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德”,系英文“sound”之音译,意即完美、声音。
“‘sound’有‘听起来好的,完美的’意思。一个是完美,另外一个是像声音一样,这样可以传播我们企业。”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文一波特意向记者解释了公司名称的由来。
出了北京城区,驱车京津唐高速,不足10公里便驶出马驹桥出口。面前不断出现的分岔路口虽设有醒目的桑德指示路牌,桑德副总裁马星明还是耐心热情地指引,使我们一行三人仅2分钟就顺利地驶入了桑德集团风格别致的院门。
这是一系列以灰色调为主打色、围绕碧波荡漾的宽阔水域而建的综合建筑群,我对这时尚而又不失庄重的建筑产生了好感,对这些办公楼层的主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之心。
“桑德非常注重家的感觉,我基本上没有开除过员工。在我看来,任何员工只要对企业有感情,能力高一些或者低一些都没有太大关系,可以通过岗位的调整,使得每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文一波一直提倡企业要有家的感觉,接下来记者在专访、参观中的所见所感,也处处印证着他这一观点。
《经济》:在市场运作实践中,您带领桑德成功实现从工业废水到城市污水、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危险废弃物处理领域的业务拓展,能谈谈在这个过程中您的体会吗?
文一波:如果要进行分类,废弃物可以分为水和固体废弃物两类。如果从大方面看,它们同属于环保范畴,只是在技术层面上有一些区别,在企业管理层面,包括商业模式、市场用户需求方面,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单纯从一个领域向另外一个领域过渡,实际上只是技术层面的变化,包括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市场拓展以及项目的运营,基本上都大同小异。
但是从工业变化到市政方面,不同之处还是存在的。工业方面,企业用户的需求比较直接,决策比较快。他们会更多选择性价比好、能够满足技术要求、同时投资和运营成本比较合理的供应商,项目的立项时间比较短。
同样作为业主,政府方面会更为复杂一些。包括运行程序、各部门的分工基本上都不太一样,立项时间也会比较长。
《经济》:持续创新、追求完美是桑德不断追逐并付诸实践的理念,因此在业界树立了“精专”的技术形象。您如何诠释“精专”这两个字?
文一波:在我看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从企业自身来讲,确实需要培养一些自身独有的、具备比较优势的技术,从而使得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有持续的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从用户的要求角度来看,用户都希望选择比较好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如果企业提供的是一般的产品、服务和技术,就不能满足业主的需求。
《经济》:拥有好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您如何诠释桑德的企业文化?
文一波:桑德的企业文化,首先在我看来是创新。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些始终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特别是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刚开始切入市场,需要在市场立足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新的东西来引起市场的关注和兴趣。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取得领先机会。
第二,我们对企业的技术、服务、项目和产品都在不断追求完美。虽然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认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但是在我看来,一家单纯唯利是图的企业,很难产生持续且有核心内在的动力。所以桑德希望从事业的角度,特别是环保方面,能够从人类的生活,从更高的境界来看待问题,做些有价值的事情。追求完美是桑德的核心理念。
第三,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同时我们的服务也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我们始终希望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提倡以人为本,希望公司成为员工共同奋斗和发展、创造价值、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平台。
《经济》:集团的管理团队人员配置情况如何?
文一波:我们的人员配置呈全开放型,本身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限制。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认同我们的企业理念,都能在企业内部找到合适的岗位和机会。所以桑德相对而言,管理团队会比较稳定。
我们的核心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企业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对素质都比较高。人才是需要沉淀的,特别是作为工程和技术人员,很多东西需要一定经验的积累,而不仅仅是单纯依靠教科书,也并不是可以简单照搬其他企业的技术和方法。这是一家特定企业的特定群体,包括历史渊源,都需要结合起来。
《经济》:科技导航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后盾。桑德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文一波:在技术方面,对于一个行业技术前瞻性的认识,无论是做技术应用,还是做产品开发,所有对技术的切入,了解行业至关重要。从这一点来看,在行业里面,我们无论从工业扩展到市政、从水扩展到固废,都是坚持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所选择的技术,特别是尽快要应用的技术,在指标上都在全球具备领先性。要特别切合中国的国情,这包括经济指标方面,即投资要比较节约,运营成本也要有竞争力。
同时我们提供的东西经过专业化培训后,用户可方便使用。随着用户的要求逐步提高,我们还会不断提前储备一些,可能跟未来一定时期,比如三五年相适应的生活水平,以及和环境相适应的一些技术,这些技术也会考虑其应用的实用性和可转化性。
《经济》:环保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公司在资金方面是如何解决的?
