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有度“健体”,无度“伤身”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dyt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都应有一种深厚的兴趣或爱好,以丰富心灵,为生活添加滋味。(卡耐基)
  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综合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简析】
  爱好,人人皆有,且必须有。明代文学家张岱曾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癖好”在张岱眼中,乃是“深情”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可以交往的前提,可见兴趣爱好在这位文豪心目中的崇高的地位。美国作家卡耐基的名言“人人都应有一种深厚的兴趣或爱好,以丰富心灵,为生活添加滋味”则从精神层面阐述了兴趣爱好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兴趣爱好,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我们的人格,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古今中外那些事业有成的大家,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苏轼诗文之外擅长烹调书画,达芬奇绘画之外爱好音乐文学;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水平近乎专业,丘吉尔这位政坛巨擘竟然将诺贝尔文学奖拿下……可见,业余爱好非但没有削弱这些巨人从事的专业,反而成全了这些大家,使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了充分的调节,使他们的心灵和精神得到深层的滋养,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愈加丰富多彩,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但是,发展兴趣爱好必须把握一个“度”字——可以说,兴趣爱好,有度“健体”,无度“伤身”。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有一句名言:“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欧阳修在总结了历史上多少帝王的得失成败之后倾吐的饱含血泪的箴言。君不见中外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平民百姓正因为“溺”于某种爱好——甚至包括那些常人看来极高雅的爱好——而荒废了自己的“主业”,最终身败名裂甚至国破家亡。如迷恋书画的宋徽宗、沉湎诗词的李后主、醉心木工的天启帝……莫不是误将爱好当主业,直玩得家亡国破……
  由此可见,兴趣爱好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适度”的爱好可以怡情健身,滋润心灵;“溺”于爱好则会贻误我们从事的事业,乃至荒废了大好前程。所以,把握好兴趣爱好的“度”,是让兴趣爱好成就自己而非毁了自己的不二法门——历史已證明这一点。
  这篇作文的文体选择面比较宽,可以以古今中外的各种实例、警句作为论据来论证“爱好有度”的重要,写成一篇内容丰富、说服力强的议论文;也可以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活生生的故事进行整理加工,撰写出生动而深刻的记叙文,揭示出对各种“雅好”要做到“爱”而不“溺”的道理。选择哪种文题,就看你哪方面积淀深厚,是形象思维还是逻辑思维见长了。作文材料中两则材料的使用,可以以某一则为重点,但最好二者兼顾。
  【佳作点评】
  爱好无罪,溺者自误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7)班 蒋振远
  兴趣爱好,是人人都有的,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可是如果人们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无法自拔,这“兴趣爱好”便会成为一匹脱缰野马,让人无法掌控,乃至影响了一个人的正常生活。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使我们永葆活力,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富有情趣。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正如其所言:“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是他能在辗转漂泊的生命之旅中活得活色生香,正是得益于他的广泛的兴趣爱好。他爱游山玩水,善吟诗填词,能绘画书法,甚至还能烧得一手好菜……纵然是枯燥乏味的日子,也让他过得妙趣横生!这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生活,既拯救了苏轼,更滋润了苏轼,让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千年难遇的奇才!
  但是,若是在兴趣爱好上投入过多的精力,且这份爱好算不上高雅,于身有害,于心无益,那它就成了一种不良嗜好。譬如说,从古至今无数人沉溺在“财”“色”二字中难以自拔,结果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未来。即如帝辛,本是商朝一代中兴之帝,却因他沉溺在对苏妲己的爱恋中败坏了纲纪,断送了商朝,终将大好河山拱手送予了周武王。孰料八百年后,武王的子孙周幽王更甚于商纣王,只因想博得宠妃褒姒一笑,遂上演中国版“狼来了”——一次次“烽火戏诸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下令在城楼上燃起的烽火,焚毁了诸侯对他的忠心与信任,也引燃了外族入侵的野心。
  相较于“色”,“财”字更是令许多人难以自持,从刘瑾、和珅到今天的大大小小的“老虎”“苍蝇”,他们中不乏人才,却都在金钱的诱惑中迷失了本心。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无可厚非,但若是失去分寸,全身心沉溺于一个“钱”字,最终将变成金钱的奴隶甚至囚徒。
  爱好无罪,但须持之有度。那么什么是“度”?传说苏轼、王安石和宋神宗赵顼三人曾在一起研讨如何看待“酒色财气”四字,三人分别作了一首打油诗,王安石诗云:“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神宗诗曰:“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这两首诗分别从反面和正面揭示了酒色财气四个字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而苏轼的“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则提出了面对“酒色财气”必须把持的“度”,如果把握好了这个“度”,酒色财气可以助人修身养性,可以使社会安定繁荣;反之,一不小心突破了这个“度”,酒色财气则会伤人毁家,危害社会安定。
  所以,我们很难给兴趣爱好下一个善恶优劣的定论,关键还在于人们能不能把握住合理的“度”。爱好,既能使人奋发向上,也会令人坠入深渊——你怎么对待它,它就会怎么对待你。
  毋溺于物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7)班 温伟良
  爱好,人皆有之。纵是那深居简出的隐士,亦有采一支绽放篱边的秋菊、饮一樽封藏已久的佳酿的闲情,美景佳酿,让人陶醉其中。然而,万事皆有“度”,一旦将“所爱”上升为“所溺”,则会适得其反,它带来的不是享受,而是无尽的祸患。   古人云:“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万事万物皆须遵循适度的规则。度,就犹如秩序的锁链,禁锢着人们无尽的欲望。
  嗜欲者,逐祸之马也。欲望会蒙蔽人们的双眼,让人沉溺于身外之物。古人云:“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不明所以迷惑,迷惑所以沉溺。失去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能力,就只能陷入所溺而无法自拔。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有言:“智勇多困于所溺。”人一旦溺于所爱,他的理智、他的思想都将会变得不堪一击。殷纣王曾“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是他只有一个与常人无异的胃;秦始皇构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却只有五尺之躯。人为何要沉湎于追求自己永远享受不尽的奢华?那些已经完全超出其生理需求范围的奢侈,除了满足一个人可怜的虚荣心,又有什么意义?
