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让孩子的人生溢满花香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理解,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基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总不尽如人意:课堂阅读犹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而课外阅读又读得“囫囵吞枣”,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呈现出“一知半解”的“模糊”状态。需要采取鼓励质疑、内外结合、方法灵活、精选材料等策略,以此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学会质疑;拓宽途径;方法灵活;阅读志向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也是阅读,海量的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唯一“捷径”。只是当下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电子产品代替了纸质书籍,“走马观花”覆盖了“如饥似渴”,孩子们即使在家长和老师的“千呼万唤”下拿起书本,那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阅读”现状,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又怎么提升?接下来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阅读——“蜻蜓点水”
   有学者云: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助阵地”,课堂阅读则是学生游向“无涯学海”的小船。”曾记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总会响起朗朗的读书声,总会看到孩子们在认真地默读、思考,继而互相交流、质疑,而现实情况呢?则是孩子们看似在认真读书,实则目光游移,口是心非;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材的要求是“认真、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或者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实际情况却是学生还没有读完便被老师“叫停”。原因何在?课文太长,读完太“浪费”时间,影响了课文的分析和讲解。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就像“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连课文都没有读熟、读通、读顺,又谈何理解呢?
   (二)课外阅读——“囫囵吞枣”
   不管语文阅读教学怎样改革,教师、专家、学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材内容只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不能把阅读教学拘囿于课堂之内,也不能把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于读熟、背诵几篇、会理解课文就满足了,要以课堂为引子,向课外拓展延伸。”只有课内外有效结合,才能实现阅读的真正目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老师想尽办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外如何阅读,怎样积累;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也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全力支持孩子的阅读。孩子呢?要么“手捧书本梦周公”,要么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一本书貌似看完了,但是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连故事里面的主人公都不知道。這样囫囵吞枣的阅读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阅读理解——“一知半解”
   阅读,一是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阅读的“感情”是索然无味、蜻蜓点水般应付而已,没有真正进入到书中,没有达到入迷的程度,又怎么会去思考、去交流和理解呢?因此,我们的孩子现在的阅读理解就会出现“被迫阅读”、“被动理解”的现状,你让我读书,我就拿着书装装样子,至于读与不读,老师无从得知;至于理解,你问我就回答,不问我就根本不思考,至于回答得是对还是错,不关我的事,“我有权保持沉默”。于是,课堂上就会出现个别学生和老师的“问答式”交流,试卷上的阅读题胡乱瞎诌,阅读理解“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样的阅读流于形式,这样的理解形同虚设,提高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二、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方法灵活多样,激发阅读兴趣
   从以上现状分析得出:孩子们之所以读书读得“囫囵吞枣”而不求甚解,除了客观因素影响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阅读没有兴趣。记得有学者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敲门砖”,没有这块“敲门砖”,又怎么会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孩子们对阅读都不感兴趣,怎么会去主动读书?又怎么回去思考和理解呢?因此,不管是课内阅读教学,还是课外拓展阅读,引导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
   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单元中有三篇课文,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由于课文内容不同,我引导的方法也就“因文而异”。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向学生推荐阅读《小兵张嘎》和《骆驼祥子》这两本小说。学生看到课文竟然与课外书有关系,读得是兴致盎然。等书读完了,课文内容也就“不讲而懂”了,又因为拓展到了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我尽量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书,学生迫切阅读的心情很急切,每上一课学生都要问我有没有相关的小说。
   而由此可见,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一定非要逐字逐句地去分析,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讲解,你尽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或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或引导他们去自学,或许有些课文根本不用你去讲。你只需要想个办法,把他们巧妙地引入“书中”,让他对书“手不释卷”,让他读得如饥似渴,这样课文的主题情感和中心思想也会“自然而现”了。这样的阅读,你又何愁孩子们不喜欢读书,不去思考,不会理解呢?因此,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主动去思考,大胆地交流,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量创新引导方法,这样孩子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
   (二)精选材料内容,明确阅读志向
   众所周知,语文的学习需要海量的阅读,单凭教材中的那些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当然也不符合语文新课标的目标。需要以课堂为基点,鼓励并引导学生向外拓展,去阅读各类书籍,以充实自己,拓展视野。当下的图书市场可谓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而小学生又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不管是否适合自己阅读,拿过来就翻。这就需要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时,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内容,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更能辅助学生明确阅读志向,有利于今后学会如何选择阅读材料。    还以五年级下册的“人物描写一组”的《两茎灯草》为例说明,这篇课文选自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只要读完学生就能明白它主要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哪种现象。借此我就向学生推荐阅读《儒林外史》,并鼓励他们把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同时又拓展推荐他们阅读少年版《史记》、《上下五千年》《葛朗台》等书籍。因为每次的推荐书目都是我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阅读兴趣精心挑选,所以学生们很感兴趣,只要教材中一涉及相关的内容,他们都能如数家珍,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同时也学会了如何选择阅读材料。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毕竟是学生,不是他们对阅读不感兴趣,而是他们不知道读什么书?应该怎么去读?他们认为课外书籍,就是所谓的漫画、卡通……当然这些书籍之所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是因为他们图文兼有,语言浅显、幽默,具有时代感。而我们成年人所谓的书籍大多是一些经典名著,这些书籍不仅篇幅较长,而且距离现在时间较长,历史跨度较大,不容易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适合小孩子阅读的,而且容易引起他們兴趣的书籍。像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我一般不推荐学生阅读,只是告诉他们,现在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主要内容,认识一下主要人物,等到了高中、大学乃至于成年之后,才可以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鼓励学会质疑,提高理解能力
