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分离手术时心律紊乱及其处理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ocec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心脏大血管手术时,常发生心律紊乱,在二尖瓣分离术过程中,更属多见,因而造成意外死亡者,文献中亦屡见不鲜。自1954年以来我们施行二尖瓣手术已达192例,或轻或重的心律紊乱,出现于每一病例,经我们及时处理后,都能安渡危机,而无不良效果。追溯近年来的文献,各国进行二尖瓣手术日见增多,有关该项手术各方面的问题亦论述甚详,独对手术时心律紊乱甚少研讨。本文仅就所得经验,并根据77例手术时所作心电图直接描记,有比较完善的资料者,加以分析,论述手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式各样心律紊乱,总结各种心律紊乱处理的经过,并重点提及心室扑动的治疗方法,以供同道参考。

其他文献
伤寒与副伤寒患者伴发关节炎是罕见的。作者研究24例并发关节炎患者,其中20例是伤寒,4例是副伤寒乙。这些病例多是在病程的第20天并发关节炎,而且男性较多,约2∶1。关节炎类型是多发生于单个关节,仅有5例是一个关节以上,而多见于髋关节。
期刊
近代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首先着重病原疗法,即消除病人高级神经活动的障碍,以恢复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血管舒缩系统的调节机能。我们应按照高血压病人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临床病期的早晚,发病的因素以及发生病变的器官不同,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这种治疗必须是综合性的,并且有系统的;例如:精神疗法,包括医疗保护制度和工作、生活及环境的调整;饮食疗法,主要是低钠和低胆醇膳食;镇静疗法和睡眠疗法;各种药物疗法,如血管
期刊
自从本刊1955年第9号发表两篇有关血细胞命名的文章之后,国内各地学者陆续寄来文章,提出各自不同的意见。本刊因限于篇幅,未能将这些文章全部刊登,因此特将主要论点及意见摘出,分别征得原作者同意,综合发表于此。为了将这些文章的摘要集中发表,致一部分来稿积压甚久,谨向作者致歉。
期刊
蛇草类植物(Rauwolfia Serpentina,Benth)在印度、锡兰、缅甸、马来亚一带均有生长。在植物学上属夹竹桃科,其有效成份取自根端,为一种无色的生物碱结晶Reserpine。早在1885年,印度医师们已用蛇草根治疗蛇咬伤、痢疾及发热等疾病。后由经验证实,它对失眠及精神病亦有效。并在治疗精神病的过程中,发现除有镇静作用外,还有降低血压及减缓脉搏的作用。嗣后各国学者相继试用此药治疗高血
期刊
500例风湿性心脏病病例,解剖学诊断是以二尖瓣狭窄为最主要者,符合二尖瓣分离术指征,作此项手术。手术死亡58例,死亡率11.6%。但由于近来技术的改进,麻醉术的安全,术前、术后内科处理方法的改进,最近所作的属于第三级的200例(不包括在本报告内)仅1例死亡。但第四级病人手术死亡率仍高,达20-25%。
期刊
自抗生素问世以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表现、病程和预后都有很大的变更。应用青霉素治疗此病后,即刻的效果很好,但复发率仍高。复发的原因可能有某些种,特别是由于身体中存有病灶,以致其中的细菌可随血流而至心内膜。作者等指出牙齿和齿槽作为原发病灶的重要性并说明它们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有时治疗的即刻效果不满意和复发倾向的关系。
期刊
测定血清胆碱酯酶(Choilnesterase)活动性为一种判断肝脏疾病有价值的辅助方法,血清胆碱酯酶在肝脏内形成,肝脏受损时,血清胆碱酯酶也随着肝脏损害的程度而降低,测定的方法很简单:以0.25%的乙醯胆碱(Acetylcholin)加2毫升血清与二至三滴酚酞(Phenolphthalcin)于Erlenmeyer氏瓶内在37.5-38.5℃冰箱内,用1/100N氢氧化钠滴定。正常值平均为8.3
期刊
氯胍系1945年英国Basford,Curd及Rose等氏所发明。现为普遍采用之抗疟药,对各种疟疾之无性生殖原虫均有杀灭作用,惟对有性生殖阶段之配偶体,却无直接作用。成年人每天服用总量到1克时才能有轻微毒性反应发生,吉氏等最近曾先后有服用氯胍中毒之病案报告。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亦曾遇到二例服用氯胍引起毒性反应之患者,兹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期刊
在使用考的松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有易并发细菌性感染的倾向,而被认为系使用激素治疗的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Coste等氏(1951)估计10%病例发生传染性并发症,尤其是注射部位的葡萄球菌性脓肿及急性肺炎。Dubois-Férrière氏(1951)报告一例使用考的松治疗时发生葡萄球菌败血症。Page氏(1954)报告二例使用考的松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发生暴发性肺炎。
期刊
沙门氏菌属猪霍乱感染的报告国内及国外并非少见,国内文献中就作者所能收集者近200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