  再看看那些沉溺于对穷奢极侈的物质生活的追求的人的最终下场: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中纣王之师无心恋战溃不成军,纣王终成商朝亡国之君;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宏大建筑阿房宫难逃“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命运,自谓“功高三皇,绩盖五帝”的始皇怎么也躲不过后世的唾弃……由是观之,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终将难逃被历史淘汰的结局。
  物质与意识往往相伴而行,过于注重物质上的享受,必然会以精神上的缺失为代价。虽说唯物主义将物质归集为万物之源,但精神修养才是做人之本。
  古人将“立德,立功,立言”视为个人追求的至高境界,在圣人眼中,精神境界的提升所带来的满足远不是物质上获得的欢愉所能比拟的。
  所以,圣贤之人都会有高雅而有节制的兴趣爱好。赏奇花异草者,以梅兰竹菊为友,悟其高雅洁净之意,以其君子品行严于律己;品奇香异珍者,以沉檀龙麝为朋,嗅其幽婉温醇之气,以修自身超凡脱俗的气质。亦有隐逸山林者,采菊东篱下,举杯邀明月,追求的是闲情逸致,崇尚的是心远地偏,留下的是千古相传的诗篇和清新脱俗的名节……
  仁人志士,虽有所好而不“溺”之,正如孔子所言的“君子好色而不淫”,任何爱好都要限之以度,借所爱之物修身养性。
  一个专注于精神生活的人,物质生活必定是简单朴素的。当你不拘泥于外物,一心追求精神的丰盈时,你的生命才会达到林清玄所言的“完成了对生命的化妆”的崇高境界。
  爱好忌“溺”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7)班 戴雨蒙
  明朝的天启皇帝特别喜欢做木工活儿,他的唯一的爱好就是整天在宫中做各种各样的木制小玩意儿。
  要说爱好做木工活,这本身没有问题。但问题是:首先他是个皇帝,有比木工活更要紧的事儿亟待处理;二是他的爱好已经发展到了“溺”的程度,朝都不上了,只是一味出没在木料堆里,这就出问题了。有兴趣爱好是没错的,但要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再去发展——这是发展兴趣爱好的要义。
  爱好是用来丰富生活的,如果让它变成了你生活的全部,这就不对了。因为你总不能指望着爱好吃饭吧,该上班的还得上班,该念书的还得念书。当爱好变成“嗜好”之后,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了。比如学生吧,他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但学习之余,发展个爱好,踢踢球唱唱歌什么的,也算劳逸结合了。但要是沉溺于踢球唱歌之中,反而觉得学习耽误了踢球唱歌的时间,俗了点讲,这就有点“原配变小三”的意思了。
  爱好也要分时间、地点,分主次先后,且不能轻易让其发展到“溺”的程度。如果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爱好,那你可以尽情“沉溺”,沒准还能多赚点加班费。如果爱好和工作相冲突,而你工作上不作为,爱好上大投入,这就玩不转了。《人民的名义》中,光明区区长孙则成,他就秉持着一个理念——“我不贪,不腐,也不给你办事”,他把对工作的热情与精力都转到天文研究上了,成天抱着个天文望远镜看星星。我要是达康书记,我也得开了他。
  爱好不仅要有度,还需分对错。爱好,掌控得好,可以增添我们的生活趣味,提高我们的审美品位。但你要是将吸毒、偷盗什么的当作爱好,立志做个小偷界的标杆、瘾君子中的魁首,那你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将牢底坐穿了。
  明初“第一先锋”常遇春,有一个不太好的爱好——杀降。有时他还故意留下一人,让其回去报信“我是常遇春,过来找我报仇”云云。杀降者不义,这恐怕也是他最后不得善终的原因之一。
  李白喜欢喝酒,号称“斗酒诗百篇”,他喝酒后作的诗,气势磅礴,读完让人感觉心中有一股豪气奔腾;但酒也喝垮了他的身体,影响了他的遗传基因……惜乎!
