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教,风雨厦门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海上花园”的城市厦门,与万国建筑同样引人注目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教堂,40余家教堂,分布在市区与鼓浪屿,静在山间,动在市井,几乎走过几条小巷子,就可以看到或大或小的一座教堂,而每家教堂,都是教徒们洗涤心灵的场所。
  在鼓浪屿住了半个世纪的何丙仲,近年来才迁回居厦门岛内,他热衷于明清历史和闽南文化的研究,说:“从晋代到唐五代,有很多的人移民到福建,也就带来了很多宗教文化。”
  厦门传教第一人
  “出现在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教士就是利玛窦,而到厦门地区传教第一人是大卫·雅裨理。”何丙仲介绍说。1842年,美国传教士大卫·雅裨理来到厦门鼓浪屿,在中华路一带建立了布道所,成为了厦门的第一个传教士。没多久,美国医生甘明也来到厦门与雅裨理一起开诊所,同时布道。雅裨理来到厦门两年后,觉得宣教工作仅靠两三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请求美国差会派遣传教士来厦门一起工作,6月,教会派波罗满和罗啻两位牧师来到了厦门。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厦门人乐于去接受他们,其实更多的是接受了西方的医疗手法和药物,对传经送道兴趣并不大。中国人信教的功利主义可见一斑。
  无论如何,雅裨理总算是迈出了传教的第一步,可惜1845年雅裨理患上严重肺结核回到美国,次年辞世,年仅42岁。雅裨理离开厦门不久后,厦门人渐渐忘记了他,即使如此,厦门此时信徒也已有70余人。波罗满和罗啻两人觉得如果有一座永久性的礼拜堂,不仅方便大家做礼拜,诵经祷告,更有利于传教事业的发展。这时候一个人出现了,他叫王福贵,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富豪,他斥资550美金在闹市邰狗墓(今台光街)买了一块地,捐赠给教会,作为建堂用地。1848年,波罗满从美国募捐到3000美元,并亲自参与教堂的设计和监工,花了一年的时间,一座新古典式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教堂总算完工。1849年2月11日举行献堂典礼,教堂取名“中华第一圣堂”,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教堂。
  从相信西医到相信教会
  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国外传教士陆续进入厦门,教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在这些传教士眼中,厦门人平和善良,厦门作为当时“五口开放”的城市之一,西方文化也传播得很快,但是在公共聚会的场所中,却始终还保持着“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准则,在人数众多的教堂,有特别为妇女所设的后门,布道台两边的座位也是专给妇女提供的。其他的长凳是给男人坐的,中间有幕帘隔开。
  到了1888年,一位生于荷兰,后来移民到美国的传教士郁约翰踏上了厦门的土地,学习了闽南语。10年后,郁约翰带着在美期间筹集的近万元资金,在厦门鼓浪屿投资建立了厦门第一家西医院——救世医院。救世医院成立后,厦门的传教工作越来越容易展开,甚至几个教堂都由厦门本地的牧师来负责管理。最多的就是钱庄老板、商人、职员、教师和农民,由于他们并非大富大贵, 更容易与教会和平相处。
  何丙仲说,经过了百余年的努力和沉淀,加上现在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西化,进入教堂已经不再是件新鲜事,甚至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时尚生活方式,偶尔说出两句经文,背一背《爱的箴言》,在教堂门口拍拍婚纱照,到基督堂办一场圣洁的婚礼,都会是年轻人的期待。由于信徒众多,教堂除了忙碌婚礼仪式,也会为去世的信徒举办安息礼拜。
  邂逅厦门老教堂
  
  
  中华第一圣堂(新街堂)
  该堂为中国首座专供中国信徒使用的新教教堂,也是中国基督新教本土化的典范。由美国归正教会、英国长老会与伦敦会在厦门教区的合作开始,于1850年代首度选举长执,并于1860年代选举牧师,历史上曾选出首位中国牧师。
  三一堂
  二十世纪初,随着厦门新街、竹树、厦港三堂的信徒陆续到鼓浪屿定居,三个堂会的信徒决定在鼓浪屿建立教会。 三一堂既寓意三个教会联合兴建之意,更蕴含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
  竹树脚礼拜堂
  鸦片战争后,美国归正会打马字牧师乘帆船卡罗莱号由香港抵达厦门,在筼筜港岸边一片因竹林茂盛而被称为“竹树脚”的地方(今开禾路口)租赁民房为布道所。后来教会于1859年在此了一座正式教堂,采用闽南话和普通话双语布道。
  天主堂
  鼓浪屿最美教堂,也是厦门仅存的哥特式教堂。天主教除了信仰圣父和耶稣外,还有耶稣的父母,即圣母玛利亚和约瑟。天主教教堂的布置最主要的在耶稣像下摆放着一个用白色纱布罩着的小柜子,是整个教堂的核心——圣体,也是耶稣的圣体所在,是教徒的朝拜对象。
