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大学生MSM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可行性探讨及评价,为更加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问卷方式对贵州6所高校30名MSM骨干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传播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和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14.82个百分点(X2=19.63,P<0.05);安全性行为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X2=48.60,P<0.05)。效果十分显著。结论 在大学生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本研究提示:通过大学生MSM骨干动员更多的MSM人群参与到艾滋病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中去,要充分利用学校阵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要重视同伴教育在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作用,在宣传内容上应加强对艾滋病严重危害性的教育。
【关键词】 MSM;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0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贵阳市6所高校学生MSM人群中的30名骨干,每所学校5名。
1.2 方法 健康教育方法包括,为30名MSM骨干举办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和同伴教育培训班;在6所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利用MSM骨干进行同伴教育,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宣传。健康教育前后用相同问卷分别对30名MSM骨干进行艾滋病传播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和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调查表参照国内外有关艾滋病知识问卷,结合大学生MSM人群特点自行设计。同时对50名高校社团组织骨干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在大学生中尤其在大学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看法。
两次调查结束后,分别将调查问卷输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汇总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50名高校社团组织骨干调查表明,100%的人都赞成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认为在目前既无特效药物治疗,又无有效疫苗预防的情况下,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防止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大学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是抓住了重点,十分必要。
调查发现,大学生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科普知识的主要来源依次是: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书籍、展览、街头咨询、科普讲座、同伴教育等等。关于大学生MSM骨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调查,涉及艾滋病潜伏期、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等方面的9个问题,健康教育前的基线调查中共有200人次答对,知晓率为74.07%(200人次/270人次),健康教育后的评估调查共有240人次答对,知晓率为88.89%(240人次/270人次),健康教育的开展使知晓率提高了14.82个百分点。X2=19.63,P<0.05。
关于大学生MSM骨干安全性行为知识知晓率的调查,涉及到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正确作用安全套等方面的7个问题,健康教育前的基线调查中共有123人次答对,知晓率为58.57%(123人次/210人次),健康教育后的评估调查共有186人次答对,知晓率为88.57%(186人次/210人次),健康教育的开展使安全性行为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X2=48.60,P<0.05。
3 讨 论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MSM骨干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相当多的人把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视为传播途径,把不安全的性行为视为安全性行为,这对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十分不利。因此,在大学MSM人群中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防止艾滋病在大学生中尤其是在大学MSM人群中进一步传播,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通过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6所高校大学生MSM骨干对艾滋病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知识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安全性行为知识水平,效果十分显著(P<0.05)。大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和良好行为习惯塑型的关键时期,掌握艾滋病知识,懂得其危害,洁身自好,对预防艾滋病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接受调查的高校社团组织骨干都赞成在大学生和大学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认为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防止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本研究提示,在那6所高校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计划地纳入大学生中和大学MSM人群中去是完全可行的。
目前,我省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MSM人群艾滋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已成为整个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MSM人群往往容易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成为受歧视的、边缘化的、隐蔽的弱势群体,这一特点给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开展对大学生MSM骨干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协调,促使他们动员更多的具有男男性行为的大学生参与到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中去,使在MSM人群中的艾滋病防治效果最大化。
由于MSM人群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因此,应多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和行为干预。由于MSM人群多具有知识和行为分离的特点,我们在宣传内容上,要加强艾滋病严重危害性的教育,甚至是恐惧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严重危害的认识,自觉避免高危行为,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这一人群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R].2007.
[2] 杨宏远,胡绍源,袁飞.贵州省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传播现状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106-107.
[3] 黄青兰,董利民,姚菲菲,谢艳.MSM人群HIV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6(14):7-10.
【关键词】 MSM;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0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贵阳市6所高校学生MSM人群中的30名骨干,每所学校5名。
1.2 方法 健康教育方法包括,为30名MSM骨干举办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和同伴教育培训班;在6所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利用MSM骨干进行同伴教育,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宣传。健康教育前后用相同问卷分别对30名MSM骨干进行艾滋病传播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和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调查表参照国内外有关艾滋病知识问卷,结合大学生MSM人群特点自行设计。同时对50名高校社团组织骨干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在大学生中尤其在大学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看法。
两次调查结束后,分别将调查问卷输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汇总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50名高校社团组织骨干调查表明,100%的人都赞成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认为在目前既无特效药物治疗,又无有效疫苗预防的情况下,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防止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大学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是抓住了重点,十分必要。
调查发现,大学生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科普知识的主要来源依次是: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书籍、展览、街头咨询、科普讲座、同伴教育等等。关于大学生MSM骨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调查,涉及艾滋病潜伏期、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等方面的9个问题,健康教育前的基线调查中共有200人次答对,知晓率为74.07%(200人次/270人次),健康教育后的评估调查共有240人次答对,知晓率为88.89%(240人次/270人次),健康教育的开展使知晓率提高了14.82个百分点。X2=19.63,P<0.05。
关于大学生MSM骨干安全性行为知识知晓率的调查,涉及到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正确作用安全套等方面的7个问题,健康教育前的基线调查中共有123人次答对,知晓率为58.57%(123人次/210人次),健康教育后的评估调查共有186人次答对,知晓率为88.57%(186人次/210人次),健康教育的开展使安全性行为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X2=48.60,P<0.05。
3 讨 论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MSM骨干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相当多的人把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视为传播途径,把不安全的性行为视为安全性行为,这对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十分不利。因此,在大学MSM人群中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防止艾滋病在大学生中尤其是在大学MSM人群中进一步传播,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通过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6所高校大学生MSM骨干对艾滋病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知识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安全性行为知识水平,效果十分显著(P<0.05)。大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和良好行为习惯塑型的关键时期,掌握艾滋病知识,懂得其危害,洁身自好,对预防艾滋病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接受调查的高校社团组织骨干都赞成在大学生和大学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认为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防止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本研究提示,在那6所高校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计划地纳入大学生中和大学MSM人群中去是完全可行的。
目前,我省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MSM人群艾滋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已成为整个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MSM人群往往容易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成为受歧视的、边缘化的、隐蔽的弱势群体,这一特点给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开展对大学生MSM骨干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协调,促使他们动员更多的具有男男性行为的大学生参与到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中去,使在MSM人群中的艾滋病防治效果最大化。
由于MSM人群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因此,应多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和行为干预。由于MSM人群多具有知识和行为分离的特点,我们在宣传内容上,要加强艾滋病严重危害性的教育,甚至是恐惧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严重危害的认识,自觉避免高危行为,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这一人群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R].2007.
[2] 杨宏远,胡绍源,袁飞.贵州省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传播现状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106-107.
[3] 黄青兰,董利民,姚菲菲,谢艳.MSM人群HIV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6(1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