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多年,我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素材,学生当然写不出好作文,所以,要写好作文必须要积累丰富的素材,但怎样积累素材呢?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见,训练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是最重要的。这就要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1 老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不爱写作的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拿起笔来,经常记下生活中遇到的小事、独特的感悟与学生分享。
在公园时,看到一个年轻人与一些中老年人共跳坝坝舞的情景,我写了一篇文章:“他长得只算得上清秀,肤色暗黑,穿着一身蓝色运动服。他那随着韵律舒展起伏的手臂,如春风拂过的枝条;他扭动的腰肢,如蠕动的蛇腰,柔软灵活。他的舞姿,时而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时而如阵阵鼓声,催人奋进。他如精灵,音乐是他的灵魂,舞姿是他的血肉,天地万物都是他的陪衬,他就是舞台的王者……”
在我听了同事在百忙之中仍要送26岁的儿子远行的事后,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昨晚下了一夜小雨,天灰蒙蒙的,寒风扑面而来,我赶紧裹了裹大衣。机场人山人海,我在候机室寻了位置坐下,正当我等得不耐时,不经意的,我抬头望向机场入口的人群,忽然,一个瘦小而熟悉的身影撞入我眼帘,母亲,她不是有事吗?怎么来了?我赶紧迎上去,“儿子,我同事帮我交卷,我看时间还来得及就赶过来送你”,母亲气喘吁吁地说。她额头上的汗珠诉说着她跑得多辛苦,一瞬间,泪水盈满眼眶,泪光中,母亲的白发更加扎眼,岁月苍老了她的容颜,却消减不了她爱子之心。“妈妈,保重”,我噙着泪,和母亲挥手别离……”
在我遇到好心人的帮助时,带着感恩的心写下我的感动;“阳光早就躲进了云层,傍晚的天空格外昏暗,我越发心慌,开着车走走停停。忽然,我看见有辆小轿车停下来,一个小伙子走下车到他的车后检查什么,可能查他的车况吧。我就像在暗黑的小屋里呆得太久的人重见阳光般欣喜,我赶紧把车靠近他:”师傅,这是回遵义的路吗?我的手机没电了,无法导航。”小伙子很热情,“嗯,我也到遵义,你跟着我的车吧……”
我写的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学生身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此时老师适时的布置一些小作文,学生会给老师一些意外的惊喜。
一个情感细腻的女学生很快写了一篇关于狗的文章:“我曾把你视为朋友,亦是家人。若不是今日,或许你还可以在家里悠闲地啃骨头,在屋里和弟弟欢乐地奔跑,在我身旁慵懒地小憩......可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次,你一去,便再也没有回家.....”
一个男孩子也写下他在乡下的一件趣事:“我站在院中,饶有兴趣地看着这情景。一个炸雷把我惊醒了,天边漂过来一团乌云,雨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我立即冲到鸡棚,只见这些小鸡们缩成一团,身体颤抖着,都被淋湿了。我心想,这些傻鸡啊,它们怎么就不知道避雨呢?我急忙把它们抱到一个避雨的地方。安顿好以后我才放心地去睡觉了……”
2 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
初中学生,毕竟才十多岁,思想不成熟,感情不细腻,很难注意到生活中的细节。所以,我只要有机会,及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触动心灵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份感动。
我任教的班级,班主任是一个极为负责的女老师,她用青春和热血哺育她的学生,她为学生奉献的点点滴滴,时常感动着我,在教室里,随时、随处可见她那瘦小而忙碌的身影。我经常把她无私而伟大的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给学生陈述,学生一经老师点拨,是能真切感受到的。于是有学生这样写作文:
“在那个早已熟悉的三尺讲台上,总能抬头望见她小巧的身影。哪怕昨夜没休息好,哪怕今日的工作还没做完,她总会在下课时,吃饭时,甚至午休时,往班里赶,日日夜夜陪伴着我们,只是为了让我们养成一个“入室即静”的小习惯罢了。她也总是在我们午休时,悄悄地看着班级日记,在每一篇日记下写下感触,用相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不同的作者,只是以读者的身份,给那一位位作者带来一份温暖罢了。
夏日炎炎,班里一位同学的校服拉链不小心弄坏了。她趁着我们体育课,匆忙地拿针线,一针一线地给他缝补衣服,额间细细密密的泪珠一滴一滴地往下坠。只是为了让他明白,作为学生要衣着得体,也为了他的那句话:“我不想与全班同学穿得不一样。”而忙活了许久,明明可以在办公室小酣一會,但她却用无声地行动放弃了休息的机会,默默地带给那位同学温暖与感动。
窗外百花争艳,又是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春风拂起了她耳畔的发丝,她微微抿唇,淡淡一笑:“我会陪着你们,一直到中考。我希望你们所有人,以后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生活所逼而被迫工作。”从前,她是一位老师,而现在,她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我不能辜负的人……”。