其他文献
在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tripadvisor上,有一个欧洲人这样评价厦门海景千禧酒店里面的波多菲诺意大利餐厅:“在中国的世界度过艰苦的一天后,我会想吃点能让我想起欧洲的食物。在厦门,没有地方比波多菲诺更合适了,美味的食物、多样的酒类、友好的服务以及意大利籍的厨师,没有比这更好的晚餐了。”其他欧美顾客也纷纷赞同,并且每个人都在大赞那位意大利厨师Pippo——也难怪,主厨他不但自己下厨,还亲自陪客人聊天
期刊
路易ONE国际酒吧宫坐落在厦门人潮喧闹的湖滨东路福联饭店地段,它可能是厦门至今为止投入最多、营业面积最大、最有奢华感的欧亚宫殿式酒吧。路易ONE的建筑风格是欧亚宫廷式,又结合了一点现代的自由华丽感,把建筑美学的精髓呈现出来,再加上这里丰富的表演项目和高质量的酒饮,因此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这个酒吧就成为厦门娱乐界的新宠儿。  路易ONE的经营哲学是:“满足挑剔的人们是一种美德。”每天晚上,这里是聆听每
期刊
从恋上民宿开始  《在鼓浪屿恋上民宿》卖得不错,让不少人知道了“谷声”。这居然是几个作者花钱上岛住宿的体验。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朱莹莹、向雯还有柳帆,外加两个朋友的义务协助,多次往返鼓浪屿,选择一个民宿,住上两三天,拍照、书写。出书。这本书如今已经准备印第六版了。  第六版的书,还是不断在更新,在完善。做完这本书,对于厦门家庭旅馆快速发展背后的争议,谷声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些旅行图书,又
期刊
出于意外地,我们的对话从家长里短开始。  “都在厦门,把太太孩子全带来了。我太太以前是新西兰航空公司的空姐,我其实出生在新西兰,不过现在加入澳大利亚国籍了。”Matthew补充道,“她挺适应厦门的生活,现在还忙着准备参加明年的厦门马拉松。”  把孩子安置在国际学校,“环境挺好的”,这也是让Matthew放心工作的因素。Matthew一边往浓缩咖啡里加糖,说起家庭自然能够打开这个澳洲男人的话匣子。“
期刊
厦门Indigo酒店的餐厅的出品正如隔江而望的鼓浪屿,是融汇东西的。这里既有厦门古早味的早餐,也有法餐中引以为傲的香滑鹅肝。不过个人觉得,更值得一试的应该是新加坡菜,在厦门很难尝到这么正宗的东南亚风味。原因嘛……因为酒店的大厨是新加坡人。 新加坡料理中名气最大的海南鸡饭,Indigo的出品质量很高,鸡肉嫩且香气复杂,不蘸酱料也能让人垂涎三尺,用鸡油炒过,再用鸡汤煮熟的米饭完全吸收了鸡的香味,每一口
期刊
一座离神较近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的?  如果不深入地了解一番,实在想象不出与神宫或者教堂做邻居,没事就到庙里跟神仙聊个天,或者到教堂跟上帝做个祷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厦门靠海,海纳百川。这座城市自然表现出一种“诸神聚会”的特点,不同职业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精神寄托,无论是原生态的、自发性的民间信仰,还是有着严格教义的佛教、基督教都能在这座城市中找到大批的信众,而且大家都能够共存共融,有时候一户
期刊
头一次见到一座庙宇的大门上的守卫竟然是太监,而非四大天王或者关公秦琼,这便是厦门的青礁慈济宫,《厦门日报》的地理版的资深编辑卢志明解释说:“因为这里供奉的是保生大帝,属于帝制,所以要由太监守门。”保生大帝的故事说来并不复杂,他原名吴本,北宋人,从小便立志学医,长大后结庐深山,采药炼丹,为人治病莫不妙手回春,最可贵的是,他救人不分贵贱,不分人畜,心里无半分杂念私念,受到了民众的爱戴,却因为上山采药不
期刊
古时厦门的寺庙修建算是在一条线上,以厦门的第一座佛家寺庙觉性院(现在厦门枋湖)为头,到最尾端的南普陀寺,几乎每一个山头都有寺庙,比如普照寺,万石莲寺,都是中段的组成,只不过有些寺庙已经拆掉了,历史的洪流之后,所留下的佛教中最慈悲的身影,不得不说是南普陀寺。  修建厦门第一座佛教寺庙觉性院的是唐代名士陈黯家族,他是最早到达厦门的中原人士。有一段墓志铭中提到古时的厦门“四向沧波,非利渋之舟,人所罕至”
期刊
掌控乐祺酒吧气氛的,永远会是现场乐队。所以一进大门,文艺腔调是迎面而来的,整个酒吧被一团浓稠的光晕包裹着。这团光晕,是爱音乐的人会喜欢的。  乐祺的常驻乐队,是在厦门待了12年的X-OVER。X-OVER的成员来自菲律宾,摇滚爵士乡村流行样样精通,时不时还会秀一下中文甚至闽南语歌,字正腔圆。听到中文歌时,酒吧总经理夏志翔偶尔会让X-OVER“故意”唱出外国腔来,而不是毫无破绽地原音重现。“有的时候
期刊
刚见过厦大里芙蓉湖的小儿女情态,步行两分钟,就能看到南普陀寺的放生池。僧与俗的距离仅百步之遥,“古朴和摩登并存,小和尚与大学生相邻”。但是与高等学府相似,作为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南普陀寺也算得上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黄埔军校”。  寺庙里初秋的池塘已显现出一派成熟明媚的光景,粉嫩的荷花不多,倒是荷叶历历在目,阳光下一片圆融碧绿,不由得想到曾在这里讲经弘法的弘一法师的一首佛偈:“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