   说到阅读,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课文和课外书,说到理解,就认为是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其实这只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而以上两点也不过是一个不够灵活的“套”,如果只是按此训练,学生也只能是会做题和会考试的机器而已。而真正的理解能力不只是会思考,同时还要会质疑,只有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就说明学生思考了,他需要通过同伴的交流和老师的解答来解惑,这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因此,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捷径。
   还以《摔跤》和《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为例,因为之前由这两篇节选拓展到了《小兵张嘎》和《骆驼祥子》两部小说,学生们读得兴致盎然,竟然就此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有学生就质疑:既然祥子的身体这么健壮,而他也比较吃苦耐劳,为什么最后还是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呢?我还没有回答,就有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因为老师讲过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很黑暗,广大劳动人民都过着那样的生活,而祥子只是一个代表而已。”我为孩子的质疑而欣喜,也为解答的同学点赞。
   因为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所以每当我一板书课题,或者一把课文读完,就会有许多孩子高高举起小手,或质疑,或概括,当他们互相交流把这些困惑解答完毕之后,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已经了然于胸了,我只是做个总结和肯定就可以了。因此,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思维最为灵敏的时候,还没有掺杂“杂音”,他们的质疑是最初的困惑,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就是他们最“原汁原味”的理解和感悟。他们之所以能够对教材或者阅读材料有所质疑,就是因为这些内容引起了他的思考,在他的心里或许也有一个不算“标准”的答案,但他还是希望能和同伴、老师交流,希望能听听他们的“声音”。
   因此,小学阶段的孩子,其心智成长就是一张白纸,就看老师怎么去“画”出最美的作品。他们阅读的兴趣不难调动,理解能力也不是什么难题,主要看老师是否用心去“激活”,这样才能让阅读的“琴弦”奏出最美的乐曲,才能让“悦读”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溢满花香。
   【参考文献】
   [1]胡宗祥.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做法[J].学周刊,2016(6):23.
   [2]李发林.浅谈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处[J].新课程,2017(8):43.
   [3]于晓娟.再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策略[J].教师月刊,2017(5):12.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政治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历来存在“过分注重知识灌输”的弊病,而随着课程改革,当前的政治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这就需要政治教师积极引入实际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综合性的政治课堂。虽然目前许多高中政治教师已然意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但还没有彻底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充分落实。在实际教学中仍旧习惯性的为学生标注重点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高中生对政治学科逐渐消弭了学习兴趣。对此,本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文化中生生不息的命脉。这样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并把爱国情怀、优良传统、人格修养
期刊
【摘 要】班集体是学校教育中的最基本单元。从根本性管理工作来说,它既像一个“大家庭”,又是一类“小社会”。在校园内班主任扮演“兵头将尾”的重要角色,其工作即在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这个基本单元中的“家长”或“引路人”,诚可谓责任在肩、任重道远。那么,面对一个生动活泼、个性各异的学生群体,班主任应当以怎样的智慧、情感和艺术来加强教育、引领与管理呢?这是一项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的重大实践课题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美育教育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用创新的思维、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及数学中的美。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以美育人,寓美于教”,让每堂课都有“课眼”,并让其闪光。本文作者从如何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揭示美、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感受美、让学生在评价中体会美,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期刊
【摘 要】当下我国部分地区小学教育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开展素质教育产生了阻碍。“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出现是素质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深入调查包括江苏洋思小学、山东禹城解放路小学等数十个小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总结发现此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听
期刊
【摘 要】中学德育必须创新,如以经典诵读为呼吸,浸润学生;以情境班会为平台,滋养学生;以现实印证为契机,锻造学生。因为经典文化和情境中活泼、新颖、形象的一面,恰恰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经典文化和情境中“高效、快捷、无痕”之特点,恰恰是对“霸道、尖锐、刚硬”之无效德育的有力回应,因而颇受师生的青睐。但愿,中学德育能够以这样的创新面孔出现,但愿与此相关的德育人生能够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延伸到未来和更大的时空
期刊
【摘 要】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使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动机。“和大人一起读”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园地》中新设的重要板块。在教学实践中,通过PBL项目式学习,让大人陪伴孩子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自主阅读之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图式理论可以显著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能够解决当前的阅读教学难题。结合图式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加快学生的理解过程,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阅读材料评析、加工和理解的過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巧用“金针”织锦绣,利用图式理论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图式理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图式指的是学生头脑中有组织的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结
期刊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整体性,以“单元”为教学单位,聚焦语文要素,构建贴近儿童生活的、真实的任务情境场,让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高效发生并逐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深度学习,在有趣的活动中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达成。   【关键词】单元整体;大情境;大任务;讲故事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将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人文主题,而单元语
期刊
【摘 要】古诗词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化积累水平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感受古典文化中的人文意识。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受到教学材料与学生能力的影响,教学工作依旧存在着复杂的短板问题。本文结合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活动展开论述,思考如何优化相关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古诗词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古诗词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