这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连班主任老师看了都感动得珠泪涟涟,说要永久保存。
3 强化课外经典阅读,积累丰富的素材
《让经典名著成为阅读首选》这样写道:“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确,知识无边无际,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永远无法读完所有的书籍,也永远无法了解所有的知识。所以,就有必要选择对我们最有益、同时也是经过无数人检验的经典名著来读。”不朽的经典名著,因其凝聚了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在陶冶精神情操,涵养文学底蕴,积蓄思想厚度等方面,更具积极意义。通过文学名著,可以足不出户而感悟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加深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知与甄别,促进对人生哲理的消化吸收,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生活与写作。
为了避免学生读名著走马观花,我在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时,有一些具体要求。比如,读《童年》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能简要概括主要故事内容。第二,摘抄主要情节。第三,摘抄好句好段并赏析。第四,写读后感。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搞活动,“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文学名著知识抢答赛”、“文学名著知识小测试”等等。
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积累的素材自然丰富多彩,久而久之,他们写作时材料是信手拈来。有了储备丰富的素材,要写出佳作来,那是水到渠成。
这样,让学生真正懂得“用心生活,用爱生活,用情书怀”。
(作者单位:遵义市十二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素材,学生当然写不出好作文,所以,要写好作文必须要积累丰富的素材,但怎样积累素材呢?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见,训练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是最重要的。这就要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1 老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不爱写作的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拿起笔来,经常记下生活中遇到的小事、独特的感悟与学生分享。
在公园时,看到一个年轻人与一些中老年人共跳坝坝舞的情景,我写了一篇文章:“他长得只算得上清秀,肤色暗黑,穿着一身蓝色运动服。他那随着韵律舒展起伏的手臂,如春风拂过的枝条;他扭动的腰肢,如蠕动的蛇腰,柔软灵活。他的舞姿,时而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时而如阵阵鼓声,催人奋进。他如精灵,音乐是他的灵魂,舞姿是他的血肉,天地万物都是他的陪衬,他就是舞台的王者……”
在我听了同事在百忙之中仍要送26岁的儿子远行的事后,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昨晚下了一夜小雨,天灰蒙蒙的,寒风扑面而来,我赶紧裹了裹大衣。机场人山人海,我在候机室寻了位置坐下,正当我等得不耐时,不经意的,我抬头望向机场入口的人群,忽然,一个瘦小而熟悉的身影撞入我眼帘,母亲,她不是有事吗?怎么来了?我赶紧迎上去,“儿子,我同事帮我交卷,我看时间还来得及就赶过来送你”,母亲气喘吁吁地说。她额头上的汗珠诉说着她跑得多辛苦,一瞬间,泪水盈满眼眶,泪光中,母亲的白发更加扎眼,岁月苍老了她的容颜,却消减不了她爱子之心。“妈妈,保重”,我噙着泪,和母亲挥手别离……”
在我遇到好心人的帮助时,带着感恩的心写下我的感动;“阳光早就躲进了云层,傍晚的天空格外昏暗,我越发心慌,开着车走走停停。忽然,我看见有辆小轿车停下来,一个小伙子走下车到他的车后检查什么,可能查他的车况吧。我就像在暗黑的小屋里呆得太久的人重见阳光般欣喜,我赶紧把车靠近他:”师傅,这是回遵义的路吗?我的手机没电了,无法导航。”小伙子很热情,“嗯,我也到遵义,你跟着我的车吧……”
我写的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学生身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此时老师适时的布置一些小作文,学生会给老师一些意外的惊喜。
一个情感细腻的女学生很快写了一篇关于狗的文章:“我曾把你视为朋友,亦是家人。若不是今日,或许你还可以在家里悠闲地啃骨头,在屋里和弟弟欢乐地奔跑,在我身旁慵懒地小憩......可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次,你一去,便再也没有回家.....”
