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9月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SLE合并冠心病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排除所有结缔组织疾病,共35例。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所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LP(a)、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不足以解释SLE早期发生冠心病,SLE合并冠心病可能其独特的高危因素。炎症反应参与了SLE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关键词】 冠心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血管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冠心病逐渐成为SLE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1]。近年研究发现,除传统危险因素,SLE疾病的本身可以加速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笔者回顾分析了SLE合并冠心病及单纯冠心病患者的病史特点、血生化水平、心脏彩超、炎性因子等相关因素,旨在探讨SLE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从而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和治疗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月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SLE合并冠心病患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1~68岁,平均(51.53±4.38)岁。所有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2]。所有SLE合并冠心病的确诊条件如下:(1)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酶学的酶谱变化而确诊AMI或OMI;(2)经心电图证实有明确心肌缺血,且有动态变化的典型心绞痛发作史;(3)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并有心肌缺血症状。选同期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共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9~69岁,平均(51.78±4.37)岁,并均排除所有结缔组织性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空腹12 h后清晨卧位,于肘静脉部位采血,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使用美国GE Vivid 超声心动图仪进行检查,记录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LVEF<50%定义为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LP(a)、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由遗传、感染、环境、性激素、药物、免疫反应等的多种因素参与[3]。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SLE的生存期延长,心血管事件已成为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国外荟萃分析和多中心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患已经成为SLE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本病以青年女性为多见,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育龄妇女最多,男女之比1:7~10。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使预后大为改观,不少报告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可达94%及82%[4]。SLE常出现皮肤、黏膜和浆膜,关节和肌肉,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损害;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和性激素有关。约30%的患者有心脏病变,以心包炎最多见,多为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肌炎较常见,也可发生心瓣膜病变,晚期可发展为心功能不全。约10%患者可有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现象等。
本研究为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本院住院的SLE合并冠心病患者35例,SLE继发的心包炎、胸膜炎混淆了SLE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并未受到重视,从而导致不恰当的诊治,延误早期治疗的时机,因此临床上SLE患者一旦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甚至是冠脉CT或造影以便于早期发现SLE合并冠心病的诊断[5]。本研究发现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比例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揭示SLE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凶险,如不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SLE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血管炎症,即抗原抗体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引发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血管壁炎症,激动凝血系统形成血栓[6]。一般认为,SLE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有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冠状动脉炎,造成冠脉内皮细胞变性,内膜纤维增生,管腔狭窄,伴瘤样扩张,甚至血栓形成,常常累及左前降支,CASS研究发现97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造影确诊冠脉动脉瘤样扩张占5%,继而发展为动脉狭窄,更有助于冠状动脉炎的诊断;另一种原因为多种细胞因子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7]。本研究发现,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炎症反应在SLE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SLE非活动期,进行炎症指标的监测可以早期筛选SLE合并冠心病的高危患者。
总之,SLE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较小,传统危险因素少,其冠心病的症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易被漏诊或误诊。且SLE合并冠心病与单纯冠心病相比,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均有较多较大的不同,作为心内科医师,更应该认识到这些区别,结合指南,采取个体化治疗方针,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SLE合并冠心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5):342-347.
[2] 何奔,韩志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一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178-179.
[3] 戴宇翔,张抒扬,杜臻雁.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J].中华内科杂志,2007,7(11):541-544.
[4] 钱赓,王峙峰,刘宏斌.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1(5):378-381.
[5] 李琳,肖践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早发冠心病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4(30):7541-7542.
[6] Wells D K, Ward M M. Nephritis and the 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Clin Exp Rheumatol,2010,28(2):223-229.
[7] 贾友宏,崔广凯,李一石.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1,6(3):186-189.
(收稿日期:2012-11-02)
(本文编辑:王宇)
【关键词】 冠心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血管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冠心病逐渐成为SLE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1]。近年研究发现,除传统危险因素,SLE疾病的本身可以加速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笔者回顾分析了SLE合并冠心病及单纯冠心病患者的病史特点、血生化水平、心脏彩超、炎性因子等相关因素,旨在探讨SLE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从而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和治疗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月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SLE合并冠心病患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1~68岁,平均(51.53±4.38)岁。所有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2]。所有SLE合并冠心病的确诊条件如下:(1)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酶学的酶谱变化而确诊AMI或OMI;(2)经心电图证实有明确心肌缺血,且有动态变化的典型心绞痛发作史;(3)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并有心肌缺血症状。选同期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共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9~69岁,平均(51.78±4.37)岁,并均排除所有结缔组织性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空腹12 h后清晨卧位,于肘静脉部位采血,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使用美国GE Vivid 超声心动图仪进行检查,记录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LVEF<50%定义为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LP(a)、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由遗传、感染、环境、性激素、药物、免疫反应等的多种因素参与[3]。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SLE的生存期延长,心血管事件已成为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国外荟萃分析和多中心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患已经成为SLE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本病以青年女性为多见,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育龄妇女最多,男女之比1:7~10。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使预后大为改观,不少报告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可达94%及82%[4]。SLE常出现皮肤、黏膜和浆膜,关节和肌肉,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损害;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和性激素有关。约30%的患者有心脏病变,以心包炎最多见,多为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肌炎较常见,也可发生心瓣膜病变,晚期可发展为心功能不全。约10%患者可有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现象等。
本研究为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本院住院的SLE合并冠心病患者35例,SLE继发的心包炎、胸膜炎混淆了SLE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并未受到重视,从而导致不恰当的诊治,延误早期治疗的时机,因此临床上SLE患者一旦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甚至是冠脉CT或造影以便于早期发现SLE合并冠心病的诊断[5]。本研究发现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比例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揭示SLE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凶险,如不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SLE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血管炎症,即抗原抗体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引发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血管壁炎症,激动凝血系统形成血栓[6]。一般认为,SLE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有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冠状动脉炎,造成冠脉内皮细胞变性,内膜纤维增生,管腔狭窄,伴瘤样扩张,甚至血栓形成,常常累及左前降支,CASS研究发现97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造影确诊冠脉动脉瘤样扩张占5%,继而发展为动脉狭窄,更有助于冠状动脉炎的诊断;另一种原因为多种细胞因子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7]。本研究发现,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炎症反应在SLE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SLE非活动期,进行炎症指标的监测可以早期筛选SLE合并冠心病的高危患者。
总之,SLE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较小,传统危险因素少,其冠心病的症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易被漏诊或误诊。且SLE合并冠心病与单纯冠心病相比,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均有较多较大的不同,作为心内科医师,更应该认识到这些区别,结合指南,采取个体化治疗方针,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SLE合并冠心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5):342-347.
[2] 何奔,韩志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一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178-179.
[3] 戴宇翔,张抒扬,杜臻雁.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J].中华内科杂志,2007,7(11):541-544.
[4] 钱赓,王峙峰,刘宏斌.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1(5):378-381.
[5] 李琳,肖践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早发冠心病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4(30):7541-7542.
[6] Wells D K, Ward M M. Nephritis and the 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Clin Exp Rheumatol,2010,28(2):223-229.
[7] 贾友宏,崔广凯,李一石.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1,6(3):186-189.
(收稿日期:2012-11-02)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