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者按:关于图情档学科如何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本期结合舆情治理、文献战略、记忆重构、数据技术、知识供给和资政为民等视角,组织图情档青年学者展开第二次讨论。
Organizer’s note: Regarding the topic of how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disciplines contribute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we organizes young scholars in this domain to conduct a second discussion, mainly focusing on network governance, documentation strategy, memory reconstruction, data technology, knowledge supply and government for the people.
徐瑞朝(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把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传播规律,政府企业网民齐抓共管推进网络舆情治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导致网民产生恐慌情绪,进而在网络上发表或者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产生舆情风险。把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传播规律,对于推进网络舆情治理、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把握舆情传播规律,分阶段针对施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期、扩散期和消解期。发生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于相关部门信息披露的不及时,导致一些网民在网络上散布未经证实的,甚至是虚假的、“博人眼球”的信息的阶段;此阶段受众较少,做好信息监控可将舆情事件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扩散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大面积传播,众多网民参与其中,舆情事件持续发酵的阶段;此阶段网络信息传播宜疏不宜堵,针对网民关注热点,积极引导舆情正向发展。消解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经过一段时间传播后,通过官方客观信息的披露、专家对事件的解读,事件热度逐渐消退的阶段;此阶段需要继续用权威的官方信息来针对虚假信息公开证伪,强调虚假信息危害。
其次,加强网民素质教育,提高网络信息素养。近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极大地便利了公众接入并应用互联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网民面对互联网上繁杂的信息,甄别能力不强,往往会随意转发虚假消息。甚至,个别网民出于各种目的故意捏造虚假消息,造成舆情风险。加强网民素质教育,提高网民信息素养,能够降低虚假消息传播。
最后,压实企业监管职责,创新政府网络治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有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以及今日头条、趣头条等新闻客户端等。这些平台用户数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因此,互联网监管部门应该压实互联网企业监管职责。应从“构建网络空间主权理论体系,合理行使网络空间主权;厘清网络表达法律边界,维护言论自由和国家安全平衡;构建网络平台监管体系,促进数字经济的安全与发展;重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积极应对网络攻击行为”创新网络治理。[1]
赵跃(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于文献战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巨量疫情档案对疫情档案资源建设提出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应对,形成了体量庞大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的形成主体分散且复杂、涉及的主题范围多元且交叉、记录载体和记录方式多种多样、文献资料的价值大小不一且有层级之分。各级档案部门也陆续发布面向社会的防疫档案征集公告,试图发挥档案的记录与记忆功能,为后代保存抗疫记忆。当前,档案学界和实践部门探讨最多的是如何通过收集、征集、采集或建档(专题档案或专题数据库)等方式开展疫情档案资源建设。很少有人关注疫情档案的鉴定与选择问题,尽管有人从微观机构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收集或归档范围,但如何才能从宏观的、全局的视角出发构建疫情档案资源体系,如何选择具有世界意义、国家意义、地方意义或社群意义,并具有持续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保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文献战略理论可为疫情档案的选择和决策提供助力。国外档案鉴定理论中的文献战略(documentation strategy)理论,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的鉴定与选择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如文献战略的提出者塞缪尔斯所言“现代的、复杂的、信息丰富的社会要求档案工作者重新审视其作为选择者的角色。现代机构不断变化的结构和尖端技术的使用已经改变了文件的性质,而庞大的文献资料中只有小部分可以保存。档案工作者面临选择持久价值文件的挑战,但他们缺乏支持这一决策的技术。建议使用文献战略来解决这些问题”。[2]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所形成的文献资料是无比庞杂的,因此,可以利用文献战略来助力疫情档案的选择和决策。
