、斑点都跟熬夜有直接的关系,包括你的视力和脊髓。你也许现在还感觉不到异常,但相信岁月的力量一定会让将来的你加倍偿还。医学上12点~3点是人的深睡眠时期,如果这段时间你还没有睡觉,那么对大脑和神经的负荷都是非常之大。
脱宅之三
参加朋友的聚会。无论是同学会,生日会还是野外郊游,有条件的话你都应该积极参加。不用担心别人的眼光,即使你不去,他们也不会认为你会好到哪里。就算你实在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那么去当一次群众演员也比宅在家里好,要知道群众演员演出多了也会被大家所熟悉的,并且以后总会有适合你发挥的剧本和场地。
脱宅之四
拿出一面镜子。无论你是男是女,是漂亮或普通。你都应该时常关注下自己的仪表,即使你经常不会出门。外在特征会反映给别人很多东西,就好比一张天然的名片。当你开始注视着镜子里的自己时,就意味着你打算把自己介绍给这个社会。
这段音乐终于在激昂中走向平静,我们都还有同样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末来篇
“……我们不可能是完美的人,但至少应该向着那样的方向前进。我们应该懂得,幸福与你的出生和遭遇都无关,而只牵系于你自己的努力,我们都应该对生活保持绝对的敬畏……”
打开门窗,阳光始终能把房间照亮。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在15岁的时候突然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症,医学上叫“脊髓小脑病变性症”。这是一种在至今依然无法救治的癌症,患病者会渐渐失去行动能力和说话能力,直到失去除思想以外的一切知觉。面对这样一个残忍的病魔,15岁的女孩开始了自己艰辛和不屈的斗争。为了鼓励自己和家人,她从知道自己患病的那一天开始写日记,直到她十年后去世,整整十年,他以无比痛苦的躯体和病魔抗争了十年,一个普通人最美好,最宝贵的十年。也用自己艰难拿起的笔,记录了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宝贵。她在25岁的时候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她早已经不能行动和说话,她把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坚持到了最后一分钟。在她去世后,她的日记被整理出版,一时间感动了无数的日本人,并创下了高达110万的销售记录。她就是池内亚也,她的日记就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公升眼泪》,而她的故事也多次被搬上屏幕。直到现在,亚也的日记依然在骄阳普照的世界上传播,她在日记里的坚强也给无数人带去了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跌倒又有什么关系,还可以再站起来。跌倒了还可以顺便仰头望望天,今天的天空也渗透着无际的海蓝色,朝我微笑”
“人不该活在过去,只要做现在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了。”
“我想制造出一台时光机,回到过去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痛,我还可以去好好谈一场恋爱,也不必要去依靠谁自由地生存下去。我已经不说什么想回到从前之类地话了,认清现在的自己。好好活下去。虽然有时会被无情的眼神伤害,可我也知道同样也有温暖的眼神,所以我坚决不会离开。”
“将手贴近胸口,听见扑通扑通的心跳,好开心,因为我还活着。”
——摘自《一公升眼泪》
也许以上的故事看起来和本文没有关系,但我想说的是,比起那些真正遭受不幸的人,宅男们还在埋怨什么?难道还不知道当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和一个健全的大脑时就已经比很多人幸福千百倍了吗?真正的强者不会给自己找任何理由,理由再出色也只是理由,而不能化成药方。只要还能走。就一定能走向未来的道路,只要还有思想,未来之路就永远无比宽广。社会确实不能给每个人绝对的公平,但可以给出同样一片蓝天,况且世界上总有人比你更不幸。当已经不能说话和走路的亚也依然以微笑迎接明天的蓝天时:当已经拿不紧笔的她依然要写完10年来对生活的热爱时,我们到底还有什么理由颓废下去呢?
我们不可能是完美的人,但至少应该向着那样的方向前进。我们应该懂得,幸福与你的出生和遭遇都无关,而只牵系于你自己的努力,我们都应该对生活保持绝对的敬畏。
愿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生活的美。
宅男们,请打开自己的窗户。
终章篇
有感而发,却描不出生活的轮廓,也许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超然的存在,它始终以嘲讽的姿态注视着我们。
宅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我认为,它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为生活赋予我们的是责任,而不是种种原因的逃避。
我想大多数人都记得国庆节是因为它的超长的假期,而不是纪念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日子,就像有些人可能还没注意到明年就是我们建国60周年的纪念日。在那个似乎已经成为历史范畴内的60年前,各行各业的工人和军人还未来得及欢庆就从喜悦中走了出来,勇敢地接受了历史赋予的建设新中国的重任。现在整整过去了59年,我们享受的每一天生活都是前辈们热血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所最终换成。现在轮到我们,无论能力大小,岗位高低,我们也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真正接过这种责任的传承,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并不是小学课本的一句空话,也不是哗众取宠的一个教条。一个民族的强音总需要这样一些有理想的人去奏响,并且,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