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是架修的核心,优化架修工艺流程最能直接提高架修效率,同时可根据当地城市状况制定合适的修程,配以合理的库房布局设计,以达到架修工艺的顺畅运转。本文阐述了架修作业内容和库房布局合理性对架修运转流畅的重要性以及架修工艺流程。
关键词:地铁;架修;工艺
引言
在整个检修的程序中,地铁车辆的检修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车辆进行架修的最终目的也是让车辆的性能得以恢复,地铁车辆是由不同的子系统和零部件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在正式运营的初期,因为各部件之间的磨合,通常出现故障的几率也比较大,所以,需要时间让故障产生的几率逐步稳定,车辆因为行驶较长的时间而累积了一定的里程,部分的部件也因为受损老化而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可靠性随之降低,车辆出现故障的几率持续攀升,甚至一些零部件因为老化和疲劳而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性能降低,最终导致车辆发生故障的几率持续性上升,当然也有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这些都可以通过接下来的维修逐渐根治。所以,按照维修的手册,地铁车辆通常运行5年或60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进行架修。
车辆维修是地铁车辆安全、快捷运营的保证。架修是车辆维修的重要部分,目的就是全面恢复车辆的稳定状态,检测潜在的故障并排除。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架修流程来提高架修效率、减少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从而保障地铁车辆的安全运营。本文以可靠性维修为理论依据,以地铁架修为背景,阐述了地铁车辆的架修工艺流程,指出通过优化架修工艺流程达到减少车辆架修的停库时间。
一、地铁车辆架修维修
維修就是对对象进行维护和修理;维护的目的就是为保证对象的状态可控,包括清洁、润滑、校验以及磨耗品更换等;修理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对象的已知状态包括检查、检测以及全面翻修等等。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是通过故障记录、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车辆设备状态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该设备的故障曲线进而确定架修维修时间。具有代表性的是经典的浴盆曲线,该曲线以时间变化为横轴,故障发生率为纵轴呈现出中间低、平,两头高,类似浴盆,故命名为浴盆曲线。说明在设备使用早期,会由于设计制造等自身原因会出现较高的故障率,但经过磨合、修理排除故障后,故障率会明显降低。然后设备会有一个比较平稳的故障率,在这段时期内的故障一般是由于偶然因素产生,称为偶然故障期。随着设备的长期使用会产生疲劳、磨损、老化,最后就会进入到高故障率的耗损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障率明显增加。
架修就应该在车辆进入耗损期之前(即运营公里数在50万~60万公里之间)进行。那么在耗损期进行架修后的设备会不会像新车辆早期表现出高的故障率呢?答案是否定的。由美国科学家德雷尼克发表的关于复杂设备的故障定律指出:可修复的复杂设备,不管其故障件寿命分布类型(指数型分布、正态分布等)如何,故障件修复或者更新后的故障率随着时间的增大而趋于常数。该定律为实施预防性维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
地铁的车辆架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查和清理,工作的内容包括修复,检测等,在设计的过程中,工作的主要内容又包括车辆的制动、电气、机械三个系统的的分解、修复和试验等,主要是对电机、制动系统等进行检查、修理的操作,对零部件进行更换,对于电子的部件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理,对于蓄电池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和充放电作业,对于车辆的系统进行更加全面的试验、调试等。
地铁车辆架修依据各专业系统维修手册对车辆进行拆卸、清洗、检修、试验、组装以及车辆的静态调试、动态调试。架修工艺设计在于优化工艺流程,组织好各专业作业顺序,协调好交叉作业项目,缩短架修停库时间,提高车辆利用率。
1. 架修作业内容
架修作业内容可以根据车辆专业系统分为四大类:
1) 转向架轮轴系统:负责转向架检修、轮轴检修以及车钩的检修试验;
2) 电气系统:负责受流器(或是受电弓)、牵引电机、空调检修试验,蓄电池检修维护、车下电气箱体检修和车上电气柜、控制装置检修等;
3) 制动系统:负责制动管路、各类气路阀门试验、空压机以及气路控制单元的检修等等;
4) 车门内装系统:负责车辆所有车门的检修维护和车体内装检修;
检修完毕后车辆就进入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阶段。静态调试为了测试电气设备状态、制动空调性能、车辆门开关情况;动态调试则测试转向架状态、列车牵引制动性能。另外在车辆架修所有检修、试验包括动静态调试都应有详细记录,以便查询和追踪。