基于文献战略的疫情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路径。文献战略是“一种指导选择并确保分散在整个社会的关于特定地理区域、社区、主题、过程或事件的足够信息被保留的方法”,[3]它一般包括四项基本活动:①选择和定义要建档的主题;②为此战略选择顾问并建置场所;③组织调查并检查可用文献资料的形式和内容;④文献资料的选择和存放。[2]为了保存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衛生事件相关的文献资料,档案机构可以协同文件形成者、历史研究者等相关组织、机构和团体,围绕历史研究、记忆建构、信息服务和宣传教育等目的,开展国家或区域层面的疫情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规划,分析并定义疫情档案所涉及的主题;建立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咨询委员会和组织体系,通过建立线下或线上的分布式资源存储与获取网络,推进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结合确定的主题,调查各主题文献资料的来源、形式、内容和价值等特征;选择主题所需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若文献资料不全,还可以补充采集(如采集口述资料),并妥善保存于档案机构或疫情记忆库当中。 马双双(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记忆,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料收集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卫生属性、严重性等,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以及心理伤害。当下的留存是为后人构建社会记忆,以吸取经验教训、铭记历史、警醒世人,杜绝悲剧再次上演。因此,记录、留存和重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灾难记忆十分必要。
档案对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的意义。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过去总会被合法化”,这是因为我们总是以较为现代的方式回忆、想象并重新塑造过去,过去不仅取决于我们不断变化生长的记忆,而且取决于意识筛选、想象重构和媒介展现,因此,记忆的核心问题是重现(representation),是语言和实在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审美联系。为了重现和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我们需要回答文本(文字、图像、声音等)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问题,而这一切,只有通过符号才会发生。档案作为特殊的记录符号,是集原始性、历史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信息记录。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档案形成者采用一定的符号记录了事件发生的过程,其形成者和形成过程的真实性决定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因此,档案对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具有重要的记录和重现意义。
档案参与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需考虑的问题。关于档案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的实现路径,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档案如何让社会记忆再现。这将会直接考验档案工作的成熟度,不同形式和形成者的记录无时不在发生,而收集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档案将直接影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的呈现结果;第二,档案如何阐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记录容易,留存不易,而用现在的眼光挖掘和呈现过去客观记录之间的联系,还原当时则更不易;第三,档案在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中的权利关系。福柯说“记忆是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的脉络……因此,占有记忆,控制它,管理它……”档案工作者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档案收集环节开始,就决定了把哪些记录存入档案机构,在进馆与否间同时决定了社会“记忆”或“遗忘”,档案工作者有意或者无意的参与到了社会记忆构建中,并在无形中被赋予了构建社会记忆的权利。
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的其他方式。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的方式除档案外,口述、日记、回忆录、小说、歌曲、图片、建筑物等均可成为话语分析的工具。档案在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过程中起到不言而喻的作用,而如何与其他形式的记录形式共同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常大伟(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推进重大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提升档案部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的能力
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意义。防疫档案和防疫档案工作在服务突发疫情防控、突发性疫情监控与联防机制建立、疫情防护救治与综合保障体系完善、疫情舆论引导与舆情治理、疫情防治国际合作、疫情应急管理现代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档案部门可以围绕防疫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服务开展工作,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专题档案数据库,从而提升防疫档案资源的组织化程度,为防疫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可能。
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在建设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专题档案数据库过程中,应坚持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应急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导向、以信息安全和平台安全为底线的原则,通过搭建由防疫档案资源采集层、存储层、处理层、分析层、访问层和服务层构成的数据库架构,汇聚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载体、不同形式、不同格式的防疫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实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专题档案数据库的资源基础。
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的服务方式。积极利用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专题档案数据库,开展防疫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主动优化防疫档案信息服务流程,简化防疫档案信息服务手续,创新防疫档案信息服务形式,提升防疫档案信息服务便捷性,为科学研究、政府决策、宣传教育、公共健康知识服务等提供资源保障。此外,为进一步促进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专题档案数据库向知识库转型,还可以借助知识关联、数据挖掘、信息融合等技术手段对防疫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不断深化防疫档案信息服务的内涵。
