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创新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创新原则,重点阐述了实验教学计划、实验队伍管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实验室开放等教学及保障制度的创新,以及学生创新实践效果。
关键词:实验室 实验教学 规章制度 创新实践 人才培养
规章制度建设是高校实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重要保证。为规范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和修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这是当前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通过制定科学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教学,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更加艰巨。教育部相继出台指导性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大学生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教育部、财政部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纳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持15000个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试验、择优选择500个左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皆在促进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都把实验教学作为评估的关键性指标,不断强化实验育人、实验培养人的意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管理多元化、有的学校分设在两个或多个处级单位进行管理,政出多门现象普遍存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如何指导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如何保障实验室在培养大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如何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创新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关键。
二、创新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多学科发展的高等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距离有明显加大的趋势。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T.M.Amable在她的《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为此,在创新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使其在为学校创造价值的同时,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无缝对接”,达到自我追求和学校需求的最佳结合,从而最大程度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根本要求。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不应该听命于他人或单纯重复、仿制他人,教师应该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管理方式要改变。
2.程序规范
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高校现代化与科学化管理的一个趋势。我国的相关法律就职工如何参与企业管理,在哪些事项上,以什么形式和途径参与都作了规定。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指导性、激励性、规范性的制度,制定或修订时,应当采取“先民主,后集中”平等协商原则。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实验教学制度的创新
1.创新教学计划,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人才培养规格是教学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验室的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强化实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学校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按类别分为必修类课程、选修类课程、实践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将实践类课程作为独立的教学平台列入教学计划,在实践类课程平台中设置了独立的实验课程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并加大了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并规定24个实验学时为1个学分,满足1个学分的课程实验需要独立设课。在创新实践模块中,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2~6个创新实践学分。这一规定确保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为评价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量化的支撑。
2.创新实验队伍管理制度,激发实验教师投入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实验队伍是高校教学研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实验队伍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实验教学中,实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实验队伍是关键。实验队伍的综合素质、文化水平及工作积极性将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建设一支有理论基础、技术过硬、事业心强、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加强实验室管理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创新实验队伍管理制度,调动其参加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积极性应该做好下列几点:
(1)要重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的作用,要明确中心主任的职责和待遇,要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调动中心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2)要加强实验队伍建设。针对当前实验技术队伍学历层次普遍提高的状况,在职称评聘上,应适当增加高级职称的名额,特别是正高级职称名额。
(3)创新培训制度,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重视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学历培训,从时间和经费方面给与支持,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培养一批能从事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稳定精干、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学队伍。
(4)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实验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实绩。实行定编定岗,定期开展先进实验室评比,设置实验技术先进个人、实验室开放优秀指导教师、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先进个人等奖项。通过这些评比,使得实验人员能够感受到有人关心 ,能适时得到学校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与鼓励。
3.创新管理制度,指导与规范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其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探索新知识能力,达到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指导性实验课程建设评价标准。要制定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实验项目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要制定并实施实验教学总体思路和科学合理的具体规划,教学内容改革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教学方法改革体现以人为本,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学生严格要求,记录规范、操作熟练、讨论热烈,能独立完成作业、实验报告。能够艺术地组织实验课堂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能力层次,科学安排实验内容,实现“塔式”人才培养目标。
4.创新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制度,提高设备投资效率
对实验室建设进行集中投资管理,实施项目化管理。教学仪器设备投入项目化能够充分发挥集中投资效益,使实验室建设上水平、上层次,我校实验室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以专项形式进行。在项目的审批上要求实验室建设项目应与实验教学大纲的规定相一致,以满足当前实验教学需要为主要依据,以确保资金投入与教学紧密相关,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同时各单位申报项目要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现有条件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现代化建设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教学投资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项目范围,结合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室评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实验室开放、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开设及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项目。按照项目实施流程,实施学科带头人负责组织论证、集体采购和效益评估等措施,提高设备投资效率。
