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算法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建构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当下对网络环境清朗化的迫切需求,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传播学、管理学、法学、计算机科学四大领域的50位专家进行了三轮的筛选性咨询.从技术治理、行业治理、合规治理的三个维度,挖掘了影响推荐算法社会责任的关键指标,构建了以价值引领为优化导向、以社会责任为评价标准的三层级指标体系.以期用标准化评价结果强化技术治理中的道德伦理规范准则,弥补算法治理体系在法制和德治间的割裂,并以指标体系为主体间协同治理的工具,形成政府、媒体、公众"三位一体"的算法治理机制.强化主流价值导向对清朗网络空间的正向引导,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在急剧变化的数字时代,父母与子女对新媒体、新事物的吸纳接受能力明显不同,相对于拥有"数字专家"地位的子女而言,父母在媒介信息上的权威正不断丧失,其对子女的正向媒介教育困难重重,此时父母从子女那里获得反向哺育以实现更有效的干预变得格外重要.从父母正向媒介干预与青少年反向哺育兼顾的双向社会化理论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子女的反哺意愿作为父母媒介干预方式与干预效果之间的中介变量,来探索父母媒介干预行之有效的路径.结果证明,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和孩子对数字媒体的使用行为彼此影响,当青少年感知父母干预方式愈发积极的
数字媒体生态为纪实影像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设定了个人化、流动化的场景,这凸显了从用户层面进行跨文化意识研究的重要性.情感主动性是数字时代纪实影像跨文化传播实践的主要驱动力,其核心要义包括三个方面:跨文化用户的日常情感体验在其对文本接受行为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数字情感社群深度介入跨文化用户的意义生产与文化交流行为;跨文化用户的主要角色由接受者转变为"意义产消者".情感主动性意味着纪实影像文本应当从意义生产的核心载体逐渐转化为用户情感的"触媒",而"故事模式"则应取代"符号模式"成为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主导模式.
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分析现有高校法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分别从高校以及学生角度出发,探索高校法治教育规律.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对应解决高校法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升高校法治教育体制的完善,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建设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提供基础.
"媒体智能化"的发展目标是"智能媒体","智能媒体"的实现过程则是"媒体智能化".打造智能媒体的基础是让计算机能够准确"认知"并"理解",进而完成"理解力"到"决策力"的进阶,最终实现"决策力"到"创造力"的突破.在理解内容、理解用户、理解场景的基础上,人工智能需要借助无限的网络+无限的数据,实现从单一理解到关系理解;需要通过无限的情节+无限的场景,实现对时间与空间的理解;需要利用无限的链接+无限的交互,完成理解到决策的进阶.在此之后,人工智能还需要完成从"专用"到"通用"的突破,以及从"学习"到"创造"
短视频平台需要通过创新生产优质内容.基于"认知盈余"理论对用户参与短视频平台内容生产动机的分析,发现满足自身身份认同及自我实现需求的生产冲动、隐性知识生产中的社会感染性驱动、知识明晰性生产的创作热情激生、内容生产传播的强社交性诉求是其原动力.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知识性优质内容短缺、算法歧视难控、内容变现渠道受限是我国短视频平台内容创新生产的主要瓶颈.为此,创新短视频内容生产,要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构建垂直型趣缘社群;打造PUGC生产新模式,提升内容生产的专业度;建设生产激励新机制,创新内容变现多途径;优化生
流动性作为网络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媒介与权力议题中新近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社会行动者之间权力博弈的落脚点.对流动性的争夺贯穿着权力关系构建与交往实践的过程,作为关系的权力被加速的流动削弱的现象可以从符号意指功能、区隔与分类、认同等角度进行观察,对流动性的争夺也相应在时间、身份、意义领域展开.控制的幻觉提醒流动性之争是一种被放大的、无限循环的表象游戏,若是对社会行动者博弈技术、策略和过程进行历时性的微观分析,能够发现隐藏在进步表象之下的权力遮蔽和社会幻象.
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地调动与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直是一个普遍性管理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顽疾,需要认真地进行深入性研究,特别是针对那些影响个体劳动积极性的各种因素,同时需要及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加以激励,促使人们积极发起可以体现人们积极性的各种行为.应用社会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人的主体思想,情绪、感情、性格、需要、欲望等各种心理活动状态,以及不同人群人际关系,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影响,了解导致人的社会行为活动产生的基本原因及其社会发展史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在金融业飞速发展背景下的金融专业课程,需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然而就当前的整体教育形势来看,存在着教学与金融环境相脱节、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单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教学欠缺衔接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中来优化调整金融专业课程,主要途径有:转变教育理念、找到技能大赛与金融课程结合的契合点、改进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完善金融专业课程改革评价机制.
随着触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些有识之士早就预言"触觉时代"的来临,但因视觉中心主义长期占据媒体研究的统治地位,触觉媒体研究还没有被重视.触觉媒体依靠触觉获取信息,交汇于媒介客体和主体身体之间,亦如胡塞尔将身体定义为与物体、空间的组成相关的东西,触觉起到了特殊的作用.触觉信息分为接触反馈和力反馈,它不需要物质中介和意识性中介.触觉媒体研究得益于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相对滞后,新媒体研究者更加关注触觉媒体的功能而不是定义.触觉媒体主要用于盲人的感官替代和医疗模拟训练,在游戏、视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专业课教师,主动担当,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思政要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章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探索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调育人,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