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末,一个隆冬的凌晨,安徽肥西县上派镇孙店,在当地的派出所民警、有关官员指挥下,开发商隆隆的推土机开进了孙店300多号人仅有的最后13.41亩菜地,眼看肥沃的土地顷刻间就要在履带下消失……
补偿资金兴办集体企业
肥西县上派镇包公路孙店组300多名村民维持生计的土地仅有80多亩,由于毗邻县城,且村民均以种植蔬菜为生,就自然地被相关部门定性为菜农,享受国家菜农待遇,前几年还一直享受国家菜农供应粮。1981年原上派镇集体企业预制加工厂创建,根据相关协议征用孙店居民组菜地30亩。该宗用地于1985年经肥西县人民政府以肥地政[1985]051、053、060、068、069号文件批准用途为工业用地。1992年预制厂为了扩大工厂规模,又与孙店组村民协商再次征地13.41亩,由于土地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劳务问题双方没能达成协议,致使预制厂再次征地无果而终,因而有关这13.41亩土地的相关征地事宜也就自行终止。
在预制厂征地开工期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相关部门操作不当,土地补偿以及相关的安置款项没有完全发放到村民手中,上派镇政府及居委会要求村民利用补偿款自办企业以解决菜农因失地再难以维持生计的劳动力再就业问题,也就是说,村民只有自办企业才能领到本该就属于自己的土地补偿款和安置款。为了尽快、尽可能多地拿到征地补偿以及安置款,孙店组全体村民于1994年8月创办了肥西县凤凰养鸡场,面积10.66亩,占地也是该组菜地,该宗土地当时上报县国土局,领取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凤凰养鸡场性质是村民组自办小集体企业,工商登记中该企业用地1820平方米,而实际圈地14.34亩。由于当时养鸡场是全组集体所有,土地又是村民的菜地,因而养鸡场的该宗土地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没有向村民给付任何费用,孙店组村民享有该宗土地的权属。
村民集体土地被挂牌出让
2000年后,房地产热也波及到肥西小城,当地土地价格一路飙升。2002年10月,肥西县土地管理局与上派镇预制厂签订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书,可原本30亩的土地却变成了49亩。同年,孙店村民还在耕种的13.41亩菜地却在暗箱操作中被以工业用地为名与上派镇政府签订了用地协议,最后被作为原预制厂属下的废场地和废厂房挂牌出让转为商业用地。这一系列操作,绝大部分村民都不知情。
凤凰养鸡场从创办始至今未与村民进行任何形式的帐务结算,突然宣布因经营不善倒闭。但是据村民统计,2002年鸡场把土地以及附属物整体转让给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商业开发;2003年5月14日上派镇政府又以收回国有土地为名把养鸡场所占土地转让给永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及上派镇包公路居委会进行房产开发;2003年6月24日与肥西信誉商行签订联合开发房产合同书,养鸡场以土地入股,10.65亩作价106.5万元。这一系列经济活动后,村民没有得到任何的土地补偿。而在对鸡场账目审查中,2003、2004以及2005年鸡场在名存实亡的情况下依然上报了大量的账目开支,招待费用占整个管理费用的55.4%。2005年元月,经镇政府同意,凤凰养鸡场所占地10.66亩以及村民组至今在种的13.41亩以国有土地共同挂牌出让,肥西县人民政府以肥政地[2005]08号文件批准。出让时称这两宗原本都是菜地的土地是住宅用地,拆迁后对外挂牌出让。村民们弄不明白他们祖祖辈辈耕种的菜地什么时候成了住宅地,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最终竞标成功的是原先就与政府非法签订协议的开发商。国有土地挂牌出让要求土地主管部门按法定的程序在认定土地性质等相关权属的前提下进行,而在这两宗土地性质不明的情况下,土地出让却似乎成了既定的事实,这有悖于法律。
让人不得其解的解释
直到2005年5月上派镇政府以及开发商开始要孙店组耕种的13.41亩菜地时,村民们才知道这块土地几经周转已经被卖掉了,村民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补偿。愤慨之余,村民门开始奔走上访,一次次找居委会、镇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反映问题,要求查清这两块土地的交易手续和程序,要求归还他们最后仅有的丁点土地;同时要求养鸡场帐目公开,要求在养鸡场清算以及相关处置问题上村民的利益得到维护。对于13.41亩菜地,县国土局以及市国土局的答复是,肥西县人民政府的肥政地[1985]051、053、060、068、069号文件批准原预制厂的工业用地中包含这13.41亩菜地,预制厂分别于1991年和1999年依法申请登记,且有村民组组长以及预制厂厂长签字,核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书》,受法律保护,可以依法挂牌出让。但以上五个文件中所批的土地合计才12.39亩,核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书》到底所指的是哪一块土地并没有明确说明。而肥西县国土局与上派镇预制厂于2002年12日20日签订的《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书》,确认收回预制厂土地49.8亩,把本该是孙店组的13.41亩菜地也纳入其中,同时国土局认为关于养鸡场的10.66亩土地同样经肥西县人民政府以肥政地[1998]第366、367号文件批准为合法用地,却忽视了该宗土地的性质是小集体权属,土地所有权的出让、收回必须有相关的合法程序与补偿,要经过集体企业全体代表大会通过。
民心惶惶不安
面对如此的答复,村民代表到政府相关部门要求查看菜地是如何演变成商业用地的有关材料和相关征地批复,都遭到拒绝。村民们感到被轻视,地方官更多的是站在个别开发商一边。面对今后生存上的无着落,村民无奈、绝望,有时会几乎是歇斯底里地发泄,他们诉说自己家乡过往岁月里的青天父母官包拯,想到了前往北京天安门对着国旗长跪不起。
2005年末,一个隆冬的凌晨,在当地的派出所民警、有关官员护卫下,开发商隆隆的推土机开进了他们全组300多人仅有的最后13.41亩菜地,眼看肥沃的土地顷刻间就要在履带下消失,村民们自发组成人墙,阻止推土机的肆虐,要求开发商拿出征地批复和开工许可证。开发商看到派出所民警、政府官员的解释也无法平息民愤,最后只有恶狠狠地抛下话,开工是不可阻拦的,以后择日再重新开工。
那一块菜地总算是暂时保下来了,可孙店组村民依然提心吊胆,他们知道开发商是不可能放弃房地产开发的暴利,菜地的前途未卜。暂时的平静只是由于当地政府因当前的人员变动而无暇顾及。此前无力的斗争经历让村民们心有余悸,2003年另外一个开发商强行圈占菜地25亩,用高墙围住不容许村民耕种,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耕地荒芜至今,心里滴血。在村民的多次上访过后,仅仅获得以人均700元人民币的补偿,至今不见任何用地批复。村民们不解的是,现在他们几乎失去了所有赖以生存的土地,可政府没有为他们提供任何的医疗、养老保险之类的福利,更谈不上有任何形式的就业安排。处于城乡结合处的他们只能是边缘人,像浮萍般无所依托,大多数村民都在哀叹以后的日子靠什么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