刘坤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了解并培育公众的防疫信息素养,助力打好疫情防控全民战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除传统媒体与官方媒体外,新媒体、自媒体和社会化媒体也都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第一时间发布各类疫情信息。疫情信息量、复杂度、混乱度、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前所未见。在此背景下,两大问题明确暴露出来:一是权威疫情信息与虚假信息并存,公众面临较大的认知负荷;二是很多人难以甄别和利用疫情信息,对虚假信息盲从盲信,导致认知偏差。由此产生了恐慌、焦虑和盲目抢购等阻碍疫情治理和影响社会稳定的负面现象。从根本上来说,公民的防疫信息素养水平低是导致问题的关键因素。提升防疫信息素养,有助于公众做好自我防疫保护、规范疫情期间行为,直接减少疫情引发其他社會问题的可能性,让国家能够集中精力应对疫情,降低疫情防控工作难度。了解并培育公众疫情信息素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
(1)汇集行为数据和感知数据,精准刻画公众的疫情认知权威。认知权威是指特定情境下能够影响个体思想和决策,并被其认为是可信的、适当的信息源。个体选择怎样的信息源作为认知疫情的权威途径,直接反映个体的防疫信息素养水平。广泛收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的感知数据和各网络平台中形成的行为数据,精准构建公众的疫情认知权威画像,形成动态画像报告,系统地了解公众的疫情认知途径。 (2)结合专家调查与用户调查,系统揭示公众防疫信息素养问题。邀请医疗健康专家和信息素养教育专家,评估公众的疫情认知权威画像报告,识别公众防疫信息素养的共性问题。基于画像报告,构建防疫信息素养测量量表,开展大规模用户调查,揭示不同群体的防疫信息素养特性问题和群体间的差异。
(3)联合各级政府部门与学校,全面开展防疫知识和健康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准确掌握公众防疫信息素养共性问题和特性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先进理念和技术,制定针对性的政策体系,确保防疫知识和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下沉到社区、普及到大众,针对不同人群稳定有序地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明确职责,相关人员应加强防疫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采取增设课程、举办活动、融入课堂等多种途径宣传防疫知识和开展健康教育。
李贞贞(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档案服务利用机制,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經济社会造成极大冲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当前国家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档案是社会治理的必要手段,是资政参考的重要资料,是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源。因此,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档案服务机制,为不同档案利用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档案服务,对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为满足政府决策部门的资政需求,需要梳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部门可以利用已有的档案信息资源优势,梳理并分析以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防控应对与管理、治理机制、经济影响及对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资料,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要跟踪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进展,报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应对措施及经验教训等。要及时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题档案文献编研,以便政府部门查阅利用。要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档案专题数据库,依靠政务云服务平台,为机关部门开放权限,并协助有需求的部门快速检索到相应的档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档案资政价值发挥了关键作用,如北京、广东、浙江等部门深入挖掘了馆藏档案资源,编写了非典防控档案供领导参考。
其次,面对科学工作者的信息服务需求,需要利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疫情防控是长期、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卫生管理部门、疾控部门、社会主管部门、医院等通力合作,协同建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发挥档案的科研服务作用,为未来的卫生防疫事业提供一手资料。此外,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档案部门有责任为社会记忆建构积累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最后,为了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利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档案部门可以主动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防疫档案价值的认识,比如通过组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题展览,向公众普及防疫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筑牢全民的公共卫生防护线。此外,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虚假信息,档案部门可以利用档案资料引导公众相信事实,引导社会舆论。
参考文献:
[1]李肃.加强网络治理四策[J].人民论坛,2018(36): 80-81.
[2]Samuels H. Who Controls the Past[J].The American Archivist,1986,49(02): 109-124.
[3]SAA. Documentation strategy[EB/OL].[2020-08-07].https://dictionary.archivists.org/entry/documentation-strategy.html.
