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以抗战胜利为目标展开了大量的海外形象传播工作,主要方式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成功的中共海外形象传播实践改善了我党海外形象,为中共半官方外交积累了经验,提升了海外形象传播的能力.抗战时期中共通过大量多样的海外形象传播工作,实现了我党形象自塑和他塑的统一,打开了海外形象传播的新局面.
【机 构】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杭州 3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以抗战胜利为目标展开了大量的海外形象传播工作,主要方式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成功的中共海外形象传播实践改善了我党海外形象,为中共半官方外交积累了经验,提升了海外形象传播的能力.抗战时期中共通过大量多样的海外形象传播工作,实现了我党形象自塑和他塑的统一,打开了海外形象传播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大学生资助制度,建立了以政府资助为主的资助体系,为解决贫困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校大学生不断增加,现有的资助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与需求.基于此,高校要加快建立大学生资助基金,逐步减少对国家财政的依赖;由资助的无偿为主向有偿为主转变;资助政策由“扶困”向“扶困+扶志”转变,建立以学业为中心的资助和奖学金制度;利用互联网+,健全资助认定体系,实施精准认定和个人信用体系管理.
大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基础性要素.它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通过物质形态的校园建筑或者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文章针对大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存在的普遍问题,吸收教育哲学思想精髓,认为系统性、柔化性、整合性、伦理性四种哲学思维对提高大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水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在社交媒体时代,网络直播平台的实时性、交互性、精准性、开放性等特点契合了大学生求知求新、沟通互动、体闲放松等多元需求.与此同时,大学生因参与或观看网络直播而形成的虚拟化的社交观、情绪化的消费观和功利化的职业观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立足新阶段,高校要精准研判网络直播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位与势,积极应对网络直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危和机,进而探索网络直播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策略,不断提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进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是加快产业数字升级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形成新发展文明的有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数字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包括数字交流能力、数字创新能力和数字批判能力三个维度.推进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需要政府、高校及社会发挥各自优势作用,共同营造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有利环境.
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实习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亟待建立统一的实习保障制度.构建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制度,应当以学生为本位,明确实习学生法律身份,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实习权理论的基础上,设立专门法律保障、实施全方位配套的实习保障政策、细化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类型、落实多方主体的联合保障机制、完善学生实习权益的救济渠道,确保大学生实习权益免受侵害.
视角的选择意味着意义的凸显,选择以学生发展视角建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工作体系,意味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被凸显了出来,并对学生工作体系建构的理念、内容和路径提出了要求.建构理念上,用“以生为本”“发展为要”“协同为基”等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发展能力和学习体验.建构内容上,要建构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基础的师生关系样态、以彰显发展服务性为主线的事务关系网络、以增强能量自赋性为归旨的工作载体系统、以形成功能整合性为目标的内外工作联系.建构路径上,通过焦点建构,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
邓小平始终立于时代要求、国家发展与人民期待的高度,对人才的战略意义、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如何选拔人才等问题作过许多精辟论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选人用人思想.在选人用人价值导向上,他坚持党和人民利益至上;坚持实践标准,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严格标准,慎重把握.在选人用人特征上,呈现出打破框框,不拘一格;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公道正派,光明磊落的鲜明风格.充分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原则性与灵活性、针对性与指导性的高度统一,这对于新时代如何选人用人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大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大命题,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推动建构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准确认识、科学把握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命题,需要从价值维度、认识维度、目标维度、方法维度分析其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从价值起点、认识高度、目标追求、方法创新等方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是马列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契合的时代产物,目的在于处理怎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下建设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该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备有马克思主义鲜明特色的、具有广泛群众性代表性的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了艰难探索,成功地确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定位,树立了思想建设这个鲜明特色,奠定了组织建设这个重要前提和擘画了作风建设这个主要标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治理进入新征程,在全面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走深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果洛州B县乡村治理逻辑基础上,借助期望理论工具、政策推进逻辑、心理认知过程、沟通行动理论从纵横期望双维角度对乡村治理推进逻辑作出新阐释,以探析乡村治理内在发展规律,深化对乡村治理过程的整体认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思想的理解,并提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