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为构建上述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合格评估 二级学院 教学管理评价 指标体系
一、高等学校校院二级管理及评价
(一)关于高等学校校院二级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改变管理权限集中在学校层面,重心逐步下移,赋予二级学院充分的教学工作管理权,将是保障运行、提高效率、取得实效的有效办法。校级教学管理部门把握宏观行政权力,贯彻国家教育教学方针政策,确保办学的正确方向,并执行学校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二级学院较大程度地拥有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权限,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管理的直接性和针对性增强,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二)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进行评价的意义
1.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一线教学质量。为使其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教学秩序顺利运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十分必要,这也将成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层面进行实时监督和科学评价,及时反馈,建立符合现代教学管理规律的评价系统[1]。通过评价进行引导,肯定成绩,发现不足,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2.是高校推行和巩固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需要
随着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日益成熟,学校管理重心和权限日益下移并加大力度,二级学院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进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明确学校和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责和权限,有效监督,科学引导,奖惩分明,调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是督促二级学院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学管理有效途径
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从根本上讲,是通过评估促进二级学院对教学管理工作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二级学院理解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思考和研究如何依据指标改进管理方法,明白管理的侧重点在哪里,从而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有效的管理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通过管理,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及指标体系介绍
合格评估是教育部针对新建普通本科学校进行的教学工作评估,构建了一整套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就是教高厅[2011]2号文件提出的“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9个观测点(民办学校为40个观测点)”的指标体系,本文所说的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即指此体系。此体系涵盖了本科人才培养的各个主要环节,从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教师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和教学质量七个方面,对新建本科高校进行全方位考核和评估,对学校的办学更具有导向性和服务性。
三、合格评估对构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启示
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的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高校办学的各个方面,除了为高校办学指引方向、规范管理外,也为构建二级院系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思路。
(一)导向性原则
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体现出的政策性和方向性十分明确,如在一级指标“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突出体现了国家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即要求培养的不是高端学术研究人才,而是能够满足区域(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办的应该是应用型大学。同样,我们在设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应给出鲜明的指示性信号,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评价项目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明确现有的国家高等教育方针和政策要求,又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要求。
(二)服务性原则
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具体要求及备注几项组成。指标体系是在深入高校内部,组织专家分析研究,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特点,不断进行修正改进的情况下形成的。指标体系层层深入,详细注解,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能够帮助学校明确办学思路和建设方向。从根本上说,教育部的合格评估在监督评价的同时是在为被评对象服务,告诉高校应该怎样做,引导高校朝着健康的方向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二级学院来说,他们对一线教学和管理、建设等工作最有发言权,因此,在设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时,务必遵循服务性的原则,深入院系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考虑到不同专业特点和不同院系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要设计机动性指标,既能评测教学管理常规工作,又能充分检验不同院系的特殊性工作,突出院系管理特色,不搞一刀切,充分调动院系因地制宜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积极性。
(三)可操作性原则
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在每个指标后另外分解若干观测点,使评估要求更详尽明了,有利于学校依据观测点开展建设工作。专家进校前要分析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已采集的状态数据,结合学校自评报告,对各项办学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前期调阅各类资料、分析数据、进校深度考察等程序,最后给出评估结论,整个过程操作性强,依据充分,结果信度高。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测时,也应该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设计指标应符合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可量化的指标可采集数据进行量化,定性的指标给出详细的标准描述,预留出特色加分项目。同时要考虑院系的参评成本,避免占用院系太多时间和精力,造成疲于应付的局面,应该借鉴合格评估“以评促建”的方针,以指标为导向,引导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在参评过程中不断朝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胡春光,王文彬.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4(5).
关键词: 合格评估 二级学院 教学管理评价 指标体系
一、高等学校校院二级管理及评价
(一)关于高等学校校院二级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改变管理权限集中在学校层面,重心逐步下移,赋予二级学院充分的教学工作管理权,将是保障运行、提高效率、取得实效的有效办法。校级教学管理部门把握宏观行政权力,贯彻国家教育教学方针政策,确保办学的正确方向,并执行学校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二级学院较大程度地拥有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权限,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管理的直接性和针对性增强,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二)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进行评价的意义
1.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一线教学质量。为使其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教学秩序顺利运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十分必要,这也将成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层面进行实时监督和科学评价,及时反馈,建立符合现代教学管理规律的评价系统[1]。通过评价进行引导,肯定成绩,发现不足,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2.是高校推行和巩固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需要
随着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日益成熟,学校管理重心和权限日益下移并加大力度,二级学院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进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明确学校和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责和权限,有效监督,科学引导,奖惩分明,调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是督促二级学院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学管理有效途径
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从根本上讲,是通过评估促进二级学院对教学管理工作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二级学院理解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思考和研究如何依据指标改进管理方法,明白管理的侧重点在哪里,从而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有效的管理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通过管理,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及指标体系介绍
合格评估是教育部针对新建普通本科学校进行的教学工作评估,构建了一整套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就是教高厅[2011]2号文件提出的“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9个观测点(民办学校为40个观测点)”的指标体系,本文所说的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即指此体系。此体系涵盖了本科人才培养的各个主要环节,从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教师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和教学质量七个方面,对新建本科高校进行全方位考核和评估,对学校的办学更具有导向性和服务性。
三、合格评估对构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启示
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的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高校办学的各个方面,除了为高校办学指引方向、规范管理外,也为构建二级院系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思路。
(一)导向性原则
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体现出的政策性和方向性十分明确,如在一级指标“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突出体现了国家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即要求培养的不是高端学术研究人才,而是能够满足区域(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办的应该是应用型大学。同样,我们在设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应给出鲜明的指示性信号,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评价项目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明确现有的国家高等教育方针和政策要求,又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要求。
(二)服务性原则
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具体要求及备注几项组成。指标体系是在深入高校内部,组织专家分析研究,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特点,不断进行修正改进的情况下形成的。指标体系层层深入,详细注解,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能够帮助学校明确办学思路和建设方向。从根本上说,教育部的合格评估在监督评价的同时是在为被评对象服务,告诉高校应该怎样做,引导高校朝着健康的方向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二级学院来说,他们对一线教学和管理、建设等工作最有发言权,因此,在设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时,务必遵循服务性的原则,深入院系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考虑到不同专业特点和不同院系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要设计机动性指标,既能评测教学管理常规工作,又能充分检验不同院系的特殊性工作,突出院系管理特色,不搞一刀切,充分调动院系因地制宜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积极性。
(三)可操作性原则
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在每个指标后另外分解若干观测点,使评估要求更详尽明了,有利于学校依据观测点开展建设工作。专家进校前要分析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已采集的状态数据,结合学校自评报告,对各项办学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前期调阅各类资料、分析数据、进校深度考察等程序,最后给出评估结论,整个过程操作性强,依据充分,结果信度高。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测时,也应该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设计指标应符合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可量化的指标可采集数据进行量化,定性的指标给出详细的标准描述,预留出特色加分项目。同时要考虑院系的参评成本,避免占用院系太多时间和精力,造成疲于应付的局面,应该借鉴合格评估“以评促建”的方针,以指标为导向,引导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在参评过程中不断朝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胡春光,王文彬.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