本文围绕“图情档学科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多维视角”主题,组织图情档领域青年学者展开讨论,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李贞贞,湖北大学;赵跃,四川大学;其他作者,略
Organizer’s note: Regarding the topic of how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disciplines contribute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we organizes young scholars in this domain to conduct a second discussion, mainly focusing on network governance, documentation strategy, memory reconstruction, data technology, knowledge supply and government for the people.
徐瑞朝(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把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传播规律,政府企业网民齐抓共管推进网络舆情治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导致网民产生恐慌情绪,进而在网络上发表或者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产生舆情风险。把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传播规律,对于推进网络舆情治理、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把握舆情传播规律,分阶段针对施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期、扩散期和消解期。发生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于相关部门信息披露的不及时,导致一些网民在网络上散布未经证实的,甚至是虚假的、“博人眼球”的信息的阶段;此阶段受众较少,做好信息监控可将舆情事件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扩散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大面积传播,众多网民参与其中,舆情事件持续发酵的阶段;此阶段网络信息传播宜疏不宜堵,针对网民关注热点,积极引导舆情正向发展。消解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经过一段时间传播后,通过官方客观信息的披露、专家对事件的解读,事件热度逐渐消退的阶段;此阶段需要继续用权威的官方信息来针对虚假信息公开证伪,强调虚假信息危害。
其次,加强网民素质教育,提高网络信息素养。近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极大地便利了公众接入并应用互联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网民面对互联网上繁杂的信息,甄别能力不强,往往会随意转发虚假消息。甚至,个别网民出于各种目的故意捏造虚假消息,造成舆情风险。加强网民素质教育,提高网民信息素养,能够降低虚假消息传播。
最后,压实企业监管职责,创新政府网络治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有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以及今日头条、趣头条等新闻客户端等。这些平台用户数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因此,互联网监管部门应该压实互联网企业监管职责。应从“构建网络空间主权理论体系,合理行使网络空间主权;厘清网络表达法律边界,维护言论自由和国家安全平衡;构建网络平台监管体系,促进数字经济的安全与发展;重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积极应对网络攻击行为”创新网络治理。[1]
赵跃(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于文献战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巨量疫情档案对疫情档案资源建设提出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应对,形成了体量庞大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的形成主体分散且复杂、涉及的主题范围多元且交叉、记录载体和记录方式多种多样、文献资料的价值大小不一且有层级之分。各级档案部门也陆续发布面向社会的防疫档案征集公告,试图发挥档案的记录与记忆功能,为后代保存抗疫记忆。当前,档案学界和实践部门探讨最多的是如何通过收集、征集、采集或建档(专题档案或专题数据库)等方式开展疫情档案资源建设。很少有人关注疫情档案的鉴定与选择问题,尽管有人从微观机构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收集或归档范围,但如何才能从宏观的、全局的视角出发构建疫情档案资源体系,如何选择具有世界意义、国家意义、地方意义或社群意义,并具有持续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保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文献战略理论可为疫情档案的选择和决策提供助力。国外档案鉴定理论中的文献战略(documentation strategy)理论,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的鉴定与选择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如文献战略的提出者塞缪尔斯所言“现代的、复杂的、信息丰富的社会要求档案工作者重新审视其作为选择者的角色。现代机构不断变化的结构和尖端技术的使用已经改变了文件的性质,而庞大的文献资料中只有小部分可以保存。档案工作者面临选择持久价值文件的挑战,但他们缺乏支持这一决策的技术。建议使用文献战略来解决这些问题”。[2]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所形成的文献资料是无比庞杂的,因此,可以利用文献战略来助力疫情档案的选择和决策。
基于文献战略的疫情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路径。文献战略是“一种指导选择并确保分散在整个社会的关于特定地理区域、社区、主题、过程或事件的足够信息被保留的方法”,[3]它一般包括四项基本活动:①选择和定义要建档的主题;②为此战略选择顾问并建置场所;③组织调查并检查可用文献资料的形式和内容;④文献资料的选择和存放。[2]为了保存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衛生事件相关的文献资料,档案机构可以协同文件形成者、历史研究者等相关组织、机构和团体,围绕历史研究、记忆建构、信息服务和宣传教育等目的,开展国家或区域层面的疫情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规划,分析并定义疫情档案所涉及的主题;建立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咨询委员会和组织体系,通过建立线下或线上的分布式资源存储与获取网络,推进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结合确定的主题,调查各主题文献资料的来源、形式、内容和价值等特征;选择主题所需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若文献资料不全,还可以补充采集(如采集口述资料),并妥善保存于档案机构或疫情记忆库当中。 马双双(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记忆,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料收集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卫生属性、严重性等,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以及心理伤害。当下的留存是为后人构建社会记忆,以吸取经验教训、铭记历史、警醒世人,杜绝悲剧再次上演。因此,记录、留存和重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灾难记忆十分必要。
