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投资者从趋之若鹜到避之唯恐不及,可转债的频频破发成为元凶,而以可转债为主题的基金也没讨到便宜。
12月11日,生益科技(600183.SH)发行的“生益转债”(110040.SH)上市,低开96.52元,收于99.99元,转股溢价率为17.71%。这是12月1日以来第三只上市首日即破发的可转债,前两只是分别于12月4日及5日上市的“时达转债”(128018.SZ)和“宝信转债”(110039.SH)。
一时间,自可转债信用申购新规于9月8日开始实施,以及据说创下史上最低中签率的“雨虹转债”(128016.SZ)于10月20日火爆上市所营造出来的大好局面,突然遇冷。
截至12月12日收盘,申购新规实施以来上市的15只可转债中,已有4只市价低于100元,普通投资者对于可转债的风险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确实,即便是以可转债为主题的基金,要在可转债投资上获利,乃至跑赢业绩基准,也不是一件易事。
Wind资讯显示,市场上以可转债为主题的基金共有24只(仅指主基金),规模合计63.66亿元。其中,有最近一年业绩数据的基金有23只。在这23只基金中,最近一个月(截至12月12日,下同)业绩跑赢基准的只有1只,占比4.35%;最近三个月业绩跑赢基准的有6只,占比26.09%;最近一年跑赢基准的有9只,占比39.13%。
在有最近两年业绩数据的20只基金中,最近两年业绩跑赢基准的只有3只,占比15%。在有最近三年业绩数据的19只基金中,最近三年业绩跑赢基准的有7只,占比36.84%。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三年业绩跑输基准的12只基金,在最近两年及最近一年也都跑输基准。其中又以中海可转换债券(000003.OF)的表现最为糟糕。
根据Wind资讯,在过去三年、过去两年及过去一年,中海可转换债券A(000003.OF)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依次为-29.66%、-27.16%及-6.92%,远低于依次为0.01%、0.32%及0.95%的业绩基准回报率。中海可转换债券C(000004.OF)的业绩表现相差无几。
因为业绩不佳,中海可转换债券的规模已大幅缩水。该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首募规模为10.05亿元,其中A类5.62亿元、C类为4.43亿元,截至第三季度末已分别降至2589万元和2468万元。
在24只可转债主题基金中,规模最大的是兴全可转债(340001.OF),截至第三季度末资产净值为26.37亿元,占到该类基金总规模的41.42%。
兴全可转债成立于2004年5月,是市场上出现的第一只可转债主题基金,直至6年后的2010年才出现第二只同类基金博时转债(050019.OF)。可想而知,兴全于2003年9月成立之初,是想以当时正在迅猛发展的“可转债”为主题让投资者记住自己这张新面孔。
早在1991年,国内企业即已发行可转债,不过直到2001年4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才渐成规模。2002-2004年,市场发行的可转债依次是5只、16只和12只,发行规模依次是41.50亿元、185.50亿元和209.03亿元,两年增长了4倍。
正是借着这股势头,新成立的兴全推出了兴全可转债。根据定期报告,自成立以来,除2012年外,该基金的业绩在其他年度皆跑赢基准。但即便如此,在最近一年及最近一个月,其业绩表现皆不及基准。
Wind资讯显示,截至12月13日,2017年共计发行了29只可轉债,发行额共计760.63亿元,是2016年全年发行额的357.91倍。除了正在发行的“众兴转债”(128026.SZ),还有“崇达转债”(128027.SZ)、“泰晶转债”(113503.SH)等两只于12月15日发行。在2017年已发行、正在发行及等待发行的共计32只基金中,债券评级达到AAA的只有3只。
12月11日,生益科技(600183.SH)发行的“生益转债”(110040.SH)上市,低开96.52元,收于99.99元,转股溢价率为17.71%。这是12月1日以来第三只上市首日即破发的可转债,前两只是分别于12月4日及5日上市的“时达转债”(128018.SZ)和“宝信转债”(110039.SH)。
一时间,自可转债信用申购新规于9月8日开始实施,以及据说创下史上最低中签率的“雨虹转债”(128016.SZ)于10月20日火爆上市所营造出来的大好局面,突然遇冷。
截至12月12日收盘,申购新规实施以来上市的15只可转债中,已有4只市价低于100元,普通投资者对于可转债的风险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确实,即便是以可转债为主题的基金,要在可转债投资上获利,乃至跑赢业绩基准,也不是一件易事。
Wind资讯显示,市场上以可转债为主题的基金共有24只(仅指主基金),规模合计63.66亿元。其中,有最近一年业绩数据的基金有23只。在这23只基金中,最近一个月(截至12月12日,下同)业绩跑赢基准的只有1只,占比4.35%;最近三个月业绩跑赢基准的有6只,占比26.09%;最近一年跑赢基准的有9只,占比39.13%。
在有最近两年业绩数据的20只基金中,最近两年业绩跑赢基准的只有3只,占比15%。在有最近三年业绩数据的19只基金中,最近三年业绩跑赢基准的有7只,占比36.84%。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三年业绩跑输基准的12只基金,在最近两年及最近一年也都跑输基准。其中又以中海可转换债券(000003.OF)的表现最为糟糕。
根据Wind资讯,在过去三年、过去两年及过去一年,中海可转换债券A(000003.OF)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依次为-29.66%、-27.16%及-6.92%,远低于依次为0.01%、0.32%及0.95%的业绩基准回报率。中海可转换债券C(000004.OF)的业绩表现相差无几。
因为业绩不佳,中海可转换债券的规模已大幅缩水。该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首募规模为10.05亿元,其中A类5.62亿元、C类为4.43亿元,截至第三季度末已分别降至2589万元和2468万元。
在24只可转债主题基金中,规模最大的是兴全可转债(340001.OF),截至第三季度末资产净值为26.37亿元,占到该类基金总规模的41.42%。
兴全可转债成立于2004年5月,是市场上出现的第一只可转债主题基金,直至6年后的2010年才出现第二只同类基金博时转债(050019.OF)。可想而知,兴全于2003年9月成立之初,是想以当时正在迅猛发展的“可转债”为主题让投资者记住自己这张新面孔。
早在1991年,国内企业即已发行可转债,不过直到2001年4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才渐成规模。2002-2004年,市场发行的可转债依次是5只、16只和12只,发行规模依次是41.50亿元、185.50亿元和209.03亿元,两年增长了4倍。
正是借着这股势头,新成立的兴全推出了兴全可转债。根据定期报告,自成立以来,除2012年外,该基金的业绩在其他年度皆跑赢基准。但即便如此,在最近一年及最近一个月,其业绩表现皆不及基准。
Wind资讯显示,截至12月13日,2017年共计发行了29只可轉债,发行额共计760.63亿元,是2016年全年发行额的357.91倍。除了正在发行的“众兴转债”(128026.SZ),还有“崇达转债”(128027.SZ)、“泰晶转债”(113503.SH)等两只于12月15日发行。在2017年已发行、正在发行及等待发行的共计32只基金中,债券评级达到AAA的只有3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