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一些语文老师叹息“上课苦”,“学生学习不认真、没兴趣”,上课不带劲,以至课堂死气沉沉,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课堂上缺乏必要的愉快的合作。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孟母三迁”便是一例。同样,课堂教学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气氛。可以说,能否创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气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与学效率的高低。所以,每个教师都应多动脑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怎样才能创造出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古人说“寓教于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学”。
首先,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师生间主、客的关系都明白,然而在具体的课堂常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习惯于发号施令和传统的“师道尊严”。师道固然应该尊严,然而在这新时代,怎样才能让学生“尊”,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民主意识,这点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师、生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及其方式、方法,应该有发言权,尤其是说“不”和创新的权利,这是关键,是教学行为之根本;二是沟通的意识,教师要反过来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谈话、沟通的模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健康个性,也使教师充分了解、知晓学生“学”的情况;三是服务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学生之想,急学生所急,要达到学生“跟着老师走”,就应先做到老师“跟着学生走”。这一点是创设课堂氛围的基础因素。
其次,塑造“有魅力”的老师形象。这包括两方面:一要注重外在形象。时代在发展,现代学生都喜欢个人形象较好的老师,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所授科目的兴趣。比如,要改变过去常见的“灰色中山装”的形象,讲究穿着变化,体现时代感,适当化妆;要保持一个精神抖擞、洒脱而不乏庄重的面貌;要注意举止大方。这样,在老师迈进教室的一瞬间,可集中学生对老师的注意力,从感性上缩短师生距离,活跃的课堂气氛便由此产生。二要体现内在魅力,要以“内在魅力”去吸引学生。这主要表现在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言诙谐、幽默,引经据典,知识渊博等,这又是吸引学生恒久的“魅力”。
再次,创设教学氛围从课堂教学的开端入手。一是让学生搞好课前五分钟(或三分钟)活动,例如,讲成语故事,讲一首诗歌,精短演讲,国际、国内新闻报道评论,这既增强学生知识,又训练学生表达,更能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减轻心里压力并活跃气氛。二是老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语,导语重在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吸引学生继续往下学习。好的导语本身就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联想。为此,每堂课的导语设计都必须精心准备,设计时要注意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等,也要注意精炼简洁,能一下抓住学习心弦。比如,教学《论语十则》导语便可设计为:“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界道路;思想之光,却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思想家的伟大。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如牛顿、哥白尼……这十位思想家谁排第一位呢?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这样课堂学习气氛便活跃起来了。
第四,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效果明显。“一张嘴,一只粉笔”的手段未尝不可,但充分利用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对扩展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容量,让抽象变得生动形象,活跃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记忆等更有好处,这样对学生来说更具引吸力。例如:实物、投影、录音、录像等,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能打破一般的沉寂气氛,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实践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参加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培养多方面的能力。避免“满堂灌”“听天书”的现象;而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听得太多,实践得少,长此下去便连听也不想听了,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哪还有课堂的教学氛围呢?所以,课堂的40分钟,要根据学生注意力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形式。比如,要让学生多读,又可根据情况,可默读、可诵读、可齐读、可分组或分角色朗读、可浏览、可精读。对于“写”来说,应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或让学生听写、默写、或写感受,或片段训练。对“说”而言,可让学生多提问,答疑,或讨论、或演讲、或口头作文、口头造句等。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口、手、脑,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让学生从多角度获得知识,得到训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第六、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语言富有变化,或诙谐含蓄,或幽默风趣,或朴素简洁,或繁华富丽,富有表现力。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
一是注意音量语调、语速的调整,使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变化,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重要的内容不一定要大声讲,反而可用小声、慢速度去讲,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怎样,要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忌讳结结巴巴,含含糊糊。总之,在语言上要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就像我们听优秀的演讲一样,能达到“伸颈、侧目、微笑……”的效果,又怎么不能吸引学生呢?
