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中国成立至现阶段,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原有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盲目最求生产规模,就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粗放模式,虽然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波动,以低价资源赢取竞争优势,政府主导占据很大的份额,相比其他国家来说,经济发展仍是粗放型。从21世纪开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国及各地区重要的任务之一,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表格,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这就需要从经济结构上调整经济的发展战略,把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把保证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成环境友好型、发展节约型。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
从经济学理论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指经济总量数据的增长,即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第二,是指对经济机构的调整和抓年,改善经济活动,较少外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第三,是对经济、社会制度、政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并促使文化理念的不断进步。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虽然逐步转变着经济发展方式,但有些地区仍是片面追求GDP,而要更加深入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正确认清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及其影响发展的因素。只有认清方向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消除阻碍转变的影响因素,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个转变方向,可以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保持经济发展动力的持续和平稳,经济发展速度的平稳提升,经济效益的稳定收益,经济运行中对风险抵抗能力强且震动幅度小,但这是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主要方向,这就要求经济发展需要保持高质量、高效率的状态。
对于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要保证经济发展动力,使经济发展的动力能够保持深层次的内生,保证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东西;其次还要保持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加强对经济发展各领域的延伸,形成各发展途径共同推进整个经济的转变和发展;同时还要认识到发展的深度,要充分挖掘各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打造产业链的细化和延伸,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还要科学合理安排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结构的搭配合理,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防止大起大跌;再次,是高效利用和配置资源,保证经济发展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进行;最后,要保持经济发展的长期绩效,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利益长久化。
而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仅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稳定,保持稳定发展,解决影响发展的各种问题;还要协调好发展速度和效率,注重速度的同时,保证发展的效率。其他需要协调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数量与质量、长期与近期效益、整体与局部效益等,都要充分协调和把握,坚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方向不变,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保证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因素。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生产力运行状态的转变,但在实践过程中来看,不仅包括生产力方面,还包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及形式,文化、教育、政治、法律等体制因素影响,从我国经济转化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经济结构是主要因素。
从我国经济结构来看,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经注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不对称发展,对于国有垄断企业很难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较多;从收入分配结构来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行业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各区域的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差距也相距甚大;从产业机构来看,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程度缓慢,而且各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致使竞争力较弱。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技术、管理、人力资本水平及投入方式成为直接因素。
粗放型发展模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在延续,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对先进技术的研发重视程度低,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不大,技术水平提升较慢;专业人才的大量缺失,劳动力廉价化依然普遍;企业管理理念落后,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经济政策、市场状况和社会环境及观念成为间接因素。
从经济政策方面来说,一些政策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适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基本上不符合发展规律,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从市场状况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的完善,地方贸易保护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国际贸易环境也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恶化;从社会环境及观念来说,全社会对于经济发展理念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普及范围还很局限,并且缺乏对各行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准备。由于这些因素,从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
由于大量影响因素的存在,致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进行的十分缓慢。十八大召开之后,如何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就需要加大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力度,重点解决经济结构问题,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同时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完善科学的投入方式,改善社会环境和观念,调整经济政策,改进市场运行状况。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影响转变的各种因素,认清转变的方式,才能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才能保证资源节约型、环境优化型社会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
从经济学理论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指经济总量数据的增长,即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第二,是指对经济机构的调整和抓年,改善经济活动,较少外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第三,是对经济、社会制度、政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并促使文化理念的不断进步。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虽然逐步转变着经济发展方式,但有些地区仍是片面追求GDP,而要更加深入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正确认清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及其影响发展的因素。只有认清方向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消除阻碍转变的影响因素,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个转变方向,可以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保持经济发展动力的持续和平稳,经济发展速度的平稳提升,经济效益的稳定收益,经济运行中对风险抵抗能力强且震动幅度小,但这是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主要方向,这就要求经济发展需要保持高质量、高效率的状态。
对于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要保证经济发展动力,使经济发展的动力能够保持深层次的内生,保证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东西;其次还要保持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加强对经济发展各领域的延伸,形成各发展途径共同推进整个经济的转变和发展;同时还要认识到发展的深度,要充分挖掘各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打造产业链的细化和延伸,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还要科学合理安排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结构的搭配合理,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防止大起大跌;再次,是高效利用和配置资源,保证经济发展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进行;最后,要保持经济发展的长期绩效,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利益长久化。
而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仅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稳定,保持稳定发展,解决影响发展的各种问题;还要协调好发展速度和效率,注重速度的同时,保证发展的效率。其他需要协调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数量与质量、长期与近期效益、整体与局部效益等,都要充分协调和把握,坚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方向不变,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保证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因素。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生产力运行状态的转变,但在实践过程中来看,不仅包括生产力方面,还包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及形式,文化、教育、政治、法律等体制因素影响,从我国经济转化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经济结构是主要因素。
从我国经济结构来看,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经注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不对称发展,对于国有垄断企业很难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较多;从收入分配结构来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行业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各区域的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差距也相距甚大;从产业机构来看,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程度缓慢,而且各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致使竞争力较弱。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技术、管理、人力资本水平及投入方式成为直接因素。
粗放型发展模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在延续,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对先进技术的研发重视程度低,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不大,技术水平提升较慢;专业人才的大量缺失,劳动力廉价化依然普遍;企业管理理念落后,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经济政策、市场状况和社会环境及观念成为间接因素。
从经济政策方面来说,一些政策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适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基本上不符合发展规律,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从市场状况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的完善,地方贸易保护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国际贸易环境也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恶化;从社会环境及观念来说,全社会对于经济发展理念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普及范围还很局限,并且缺乏对各行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准备。由于这些因素,从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
由于大量影响因素的存在,致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进行的十分缓慢。十八大召开之后,如何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就需要加大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力度,重点解决经济结构问题,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同时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完善科学的投入方式,改善社会环境和观念,调整经济政策,改进市场运行状况。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影响转变的各种因素,认清转变的方式,才能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才能保证资源节约型、环境优化型社会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