档案对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的意义。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过去总会被合法化”,这是因为我们总是以较为现代的方式回忆、想象并重新塑造过去,过去不仅取决于我们不断变化生长的记忆,而且取决于意识筛选、想象重构和媒介展现,因此,记忆的核心问题是重现(representation),是语言和实在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审美联系。为了重现和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我们需要回答文本(文字、图像、声音等)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问题,而这一切,只有通过符号才会发生。档案作为特殊的记录符号,是集原始性、历史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信息记录。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档案形成者采用一定的符号记录了事件发生的过程,其形成者和形成过程的真实性决定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因此,档案对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具有重要的记录和重现意义。
档案参与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需考虑的问题。关于档案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的实现路径,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档案如何让社会记忆再现。这将会直接考验档案工作的成熟度,不同形式和形成者的记录无时不在发生,而收集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档案将直接影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的呈现结果;第二,档案如何阐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记录容易,留存不易,而用现在的眼光挖掘和呈现过去客观记录之间的联系,还原当时则更不易;第三,档案在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中的权利关系。福柯说“记忆是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的脉络……因此,占有记忆,控制它,管理它……”档案工作者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档案收集环节开始,就决定了把哪些记录存入档案机构,在进馆与否间同时决定了社会“记忆”或“遗忘”,档案工作者有意或者无意的参与到了社会记忆构建中,并在无形中被赋予了构建社会记忆的权利。
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的其他方式。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的方式除档案外,口述、日记、回忆录、小说、歌曲、图片、建筑物等均可成为话语分析的工具。档案在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过程中起到不言而喻的作用,而如何与其他形式的记录形式共同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记忆,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常大伟(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推进重大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提升档案部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的能力
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意义。防疫档案和防疫档案工作在服务突发疫情防控、突发性疫情监控与联防机制建立、疫情防护救治与综合保障体系完善、疫情舆论引导与舆情治理、疫情防治国际合作、疫情应急管理现代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档案部门可以围绕防疫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服务开展工作,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专题档案数据库,从而提升防疫档案资源的组织化程度,为防疫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可能。
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在建设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专题档案数据库过程中,应坚持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应急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导向、以信息安全和平台安全为底线的原则,通过搭建由防疫档案资源采集层、存储层、处理层、分析层、访问层和服务层构成的数据库架构,汇聚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载体、不同形式、不同格式的防疫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实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专题档案数据库的资源基础。
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的服务方式。积极利用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专题档案数据库,开展防疫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主动优化防疫档案信息服务流程,简化防疫档案信息服务手续,创新防疫档案信息服务形式,提升防疫档案信息服务便捷性,为科学研究、政府决策、宣传教育、公共健康知识服务等提供资源保障。此外,为进一步促进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专题档案数据库向知识库转型,还可以借助知识关联、数据挖掘、信息融合等技术手段对防疫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不断深化防疫档案信息服务的内涵。