5.创新实验室开放制度,培养创新与应用型人才
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应把培养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列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采用开放教学实验室就是作为一种教改手段,在保证训练学生实验基本功的基础上,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开放实验室能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因此,开放教学实验室是革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途径。
创新实验室开放机制。影响实验室开放运行的因素主要有:学生、教师、场地及实验材料等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了大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教学活动考核合格可以获得创新实践学分,学生公开发表论文可奖励创新实践学分,并且学生所获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和专业选修课学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采取按实验室开放人时数和学生获得创新学分数综合折算给予指导教师工作量、提供实验材料经费和评选优秀实验室开放指导教师等办法,激发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同时,要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使实验室在安排实验课时有了多种的选择,为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开放性学习提供条件。
四、实验教学制度创新的成果
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例不断提高
现有开出的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128门,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96.88%。学校对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7.06%的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感兴趣,99.44%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
2.学生创新能力强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工作,提升本科生基本技能与创新实践能力,2008年以项目化管理方式全面开展工作。2008年共审批实验室开放训练项目61项,审批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等项目62项,参加学生1641名,完成训练人时数44644个,完成研究论文844篇,在校生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4篇,研发实验教学装置4套,申报《甲壳素纳米生物制剂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专利1项。
3.学科专业竞赛成绩突出
2008年共组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8项学科专业竞赛,在校本科生有222人次获奖。其中,国家奖164项。我校1个学生团队首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中,2005级化学专业学生吕雪荣获全国特等奖,袁菲同学荣获一等奖。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34人获奖,其中特等奖2人。在2008年10月19日举行的“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辽宁赛区的比赛中,张若同学获得特等奖,并代表辽宁省参加于2008年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总决赛,取得了第42名的好成绩。我校还获得“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组织奖,第四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组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王赣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张俊华.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9
[3]刘长宏,张恒庆,戚向阳,等.以教师科研立项促进本科学生科研的实践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2:116~117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5]8号文件.
[5]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C]//春风化雨践行路.清华大学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文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实验室 实验教学 规章制度 创新实践 人才培养
规章制度建设是高校实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重要保证。为规范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和修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这是当前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通过制定科学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教学,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更加艰巨。教育部相继出台指导性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大学生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教育部、财政部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纳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持15000个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试验、择优选择500个左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皆在促进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都把实验教学作为评估的关键性指标,不断强化实验育人、实验培养人的意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管理多元化、有的学校分设在两个或多个处级单位进行管理,政出多门现象普遍存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如何指导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如何保障实验室在培养大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如何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创新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关键。
二、创新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多学科发展的高等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距离有明显加大的趋势。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T.M.Amable在她的《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为此,在创新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使其在为学校创造价值的同时,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无缝对接”,达到自我追求和学校需求的最佳结合,从而最大程度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根本要求。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不应该听命于他人或单纯重复、仿制他人,教师应该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管理方式要改变。
2.程序规范
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高校现代化与科学化管理的一个趋势。我国的相关法律就职工如何参与企业管理,在哪些事项上,以什么形式和途径参与都作了规定。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指导性、激励性、规范性的制度,制定或修订时,应当采取“先民主,后集中”平等协商原则。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实验教学制度的创新
1.创新教学计划,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人才培养规格是教学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验室的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强化实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学校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按类别分为必修类课程、选修类课程、实践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将实践类课程作为独立的教学平台列入教学计划,在实践类课程平台中设置了独立的实验课程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并加大了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并规定24个实验学时为1个学分,满足1个学分的课程实验需要独立设课。在创新实践模块中,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2~6个创新实践学分。这一规定确保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为评价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量化的支撑。
