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在日趋加大,而国内这一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较为落后,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多是由于没有完善的职业规划所致。本文基于职业生涯理论,并结合一些实践工作经验,深入探讨高校教学秘书成长路径。
关键词:职业生涯理论;教学秘书;规划
高校教学秘书是设置在各个院系中,负责管理教学的人员,担负着上令下达、统筹协调、保障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职能。其工作质量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在当前高校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因此,在研究高校教學秘书工作情况时引入职业生涯理论能够更敏锐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下面就将高校教学秘书成长路径问题进行具体讨论。
一、职业生涯理论
1.“特质—因素”理论
这一理论是基于差异心理学和实践经验所建立的架构。它认为个人或是职业,都有着自身的优势,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寻求个人与职业的契合点,把个人和职业相匹配,所以这一理论又称人职匹配理论。
2.人格类型理论
从人格和职业关联上讨论,霍兰德提出人格类型理论。他认为人格大致可以分成六大类。有着一个特定人格的人,一般都会对与其人格对应的工作更感兴趣,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把工作环境分成了对应的六大类。人们往往会选择可以更好发挥其才干的职业,个人的行为受到其自身的人格和所处环境的共同作用。按照这样的理论逻辑,在职业选择中个体可以寻找到和自身人格类型相契合的职业。
二、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能力欠佳,教学资源浪费
很多高校的教学秘书和所从事管理的专业完全不同,这样就与协助订立、施行教学计划,编排教学课表,进行教学管理等专业性工作出现了一定矛盾;而且教学秘书大多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专业知识足够,但能力不算强,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准的教学管理队伍。他们拥有大量一线教学资源,但却因为每日要处理许多繁杂事务,很难有机会将手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应用到教学改革和管理研究当中。在高校改革的背景下。专业方向愈来愈宽,办学层次也在逐步增加,教学秘书工作繁重,导致高校教学资源存在闲置和浪费。
2.多种因素导致的职业倦怠
在当前,有不少人认为教务管理是一项初级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接打电话、通知开会、做记录、干办公室杂务等。属于凭借经验即可胜任的工作,不需要专业知识也不需要进行脑力劳动。只有能力不佳、教学水平较差的人才会从事这一工作。所以在客观上教学秘书的工作成果和在院系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教学秘书的工作无法进行量化,即便管理工作十分出色,也没有人会将工作的成果联系到教学秘书身上。这就使得教学秘书的工作长期得不到认同和肯定,所以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也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样一来会严重影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发展。
三、高校教学秘书的成长路径探索
1.选人用人与机构设置
高校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主要分成两类,即教务管理和教学管理,都需要耗费教学秘书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保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秘书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处理基础事务上,这样就无法兼顾教务、教学改革的研究。所以学校如果有条件,不妨分设教务秘书和教学秘书,选派合适人选分别担任,提高工作效率,教学秘书也能有时间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教务)改革的深度研究。同时,要将教学秘书整合起来建立一个管理机构,以明确教学秘书职责,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教学秘书的归属感。
2.构建培训体系
教学秘书之所以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专业素质不足。这和他们大多没有受过专业化教育不无关系。由于不够专业,很多教学秘书一直疲于应付工作,很难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提升,而这些问题很明显是可以通过培训解决的。高校要建立起合理的培训体系,让教学秘书同样有提升自己职业能力的机会,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秘书能力不足和职业倦怠的问题。
四、总结
在高校不断发展壮大、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多,教学秘书成长是否迅速,学校有没有采取措施让教学秘书的工作不走弯路,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只有重视这一岗位,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角度对教学秘书的成长进行一些有益的干预,才能让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叶厚庆.关于提高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水平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1):124-126.
[2]代启勋.浅析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几个重要基本能力[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9-101.
[3]薛宝颖.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3):316-319.
[4]林征.论高校院(系)教学秘书工作的定位及功能[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114-116.
关键词:职业生涯理论;教学秘书;规划
高校教学秘书是设置在各个院系中,负责管理教学的人员,担负着上令下达、统筹协调、保障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职能。其工作质量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在当前高校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因此,在研究高校教學秘书工作情况时引入职业生涯理论能够更敏锐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下面就将高校教学秘书成长路径问题进行具体讨论。
一、职业生涯理论
1.“特质—因素”理论
这一理论是基于差异心理学和实践经验所建立的架构。它认为个人或是职业,都有着自身的优势,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寻求个人与职业的契合点,把个人和职业相匹配,所以这一理论又称人职匹配理论。
2.人格类型理论
从人格和职业关联上讨论,霍兰德提出人格类型理论。他认为人格大致可以分成六大类。有着一个特定人格的人,一般都会对与其人格对应的工作更感兴趣,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把工作环境分成了对应的六大类。人们往往会选择可以更好发挥其才干的职业,个人的行为受到其自身的人格和所处环境的共同作用。按照这样的理论逻辑,在职业选择中个体可以寻找到和自身人格类型相契合的职业。
二、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能力欠佳,教学资源浪费
很多高校的教学秘书和所从事管理的专业完全不同,这样就与协助订立、施行教学计划,编排教学课表,进行教学管理等专业性工作出现了一定矛盾;而且教学秘书大多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专业知识足够,但能力不算强,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准的教学管理队伍。他们拥有大量一线教学资源,但却因为每日要处理许多繁杂事务,很难有机会将手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应用到教学改革和管理研究当中。在高校改革的背景下。专业方向愈来愈宽,办学层次也在逐步增加,教学秘书工作繁重,导致高校教学资源存在闲置和浪费。
2.多种因素导致的职业倦怠
在当前,有不少人认为教务管理是一项初级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接打电话、通知开会、做记录、干办公室杂务等。属于凭借经验即可胜任的工作,不需要专业知识也不需要进行脑力劳动。只有能力不佳、教学水平较差的人才会从事这一工作。所以在客观上教学秘书的工作成果和在院系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教学秘书的工作无法进行量化,即便管理工作十分出色,也没有人会将工作的成果联系到教学秘书身上。这就使得教学秘书的工作长期得不到认同和肯定,所以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也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样一来会严重影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发展。
三、高校教学秘书的成长路径探索
1.选人用人与机构设置
高校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主要分成两类,即教务管理和教学管理,都需要耗费教学秘书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保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秘书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处理基础事务上,这样就无法兼顾教务、教学改革的研究。所以学校如果有条件,不妨分设教务秘书和教学秘书,选派合适人选分别担任,提高工作效率,教学秘书也能有时间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教务)改革的深度研究。同时,要将教学秘书整合起来建立一个管理机构,以明确教学秘书职责,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教学秘书的归属感。
2.构建培训体系
教学秘书之所以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专业素质不足。这和他们大多没有受过专业化教育不无关系。由于不够专业,很多教学秘书一直疲于应付工作,很难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提升,而这些问题很明显是可以通过培训解决的。高校要建立起合理的培训体系,让教学秘书同样有提升自己职业能力的机会,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秘书能力不足和职业倦怠的问题。
四、总结
在高校不断发展壮大、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多,教学秘书成长是否迅速,学校有没有采取措施让教学秘书的工作不走弯路,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只有重视这一岗位,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角度对教学秘书的成长进行一些有益的干预,才能让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叶厚庆.关于提高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水平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1):124-126.
[2]代启勋.浅析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几个重要基本能力[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9-101.
[3]薛宝颖.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3):316-319.
[4]林征.论高校院(系)教学秘书工作的定位及功能[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