文一波:公司在任何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金方面都存在需求。
我们国家的污染物总量在全球是遥遥领先的,需要的资金量实在太大。从当前来看,以数以万亿计算,但是从未来考虑,可能是十万亿来计算。对于一家单独的企业来说,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可能就是企业自身的需求。
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第二是即使有了足够的资金,却没有足够完善的管理能力。
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国家这些年对于环保这个行业投入了很多资金,但由于总体投入还没有到临界点,没有达到相当水平,所以成效并不十分显著,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此我有两点建议:第一,首先要客观认识我国的环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存在问题的,这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下子解决,需要比较系统的规划。
第二,政策方面,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应该互相匹配。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味发展经济而不考虑环境问题。要客观看待环境和环境问题,既不要无视环境污染,更不要过于敏感。
《经济》:作为环保企业,您如何看待桑德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走出去”方面,作何考虑?在这过程中需要国家哪些相关政策的扶持?
文一波:环境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在环境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是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而解决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环境问题,意义会更大。
现在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外汇找不着出路,另一方面国家资金在输出的时候,在环保行业找的都是一些非专业机构,像我们这样的专业机构基本上很难享受到通过资金输出带动市场的便利。如果能够对这方面有所改善,有效结合,应该是多方面受益的事情。
《经济》:进军海外必须经受国际市场的严格考核和检验,对于这方面您有何感想?
文一波:我们也是在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一边进入一边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感觉很多事情如果简单用国内技术、国内市场的一些经验和能力去参与国际市场,肯定会遇到问题。参与国际市场之前要谨慎,从战略上要藐视,而从战术上要重视。
总体而言,国际市场非常巨大,存在很多商业机会。国际市场的经验积累,反过来对于提升国内经验很有帮助。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完全不同,包括技术标准、工程标准都存在很大差异,程序也完全不一样。比如国外有很多环节都需要专人对接,并且特别讲究法律,能做到的一定要先说到和规划到。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要确保事情的安全、可靠和比较高的品质。这些理念和国内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法和程序也都不一样。
文化也不一样。所以如果适应了国际市场,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反过来再回到国内市场发展,会感觉非常简单。
《经济》:目前桑德集团已经顺利实施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北京阿苏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同样的项目还在上海、大庆等城市顺利实施。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中国城市传统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您如何看待桑德在垃圾处理、焚烧方面遇到的阻力?对问题的解决有何建议?
文一波: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行为努力改变社会的生活习惯,或者说是生活理念。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财力投入还存在问题。从垃圾处理、公共技术方面,也有很多我们自己认为是误区的东西。比如垃圾里面确实有很多东西是有价值的,垃圾的处理既不是简单的焚烧,也不是简单的填埋。作为专业公司,我们要有能力做垃圾,即在我们的垃圾场里进行分类,根据分类之后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根据垃圾的成分不同,再进行垃圾处理。这和现在对于垃圾处理的理念是不同的。
《经济》:2009年7月29日,桑德接到沙特阿拉伯Jubail及Yanbu电力、水利公共事业公司辖下的Tareeq Al-Matar 第九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项目正式中标通知书。合同总金额达5.6亿人民币。这份中标通知书有何深远意义?
文一波:这一项目的签署开创了中国环保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先河,桑德又一次引领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掀开了中国环境企业进军全球环境市场序幕。中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只能主要依靠中国的环境企业来解决。
全球巨大市场空间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潜力,中国巨大的市场是中国企业成长壮大的沃土,中国环保产业的人力资源、制造业和完整产业链优势是中国环保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利器。在跨国环保企业已经将中国视为第二本土市场的时候,中国一定要培养更多进军国际市场的企业。巨大的中国市场也正在培育出一批将在国际环保市场发挥主力作用的民族企业,十年后中国环保企业将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该项目的签署也是市政公用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结出的成果。也标志着中国环境产业不仅有能力有技术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而且有实力进军国际市场,解决国际环境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思路的日渐清晰和逐渐深入,必将诞生一批在国际市场披荆斩棘的中国环保产业巨头,在国际环保市场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中国环保产业不仅能担当起国内环境治理责任,而且担当国际环境治理重任。
《经济》:此次中标属于建设层面,桑德未来打算如何进入运营市场?
文一波:运营市场相对来说会简单一些,包括像这种项目,以我们的专业能力会比较快切入。其他国外的一些项目,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对于设施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公司的运营还是比较开放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进入国际市场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品牌,没有业绩。我们会逐步努力,像我们拓展这些项目建设一样,去逐步拓展运营市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突破。
《经济》:桑德的长期规划以及未来远景如何?
