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神态描写,让人物立体起来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xiaofe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态描写指的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一个简单的神态描写往往就能让人物生动起来,对表现人物个性作用极大。

1.通过神态描写的对比可以展现出人物的不同身份与心态。


  《皇帝的新裝》(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对老大臣、第二位官员、皇帝的神态描写就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心态。
  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老大臣的眼睛是“越睁越大”,表现出他内心的惊愕,他不敢相信自己竟然看不见那神奇的布料;同时也表现出老年人眼花的特点,下意识地睁大眼睛,以为这样就能看见。
  这位官员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钦差大臣好:他看了又看,但是那两架空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官员的神态是“看了又看”,显然,看不见神奇的布料也让他迷茫惊惶,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看,希望下一秒能看到布料,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
  这一段的“他”是皇帝,“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展现出皇帝的装模作样,努力摆出他“领导者”的架子,尽管看不见神奇的布料他也很慌,一个劲儿“仔细地看”,希望看得更仔细一些就能发现那其实并不存在的布料。而其他的随行官员也是“仔细地看了又看”,表现出他们的不安,并极力掩饰的丑态。
  从老大臣、第二位官员、皇帝到随行官员,神态描写的轻微变化既反映了人物身份地位的不同,也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还让行文多变、不重复,足见作者阅历丰富,笔法老到。

2.%神态描写能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在《列夫·托尔斯泰》(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这篇课文里,外貌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跟茨威格夸张幽默的写作风格分不开,而外貌描写中的神态描写亦是其中的亮点。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儿光彩可言。
  茨威格可算是“不遗余力”地贬低托尔斯泰的面貌,故意写得毫无优点,甚至故意丑化:忧郁、消沉、愚钝和压抑,没有“灵气”,没有“精神光彩”,总之是难以给人留下好印象。这些贬低与丑化是为了突出托尔斯泰那双非凡的眼睛。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双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托尔斯泰的眼神是“穿透心灵”的,目光“柔和”、笑容“和蔼”、眼睛“满含粲然笑意”,看到这双生动而和善的眼睛,读者方才明白:对脸庞的描写是“先抑后扬”,以突出托尔斯泰眼睛的出色,出色的眼睛描写自然是为了揭示托尔斯泰高贵而敏锐的思想与灵魂。课文还运用大量比喻来描绘他那双锐利的眼睛:“犹如神奇的星光”“像钢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直到年龄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茨威格对老年托尔斯泰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岁月沉淀在一个人身上的智慧,他因为对人世通透的了解,所以心怀慈悲,包容一切。他变得“慈祥可敬”,脸上终于有了“俊秀之光”,真是“相由心生”啊。