2.创新实验队伍管理制度,激发实验教师投入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实验队伍是高校教学研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实验队伍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实验教学中,实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实验队伍是关键。实验队伍的综合素质、文化水平及工作积极性将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建设一支有理论基础、技术过硬、事业心强、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加强实验室管理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创新实验队伍管理制度,调动其参加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积极性应该做好下列几点:
(1)要重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的作用,要明确中心主任的职责和待遇,要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调动中心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2)要加强实验队伍建设。针对当前实验技术队伍学历层次普遍提高的状况,在职称评聘上,应适当增加高级职称的名额,特别是正高级职称名额。
(3)创新培训制度,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重视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学历培训,从时间和经费方面给与支持,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培养一批能从事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稳定精干、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学队伍。
(4)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实验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实绩。实行定编定岗,定期开展先进实验室评比,设置实验技术先进个人、实验室开放优秀指导教师、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先进个人等奖项。通过这些评比,使得实验人员能够感受到有人关心 ,能适时得到学校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与鼓励。
3.创新管理制度,指导与规范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其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探索新知识能力,达到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指导性实验课程建设评价标准。要制定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实验项目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要制定并实施实验教学总体思路和科学合理的具体规划,教学内容改革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教学方法改革体现以人为本,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学生严格要求,记录规范、操作熟练、讨论热烈,能独立完成作业、实验报告。能够艺术地组织实验课堂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能力层次,科学安排实验内容,实现“塔式”人才培养目标。
4.创新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制度,提高设备投资效率
对实验室建设进行集中投资管理,实施项目化管理。教学仪器设备投入项目化能够充分发挥集中投资效益,使实验室建设上水平、上层次,我校实验室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以专项形式进行。在项目的审批上要求实验室建设项目应与实验教学大纲的规定相一致,以满足当前实验教学需要为主要依据,以确保资金投入与教学紧密相关,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同时各单位申报项目要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现有条件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现代化建设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教学投资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项目范围,结合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室评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实验室开放、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开设及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项目。按照项目实施流程,实施学科带头人负责组织论证、集体采购和效益评估等措施,提高设备投资效率。
5.创新实验室开放制度,培养创新与应用型人才
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应把培养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列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采用开放教学实验室就是作为一种教改手段,在保证训练学生实验基本功的基础上,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开放实验室能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因此,开放教学实验室是革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途径。
创新实验室开放机制。影响实验室开放运行的因素主要有:学生、教师、场地及实验材料等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了大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教学活动考核合格可以获得创新实践学分,学生公开发表论文可奖励创新实践学分,并且学生所获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和专业选修课学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采取按实验室开放人时数和学生获得创新学分数综合折算给予指导教师工作量、提供实验材料经费和评选优秀实验室开放指导教师等办法,激发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同时,要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使实验室在安排实验课时有了多种的选择,为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开放性学习提供条件。
四、实验教学制度创新的成果
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例不断提高
现有开出的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128门,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96.88%。学校对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7.06%的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感兴趣,99.44%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
2.学生创新能力强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工作,提升本科生基本技能与创新实践能力,2008年以项目化管理方式全面开展工作。2008年共审批实验室开放训练项目61项,审批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等项目62项,参加学生1641名,完成训练人时数44644个,完成研究论文844篇,在校生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4篇,研发实验教学装置4套,申报《甲壳素纳米生物制剂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专利1项。
3.学科专业竞赛成绩突出
2008年共组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8项学科专业竞赛,在校本科生有222人次获奖。其中,国家奖164项。我校1个学生团队首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中,2005级化学专业学生吕雪荣获全国特等奖,袁菲同学荣获一等奖。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34人获奖,其中特等奖2人。在2008年10月19日举行的“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辽宁赛区的比赛中,张若同学获得特等奖,并代表辽宁省参加于2008年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总决赛,取得了第42名的好成绩。我校还获得“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组织奖,第四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组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王赣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张俊华.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9
[3]刘长宏,张恒庆,戚向阳,等.以教师科研立项促进本科学生科研的实践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2:116~117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5]8号文件.
[5]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C]//春风化雨践行路.清华大学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文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