文一波:当然是希望做一家好公司,一家综合的好公司。要具备综合的影响力,各个方面的机会都能够从容把握。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技术、比较好的商业模式、比较好的产品,都可以通过公司推向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且达到一定水平。我们的一个中期目标就是十年左右,在公司所从事的这两个领域排名迈入世界前十位,这是我们的一个总体目标。根据公司现在成长的轨迹和速度,十年内完成这个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sound’有‘听起来好的,完美的’意思。一个是完美,另外一个是像声音一样,这样可以传播我们企业。”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文一波特意向记者解释了公司名称的由来。
出了北京城区,驱车京津唐高速,不足10公里便驶出马驹桥出口。面前不断出现的分岔路口虽设有醒目的桑德指示路牌,桑德副总裁马星明还是耐心热情地指引,使我们一行三人仅2分钟就顺利地驶入了桑德集团风格别致的院门。
这是一系列以灰色调为主打色、围绕碧波荡漾的宽阔水域而建的综合建筑群,我对这时尚而又不失庄重的建筑产生了好感,对这些办公楼层的主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之心。
“桑德非常注重家的感觉,我基本上没有开除过员工。在我看来,任何员工只要对企业有感情,能力高一些或者低一些都没有太大关系,可以通过岗位的调整,使得每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文一波一直提倡企业要有家的感觉,接下来记者在专访、参观中的所见所感,也处处印证着他这一观点。
《经济》:在市场运作实践中,您带领桑德成功实现从工业废水到城市污水、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危险废弃物处理领域的业务拓展,能谈谈在这个过程中您的体会吗?
文一波:如果要进行分类,废弃物可以分为水和固体废弃物两类。如果从大方面看,它们同属于环保范畴,只是在技术层面上有一些区别,在企业管理层面,包括商业模式、市场用户需求方面,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单纯从一个领域向另外一个领域过渡,实际上只是技术层面的变化,包括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市场拓展以及项目的运营,基本上都大同小异。
但是从工业变化到市政方面,不同之处还是存在的。工业方面,企业用户的需求比较直接,决策比较快。他们会更多选择性价比好、能够满足技术要求、同时投资和运营成本比较合理的供应商,项目的立项时间比较短。
同样作为业主,政府方面会更为复杂一些。包括运行程序、各部门的分工基本上都不太一样,立项时间也会比较长。
《经济》:持续创新、追求完美是桑德不断追逐并付诸实践的理念,因此在业界树立了“精专”的技术形象。您如何诠释“精专”这两个字?
文一波:在我看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从企业自身来讲,确实需要培养一些自身独有的、具备比较优势的技术,从而使得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有持续的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从用户的要求角度来看,用户都希望选择比较好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如果企业提供的是一般的产品、服务和技术,就不能满足业主的需求。
《经济》:拥有好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您如何诠释桑德的企业文化?
文一波:桑德的企业文化,首先在我看来是创新。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些始终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特别是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刚开始切入市场,需要在市场立足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新的东西来引起市场的关注和兴趣。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取得领先机会。
第二,我们对企业的技术、服务、项目和产品都在不断追求完美。虽然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认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但是在我看来,一家单纯唯利是图的企业,很难产生持续且有核心内在的动力。所以桑德希望从事业的角度,特别是环保方面,能够从人类的生活,从更高的境界来看待问题,做些有价值的事情。追求完美是桑德的核心理念。
第三,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同时我们的服务也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我们始终希望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提倡以人为本,希望公司成为员工共同奋斗和发展、创造价值、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平台。
《经济》:集团的管理团队人员配置情况如何?
文一波:我们的人员配置呈全开放型,本身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限制。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认同我们的企业理念,都能在企业内部找到合适的岗位和机会。所以桑德相对而言,管理团队会比较稳定。
我们的核心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企业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对素质都比较高。人才是需要沉淀的,特别是作为工程和技术人员,很多东西需要一定经验的积累,而不仅仅是单纯依靠教科书,也并不是可以简单照搬其他企业的技术和方法。这是一家特定企业的特定群体,包括历史渊源,都需要结合起来。
《经济》:科技导航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后盾。桑德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文一波:在技术方面,对于一个行业技术前瞻性的认识,无论是做技术应用,还是做产品开发,所有对技术的切入,了解行业至关重要。从这一点来看,在行业里面,我们无论从工业扩展到市政、从水扩展到固废,都是坚持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所选择的技术,特别是尽快要应用的技术,在指标上都在全球具备领先性。要特别切合中国的国情,这包括经济指标方面,即投资要比较节约,运营成本也要有竞争力。
同时我们提供的东西经过专业化培训后,用户可方便使用。随着用户的要求逐步提高,我们还会不断提前储备一些,可能跟未来一定时期,比如三五年相适应的生活水平,以及和环境相适应的一些技术,这些技术也会考虑其应用的实用性和可转化性。
《经济》:环保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公司在资金方面是如何解决的?