二是语言能以情感人,内容丰富,含“金”量高。这是对语言最重要的要求,说话要有情感,这是语言的神。任何一句话用不同的情感说出来,则产生的情感效果就不同,作为教师善于并坚持讲话时以情感人,通过情感的融合,产生共鸣,驱遣学生的想象,把书面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同时,语言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使学生从教师语言中既能享受到美,又能得到大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切合时代,善于积累。
总之,创设语文课课堂教学气氛,没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关键要着眼一个“活”字,这样老师才能不会“老”,才能达到“上课乐,乐上课”,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什祁市)
(责任编校:长江)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孟母三迁”便是一例。同样,课堂教学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气氛。可以说,能否创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气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与学效率的高低。所以,每个教师都应多动脑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怎样才能创造出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古人说“寓教于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学”。
首先,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师生间主、客的关系都明白,然而在具体的课堂常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习惯于发号施令和传统的“师道尊严”。师道固然应该尊严,然而在这新时代,怎样才能让学生“尊”,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民主意识,这点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师、生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及其方式、方法,应该有发言权,尤其是说“不”和创新的权利,这是关键,是教学行为之根本;二是沟通的意识,教师要反过来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谈话、沟通的模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健康个性,也使教师充分了解、知晓学生“学”的情况;三是服务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学生之想,急学生所急,要达到学生“跟着老师走”,就应先做到老师“跟着学生走”。这一点是创设课堂氛围的基础因素。
其次,塑造“有魅力”的老师形象。这包括两方面:一要注重外在形象。时代在发展,现代学生都喜欢个人形象较好的老师,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所授科目的兴趣。比如,要改变过去常见的“灰色中山装”的形象,讲究穿着变化,体现时代感,适当化妆;要保持一个精神抖擞、洒脱而不乏庄重的面貌;要注意举止大方。这样,在老师迈进教室的一瞬间,可集中学生对老师的注意力,从感性上缩短师生距离,活跃的课堂气氛便由此产生。二要体现内在魅力,要以“内在魅力”去吸引学生。这主要表现在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言诙谐、幽默,引经据典,知识渊博等,这又是吸引学生恒久的“魅力”。
再次,创设教学氛围从课堂教学的开端入手。一是让学生搞好课前五分钟(或三分钟)活动,例如,讲成语故事,讲一首诗歌,精短演讲,国际、国内新闻报道评论,这既增强学生知识,又训练学生表达,更能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减轻心里压力并活跃气氛。二是老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语,导语重在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吸引学生继续往下学习。好的导语本身就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联想。为此,每堂课的导语设计都必须精心准备,设计时要注意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等,也要注意精炼简洁,能一下抓住学习心弦。比如,教学《论语十则》导语便可设计为:“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界道路;思想之光,却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思想家的伟大。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如牛顿、哥白尼……这十位思想家谁排第一位呢?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这样课堂学习气氛便活跃起来了。
第四,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效果明显。“一张嘴,一只粉笔”的手段未尝不可,但充分利用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对扩展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容量,让抽象变得生动形象,活跃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记忆等更有好处,这样对学生来说更具引吸力。例如:实物、投影、录音、录像等,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能打破一般的沉寂气氛,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实践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参加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培养多方面的能力。避免“满堂灌”“听天书”的现象;而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听得太多,实践得少,长此下去便连听也不想听了,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哪还有课堂的教学氛围呢?所以,课堂的40分钟,要根据学生注意力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形式。比如,要让学生多读,又可根据情况,可默读、可诵读、可齐读、可分组或分角色朗读、可浏览、可精读。对于“写”来说,应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或让学生听写、默写、或写感受,或片段训练。对“说”而言,可让学生多提问,答疑,或讨论、或演讲、或口头作文、口头造句等。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口、手、脑,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让学生从多角度获得知识,得到训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第六、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语言富有变化,或诙谐含蓄,或幽默风趣,或朴素简洁,或繁华富丽,富有表现力。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
一是注意音量语调、语速的调整,使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变化,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重要的内容不一定要大声讲,反而可用小声、慢速度去讲,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怎样,要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忌讳结结巴巴,含含糊糊。总之,在语言上要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就像我们听优秀的演讲一样,能达到“伸颈、侧目、微笑……”的效果,又怎么不能吸引学生呢?
二是语言能以情感人,内容丰富,含“金”量高。这是对语言最重要的要求,说话要有情感,这是语言的神。任何一句话用不同的情感说出来,则产生的情感效果就不同,作为教师善于并坚持讲话时以情感人,通过情感的融合,产生共鸣,驱遣学生的想象,把书面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同时,语言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使学生从教师语言中既能享受到美,又能得到大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切合时代,善于积累。
总之,创设语文课课堂教学气氛,没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关键要着眼一个“活”字,这样老师才能不会“老”,才能达到“上课乐,乐上课”,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什祁市)
(责任编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