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贯彻赏识为主的原则。教师注意运用欣赏学生的原则,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同时要面向全体“因材施赏”。
关键词:赏识;因材施赏
G633.6
被别人欣赏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一个人积极争取进步的原动力。一位成功的教师也必然会欣赏他的学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无数的实践证明,毫无疑问,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是逆反心理,而他们对老师的赏识却能欣然接受,并将其化作努力向上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因为它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
根据这一原理,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應该注意运用赏识,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赏识恰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自信、自尊的良好品质。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面向每个学生,“因材施赏”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综合的发展。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明显提高。布卢姆认为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当教师的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把这些原理运用到欣赏学生中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欣赏每一位学生,并且要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对待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套用一下就是“因材施赏”。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一个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获得优秀的成绩或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认可来实现的。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某门学科成绩一般,兴趣不太大,但是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测验或某次提问中,取得了好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了成功的体验,常常会像换了个人似的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在我任课的班级中,就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小升初数学成绩是75分。作为小学毕业的成绩來说,75分的确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很低。说明他的基础特别差。通过几节课的观察,我发现他的反应特别快,于是策略性地加以表扬,努力寻找他身上的哪怕一点点闪光点,并大加表扬。渐渐地我发现他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了,听课也特别认真,作业做得又快又好,而且时常还会问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每次小测他都能得80多分或者90多分呢。
不仅后进生要当众表扬,就是中等生和好学生也需要教师在同学面前予以肯定,这种欲望甚至比后进生来得更加强烈。因此要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二、运用期望动机理论,放低起点
学习心理学家提出了这种期望动机理论: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对成功价值的评估。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学生从事某项学习活动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他对获得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估计与他对成功价值大小的评估的乘积。其中有一项大,就会影响到学生动机强;如果其中有一项小,也会影响到动机弱;如果其中有一项零,他认为没有学好的可能性,或认为学了也没有什么价值,那么他的学习动机就可能是零。提高学生的成功概率,主要通过引导得法与降低难度,成功价值的评估,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能受到多少人的注意,说穿了,学生均有表现的欲望,因此后进生、中等生、尖子生也都需要表现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需在人前多加表扬,多给学生戴高帽。
1.运用学习成就动机的理论,从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入手,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项目入手,低起点,选好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评价分层
首先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但布卢姆他不主张这样做,他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他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目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观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每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其次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原则,运用前瞻性和鼓励性原则,肯定学生的一切结论是鼓励性评价原则的核心。作业批改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交流沟通的重要机会,甚至也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一次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交流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加以合理评价及指导。我认为:批改学生作业时,不要局限于用分数, 教师批改作业不能以简单的“勾”和“叉”来完成,而是要全面细致、到位,富有感情,对推导精彩的地方作出标记并加以文字肯定,有时也可以画个简易“笑脸”以示赞扬;对有问题的错处用“?”代替“叉”配上“再想一想”、“再尝试一下”、“要仔细哦”等鼓励性的语言;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学生更重视也更愿意接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抓住这股力量,激发各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争取数学成绩的大面积丰收。
关键词:赏识;因材施赏
G633.6
被别人欣赏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一个人积极争取进步的原动力。一位成功的教师也必然会欣赏他的学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无数的实践证明,毫无疑问,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是逆反心理,而他们对老师的赏识却能欣然接受,并将其化作努力向上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因为它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
根据这一原理,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應该注意运用赏识,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赏识恰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自信、自尊的良好品质。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面向每个学生,“因材施赏”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综合的发展。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明显提高。布卢姆认为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当教师的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把这些原理运用到欣赏学生中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欣赏每一位学生,并且要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对待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套用一下就是“因材施赏”。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一个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获得优秀的成绩或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认可来实现的。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某门学科成绩一般,兴趣不太大,但是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测验或某次提问中,取得了好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了成功的体验,常常会像换了个人似的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在我任课的班级中,就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小升初数学成绩是75分。作为小学毕业的成绩來说,75分的确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很低。说明他的基础特别差。通过几节课的观察,我发现他的反应特别快,于是策略性地加以表扬,努力寻找他身上的哪怕一点点闪光点,并大加表扬。渐渐地我发现他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了,听课也特别认真,作业做得又快又好,而且时常还会问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每次小测他都能得80多分或者90多分呢。
不仅后进生要当众表扬,就是中等生和好学生也需要教师在同学面前予以肯定,这种欲望甚至比后进生来得更加强烈。因此要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二、运用期望动机理论,放低起点
学习心理学家提出了这种期望动机理论: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对成功价值的评估。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学生从事某项学习活动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他对获得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估计与他对成功价值大小的评估的乘积。其中有一项大,就会影响到学生动机强;如果其中有一项小,也会影响到动机弱;如果其中有一项零,他认为没有学好的可能性,或认为学了也没有什么价值,那么他的学习动机就可能是零。提高学生的成功概率,主要通过引导得法与降低难度,成功价值的评估,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能受到多少人的注意,说穿了,学生均有表现的欲望,因此后进生、中等生、尖子生也都需要表现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需在人前多加表扬,多给学生戴高帽。
1.运用学习成就动机的理论,从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入手,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项目入手,低起点,选好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评价分层
首先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但布卢姆他不主张这样做,他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他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目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观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每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其次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原则,运用前瞻性和鼓励性原则,肯定学生的一切结论是鼓励性评价原则的核心。作业批改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交流沟通的重要机会,甚至也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一次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交流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加以合理评价及指导。我认为:批改学生作业时,不要局限于用分数, 教师批改作业不能以简单的“勾”和“叉”来完成,而是要全面细致、到位,富有感情,对推导精彩的地方作出标记并加以文字肯定,有时也可以画个简易“笑脸”以示赞扬;对有问题的错处用“?”代替“叉”配上“再想一想”、“再尝试一下”、“要仔细哦”等鼓励性的语言;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学生更重视也更愿意接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抓住这股力量,激发各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争取数学成绩的大面积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