文一波:公司在任何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金方面都存在需求。
我们国家的污染物总量在全球是遥遥领先的,需要的资金量实在太大。从当前来看,以数以万亿计算,但是从未来考虑,可能是十万亿来计算。对于一家单独的企业来说,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可能就是企业自身的需求。
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第二是即使有了足够的资金,却没有足够完善的管理能力。
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国家这些年对于环保这个行业投入了很多资金,但由于总体投入还没有到临界点,没有达到相当水平,所以成效并不十分显著,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此我有两点建议:第一,首先要客观认识我国的环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存在问题的,这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下子解决,需要比较系统的规划。
第二,政策方面,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应该互相匹配。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味发展经济而不考虑环境问题。要客观看待环境和环境问题,既不要无视环境污染,更不要过于敏感。
《经济》:作为环保企业,您如何看待桑德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走出去”方面,作何考虑?在这过程中需要国家哪些相关政策的扶持?
文一波:环境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在环境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是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而解决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环境问题,意义会更大。
现在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外汇找不着出路,另一方面国家资金在输出的时候,在环保行业找的都是一些非专业机构,像我们这样的专业机构基本上很难享受到通过资金输出带动市场的便利。如果能够对这方面有所改善,有效结合,应该是多方面受益的事情。
《经济》:进军海外必须经受国际市场的严格考核和检验,对于这方面您有何感想?
文一波:我们也是在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一边进入一边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感觉很多事情如果简单用国内技术、国内市场的一些经验和能力去参与国际市场,肯定会遇到问题。参与国际市场之前要谨慎,从战略上要藐视,而从战术上要重视。
总体而言,国际市场非常巨大,存在很多商业机会。国际市场的经验积累,反过来对于提升国内经验很有帮助。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完全不同,包括技术标准、工程标准都存在很大差异,程序也完全不一样。比如国外有很多环节都需要专人对接,并且特别讲究法律,能做到的一定要先说到和规划到。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要确保事情的安全、可靠和比较高的品质。这些理念和国内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法和程序也都不一样。
文化也不一样。所以如果适应了国际市场,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反过来再回到国内市场发展,会感觉非常简单。
《经济》:目前桑德集团已经顺利实施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北京阿苏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同样的项目还在上海、大庆等城市顺利实施。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中国城市传统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您如何看待桑德在垃圾处理、焚烧方面遇到的阻力?对问题的解决有何建议?
文一波: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行为努力改变社会的生活习惯,或者说是生活理念。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财力投入还存在问题。从垃圾处理、公共技术方面,也有很多我们自己认为是误区的东西。比如垃圾里面确实有很多东西是有价值的,垃圾的处理既不是简单的焚烧,也不是简单的填埋。作为专业公司,我们要有能力做垃圾,即在我们的垃圾场里进行分类,根据分类之后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根据垃圾的成分不同,再进行垃圾处理。这和现在对于垃圾处理的理念是不同的。
《经济》:2009年7月29日,桑德接到沙特阿拉伯Jubail及Yanbu电力、水利公共事业公司辖下的Tareeq Al-Matar 第九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项目正式中标通知书。合同总金额达5.6亿人民币。这份中标通知书有何深远意义?
文一波:这一项目的签署开创了中国环保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先河,桑德又一次引领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掀开了中国环境企业进军全球环境市场序幕。中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只能主要依靠中国的环境企业来解决。
全球巨大市场空间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潜力,中国巨大的市场是中国企业成长壮大的沃土,中国环保产业的人力资源、制造业和完整产业链优势是中国环保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利器。在跨国环保企业已经将中国视为第二本土市场的时候,中国一定要培养更多进军国际市场的企业。巨大的中国市场也正在培育出一批将在国际环保市场发挥主力作用的民族企业,十年后中国环保企业将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该项目的签署也是市政公用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结出的成果。也标志着中国环境产业不仅有能力有技术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而且有实力进军国际市场,解决国际环境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思路的日渐清晰和逐渐深入,必将诞生一批在国际市场披荆斩棘的中国环保产业巨头,在国际环保市场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中国环保产业不仅能担当起国内环境治理责任,而且担当国际环境治理重任。
《经济》:此次中标属于建设层面,桑德未来打算如何进入运营市场?
文一波:运营市场相对来说会简单一些,包括像这种项目,以我们的专业能力会比较快切入。其他国外的一些项目,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对于设施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公司的运营还是比较开放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进入国际市场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品牌,没有业绩。我们会逐步努力,像我们拓展这些项目建设一样,去逐步拓展运营市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突破。
《经济》:桑德的长期规划以及未来远景如何?
文一波:当然是希望做一家好公司,一家综合的好公司。要具备综合的影响力,各个方面的机会都能够从容把握。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技术、比较好的商业模式、比较好的产品,都可以通过公司推向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且达到一定水平。我们的一个中期目标就是十年左右,在公司所从事的这两个领域排名迈入世界前十位,这是我们的一个总体目标。根据公司现在成长的轨迹和速度,十年内完成这个目标应该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