  人生好比是一台发动机,而爱好是它的润滑油,会使之畅快运转。可是润滑油多了,也会影响其运行速度,甚至带来故障——看来,万事都讲究一个“度”字。
  爱好本没有错,错的是沉溺其中的人!
其他文献
01|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留学日本的TenGuSan今年一口气在B站上发布了36条视频,吸引了10万粉丝,视频播放量累计210.8万。他的视频涵盖了他对摄影的心得体会、摄影教学、名人对谈、日常记录等,嬉笑怒骂间,传达着他对摄影和生活的理解。他强调自己是真正的职业摄影师,也一直通过摄影让大家认识他,并且相信大部分人对他的摄影产生认同。对于这一年取得的成绩,他谦虚地表示还差得远,但证明他的方向是正确的
林路  色彩的对比、协调  接下来的话题就是色彩冷暖的对比和协调——从色彩学角度讲,绿色和紫色为中性色,红、橙、黄等为暖色,蓝、青等为冷色。每一种色彩都有其自身的魅力,都负载着人们一定的思想情感。  暖色宜表现欢快热烈的喜庆场面,暖色中的红色给人的感觉有热烈、温暖、喜悦、刺激、危险等。暖色中的黄色给人的感觉有高贵、光明、丰收、庄严等。在摄影技术处理上,暖色可以利用光线与胶卷的色温关系来产生。  冷
社交中,总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说话做事恰到好处,让人如沐春风。   他们常常会在旁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手,又不会强制干预对方的决定;聊天时,他们会注意把握谈话的尺度和界限,不过度倾诉自己,也不过分探问别人的隐私。   这样的人,仿佛一缕清风般的存在,人们习惯称他们为“情商高”。   高情商的背后,其实藏着的是他们恰到好处的行事风格。   这种风格,就是一种分寸感。  01 懂得分寸感
这个世界是个有情的世界。——题记   我懒散地坐在椅子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献给了昨日的美梦,脑中满是挥不散的睡意,我觉得意识在这混沌的雾中沉沉浮浮。我挣扎着保持清醒,解决掉早饭。不经意地抬起昏沉的头,一抹如火焰般跳跃着的橙红色撞进我的眼,像初生的太阳,驱散了一切阴霾。   那是一盆多肉——通体灰绿,没有玉露的晶莹剔透,也没有桃李的粉嫩水灵,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它的叶片是三角形,饱满圆润,像端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蔡康永写过这样一段话:  十五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十八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十八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二十八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这段话让我感触颇多。因为我经常遇到那些对自己现
01 凤凰——当代波兰摄影  策展人:朱莉·琼斯(Julie Jones)  主办:亚当·米基維奇研究中心、阿尔勒摄影节  版块:大洲人群  传说中的凤凰在古代是永恒与重生的象征,它与太阳崇拜联系在一起,在《创世纪》、中世纪以及波斯、伊斯兰和中国神话中都有发现。展览“凤凰”是向这只传奇的乌致敬,它从灰烬中复活的非凡能力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想象力。这次展览展出八位当代波兰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以多
怎样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这问题的回答一点都不深奥,也没有捷径——就是把心打开了,生命自然会把练心的材料给你。  见多识广是一种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保持用心领悟的状态。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处风景,或是一个人,都能激发我的思考。将心打开,五官灵敏,和这个世界不断地“电”出火花,一边享受,也一边过滤、判断,往往可以看到更多、看得更深。这些触动和改变你的,都是练心的材料。  我之前看过一
澳大利亚的演讲家拉克手臂上长出了一只耳朵。  他花费了10年时间,让自己的胳膊“长”出一只耳朵,他还在耳朵里植入了一个蓝牙麦克风,只要与网络连接起来,就能成为别人的“行走的耳朵”。  拉克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10岁时,拉克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同学们也不愿意与他交往,因为他少了一只胳膊。  拉克母亲年轻时在印刷公司上班,她同时打好几份工,省吃俭用,为拉克安
枫叶浓于染。  秋正老,江上征衫寒浅。  又是秦鸿过,霁烟外,  寫出离愁几点。  年来岁去,朝生暮落,  人似点潮展转。  怕听阳关曲,  奈短笛唤起,  天涯情远。  双屐行春,  扁舟啸晚。  忆昔鸥湖莺苑。  鹤帐梅花屋,  霜月后、记把山扉牢掩。  惆怅明朝何处,  故人相望,  但碧云半敛。  定苏堤、重来时候,  芳草如翦。
当看到有人落水时,你会先想一想,我救了这个人能否获得表彰,能否获得报酬?如果你想的话,那,当你想好时,那人可能已溺水而亡了。所以,在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只是出于内心帮助他人的想法、不为回报而助人。  印度修女特蕾莎,在医院照顾病人,帮助贫困儿童,还创建了一个志愿者机构,呼吁全世界的人助人,最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有一位志愿者曾坦白,这样的志愿工作不容易,每天工作好几个小时,帮助医生拿东西,安抚病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