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新兴媒体行使着自己的话语权。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体现,反映了大批网民对现实事件的态度和观点,反映了社会民众的广泛意志。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净化网络环境,给网民提供一个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构建网络生态环境出发,提出从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净化网络环境,占领舆论高地,培养正能量文化氛围,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入手改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舆情、社会环境、措施
1.研究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29亿,普及率达到59.6%。互联网使用人数已经达到空前规模。互联网的普及,促使了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舆情也随之扩散。网络舆情与社会舆情有所不同,网络舆情的产生与传播都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内产生和发展的。虽然传播形态有所不同,但网络舆情究其根本,是社会舆情的一种体现。网络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网络安全已被国家提到了安全层面进行监管。2018年,习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从中可以看出,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网络舆情社会生态环境构建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必要性:
2.1网络环境鱼龙混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新兴媒体、网络平台大量出现,网络上各种思想观念交流碰撞。许多错误信息进行伪装,通过各种网络手段,不断的推送给网民。由于传播速度快,途径广,在政府来不及了解的情况下,不良言论可能已经迅速弥漫,发展成网络舆情事件。
2.2网络行为监管不到位。
互联网具有低准入性和大规模性。网民匿名就可以自由参与网络评论、转发,人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国家有关网络舆论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网络虚假言论制造者造谣代价低,无所畏忌。网络监管力度不足。
3.网络舆情社会生态环境构建措施
3.1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净化网络环境。
3.1.1规范网络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网络活动多为匿名性,网络虚假信息散布代价低,惩处力度不够导致网络虚假信息屡禁不止。净化网络环境首先要把好入口,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政府应及时出台网络规范制度,对那些在网络上散布谣言,不怀好意煽动群体事件的网络蛀虫坚决惩处。引导网民规范有序的发表网络观点,进行网络活动。
3.1.2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
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应从信息发布源头、信息监测、跟踪管理等方面入手。首先,把好源头关。对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信息及时隔离删除,严格信息发布的审核。其次,加强对网络信息质量的监测。定期评估网络平台发布的各类信息,监测网络言论,及时消除虚假信息及反动言论。最后,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跟踪管理。对网络不良分子进行跟踪管理,一旦出现谣言散布、煽动民众,立刻采取措施,避免引起群体效应。
3.2占领舆论高地,培养正能量文化氛围。
3.2.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导,开展网络生态文明建设。
网络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了解社会、扩展视野的机会,众多网络平台为网民提供了发声的窗口。网络虚拟社会成了各种社会思潮竞相争斗的战场,国内外多元化的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新媒体时代下,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对网络信息进行着不停歇的推波助澜。人们开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发声,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家引导思想主流意思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和困难。要想构建正能量的网络平台,提高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力。一方面要对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审查,有效清除网络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对网络信息张罗保护伞。另一方面,不断适应新的媒体传播方式,紧跟时代技术发展脚步,将积极的宣传内容及时的推送到官方媒体,激发网民兴趣,潜意识對网民进行正面影响。
3.2.2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发挥媒体积极作用。
微博、微信、抖音、头条等新兴媒体是深受网民喜爱的社交平台,也是网民勇于发表个人观点、最容易引发网络舆情事件的媒介。发生网络舆情事件,短时间内网络空间内形成正面的主流声音对于网民认清事情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强化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吸引力。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通过网络直播、视频等民众喜爱的形式宣传工作,在民众关注高的平台发表主流声音,及时发现错误取向,扼杀极端苗头,弘扬正能量,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3.3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3.3.1高度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
网络意见领袖可以理解为网络言论活跃度高,言论权威性高,言论转发频率高,言论影响力广的网络人物。其往往具有较高的现实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网络舆情的走向。网络意见领袖一般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在舆情传播过程中起着正面导向作用。国家主流媒体的大咖人物就充分发挥了意见刘秀的积极作用,不断向民众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负面信息进行及时辟谣,发现问题及时化解,在社会教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3.2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及时做好信息公开与交流。
依托政府官方渠道(网站、微博等),建立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开设专栏,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热点话题,保持与公众沟通渠道畅通。遇到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从正面进行回应。通过网络媒体发布、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及时将事件最新进展进行共享,消除舆论质疑,第一时间给予公众正面的舆论评价,勇于发声,占领话语主导权,有效引导舆情走向。
4.结语:
网络环境不同于现实中的社会环境,其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多样性。良好的网络环境,可以给网民提供一个了解社会、发表言论的安全场所。突发事件在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下难以形成网络舆情事件,净化网络环境对于网络舆情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装.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分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王国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动力要素及其治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3]王灵芝.网络舆情引导与政府治理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关键词:网络舆情、社会环境、措施
