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对比不同体位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的股骨干骨折手术方法和效果,以提高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和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麻醉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穿刺,其中I组患者使用侧卧位麻醉,II组患者使用坐位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15min后运动阻滞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平面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股骨干骨折使用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中使用坐位穿刺,患者的麻醉平面更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值得应用。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蛛网膜下腔穿刺;体位;麻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42-02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患者手术的创伤较大,且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对手术的镇痛要求较高[1]。目前临床多使用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方法。而穿刺过程中的体位是否会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仍不清楚。本文研究比较了两种体位在蛛网膜下腔穿刺的股骨干骨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54岁,平均年龄为68.98±9.11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21例,跌倒14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6例。实验组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52岁,平均年龄为68.14±10.64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20例,跌倒15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受伤原因等差异均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到手术室后均开放静脉通路,并密切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其中I组患者采用侧卧位穿刺的方法,在蛛网膜穿刺过程中,保持侧卧位,且患侧肢体在上,给药结束后采用平卧位。而II组患者使用坐位进行蛛网膜穿刺,将头部前倾,并将双足放在手术台,双手放在患者的膝盖上,胸部尽量地靠近大腿,以保证腰背部的后弓,由助手做好固定后,采用蛛网膜穿刺的方法,给药结束后5min转为平卧位。穿刺点为L2-3椎间隙,给药的速度为0.2ml/s。药物为布比卡因,比重为0.5%,剂量为2ml。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15min后运动阻滞评分(患侧)、麻醉平面。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表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为χ2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15min后运动阻滞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平面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3 讨 论
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大,患者的出血量多,对麻醉和手术的镇痛要求均较高。目前临床多使用蛛网膜穿刺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此麻醉方法经济有效,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2-3],且麻醉管理方便,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对比分析了不同体位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的效果。其中侧卧位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患者骨折肢需要由助手做牵拉,以保证其解剖位置,骨折两侧有改变,会导致患者的痛苦较大,同时疼痛还会导致患者的体位不配合[4],麻醉操作难度大、麻醉操作时间长。而坐位穿刺,患者的骨折移动小,有助于降低其疼痛感,且麻醉阻滞平面可以控制得更好,医生在麻醉过程中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这样可以减轻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5]。
本次實验结果提示我们,坐位穿刺与侧位穿刺尽管麻醉效果、15min后运动阻滞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是在麻醉平面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坐位麻醉在控制麻醉平面方面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股骨干骨折使用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中使用坐位穿刺,患者的麻醉平面更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洪海,区锦燕.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急诊开放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9,29(6):72-74.
[2] 李志明,吴丽红,张艳飞,等.轻比重布比卡因连续腰麻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5):404-405.
[3] 王薇,贾东林.轻比重腰麻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24):113-114.
[4] 陈跃,陈玲阳.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股骨骨折患者行蛛网膜下腔麻醉体位摆放的镇痛作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160-161.
[5] 邓铸强.轻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下肢手术[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61-62.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蛛网膜下腔穿刺;体位;麻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42-02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患者手术的创伤较大,且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对手术的镇痛要求较高[1]。目前临床多使用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方法。而穿刺过程中的体位是否会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仍不清楚。本文研究比较了两种体位在蛛网膜下腔穿刺的股骨干骨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54岁,平均年龄为68.98±9.11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21例,跌倒14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6例。实验组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52岁,平均年龄为68.14±10.64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20例,跌倒15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受伤原因等差异均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到手术室后均开放静脉通路,并密切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其中I组患者采用侧卧位穿刺的方法,在蛛网膜穿刺过程中,保持侧卧位,且患侧肢体在上,给药结束后采用平卧位。而II组患者使用坐位进行蛛网膜穿刺,将头部前倾,并将双足放在手术台,双手放在患者的膝盖上,胸部尽量地靠近大腿,以保证腰背部的后弓,由助手做好固定后,采用蛛网膜穿刺的方法,给药结束后5min转为平卧位。穿刺点为L2-3椎间隙,给药的速度为0.2ml/s。药物为布比卡因,比重为0.5%,剂量为2ml。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15min后运动阻滞评分(患侧)、麻醉平面。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表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为χ2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15min后运动阻滞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平面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3 讨 论
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大,患者的出血量多,对麻醉和手术的镇痛要求均较高。目前临床多使用蛛网膜穿刺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此麻醉方法经济有效,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2-3],且麻醉管理方便,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对比分析了不同体位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的效果。其中侧卧位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患者骨折肢需要由助手做牵拉,以保证其解剖位置,骨折两侧有改变,会导致患者的痛苦较大,同时疼痛还会导致患者的体位不配合[4],麻醉操作难度大、麻醉操作时间长。而坐位穿刺,患者的骨折移动小,有助于降低其疼痛感,且麻醉阻滞平面可以控制得更好,医生在麻醉过程中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这样可以减轻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5]。
本次實验结果提示我们,坐位穿刺与侧位穿刺尽管麻醉效果、15min后运动阻滞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是在麻醉平面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坐位麻醉在控制麻醉平面方面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股骨干骨折使用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中使用坐位穿刺,患者的麻醉平面更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洪海,区锦燕.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急诊开放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9,29(6):72-74.
[2] 李志明,吴丽红,张艳飞,等.轻比重布比卡因连续腰麻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5):404-405.
[3] 王薇,贾东林.轻比重腰麻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24):113-114.
[4] 陈跃,陈玲阳.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股骨骨折患者行蛛网膜下腔麻醉体位摆放的镇痛作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160-161.
[5] 邓铸强.轻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下肢手术[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