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许多事物要想名气大噪也得和名人扯上关系,在美食美酒方面尤其如此。西洋葡萄酒自明末清初来到中国后,直到与康熙大帝结下了不解之缘,才声名大作,有了“红毛之酒红于血,色香异味三奇绝”的美名。
康熙皇帝本来对喝酒没有太大兴趣。他以为喝酒伤身,喝醉了还会误事。除非在一些过年、举行盛大宴会的时候,他才会象征地喝一小盅酒,适可而止。不过就在他人到中年后,废太子事件给他的身心带来了打击,大病一场,伤了元气。一位叫罗德先的精通药理的欧洲人配制了胭脂红酒让康熙服用,止住了他严重的心悸症,并建议他服用产自加那利群岛的葡萄酒。确实,葡萄酒在恢复康熙帝健康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加上当时有几个耶稣会士劝他,说这个酒对人的补养就像小孩喝人乳一样大补。康熙帝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愿意试着喝点。从此,他就开始每天喝几次。多的时候喝个三次,五次。喝了点儿葡萄酒后,果然心情畅快,胃口也好了。
当时葡萄酒是海外的耶稣会士带过来的。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荷兰进贡了两桶葡萄酒。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一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还下了一道征集葡萄酒的上谕。并且对西洋人自南怀仁、安文思、徐日升、利类思等敬献葡萄酒进行了表彰:
“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补之物,高年饮此,如婴童服人乳之力。谆谆泣陈,求朕进此,必然有益。朕鉴其诚,即准所奏,每日进葡萄酒几次,甚觉有益,饮膳亦加,每日竟进数次。朕体已经大安,伊等爱君之心,不可不晓谕朕意。今传众西洋人都在养心殿,叫他们知道。”
这道上谕不仅传达了康熙皇帝对西洋传教士的赞赏,更表明了康熙皇帝对葡萄酒的喜爱。
臣子知道圣上有此爱好后,各省的封疆大吏就开始积极进贡葡萄酒,一场进贡洋酒的行动在传教士活动频繁的东南一带展开了,专门为皇上运送葡萄酒的包程驮轿,日夜兼程地奔波在通往京城大道上。比如,江南总督邵穆布就派人给康熙进贡了11瓶葡萄酒;江西的巡抚郎廷极为讨康熙的好,一次性进贡99瓶葡萄酒。这在当时都是很贵重的礼品了。
随着西洋船送来的葡萄酒,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康熙帝所期盼的。当时西洋传教士在国内发展了25万信徒,但由于信徒们“祀孔祭祖”而不被罗马教廷认可。西洋船带来葡萄酒的同时,也带来罗马教廷的书信。所以说,康熙中后期,葡萄酒承载了中西方文化交通的使命。康熙皇帝与西方传教士之间的“葡萄酒热线”成为另一条沟通的途径。
康熙皇帝本来对喝酒没有太大兴趣。他以为喝酒伤身,喝醉了还会误事。除非在一些过年、举行盛大宴会的时候,他才会象征地喝一小盅酒,适可而止。不过就在他人到中年后,废太子事件给他的身心带来了打击,大病一场,伤了元气。一位叫罗德先的精通药理的欧洲人配制了胭脂红酒让康熙服用,止住了他严重的心悸症,并建议他服用产自加那利群岛的葡萄酒。确实,葡萄酒在恢复康熙帝健康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加上当时有几个耶稣会士劝他,说这个酒对人的补养就像小孩喝人乳一样大补。康熙帝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愿意试着喝点。从此,他就开始每天喝几次。多的时候喝个三次,五次。喝了点儿葡萄酒后,果然心情畅快,胃口也好了。
当时葡萄酒是海外的耶稣会士带过来的。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荷兰进贡了两桶葡萄酒。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一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还下了一道征集葡萄酒的上谕。并且对西洋人自南怀仁、安文思、徐日升、利类思等敬献葡萄酒进行了表彰:
“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补之物,高年饮此,如婴童服人乳之力。谆谆泣陈,求朕进此,必然有益。朕鉴其诚,即准所奏,每日进葡萄酒几次,甚觉有益,饮膳亦加,每日竟进数次。朕体已经大安,伊等爱君之心,不可不晓谕朕意。今传众西洋人都在养心殿,叫他们知道。”
这道上谕不仅传达了康熙皇帝对西洋传教士的赞赏,更表明了康熙皇帝对葡萄酒的喜爱。
臣子知道圣上有此爱好后,各省的封疆大吏就开始积极进贡葡萄酒,一场进贡洋酒的行动在传教士活动频繁的东南一带展开了,专门为皇上运送葡萄酒的包程驮轿,日夜兼程地奔波在通往京城大道上。比如,江南总督邵穆布就派人给康熙进贡了11瓶葡萄酒;江西的巡抚郎廷极为讨康熙的好,一次性进贡99瓶葡萄酒。这在当时都是很贵重的礼品了。
随着西洋船送来的葡萄酒,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康熙帝所期盼的。当时西洋传教士在国内发展了25万信徒,但由于信徒们“祀孔祭祖”而不被罗马教廷认可。西洋船带来葡萄酒的同时,也带来罗马教廷的书信。所以说,康熙中后期,葡萄酒承载了中西方文化交通的使命。康熙皇帝与西方传教士之间的“葡萄酒热线”成为另一条沟通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