1.研究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29亿,普及率达到59.6%。互联网使用人数已经达到空前规模。互联网的普及,促使了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舆情也随之扩散。网络舆情与社会舆情有所不同,网络舆情的产生与传播都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内产生和发展的。虽然传播形态有所不同,但网络舆情究其根本,是社会舆情的一种体现。网络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网络安全已被国家提到了安全层面进行监管。2018年,习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从中可以看出,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网络舆情社会生态环境构建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必要性:
2.1网络环境鱼龙混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新兴媒体、网络平台大量出现,网络上各种思想观念交流碰撞。许多错误信息进行伪装,通过各种网络手段,不断的推送给网民。由于传播速度快,途径广,在政府来不及了解的情况下,不良言论可能已经迅速弥漫,发展成网络舆情事件。
2.2网络行为监管不到位。
互联网具有低准入性和大规模性。网民匿名就可以自由参与网络评论、转发,人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国家有关网络舆论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网络虚假言论制造者造谣代价低,无所畏忌。网络监管力度不足。
3.网络舆情社会生态环境构建措施
3.1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净化网络环境。
3.1.1规范网络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网络活动多为匿名性,网络虚假信息散布代价低,惩处力度不够导致网络虚假信息屡禁不止。净化网络环境首先要把好入口,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政府应及时出台网络规范制度,对那些在网络上散布谣言,不怀好意煽动群体事件的网络蛀虫坚决惩处。引导网民规范有序的发表网络观点,进行网络活动。
3.1.2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
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应从信息发布源头、信息监测、跟踪管理等方面入手。首先,把好源头关。对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信息及时隔离删除,严格信息发布的审核。其次,加强对网络信息质量的监测。定期评估网络平台发布的各类信息,监测网络言论,及时消除虚假信息及反动言论。最后,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跟踪管理。对网络不良分子进行跟踪管理,一旦出现谣言散布、煽动民众,立刻采取措施,避免引起群体效应。
3.2占领舆论高地,培养正能量文化氛围。
3.2.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导,开展网络生态文明建设。
网络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了解社会、扩展视野的机会,众多网络平台为网民提供了发声的窗口。网络虚拟社会成了各种社会思潮竞相争斗的战场,国内外多元化的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新媒体时代下,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对网络信息进行着不停歇的推波助澜。人们开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发声,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家引导思想主流意思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和困难。要想构建正能量的网络平台,提高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力。一方面要对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审查,有效清除网络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对网络信息张罗保护伞。另一方面,不断适应新的媒体传播方式,紧跟时代技术发展脚步,将积极的宣传内容及时的推送到官方媒体,激发网民兴趣,潜意识對网民进行正面影响。
3.2.2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发挥媒体积极作用。
微博、微信、抖音、头条等新兴媒体是深受网民喜爱的社交平台,也是网民勇于发表个人观点、最容易引发网络舆情事件的媒介。发生网络舆情事件,短时间内网络空间内形成正面的主流声音对于网民认清事情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强化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吸引力。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通过网络直播、视频等民众喜爱的形式宣传工作,在民众关注高的平台发表主流声音,及时发现错误取向,扼杀极端苗头,弘扬正能量,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3.3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3.3.1高度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
网络意见领袖可以理解为网络言论活跃度高,言论权威性高,言论转发频率高,言论影响力广的网络人物。其往往具有较高的现实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网络舆情的走向。网络意见领袖一般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在舆情传播过程中起着正面导向作用。国家主流媒体的大咖人物就充分发挥了意见刘秀的积极作用,不断向民众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负面信息进行及时辟谣,发现问题及时化解,在社会教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3.2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及时做好信息公开与交流。
依托政府官方渠道(网站、微博等),建立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开设专栏,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热点话题,保持与公众沟通渠道畅通。遇到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从正面进行回应。通过网络媒体发布、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及时将事件最新进展进行共享,消除舆论质疑,第一时间给予公众正面的舆论评价,勇于发声,占领话语主导权,有效引导舆情走向。
4.结语:
网络环境不同于现实中的社会环境,其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多样性。良好的网络环境,可以给网民提供一个了解社会、发表言论的安全场所。突发事件在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下难以形成网络舆情事件,净化网络环境对于网络舆情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装.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分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王国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动力要素及其治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3]王灵芝.网络舆情引导与政府治理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