3.%神态描写可以跟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相结合。


  在《刘姥姥进大观园》(部编本《语文》九年级上册)一课里,有一段表现人物个性的文字极精彩,它将神态与动作、语言描写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的样子让众人“发怔”,之后众人的表现各有精彩:湘云身体好、底气足,茶是“喷出来”的动作;黛玉体弱,是“笑岔了气”的神态;贾母与宝玉是宠与被宠的关系,两人“笑到了一起”。王夫人看出是凤姐的把戏,指着她笑得“说不出话来”;探春迎春姐妹关系亲密,惜春却是个不受宠的小姑娘。而丫环婆子们的笑很节制、很压抑,只能“弯腰屈背”或“躲出去蹲着笑”,还有没忘记职责的,“忍着笑”工作———这是身份地位使然。而这席上,凤姐、鸳鸯没笑,因为是她们预先策划的,并且她们还要主持大局。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席上只有一个人真正没笑———宝钗!在大家笑得东倒西歪的时候,宝钗竟然稳坐如泰山,这“大家闺秀”的定力真好,却也体现出宝钗缺了点儿“人气”。
  神态描写很少会安排长篇大论,往往一个词语就是点睛之笔,让人物活泛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同学们在写作中应好好学习、推敲。
其他文献
放学后,我是骑自行车回家的。  一升入初中,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独自骑行。在我眼里,骑行不是上学、放学的一种交通方式,而是一种享受。  我是学校足球队的队员。眼见着“市长杯”足球赛临近,我们每天放学后都要在校训练。当我在球场上奔跑了好几个小时,球鞋与我的双脚粘在一块儿,使我几乎无法正常行走时,我就越发想念在学校地下车库等候我的那辆白色单车了。  在结束训练的哨声中,沐浴着狮子山侧洒下的道道霞光,我
黄昏最后一丝的光亮  巷子里知了的叫声  冰箱里的可乐  白衬衫的少年  纵情笑闹  街上温热的风  海边日出的天  并肩而坐的我們  皱着眉头  苦思,疾书  生活原本沉闷  但跑起来就会有风  奔跑吧  风里会有春天
王可萌同学善于观察,从生活的点滴经历中取材,立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她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生动的画面,从新颖的角度评价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她通过文字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她的每篇散文都别出心裁,她的每篇议论都引人深思,她的文章宛若一泓清泉滋润了平淡的生活,给大家带来了乐趣。  ———王思岑  她热爱阅读,擅长写作,她那双明亮的眼睛能发现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因此她的文章内容真实细腻又动人。她善
题目  请以“我的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主题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原文  心中有梦奇迹终将发生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中学八年级郑逸  我先给大家念一句话,这句话是:“我们自己的确就是大蒜,带着极强的免疫力,在这个世界的今天和将来无休止地闯荡。”  这句话出自《五头蒜》这本书,五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他们是否能在生活的暴雨中变得更加坚强?五头已经死去的大蒜,是否能重新活过来呢?读完此
中国话剧的先驱者、戏剧泰斗黄佐临,19岁时赴英留学,攻读商科。平日不喜欢说话,看起来木讷、沉稳的他周末在同学聚会上自编自导的《东西》《喝中国茶》这两出戏,很受同学们喜欢。在同学的建议下,黄佐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自己创作的剧本寄给了戏剧大师萧伯纳。本以为剧本会石沉大海,没想到,他很快就收到了萧伯纳热情的回信。在信中,萧伯纳不仅对黄佐临的作品表达了赞赏之情,还在信中教导他:“如果你想有成就,千万不要做
题目  “,牵动我的情思”  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  3.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题解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空白处补充的文字要紧扣关键词“情思”。悠悠情思,可抒思念之情,也可表达哲理之思。选择有寓意的物可能最有利于成文,如“诗词”“照片”“小巷
渡口,码头,她望着船上清瘦的人儿,望着少年的背影———“再等几年,等先生留学归来,就成亲。”周夫人是这样说的,她也真的等了。  先生来信了。信上说,让她把小脚放了,去学堂读书吧。她慌了:先生,我是女儿家呀,是朱家女儿,是大家闺秀,放了小脚的,是乡野村妇;去学堂学习的,是男儿呀,女子无才便是德。先生,恕难从命呀。她没有改变亦没有回信。  先生留学归来,他们要成婚了。她是欢喜的。  她在红绣鞋里塞了棉
“啊”的一声低吼,好像一只被囚禁了十年的猛兽冲破牢笼、获得自由后的狂喜。彼得走出监狱,重新回到香港这个繁华都市的怀抱。此时的彼得,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风采,蓬头垢面、满脸胡楂的他就像个乞丐。重获自由后,他又去了十年前闯荡过的繁华都市,依然记得那些年享受过的荣耀时光,还有情窦初开时追求爱情的羞涩。十年的监狱生活让他更成熟稳重了。虽然没有忘记以前学过的东西,但他不想再荒废人生,这些年一直等待的自由从现在才
年前,我妈从花鸟市场买回来一盆文竹,放在窗台上。文竹,虽说名字里带个“竹”字,模样有点儿似竹非竹,却有竹之清幽;似松又非松,却有松之秀拔,它让我想起老宅的一院竹林。  年幼时,我家的老宅北面,三堵高墙围起了一片空地,伯父瞧着总觉得少点什么。于是,在一个夏天的傍晚,他和我堂哥两人,一前一后,抬着一捆翠竹进了院。起初,我看这几株嫩竹一副脆生生的孱弱模样,似乎一阵大风或一场暴雨就能让它们“夭折”。为了给
老家的方言,并不太好听。  虽然这是一座长江南岸的小城,但当地人的口音没有吴侬软语的温柔。初听,平时语速很快,像机关枪一样,若提高了嗓门儿,便跟吵架似的,泼辣得很。仔细听才发觉,这并不是争吵,只是热情的问候罢了。  以前,我经常回老家,近几年,一年就回去一两次,有时一整年都回不去。因此,每次回去,家人总是格外热情。推开那扇熟悉的门,便迎来许多亲切的声音,问长问短。厨房里早已炖着一大锅汤,正咕噜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