一个男孩子也写下他在乡下的一件趣事:“我站在院中,饶有兴趣地看着这情景。一个炸雷把我惊醒了,天边漂过来一团乌云,雨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我立即冲到鸡棚,只见这些小鸡们缩成一团,身体颤抖着,都被淋湿了。我心想,这些傻鸡啊,它们怎么就不知道避雨呢?我急忙把它们抱到一个避雨的地方。安顿好以后我才放心地去睡觉了……”
2 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
初中学生,毕竟才十多岁,思想不成熟,感情不细腻,很难注意到生活中的细节。所以,我只要有机会,及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触动心灵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份感动。
我任教的班级,班主任是一个极为负责的女老师,她用青春和热血哺育她的学生,她为学生奉献的点点滴滴,时常感动着我,在教室里,随时、随处可见她那瘦小而忙碌的身影。我经常把她无私而伟大的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给学生陈述,学生一经老师点拨,是能真切感受到的。于是有学生这样写作文:
“在那个早已熟悉的三尺讲台上,总能抬头望见她小巧的身影。哪怕昨夜没休息好,哪怕今日的工作还没做完,她总会在下课时,吃饭时,甚至午休时,往班里赶,日日夜夜陪伴着我们,只是为了让我们养成一个“入室即静”的小习惯罢了。她也总是在我们午休时,悄悄地看着班级日记,在每一篇日记下写下感触,用相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不同的作者,只是以读者的身份,给那一位位作者带来一份温暖罢了。
夏日炎炎,班里一位同学的校服拉链不小心弄坏了。她趁着我们体育课,匆忙地拿针线,一针一线地给他缝补衣服,额间细细密密的泪珠一滴一滴地往下坠。只是为了让他明白,作为学生要衣着得体,也为了他的那句话:“我不想与全班同学穿得不一样。”而忙活了许久,明明可以在办公室小酣一會,但她却用无声地行动放弃了休息的机会,默默地带给那位同学温暖与感动。
窗外百花争艳,又是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春风拂起了她耳畔的发丝,她微微抿唇,淡淡一笑:“我会陪着你们,一直到中考。我希望你们所有人,以后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生活所逼而被迫工作。”从前,她是一位老师,而现在,她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我不能辜负的人……”。
这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连班主任老师看了都感动得珠泪涟涟,说要永久保存。
3 强化课外经典阅读,积累丰富的素材
《让经典名著成为阅读首选》这样写道:“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确,知识无边无际,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永远无法读完所有的书籍,也永远无法了解所有的知识。所以,就有必要选择对我们最有益、同时也是经过无数人检验的经典名著来读。”不朽的经典名著,因其凝聚了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在陶冶精神情操,涵养文学底蕴,积蓄思想厚度等方面,更具积极意义。通过文学名著,可以足不出户而感悟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加深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知与甄别,促进对人生哲理的消化吸收,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生活与写作。
为了避免学生读名著走马观花,我在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时,有一些具体要求。比如,读《童年》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能简要概括主要故事内容。第二,摘抄主要情节。第三,摘抄好句好段并赏析。第四,写读后感。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搞活动,“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文学名著知识抢答赛”、“文学名著知识小测试”等等。
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积累的素材自然丰富多彩,久而久之,他们写作时材料是信手拈来。有了储备丰富的素材,要写出佳作来,那是水到渠成。
这样,让学生真正懂得“用心生活,用爱生活,用情书怀”。
(作者单位:遵义市十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