2. 架修工艺流程
车辆架修活动涉及多个专业和各专业间的交叉作业,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合理有序的工艺流程来协调各项维修活动。
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设计应以转向架的拆卸组装为主线,其它系统穿插进行维修作业的原则。因为在分离转向架后,架修可“兵分两路”:一路去转向架检修区进行构架分离、退轴承和制动缸分解检修;另外一路去车体检修间进行电气、车门检修。应该注意的是转向架检修区、轮轴检修区及其他设备检修区、设备试验区应就近靠着转向架分离轨道布局,利用转盘将转向架和固定式架车机相连接;其他设备利用升降小车或者是平板车移动;车体检修间与架车机之间的移车台在最初设计应将线路设计在一条直线上,方便单节车厢的移动。
一般在架修作业前需一天时间进行整备,例如初始数据测量与下载(用于列车状态分析)、单元解裂等。整备后的列车调至固定式架车机进行转向架分离、电气箱体拆卸、制动阀门、传感器及空压机拆卸、车钩拆卸。注意这一过程的作业顺序:先分离转向架和空压机,而后进行电气箱体与制动阀门拆卸。这是由各专业架车作业高度、空间的要求不同,作业时间两天。分离后的转向架推到转向架检修区进行十天的电机、轴箱、轮对、构架和制动缸的拆卸和检修。同时在车体检修间进行的电气设备检修:断路器(包括IVHB、BHB、HB)检修试验、滤波电抗器清洁检修、控制设备维护检修等;制动阀试验检修;车门内装检修。在回装阶段同时进行转向架组装和电气、制动设备和车门的回装,一般需要三天,后面的落车一天和调试四天。这样优化后的总架修时间可控制在二十个工作日以内。
三、结语
在地铁的车辆的架修工艺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检修作业内容和工艺流程的把握,架修库房的布置和检修区都应该设置一定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检修工艺的顺畅合理性,再根据不同的要求开展局部性的调整,在具体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和实际相结合,按照地域的差异性,运营部门的要求还有作业的习惯等综合性缘由的考量,使得架修的工业最大限度的对功能的要求进行满足,与此同时最好又能具备实用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邓少强.浅论地铁车辆维修体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4):13
[2]陈学楚.维修基础理论[M].科学出版社,1991:1-12.
[3]温清.关于地铁车辆检修制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4):59
关键词:地铁;架修;工艺
引言
在整个检修的程序中,地铁车辆的检修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车辆进行架修的最终目的也是让车辆的性能得以恢复,地铁车辆是由不同的子系统和零部件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在正式运营的初期,因为各部件之间的磨合,通常出现故障的几率也比较大,所以,需要时间让故障产生的几率逐步稳定,车辆因为行驶较长的时间而累积了一定的里程,部分的部件也因为受损老化而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可靠性随之降低,车辆出现故障的几率持续攀升,甚至一些零部件因为老化和疲劳而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性能降低,最终导致车辆发生故障的几率持续性上升,当然也有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这些都可以通过接下来的维修逐渐根治。所以,按照维修的手册,地铁车辆通常运行5年或60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进行架修。
车辆维修是地铁车辆安全、快捷运营的保证。架修是车辆维修的重要部分,目的就是全面恢复车辆的稳定状态,检测潜在的故障并排除。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架修流程来提高架修效率、减少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从而保障地铁车辆的安全运营。本文以可靠性维修为理论依据,以地铁架修为背景,阐述了地铁车辆的架修工艺流程,指出通过优化架修工艺流程达到减少车辆架修的停库时间。
一、地铁车辆架修维修
維修就是对对象进行维护和修理;维护的目的就是为保证对象的状态可控,包括清洁、润滑、校验以及磨耗品更换等;修理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对象的已知状态包括检查、检测以及全面翻修等等。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是通过故障记录、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车辆设备状态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该设备的故障曲线进而确定架修维修时间。具有代表性的是经典的浴盆曲线,该曲线以时间变化为横轴,故障发生率为纵轴呈现出中间低、平,两头高,类似浴盆,故命名为浴盆曲线。说明在设备使用早期,会由于设计制造等自身原因会出现较高的故障率,但经过磨合、修理排除故障后,故障率会明显降低。然后设备会有一个比较平稳的故障率,在这段时期内的故障一般是由于偶然因素产生,称为偶然故障期。随着设备的长期使用会产生疲劳、磨损、老化,最后就会进入到高故障率的耗损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障率明显增加。