刘坤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了解并培育公众的防疫信息素养,助力打好疫情防控全民战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除传统媒体与官方媒体外,新媒体、自媒体和社会化媒体也都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第一时间发布各类疫情信息。疫情信息量、复杂度、混乱度、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前所未见。在此背景下,两大问题明确暴露出来:一是权威疫情信息与虚假信息并存,公众面临较大的认知负荷;二是很多人难以甄别和利用疫情信息,对虚假信息盲从盲信,导致认知偏差。由此产生了恐慌、焦虑和盲目抢购等阻碍疫情治理和影响社会稳定的负面现象。从根本上来说,公民的防疫信息素养水平低是导致问题的关键因素。提升防疫信息素养,有助于公众做好自我防疫保护、规范疫情期间行为,直接减少疫情引发其他社會问题的可能性,让国家能够集中精力应对疫情,降低疫情防控工作难度。了解并培育公众疫情信息素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
(1)汇集行为数据和感知数据,精准刻画公众的疫情认知权威。认知权威是指特定情境下能够影响个体思想和决策,并被其认为是可信的、适当的信息源。个体选择怎样的信息源作为认知疫情的权威途径,直接反映个体的防疫信息素养水平。广泛收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的感知数据和各网络平台中形成的行为数据,精准构建公众的疫情认知权威画像,形成动态画像报告,系统地了解公众的疫情认知途径。 (2)结合专家调查与用户调查,系统揭示公众防疫信息素养问题。邀请医疗健康专家和信息素养教育专家,评估公众的疫情认知权威画像报告,识别公众防疫信息素养的共性问题。基于画像报告,构建防疫信息素养测量量表,开展大规模用户调查,揭示不同群体的防疫信息素养特性问题和群体间的差异。
(3)联合各级政府部门与学校,全面开展防疫知识和健康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准确掌握公众防疫信息素养共性问题和特性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先进理念和技术,制定针对性的政策体系,确保防疫知识和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下沉到社区、普及到大众,针对不同人群稳定有序地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明确职责,相关人员应加强防疫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采取增设课程、举办活动、融入课堂等多种途径宣传防疫知识和开展健康教育。
李贞贞(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档案服务利用机制,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經济社会造成极大冲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当前国家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档案是社会治理的必要手段,是资政参考的重要资料,是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源。因此,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档案服务机制,为不同档案利用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档案服务,对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为满足政府决策部门的资政需求,需要梳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部门可以利用已有的档案信息资源优势,梳理并分析以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防控应对与管理、治理机制、经济影响及对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资料,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要跟踪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进展,报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应对措施及经验教训等。要及时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题档案文献编研,以便政府部门查阅利用。要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档案专题数据库,依靠政务云服务平台,为机关部门开放权限,并协助有需求的部门快速检索到相应的档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档案资政价值发挥了关键作用,如北京、广东、浙江等部门深入挖掘了馆藏档案资源,编写了非典防控档案供领导参考。
其次,面对科学工作者的信息服务需求,需要利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疫情防控是长期、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卫生管理部门、疾控部门、社会主管部门、医院等通力合作,协同建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发挥档案的科研服务作用,为未来的卫生防疫事业提供一手资料。此外,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档案部门有责任为社会记忆建构积累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最后,为了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利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档案部门可以主动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防疫档案价值的认识,比如通过组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题展览,向公众普及防疫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筑牢全民的公共卫生防护线。此外,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虚假信息,档案部门可以利用档案资料引导公众相信事实,引导社会舆论。
参考文献:
[1]李肃.加强网络治理四策[J].人民论坛,2018(36): 80-81.
[2]Samuels H. Who Controls the Past[J].The American Archivist,1986,49(02): 109-124.
[3]SAA. Documentation strategy[EB/OL].[2020-08-07].https://dictionary.archivists.org/entry/documentation-strategy.html.
本文围绕“图情档学科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多维视角”主题,组织图情档领域青年学者展开讨论,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李贞贞,湖北大学;赵跃,四川大学;其他作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