架修就应该在车辆进入耗损期之前(即运营公里数在50万~60万公里之间)进行。那么在耗损期进行架修后的设备会不会像新车辆早期表现出高的故障率呢?答案是否定的。由美国科学家德雷尼克发表的关于复杂设备的故障定律指出:可修复的复杂设备,不管其故障件寿命分布类型(指数型分布、正态分布等)如何,故障件修复或者更新后的故障率随着时间的增大而趋于常数。该定律为实施预防性维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
地铁的车辆架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查和清理,工作的内容包括修复,检测等,在设计的过程中,工作的主要内容又包括车辆的制动、电气、机械三个系统的的分解、修复和试验等,主要是对电机、制动系统等进行检查、修理的操作,对零部件进行更换,对于电子的部件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理,对于蓄电池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和充放电作业,对于车辆的系统进行更加全面的试验、调试等。
地铁车辆架修依据各专业系统维修手册对车辆进行拆卸、清洗、检修、试验、组装以及车辆的静态调试、动态调试。架修工艺设计在于优化工艺流程,组织好各专业作业顺序,协调好交叉作业项目,缩短架修停库时间,提高车辆利用率。
1. 架修作业内容
架修作业内容可以根据车辆专业系统分为四大类:
1) 转向架轮轴系统:负责转向架检修、轮轴检修以及车钩的检修试验;
2) 电气系统:负责受流器(或是受电弓)、牵引电机、空调检修试验,蓄电池检修维护、车下电气箱体检修和车上电气柜、控制装置检修等;
3) 制动系统:负责制动管路、各类气路阀门试验、空压机以及气路控制单元的检修等等;
4) 车门内装系统:负责车辆所有车门的检修维护和车体内装检修;
检修完毕后车辆就进入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阶段。静态调试为了测试电气设备状态、制动空调性能、车辆门开关情况;动态调试则测试转向架状态、列车牵引制动性能。另外在车辆架修所有检修、试验包括动静态调试都应有详细记录,以便查询和追踪。
2. 架修工艺流程
车辆架修活动涉及多个专业和各专业间的交叉作业,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合理有序的工艺流程来协调各项维修活动。
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设计应以转向架的拆卸组装为主线,其它系统穿插进行维修作业的原则。因为在分离转向架后,架修可“兵分两路”:一路去转向架检修区进行构架分离、退轴承和制动缸分解检修;另外一路去车体检修间进行电气、车门检修。应该注意的是转向架检修区、轮轴检修区及其他设备检修区、设备试验区应就近靠着转向架分离轨道布局,利用转盘将转向架和固定式架车机相连接;其他设备利用升降小车或者是平板车移动;车体检修间与架车机之间的移车台在最初设计应将线路设计在一条直线上,方便单节车厢的移动。
一般在架修作业前需一天时间进行整备,例如初始数据测量与下载(用于列车状态分析)、单元解裂等。整备后的列车调至固定式架车机进行转向架分离、电气箱体拆卸、制动阀门、传感器及空压机拆卸、车钩拆卸。注意这一过程的作业顺序:先分离转向架和空压机,而后进行电气箱体与制动阀门拆卸。这是由各专业架车作业高度、空间的要求不同,作业时间两天。分离后的转向架推到转向架检修区进行十天的电机、轴箱、轮对、构架和制动缸的拆卸和检修。同时在车体检修间进行的电气设备检修:断路器(包括IVHB、BHB、HB)检修试验、滤波电抗器清洁检修、控制设备维护检修等;制动阀试验检修;车门内装检修。在回装阶段同时进行转向架组装和电气、制动设备和车门的回装,一般需要三天,后面的落车一天和调试四天。这样优化后的总架修时间可控制在二十个工作日以内。
三、结语
在地铁的车辆的架修工艺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检修作业内容和工艺流程的把握,架修库房的布置和检修区都应该设置一定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检修工艺的顺畅合理性,再根据不同的要求开展局部性的调整,在具体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和实际相结合,按照地域的差异性,运营部门的要求还有作业的习惯等综合性缘由的考量,使得架修的工业最大限度的对功能的要求进行满足,与此同时最好又能具备实用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邓少强.浅论地铁车辆维修体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4):13
[2]陈学楚.维修基础理论[M].科学出版社,1991:1-12.
[3]温清.关于地铁车辆检修制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4):59